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从什么时候选入高考必考篇目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滕王阁序》,1986年编入高中教材的。

文章由洪都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


#申菲呢# 求 高考 语文古诗文默写 重点句子 -
(17817183135): 一.《高考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 (一)古文(10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荀子》 《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 谊 《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

#申菲呢# 高中语文必修五 需要背的课文是那几篇 -
(17817183135): 《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第二、三段 《陈情表》有一些省市把《逍遥游》列入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诵读篇目.

#申菲呢# 谁有高二语文文言文,需要背颂的篇目? -
(17817183135): 其实考试时所考的文言文必背篇目并不局限于高中课本,而是按照考纲来的,以下文言文篇目是除了高一文言文的所有篇目《过秦论》(贾谊)【嗯,这个好像是必修二读本上的】《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选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常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注:《伶官传序》是必修三读本上的】《陈情表》《逍遥游》选句《滕王阁序》《齐桓晋文之事》《屈原列传》

#申菲呢# 高二上学期语文文言文学哪些? -
(17817183135):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背诵 《寡人之于国也》背诵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蜀道难》(李白) 《登高》(杜甫) 《琵琶行》并序 《锦瑟》(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几时了)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雨霖铃》(...

#申菲呢# 高分求篇论文.要求如下:以《论《滕王阁序》》为题,有论点、论据, -
(17817183135): 多角度分析,自己可以取舍 《滕王阁序》新论 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被选进中学教材,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名篇名作,许多学者已对其人其文作了精湛的研究,对后学很有启发.然而,学无止境,围绕王勃和《滕王阁序》还存在着不少有...

#申菲呢# 《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的作者分别是谁
(17817183135): 《滕王阁序》 王勃 《岳阳楼记》 范仲庵

#申菲呢# 高中文言文必背? -
(17817183135): 高考语文背诵与默写篇目 (一)古文(11篇) 1 《劝学》 荀子 2 《过秦论》 贾谊 3 《师说》 韩愈 4 《阿房宫赋》 杜牧 5 《六国论》 苏洵 6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7 《石钟山记》 苏轼 8 《前赤壁...

#申菲呢# 来自古诗文中重点词句 - 作业帮
(17817183135):[答案] 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 第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 名句名篇考查的高复现率提醒考生,同属于高考指定背诵篇目,考查时仍有轻重之分,应有所侧重,合理安排时间.同处一文...

#申菲呢# 高二下语文易考诗句 -
(17817183135): 21《逍遥游》-“北冥有鱼……其翼若垂天之云” “且乎水之积也不厚……水浅而大舟大也”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若乎乘天地……待哉”22《滕王阁序》 - “十旬休假……高朋满座” “ 潦水……暮山紫” “层峦耸翠……下临无地” “闾阎扑地……声断衡阳之浦” “天高地迥……识盈虚之有数” “关山难越……尽是他乡之客”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智” “北海……之哭”23《柳毅传》不背! 没办法只有这样了,兄弟翻到书对照起看就对咯!

#申菲呢# 滕王阁序常考名句 -
(17817183135): 滕王阁序常考名句有: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序》简介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