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怎样丢失了通灵宝玉?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丢失:怡红院海棠冬季开放,贾母、王夫人等众俱至怡红院裳花妖,王熙凤病中派平儿送来红绸避邪。众人走后贾宝玉之通灵玉即丢失,遍寻不见。

找回:后一和尚将玉送到,但要求宝玉出家。经宝玉和其协商,宝玉在考中举人后,即却尘缘做了和尚。

拓展资料

“宝玉出门无心丢玉”,也不知道怎么丢的,要是知道了就好找了,其实怎么丢的无所谓,关键是丢玉以后大家的反映,以及丢玉有什么寓意。

一、丢玉后人们的反映

在第二十五回,宝、黛纯真美好的愿望绽开花朵时,突然贾宝玉疯了——“大叫一声,将身一跳,离地有三四尺高,口中乱嚷,尽是胡话。”“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得天翻地覆。”宝玉“一发糊涂,不省人事,身热如火,在床上乱说,到夜里更甚。”三天过去,这人竟然“连气息都微了。合家都说没了指望了,忙得将他的后事都治备下了。”

这是为什么,初看去是赵姨娘串通马道婆施展邪法,使贾宝玉病痴,乃至断送生命。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更大的“魔力”在摧毁木石之盟。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在曹公的笔下,现实生活中,僧和道都一团糟,例如智能的师父静虚、王道士王一帖等。

唯一带有神密色彩的是,这种摧毁和惩罚的势力还没有正面露出杀机,而是借用迷信及的骗术来表现的。在贾宝玉的生命垂危之时,那块宝玉又站到了舞台的前面来。当一僧一道说出二人病因时,人们才知道这块“玉”变了,变成公开与封建礼教对抗了。所以癫和尚说:“那宝玉原是灵的,只因为声色货利所迷,故此不灵了。”

贾宝玉、林黛玉追求自由爱情,成为大逆不道,违祖例、犯皇规的行违。而这块玉恰恰是为了阻止贾宝玉对抗封建思想萌芽的绳索。实际上美玉又成了束缚扼杀民主精神、自由恋爱的恶神。于是一场刚刚萌芽的爱情之花遭到命运冰雹的无情打击。

二、丢玉的寓意

第九十回,宝玉应订亲之时,应该在阴历三月里开的海棠花,却极其古怪地在阴历十一月开花,引起贾府上下一片猜疑,一团不解的迷雾笼罩在黛玉、宝玉的头上,贾府内部充满了诡密的幽幽气氛。

除了贾宝玉、林黛玉及紫娟之外,众人都知道决定贾宝玉爱情吉凶的关头到了,被蒙在团团瘴雾之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还在盼望贾府的最高统治者,也是他们最信任、平时又最疼爱他俩的贾母,能顺应满足他们那蕴藏已久、不可更改的爱情。

他们完全被愚弄、被欺骗、被禁锢、被残酷的封建邪恶势力无情的斩杀了。 就是在这个极为重要的关键时刻,那块代表着贾宝玉前途生命的“通灵宝玉”丢失了——这次是彻底地、永不返回地丢失了。

由此“吓得袭人满身冷汗”,“别真丢了,那可就大家活不成了。”“人人不晓,个个惊疑”,“俱目瞪口呆,面面相觑。”“急得只是干哭。”“吓得一个个像木雕泥塑一般。”最后是弄个天翻地覆,闹得是人仰马翻,却仍然得不到失去的“宝玉”。惟有妙玉经过“扶乩”,才懵懵懂懂地点明此“通灵宝玉”已经由“玉”变回成“石”,而且早已回到青梗峰。

三、丢玉后的结果

失去灵魂的贾宝玉只留下一具任人摆布的“空壳”。暗示着新的封建正统的“金玉”婚配,作为拯救贾宝玉、林黛玉的“罪恶灵魂”,扼杀和阻挡“木石”结合的封建“法宝”出笼了。这个金玉婚配是由贾母、王夫人、薛姨妈一手导演的,王熙凤充当帮凶,实际上贾元春早在送给众人礼物时,就早已看中了薛宝钗才是封建制度的忠实奴仆。

金玉婚姻毁灭了林黛玉、贾宝玉真诚爱情的一切,也预示封建暴力安排的金玉联姻不过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欺骗婚姻。其结果只有林黛玉愤焚诗稿,凄惨死亡;贾宝玉公然出走,拒不充当封建王朝的继承者,拒不接受强加在他身上的没有爱情、只有权势、礼教、勾心斗角的欺骗婚姻,以遁入空门来作最后的反抗,从而宣告悲剧的全面应验。

当那块命根子的玉丢失后,贾宝玉完全痴呆疯傻了,丧失了感情和理智,任人左右。林黛玉则在封建礼教的刀霜剑雪下,被欺骗和冷落,在悲怆和愤世的刚烈感情摧残下,她丧失了唯一的精神支柱,大口大口地吐血。

王夫人等甚至包括薛宝钗本人,策划了极为卑鄙的阴谋。她们利用贾宝玉死恋林黛玉的痴心,以假娶林黛玉的卑鄙手法稳住贾宝玉,实际上却选上封建礼教的新的青年杀手——薛宝钗当上宝二奶奶。

于是失去“通灵宝玉”的贾宝玉在自以为娶上林黛玉的幻想中,接娶薛宝钗,完全彻底地毁灭了贾宝玉那作为精神上、感情上、肉体上的活的灵魂,只留下一躯毫无生命、毫无情感的躯干。 直到这时,可怜而一心维护自己纯洁爱情的林黛玉,才真正看破了这些伪善冷酷的人们、伪善冷酷的家庭、伪善冷酷的社会的丑恶面目。这时,林黛玉生的寄托和希望,才彻底而悲惨地破灭了。

当维系贾府及贾宝玉这个艺术生活中心人物命根子的“通灵宝玉”失落消亡时,贾府的“赫赫扬扬”,“烈火烹油、鲜花之盛”便一败涂地。也应了“三春去后诸芳尽”。自从宝玉失玉,元妃便病逝,厄运就接踵而至。家败势衰,如同秋风扫落叶。“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一系列的内讧、搜园、抄家、驱逐、获罪、死亡便相继而来。

这一系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巨变,始终没有离开那块令人诅咒、使人望而生畏的美玉宝石。这是一件绝世精美的玉石,它是塑造贾宝玉一生性格、一生命运中最典型、最突出、最震撼人心、最催人泪下、无法弥补的命运之石。

把一件稀世珍宝当成猎物、当成财富、权力的象征,加以你死我活的争夺,古已有之。各种历史、记实的文学著作中,均有许多实例或艺术描写。通篇用玉石和自己著作中的人物变化、性格表现、命运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进行高度人格化、生命化。



~


#梅卷舒# “贾宝玉的通灵玉”是什么东西? -
(13778203147): 贾宝玉前世是一块女娲补天时留下来的石头,后来在山上寂寞久了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遇到一个有点道行的人就求他让他来世为人去体验红尘了,贾宝玉出生时一起含在嘴里的玉也就是他的通灵玉,就是他的前世的本身,因为我文学造诣不强,所以就只能跟你通俗的说说了,呵呵,不过如果你看了红楼梦最一开始的那一章的话就应该知道的

#梅卷舒# 红楼梦94回 简述情节"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
(13778203147): 那日宝玉本穿着一件皮袄在家歇息,突闻贾母要来,便急忙换衣服,因为过于匆忙,未将通灵宝玉挂上,回来后,袭人问起,宝玉说并不曾带,袭人吓出一身冷汗,忙和大家寻找,后来探春,李纨等也知道了此事,就急忙来一同寻找,众人推想...

#梅卷舒# 宝玉丢玉后为什么会白痴? -
(13778203147): 这是高鹗续书对原作的扭曲,贾宝玉是贾宝玉,通灵宝玉是通灵宝玉.贾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而通灵宝玉则是那块顽石,顽石随神瑛侍者下凡到红尘中一二等风流之地,其实扮演的是“随行记者”的身份,记录贾宝玉即神瑛侍者下凡所发生的事,通灵宝玉的丢失是不会让贾宝玉变傻的.至于他摔玉,笔者认为这并非是所谓的“封建叛逆”,而是表现贾宝玉一种真性情.周汝昌先生不认为通灵宝玉即贾宝玉,依他之见,通灵宝玉是一度丢失,那是因为后来的故事发生在很多地方,不仅仅是在贾府,所以通灵宝玉作为“随行记者”需要去各处(比如甄府)记录事情,便有丢失一节.据脂砚斋云,后文有王熙凤“扫雪拾玉”一回书,可能通灵宝玉又归原主了.

#梅卷舒# 宝玉的通灵宝玉什么时候丢的?
(13778203147): 这是八十回以后的事情了,曹公的本意现在谁也不清楚.贾宝玉是假,玉丢了,应该不会不会好起来吧.黛玉死的时候,如果宝玉是正常的,他能娶宝钗吗?对黛玉,应是至纯至洁的爱,对宝钗,应是停留在性与色的境界上,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回就是很好的证明避世是宝玉后来出家了,有意撮合是和薛宝钗结婚了

#梅卷舒# 红楼梦中通灵宝玉与贾宝玉是什么关系? -
(13778203147): 《红楼梦》中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幻相. 通灵宝玉,《红楼梦》中的神话形象,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来,当做命根子挂在项上.贾宝玉是女娲剩一石转世真身(质),通灵宝玉则是其幻相(形).薛宝钗项圈上的金锁受一僧一道点化,系通灵...

#梅卷舒# 贾宝玉为何娶薛宝钗?又为何出家? -
(13778203147): 关于娶薛宝钗,是王熙凤出的“掉包计”,骗宝玉娶的是黛玉. 至于出家,有黛玉仙去的原因.但主要据《红楼梦》交代,宝玉本是来人间历劫的,历完劫还是要走的,本是和尚道士带他来凡间,回去时当和尚也就不奇怪了.

#梅卷舒# 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反面上是什么字? -
(13778203147): 一、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反面上是什么字背面篆文: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二、外形描写形象: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正面篆文: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背面篆文: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三、...

#梅卷舒# 恨铁不成钢的来历 -
(13778203147): 出 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六回:“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成语故事 贾宝玉因丢失通灵宝玉而生病,贾母与王熙凤商量要把薛宝钗嫁给宝玉来冲喜,这样来挽救宝玉的生命.刚好此时贾政放了外任,贾母命他定夺.贾政也想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儿子早日康复,成家立业好继承祖业,也同意立即就办喜事.

#梅卷舒# 为什么电脑用广联达很卡 -
(13778203147): 广联达优化跟屎一样,软件卖的贵的一比,做的烂的一比,别说你i5,就是i9也一样卡.

#梅卷舒# 红楼10问之三:贾宝玉丢玉后为什么会变傻? -
(13778203147): 这是高鹗续书对原作的扭曲,贾宝玉是贾宝玉,通灵宝玉是通灵宝玉.贾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而通灵宝玉则是那块顽石,顽石随神瑛侍者下凡到红尘中一二等风流之地,其实扮演的是“随行记者”的身份,记录贾宝玉即神瑛侍者下凡所发生的事,通灵宝玉的丢失是不会让贾宝玉变傻的.至于他摔玉,笔者认为这并非是所谓的“封建叛逆”,而是表现贾宝玉一种真性情. 周汝昌先生不认为通灵宝玉即贾宝玉,依他之见,通灵宝玉是一度丢失,那是因为后来的故事发生在很多地方,不仅仅是在贾府,所以通灵宝玉作为“随行记者”需要去各处(比如甄府)记录事情,便有丢失一节.据脂砚斋云,后文有王熙凤“扫雪拾玉”一回书,可能通灵宝玉又归原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