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传统一往情深名人故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我对传统一往情深名人故事

  于洋小档案:历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员队团支部宣传委员、总参某局团委书记、总参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助理、保利集团莫斯科代表处代表、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意总监。现任保利演艺经纪有限公司总裁。

  在北京的演艺圈里,在那些明星云集的场合,你都会看见于洋的身影。在那种时候,不管他在妙语连珠、侃侃而谈,还是静静地倾听或思考,他常常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这当然不仅仅缘于他年纪轻轻就荣膺“中国演艺策划大师”称号,并且是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总决赛的专家评审,更因为在情绪浮躁、一味趋利的演艺圈里,他所展现出的踏实、厚重、与人为善的个人魅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见解与一往情深。

  那些年,那些事

  于洋说自己现在常会想起那些曾经的陈年旧事。

  小时候,爱好文艺的父亲有几张珍藏的黑胶唱片。唱片虽然已经破损、老旧,但于洋还是乐此不疲地躲在屋里一遍一遍地听。“那其实是我最早的音乐启蒙。”于洋告诉我。

  后来,跟着父亲,于洋学会了吹箫、拉二胡、弹三弦,传统中国乐器的魅力,让他目醉神迷。

  初二那年,于洋干了两件记忆深刻的事情。一是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参加《中国青年》杂志“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人生观大讨论;二是创作了一首名叫《郊游》的儿童歌曲寄往电台。给杂志的稿子一直没有回音,但某一天,他在电台里突然听见了由少儿合唱团演唱的自己的《郊游》。“天空蔚蓝,我们骑上自行车去郊外。蝴蝶欢笑舞蹁跹,婀娜多姿惹人迷。小河弯弯流向远方。微风吹拂,大地身披绿衣多美丽?”听着那熟悉的歌词和旋律,于洋的心里乐开了花。他飞奔着跑出去,告诉每一个同学:电台里唱我的歌了

  高中毕业,于洋考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但分系科的时候,他被分到了俄语系。“我当时差点疯了。我的英语成绩在哈尔滨考区是第一名。我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会到俄语系。”但于洋最终从那种负面的情绪中突围而出。“有许多同学跟我的情况大体相同,大家一时间都有些心灰意冷。身为学员队的团干部,我觉得自己有责任用一种健康、活跃的正能量去引导和影响大家。”

  于是,在紧张的专业课学习之余,他把交际舞引入学员队,到后来,不仅新学员,包括其他系科的老师和同学都蜂拥进灯光球场。优美的舞曲,欢快的舞步,也由此成为很多人对于学院生活最温馨的回忆。

  除此,于洋还把系里有文艺特长的同学组织起来,自己创作反映军校生活的歌曲,带着大家一起排练。毕业之前,他特别创作了一个名为《向着太阳飞去》的声乐套曲,并有幸为前来视察的杨得志总长作现场演出。也正因为演出的成功,让他得以分配到总参某局,并参与了全军第一个女子军乐团的组建。美国长黑格访华,女子军乐团演奏的《迎宾曲》和《红色娘子军连歌》,让包括黑格在内的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后来于洋带着女子军乐团去外地演出,在任何场合,都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而这也成了于洋一直以来都引以为豪的事情。

  从华人文化节到《功夫诗·九卷》

  有人曾说,于洋浑身都洋溢着一种文艺的“范儿”。于洋就纠正对方:“准确的说法是,我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充满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

  事实也正是如此。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还只是总参某局普通一兵的于洋,听一位京剧界人士谈及京剧面临的困境,立刻上书中央领导,提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得到肯定。随后,他组织拍摄了《中国京剧艺术》大型专题片,并策划了以纪念“徽班进京”为主题的近百场京剧演出,轰动一时。

  转业后,于洋进入保利集团,并成为集团驻莫斯科代表处代表,开始从事外贸工作。那时的莫斯科,有近六万华人、华侨。在中餐馆等一些华人聚集的场合,于洋结识了一些华人朋友,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特别是文化生活非常枯燥。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联系了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从做卡拉OK大赛开始,最终在1996年,策划完成了莫斯科首届华人文化节。许多国内著名的艺术家和歌手应邀来到莫斯科,以一曲曲充满浓郁华夏风的动人歌声,慰藉着无数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于洋则专为文化节创作了一首既满蕴深情又大气磅礴的主题歌《四海同心》:“四海同心,情系祖国?要问我的情系在哪里?系在黄河,系在长江?”——不久,这首歌被评为最受海外华人喜爱的中文歌曲。

  三年后,于洋回国。他选择了离开外贸,专心做文化。这些年来,为了公司的生存发展,他出唱片,做商演,是众多电视晚会、直播晚会、大型场地晚会的“一条龙”运营人,并先后将毛阿敏、屠洪刚、蔡国庆、陈明等歌手罗致麾下。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从来没有改变过。他曾为零点乐队创意推出翻唱专辑《风雷动》,用现代音乐演绎京剧《打虎上山》等经典唱段,于洋认为这也是推广传统戏曲的一种方式。他推出过演诵诗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他还把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成功创意为《十感乡愁》国情主题唱片,引来一片喝彩之声

  当然,最让于洋为之自豪的是,他在2008年制作出品的中国首部国学演出巨制:《功夫诗·九卷》。这是一部并非单纯展示中国功夫,而是去挖掘或解密中国功夫之武学精神和思想核心的舞台剧。它率先创造出一种专门属于中国功夫的形体语汇并让这种语汇单独成为一种表演艺术门类。这种形体语汇摒弃了对中国功夫的表层展示,而将中国功夫与现代舞蹈合二为一,升华出一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全新形体语言,一种重塑中国功夫“武学精神”的形体语言。全剧被分成九个不同段落,既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宛如一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诗,又似一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舞台画卷。

  “功夫是中国奉献给全世界的人类非物质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在《功夫诗·九卷》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坚持让功夫彻底摆脱传统展示而形成新的‘诗样’艺术语汇,并坚持用这种新的语汇,即功夫诗,去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画龙点睛。”采访中,于洋告诉我。

  2012年9月22日,《功夫诗·九卷》亮相格鲁吉亚,代表中国参加“2012第比利斯国际戏剧节”,受到当地观众和媒体的热烈欢迎和追捧。这也是中国剧目首次参加外高加索地区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戏剧节!

  其实,《功夫诗·九卷》从2008年横空出世以来,作为中国功夫极致艺术化的结晶,和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与价值观在舞台上的诗化表达,在国内,在澳洲,在欧洲,在美国,先后巡演了110多场,受到观众热烈追捧和盛赞。而无论是在名震欧洲的欧罗巴利亚艺术节,还是在代表全球形体艺术方向标的以色列国际艺术节,无论是悉尼的教授、学者,还是拉斯维加斯最挑剔的娱乐记者,都因《功夫诗·九卷》独具一格的文化气息和温暖的人文关怀,而感动,而流泪。

  于洋成功了。而他的保利演艺经纪有限公司也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创意基地”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

  “做公司这么多年,我有一点感触最深,那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持续不断的心血和努力。因为只有这样,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才能薪火相传,以至永远!”于洋说。 ;

~


#盛骅甄# 善于追根到底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
(13927204117): 本俗语见于《评雪辨踪》,乃川剧传统剧目,《彩楼记》之一出,内容写宋代穷书生吕蒙正常往木兰寺求斋为生.一日,寺僧故意于开斋后才敲钟,使蒙正赶斋落空,懊丧而归.吕行至寒窑门外,见雪地有男女足迹,疑妻刘翠屏不贞,乃盘问足...

#盛骅甄# 古代传统美德名人故事有哪些 -
(13927204117): 那太多了,忠孝仁义礼智信!每个字都有很多名人符合的.比如忠,找找关羽,这样的.望采纳

#盛骅甄# 有骨气的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
(13927204117): 我是中国人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1932年,吉鸿昌回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后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盛骅甄# 谁有关于古代名人感恩的故事??求教 -
(13927204117): 《史记》说,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盛骅甄# 有关乡愁的名人事例 -
(13927204117): 1.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巨经典的一...

#盛骅甄#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一等奖作文
(13927204117): 在现代生活中发扬中华民族文化 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他们是夺目的,绚烂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2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一等奖作文(...

#盛骅甄# 我要1篇爱国名人的作文....急啊 -
(13927204117):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我认为当代的民族精神是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包含自强精神、仁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