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50字,写出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50字左右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木垒、巴里坤两个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甘肃和青海等地。 哈萨克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他们的服装多用皮毛制成,长袖肥身,便于骑乘。男子在冬天穿皮大氅,腰系皮带,右侧佩挂小刀。妇女穿连衣裙,天冷时外罩对襟棉大衣。姑娘们的花帽上常用猫头鹰羽翎做帽缨,十分美丽。妇女们所戴的白布披巾绣有各种图案。哈萨克人以肉类和奶制品为主食。哈萨克牧民按季节转换牧场,春、夏、秋住圆形毡房,俗称“宇”,冬季住平顶土房。 哈萨克人热情好客,进餐时,主人献上羊头,客人要将羊头右面颊上的肉割下来放在盘中,再割一只羊耳给座上的年幼的人,这是表示接受的礼节。

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具体写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彝族: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彝族人世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高山河谷间生产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江川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吉罗:彝语音译,意为宝贝。祖先遗留下来的某种东西或祖先喜 爱的某种动物,人们认为附有祖先的神灵,可保佑家人的平安。
祭齐罗尼荷:齐罗尼荷为彝语音译,意为五谷神。每年春种前或收获时, 用稻草扎制其偶像,置于家中后墙前祭祀。届时,打牲献祭,祭师诵经,将一 个刻有鬼状的木头抛于门外以示鬼,把一些树枝送往门外坝边以示丰收。
净宅:久病不起或家中遇到不吉之事,便认为家宅不洁净,需请 祭师举行净宅仪式。届时,主人家准备一头猪、一只鸡、一撮荞麦和18根柳枝。 祭师将柳枝插于门前平地上,将猪、鸡放在一旁,一面念经一面扫倒树枝,认 为鬼魔、晦气便被驱除了。
捞油锅:旧时彝族的一种神判方式。失物者怀疑某人为偷盗堵而又无确切证据时,举 行此仪式。仪式由巫师主持,在高山上举行。
将菜油倒入锅中烧开,巫师念咒语 后向锅内撒一把米,向油吹一口气,然后令失物者和嫌疑者轮流赤手伸入锅中捞。 如嫌疑者捞出米而末被烫伤,为末偷;否则为偷了。失物者捞出米而末被烫伤为 真失,否则为虚报。藏族也有此神判方式。
打鸡卜:作以占卜吉凶社员祸福。用锤将一只鸡打死,抛出门外,观 鸡身定吉凶。鸡头向外为吉,向内为凶。横向为不吉不凶;鸡身侧卧或年地为凶, 坐或立为最凶。
彝族男女喜用自织自染的土布做衣服。男子头缠青布包头,内衬白衣,外套青色对襟领褂,下着宽腰大裤脚裤。中青年妇女皆穿深蓝色土布包头,上衣为蓝色短面襟,背襟比面襟长,圆领上镶有五种颜色的条形花纹,手袖有三色花纹的镶边;
青年妇女青布包头配有头箍,佩带有众多银泡的银制项链,上衣为各色姊妹装,圆领上镶不同颜色的花边,系围腰并镶蓝色花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传统服饰逐步减少,服装多与汉族相同,青年一代则穿流行服装。
彝族村寨多为彝族聚居的大村寨。解放前,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茅草房或闪片房。有门无窗,习惯于“黑房亮灶”。忌讳向北开门,无论房门、灶门和厩门都不向北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步建起有楼有厦的土木结构的瓦房,有部分建了砖木结构的瓦房。
彝族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长幼之间,谁长谁幼,谁大谁小,不仅论年龄,还依据父家谱蝶或母系谱蝶的长晚来定,不许喊错。在特殊的公共场合里,就坐排位要以辈数大小排列,长辈在场时发言不准抢先。彝族有“客人长主三百岁”之俗话,凡有客人来,必须让位于最上方,至少也要烟茶相待。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牲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夹菜、泡汤。

扩展资料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地区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许多不同的他称和自称,主要的他称有“夷”、“黑彝”、“白彝”、“红彝”、“甘彝”、“花腰”、“密岔”等。
主要的自称中,云南昭通、武定、禄劝、弥勒、石屏,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自称“诺苏”、“纳苏”、“聂苏”,这部分彝族约占总人口的1/2。云南哀牢山、无量山及开远、文山、马关一带的彝族自称“密撒(泼)”、“腊苏(泼)”、“濮拉泼”、“尼濮”等。贵州的彝族自称“糯苏”、“纳”、“诺”、“聂”等。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鼎彝之“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彝族

满族介绍现有人口9821180 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省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 2 0 0 0 多年前的肃慎人。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 "女真"。长期生活在长白山以东、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1 6 世纪后期,努尔哈赤崛起,以女真人为主体融合了部分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体--满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耿士利# 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主要有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
(19399131477): 苗族: 一个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苗族聚居...

#耿士利# 用简洁一点的语言介绍一个中国少数民族的位置,风土人情等 谢谢 -
(19399131477): 瑶族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现有人口213.4万人,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等省.瑶族了主要生活在大山中,所以有岭南无山不有瑶的说法,瑶族人一般以大分散,小居住的方式生活,所以,瑶族有着许多的分支“过山瑶...

#耿士利# 谁能介绍一下我国的少数民族(任意一个)?要介绍它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
(19399131477):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口148.2万,主要居住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早在四千多年前,白族的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洱海文化,唐代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都曾在这里...

#耿士利# 介绍我国民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19399131477):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

#耿士利# 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要说清楚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少点, - 作业帮
(19399131477):[答案]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以及湖北省来凤、利川、鹤峰、咸丰、宜恩一带及四川省.人口570.42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已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

#耿士利# 介绍一些民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民俗习惯
(19399131477): 裕固族:分布于甘肃的少数民族.约1.2万人(1990年).为回纥后裔之一.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无文字,通汉语文.信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主...

#耿士利# 我国是统一的多样名族国家,每个名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
(19399131477): 1041426989,你好: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

#耿士利# 介绍一下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200字左右. - 作业帮
(19399131477):[答案] 1、苗族: 一个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

#耿士利# 急需一份少数民族资料,要介绍它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民族习惯注?
(19399131477): 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回族的通用语为华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全民生活方式主要为伊斯兰,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 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大尔迪)、宰牲节(小尔迪)、圣祭,所有节日都与其他穆斯林保持高度一致有着密切的联系.

#耿士利# 汉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
(19399131477): 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财,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彩,丰富异常.尚农务本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从远古起,汉族就视农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