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课《什么是周长》教案与教学反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1
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课堂上,首先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只蚂蚁爬树叶边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让学生用彩笔描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及课本上习题上的图形,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最后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及知识的拓展延伸。
这节课虽说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觉得有就一处的设计对教材内容挖掘得太过深彻了。我一共设计了六个图形让学生判断那些图形有周长,那些图形没有周长,为什么?在学生作答后我引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还有两个是不封闭的图形,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感受图形边线具有封闭的特性,从而使他们知道在指物体表面周长的时候一定要指完整,不能断。其实后来的几个环节都是叫学生指周长,都在暗示着让学生体会周长的这一特征,所以前面强调边线的首尾相接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效果也不太好。
其次,是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精细化。例如:在“试一试”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时,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而且整个测量过程用时比较多,细细想来是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问题的探讨,也许会避免上述的问题。有学生说用绳子围着树叶一圈之后,把绳子拉直,用尺子量一量就可以知道树叶的周长是多少,这时我却没有抓住机会适时给学生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又如:在实践联系计算图形周长时,我出示的是课本“想想做做”第4题,其中第一个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第二个是等边三角形,第三个是平行四边形。其中就体现了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渡,有很多同学就选择使用比较简便的乘法来计算,而我却没有抓住机会,让他们体会文本的意图。如若能让学生就图形的实际情况来说说为什么能用乘法的话,相信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一定会更深。
另外,教学评价欠缺。当学生回答后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评价,或者是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时,不能够抓住机会及时的引导学生,并进行评价,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通过这次讲课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活力的,而这种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而恰恰这点就是我的课堂所缺少的。通过这次讲课结合年会的学习让我真正明白,在数学课中一个有效的数学问题,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其实它就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思想的升华,数学方法的渗透。所以,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
因此,我觉得要能在文本间自由地穿梭,挖掘出其中蕴藏着的奥秘,还要将自己领悟到的东西深入浅出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教师用来塑造一节好课最灵魂的东西。

  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课堂上,首先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只蚂蚁爬树叶边线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让学生用彩笔描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及课本上习题上的图形,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最后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及知识的拓展延伸。
这节课虽说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去 , 他吗真长啊啊 !!!!!!!!!!!! (ˉ(∞)ˉ) Y(^o^)Y~ `(*∩_∩*)′ (☆_☆)/~~

这个可以啊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充分地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是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 空间与图形 ” 这部分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从“描”到“量” ,又到“摸”、“选”,最后再“量”。

其次,我为学生创设开阔的、自由的学习时空,让他们在充满操作性、探索性、愉悦性的实践活动中自己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我让学生选 —— 选班级物品摸周长;选身体部位摸周长;选喜欢的方法量周长。选一选活动,能让每一位学生产生对活动的兴趣,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到前面摸桶、摸小黑板,再张扬个性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或愉悦,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再次,好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合作与交流。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两次 “ 量一量 ” ,一量树叶的周长,二量同学腰围。学生自己量树叶的周长,可有的同学觉得两只手不够用,主动请求同桌的帮忙。他们是那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这样主动的合作与交流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得到高度发展。他们还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即使学困生也不感到困难,轻松学会了“周长”。

总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班级人数多,个别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在活动描一描及量一量中比较慢,为了照顾到这些孩子,使教学的最后一环“拓展练习”只好布置为课后完成。

2、由于孩子收集的树叶形状的单一性,在汇报及展示量出树叶的周长时,没能显示出面积小而周长大的情况。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 从课中,我感觉到,惟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周长”,经历 一种生活体验,才能让学生对原来所认识的“周长”达到真正的“数 学抽象”,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周长”的含义,而这也正是《数学 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程性目标中学生“体验”的价值所在。 在本节 从课中,我感觉到,惟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周长”,经历一种生活体验,才能让学生对原来所认识的“周长”达到真正的“数 学抽象”,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周长”的含义,而这也正是《数学 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程性目标中学生“体验”的价值所在。 在本节 课中,我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样学具,把学具按在 纸上,用铅笔沿着物体的边画一画,画出的图形同桌互相欣赏。这是 学生对物体周长最初的感受和体验。然后让同学们看一看“蚂蚁小画 家”是怎样画画的,并且通过蚂蚁小画家知道它画的就是树叶的周长, 这是学生通过观察的方法来感受物体的周长。反过来让学生说一说你 刚才画的是什么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明 确什么是物体的周长概念。这种概念仍停留在模糊的状态。于是让学 生通过描出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再独立体验物体的周长。如果这种独立体验缺乏监督、合作与交流, 就会让一部分同学仍处在模糊的状态,同时给机会他们培养偷懒的意 识,这绝对是我不想看到的现象。于是老师提供了一个互相监督、合 作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量一量对方的头围、腰 围、腿围、胸围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和监督,学生 对物体的周长由模糊过渡到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种生生之间的监督、 合作与交流,比老师的传授更为有价值和意义。在自主探索量出一片 树叶的周长时和进一步合作完成量出一片树叶的周长过程中,把活动 推现了高潮。看到学生为了探索新知而同心协力的样子,我可高兴极 了。因为我就希望看到这样的场景,并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常常出现 这样感人的场面。


#吕委廖#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
(19694286353):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具体...

#吕委廖# 小学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
(19694286353): 《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说教材】 《什么是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五册第44-45页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学习.是后面学习...

#吕委廖#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 -
(19694286353): 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吕委廖#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
(19694286353):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什么是周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三级年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什么是周长》.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

#吕委廖# 7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
(19694286353):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沙滩小学周晓燕;[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

#吕委廖# 小学数学三年级《什么是周长》 - 作业帮
(19694286353):[答案] 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一般用字母C来表示. 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和不解之处,欢迎追问我! 如果您认可我的答案,

#吕委廖#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 - 作业帮
(19694286353):[答案] 课题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41《周长》 作者及工作单位 山阳县城关二小 石小霞教材分析 《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它是一节数学概...

#吕委廖#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 -
(19694286353):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望采纳

#吕委廖# 2014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 - 作业帮
(19694286353):[答案] 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一般用字母C来表示.圆:C=πd=2πr (d为直径,r为半径,π)周长长方形:C=2(a+b) (a为长,b为宽)正...

#吕委廖# 图形什么的什么就是图形的周长 -
(19694286353): 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也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多边形的周长的长度也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周长用字母C表示. 周长的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扩展资料: 1、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