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去高校求职时,小论文一作真的那么重要吗? 对于研究生来说,发表文章是重要的吗?求解答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比命都重要。

之前有句话,叫做——没有论文的博士生,就和皇宫里没有子嗣的妃嫔是一样的。那么,没有一作的博士生,就相当于妃嫔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

什么意思呢?有了论文,表明你还是有点东西的,不至于在毕业和求职的时候,看起来那么寡淡。但是如果你的论文都不是一作,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你在努力给他人做嫁衣。

咱们先不说去高校求职,咱们先说点眼前事,就是这个小论文和博士毕业,以及评奖评优的事情。一般来说,大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在毕业的时候都是要求至少有一篇SCI论文(比如我们学校是三区及以上)或者说两篇中文核心。

你以为是随便的21作也可以吗?no no no。要求必须你是一作,或者说你导师是一作,你是二作(三作及以后,个人觉得除了增加简历丰富度外,没有任何毛作用)。

好的,重点来了。导师一作,你二作(懂得都懂这种情况),对你有什么影响?

就拿我自己学校来说,导师一作你二作想要毕业一般要求导师的通讯地址是你学籍所在学校才行。什么意思呢?比如有的导师喜欢挂名招生,还有的导师喜欢学生读到一般就跑了,去别的学校任职。那么就很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你的二作,是无效二作。

无效二作,不论是对于毕业,还是评奖评优,都没有任何意义。

然后再说说求职的时候,没有论文一作意味着什么。

一般说来,大家默认一作是整个论文idea的创始者,整个过程的主要完成者,论文的撰写者。但是你没有一作,那不就是意味着你不符合三个条件中的某一个?

所以你到底是用了导师的idea(等于你是一个没有自己想法,想不出来创新点的人)?还是过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不是你做的(等于你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可能只是个混子)?还是说你没写过小论文(论文写作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写论文和做科研的能力都有待考究)。

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导师抢了你的一作。这表明——你是一个不懂反抗的孩子,连自己的论文都守不住?(不过国内可眼圈的实情大家都懂,博士生也只是个受害者)

那么请问——作为高校的老板,我为什么要招一个科研经历不完整的博士生呢?我找个正常的不香吗?



高校认可的范围无非是前三种的排列组合。

如果你是论文的第一作者,那走到哪都认,没有任何特例,所以这肯定是第一优先级;
共同一作的,有的时候要看是否为排第一的共一,要么就当量折半,不同高校要求不同;
大部分高校是认应届博士发表的导师第一本人第二的论文;
大部分高校也认应届博士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很多等同于一作看待,但有的高校不认;
导师要通讯和第一作者,给老婆/老公挂二作,学生三作,这种论文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没啥用。
题主说的情况确实存在,有些老师就是喜欢自己占着一作和通讯。

如果工作确实是你做的,我的原则就是第一、共一、第二(导师第一)、通讯怎么都得占一个。具体操作可以跟老师商量自己一作,导师通讯;或者和导师共一,或者和其他人共一;再不济,导师一作,别人二作,你是通讯也可以(声明:这里不考虑学术不端的情况,暂且认为所有作者均对论文做出贡献)。因为无论是评职称还是校内考核,对于导师来说一作和通讯效力相同,全占着属实没必要。

如果你只是承担了部分工作,而导师或者其他人做了大部分,那给你二作也无可厚非。这种情况如同我上面讲的,求职时候大部分高校也是认的,找教职时候只能规避那些不认的高校了呗。

不过要是三作及以后,那属实没啥用了。即便你是NSC的三作,也没啥用啊



论文,是一个让多少人既头疼又无奈的字眼。曾几何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评职晋级的必要硬件,论文影响和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将改革职称的评价标准,不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做论文要求;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可不做论文要求;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

全新第四代汉兰达耀世登场
广告
图片
在职称评审“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当下,国家《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无疑是一个惊天喜讯,给广大基层评职者松了绑。一时间,职称评审告别“三唯”( 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时代成为互联网上的热词。

论文,到底是只什么“鸟”,让人如此欢喜如此忧,评职与论文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一篇篇看似不起眼的论文,到底有多重要?

评职称,需不需要论文

“职改后,评职称到底还需不需要论文?”这是许多人的关注和疑问。大家发现,近年来,尽管国家已经陆续对职称论文松了绑,但在许多地区,职称评审还是与论文挂钩的。半年前,人社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就明确指出,“县级以下基层专技人员评职称对论文不做要求”。意见出台后,各级媒体相继发表了“县级以下基层专技人员评职称取消论文”的相关报道,但基层评职者很快发现,在当年的职称评审中,论文仍然是个“硬杠杠”。为此,许多评职者怨声载道,认为国家政策到了地方就变味。

其实,“县级以下基层专技人员评职称取消论文”之说只是一种误读。2016年7月,人社部在《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将改革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对论文、科研等不再作硬性要求,而可用能够体现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和水平的工作总结、教案、病历、技术推广总结、工程项目方案、专利成果等替代”。在这份文件中,并没有出现“职称评审将取消论文”的字眼,文件中“对论文、科研等不再作硬性要求”的表述,只是表明国家正在建立多元的更为科学的职称评审标准和考核制度。

论文一作很重要,它不仅仅是博士求职时的敲门砖,还是博士入职后晋升职称的关键。

博士第一出身很重要,很多学校看第一学历是不是985直接定,当然如果确实学术上很牛,能带来项目高校也喜欢,一作论文多很有用,学术界有知名度,能拿到项目啊,所以做学问的还是要追求科研水品。

博士毕业去高校求职时,小论文一作真的很重要吗?~

在高校人员的招聘中,发表论文的多少是很重要的评估标准。一方面可以帮助高校评估求职者的学术实力。另一方面求职者也可以据此向高校要求更好的薪酬。
目前由于中国的博士后和硕士毕业生日益增多,许多高校在针对这些求职的毕业生要求也变得更加的严格。因此论文数量也是许多高校评估他们的重要标准之一。一方面高校可以借由这些这些毕业生发表的论文数量来评估他们的学术服务,另一方面求职者也可以借此来向高校要求更好的工资薪酬。
一:论文可以帮助高校评估求职者的学术实力。
目前因为中国的就业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导致中国许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会前去报硕士和博士。而高校为了筛选出合格的求职者进入学校就会规定各种各样的门槛。论文数量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高校可以根据求职者所发表的论文数量来评估求职者在该学术圈的学术实力。之后筛选出需要的求职者进入学校。
二:许多高校喜欢招聘发表更多论文的求职者。
许多高校其实喜欢招聘有更多论文发表的求职者。因为当这种博士发表了许多的学术论文时,就会有许多的学术研究者关注他背后的学校,无意间会给这些高校提高学校声望。这可以帮助这些高校在后期获得政府的科研资金投入。
三:求职者可以借助论文数量向高校要求更好的薪资。
有足够论文数量的求职者也可以借此向这些高校要求更好的薪资待遇。一方面他们提高了高校在学术圈里面的影响力和声望,另一方面求职者也可以借此更加专心的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而不被其他问题所困扰。

首先,有必要发表文章吗?对于普硕和博士生来说,这是必须的,由不得你,因为许多高校明确要求毕业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要发表一定数量或级别的文章。但许多高校对于专硕却没有这样的要求,那专硕还有必要发表文章吗?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一来是在求职、升级的时候如果人家问起你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的话,空白总是不好的,而如果此时你的竞争对手有文章发表则对你就更不利了;二来如果以后再不搞科研也不再攻读博士了,那么一辈子没有一篇文章发表恐怕也是一件遗憾的事。
其次,写文章一定要认真吗?那到不一定,得看情况。对于博士生来说,认真是必须的,因为博士就是要以学术研究为主业,认真的写文章会与一篇优秀学位论文的形成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至于普硕,得看情况:写文章如果只是为了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要有一篇文章发表,那么这种为发文章而写文章的事就大可不必太认真了;而对于立志于学术追求的普硕来说则应当认真,否则就别说自己在搞学术。对于专硕,我想就把写文章当作练练笔吧,也别太重视了。
为什么硕士生对写文章不一定都要认真呢?一方面得承认目前许多人读研究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找工作,并不都是冲着学术研究来的,再说学术研究也不一定是每一个研究生都能搞的,干任何事既要有热情、激情、兴趣,还要有悟性和灵性,学术研究同样如此。另一方面,学术水平高低或者说发表的文章如何,与应聘工作、求职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是很大。再说,认真的写文章或者说学术的孜孜追求总是要花时间、费精力的,别忙活了一大阵子纸上谈兵的事最后却连招人单位的笔试、面试都过不了关,如此的话有一篇好文章又有何用?想一想,普硕三年,实际是两年(最后一年忙于找工作、准备硕士论文答辩),专硕在校时间更少,所以应把极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重点放在准备应付各类考试(包括公务员考试)、准备有用的各类考证、准备各类实用知识和技能学习上,其他的事应付应付就行了。实际上现在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就业定位与十几年前相比已经大相径庭,比如金融学研究生能进好的银行就已经不错了,甭管是在支行还是柜台全干一些以前大中专生干的活。唉!可悲的是我们还在用固步自封的思维和知识体系企图把他们培养成学者或者银行家!
再次,写文章很难吗?这还得看情况而定。如果是博士生,发表的文章至少应该在CSSCI刊物上,有的学校对发表刊物的级别要求还更高。那么从入学开始,就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实证研究方法),再确定研究方向和选题以及研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到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怎么说也得一年半载,这还不要说发表文章的周期了,如果再遇到一次次的退稿那到头连想死的心都会有。如此看博士生要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还是挺不容易的。显然这种学法和写好不适合一般硕士生。我有一位博士生,硕士是读法学的,入学以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的更新,要写好与经济学相关的文章和学位论文难度是很大的。好歹她很刻苦、很努力,进步很大。前些天,她给我发了一封EMAIL
,谈了她入学一年多的学习体会,从中可见掌握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难度——“一年半了真是快,想想一直在研究计量经济学eviews的应用和统计学,也一直就此在和您的硕士、其他博士交流。看着自己能用数据做回归分析了;在excel中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化,均值和标准差直接在excel中输出,但是标准化的数据确实需要自己计算;对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可以会用主成分分析法了(spss软件);之间的协调系数也相应的能用数字公式和指标来量度;本来看完别人论文想用层次分析法,但是得找专家打分,还得整相关系数的矩阵,索性权重采用变异系数法很客观的方法就可以算出,不用层次分析法了。我用数据已经练过了,掌握了,不懂的时候就觉得难,原来弄懂也简单。还是自己掌握了好!”
对于一些硕士生(包括专硕)来说,如果写文章只是为了有一篇文章发表(谈不上是什么学术追求和理论创新)的话,这就好办了,抄抄写写、粘贴复制,一两个星期就足可搞定,“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然后找一些靠收取版面费而生存的非学术刊物发表就可以了,如此看来写文章当然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有时候也别太认真。
还有一些博士生、硕士生写文章是介于以上两种情况或者说综合了以上两种情况,即写文章既是一个任务也是一种兴趣或者说通过写文章以进一步搞懂和厘清某些问题,则写文章的难易就由自己掌握了,可以一两个月完成一篇文章也可以更长一些时间,选择发表的刊物也很广,学术的或非学术的、cssci或非cssci的。这种情况的还真不少,效果也不错。
后在深圳和济南的银行顺利通过笔试、面试拿到了“offer”,
另一个在兰州应聘四家金融企业(工商银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华龙证券)全部成功,他俩目前面临的头痛事不是找不到单位而是“挑花了眼”。成功的原因很多,也有“有备而来”的因素。他俩分别跟我一起做兰州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课题调研,去过多家银行,这方面知识、技能和人才恰恰是目前银行所需要的。在面试自我介绍时,他俩主动谈起课题调研情况,有意诱导“考官”多聊些这些他们“有备而来”的东西,以突出自己的所长并给“考官”留下一些特殊的影响,在其他应聘者都是泛泛而谈缺乏个性的情况下,这类专门的准备和应试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看一看300多页的工商银行年报,里面有许许多多目前商业银行银行关注的宏观和微观话题以及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从中完全可以挖掘、储备、准备若干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再把这些知识“包装”一下,比如与去某某银行进行相关实习或调研相联系、与导师长期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相联系等等,以突出自己对思考与解决银行现实问题的偏好与准备。


#卫米肾# 考研后,求职时,用人单位到底看不看重第一学历?
(13317309658): 本人是做人力资源的,实话说,用人单位是看重第一学历的.这个答案似乎很残酷,... 假如两个求职者,研究生同一学校,而一人第一学历是一本,另一人是二本,毫无疑...

#卫米肾# 为什么很多博士毕业生都喜欢当大学老师? -
(13317309658): 网友一: 其一、高校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不同.高校的评价体系,一是招生标准和教学质量,二是科研水平和成果,所以高校需要大量的博士这样的理论型人才.而企业的生存需要市场竞争和业务利润,更需要实践型人才.相比实践和业务能力,...

#卫米肾# 研究生毕业一定要发表论文吗? -
(13317309658): 当然要发表论文,而且要求还很高,必须是第一作者

#卫米肾# 今年博士毕业,应聘高校公共课教师,虽然截止目前还没有接到面试通知,但我想先了解一下试讲讲什么内容好 -
(13317309658): 这个我也说不好啊,我也是今年找工作,正在准备试讲,共同努力吧. 更新一下吧,今天我去试讲了,觉得讲的还不错.你要想知道讲什么内容好关键还是要看学校的要求,我应聘的学校的说明是5分钟自我介绍,包括你的学习工作简历,科研情况,获奖情况等;然后是15分钟试讲,自己挑选一门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某一章节来讲;最后是评委的10分钟提问.所以一定要注意按学校的要求来,今天我这里有个应聘者就没准备讲课的内容,一直在讲自己的科研内容,结果讲到一半就被老师打断了不让讲了,这样岂不是很亏.所以你还是按学校的要求好好准备吧,如果不清楚可以打电话或者发邮件去问,努力了总归是有希望的.

#卫米肾# 专硕导师不发小论文不让毕业怎么办 -
(13317309658): 那就发呗还能怎么办啊 硕士生到底应不应该发小论文才让毕业这一话题也是有过讨论的,但是我在此就我自己了解的一些情况和大家讨论下. 本校当然是要求每位硕士生发表一篇核心期刊的小论文才让申请答辩,我是一个工科专业,所以大家...

#卫米肾# 研究生或博士毕业为什么都要写论文,论文内容要写什么? -
(13317309658): 是啊,论文是对学生学习几年以来的理论知识的综合考察,也是个人研究水平的表现.论文能否通过,决定个人是否能顺利毕业.论文的内容根据个人研究的方向,专业不同,可以自己选定论文题目,经导师修改同意后开题,自己独立完成.

#卫米肾# 二本讲师发了nature能直接成正教授吗?为什么?重庆文理学院的
(13317309658): 谢谢邀请.在高校负责招聘工作多年,也见证了高校在人才引进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在双一流建设实施以后,高校在人才评价、聘用等方面已经不同以往了.一篇nature...

#卫米肾# 大学个人成绩表格 - 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成绩的影响有多大?比如成绩表上有不及格之类的?
(13317309658): 首先,你必须肯定自己,你必须对自己说,你绝对是一个有用的人. 其次,大学里的成绩我认为并不是人生成败的绝对因素,因为工作中,单位最多只是招聘的时候看看你的成绩,在工作中主要还是看你的工作表现,比如说,和同事的交流能力、和领导的沟通能力等.以我身边的人为例,有好几个在大学的表现都不好,但现在基本上是我们之间工资最高的. 所以,成绩不会影响你的未来!请相信我!

#卫米肾# 博士毕业的要求是什么啊?谢谢 -
(13317309658): 这个各个院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学年制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是2-3年毕业,但是有些院校和专业要求是4-5年的,具体还要和你发表论文的级别和数量挂钩的,如若发表文章等级高、数量多,也是可以申请提前毕业的.具体每个院校对博士毕业需要发表什么级别的文章的要求亦是不同的,比如有些学校仅一篇SCI即可或者是一篇权威(中科院某些所及一些高校)即可,但有些学校要求一篇SCI及2偏核心或2篇SCI,都是不一样的哦.不过既然到了博士阶段好好努力呢,都是辛苦的,不只是发表文章毕业的问题,重点是要做够做好研究,写出那最后的红本本才是真的哦,加油!

#卫米肾# 研究生毕业时很忙吗?
(13317309658):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主要忙的事情有两个,一是毕业论文,二是找工作.1. 毕业论文如果在之前两年的研究生学习中,老老实实做了科研,那么毕业论文对你来说就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