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完整的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总结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9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
的物质。
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
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
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
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
段表示位移。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公式:Δx=x1-x2
公式:Δt=t2-t1
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
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
慢。
公式:v=Δx/Δt
单位:米每秒(m/s)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
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
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
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
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
度。
瞬时速度
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
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用图象表示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
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
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a=Δv/Δt
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
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从v-t图象看加速度
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
速度的大小。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
间变化的规律
进行实验
处理数据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
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
运动。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速度公式:v=v0+at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
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位移公式:x=v0t+at2/2
第四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
速度的关系
公式:v2-v02=2ax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
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
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
或g=10m/s2
公式:
v=gt
h=gt2/2
v2=2gh
Δh=gT2
第六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
研究
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逻辑的力量
猜想与假说
实验验证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图示

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N)。
力的图示
定义: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力。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
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
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
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重力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
受到的力。
公式:G=mg
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
向。
重心
定义: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
力作用集中的一点。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常称均匀
物体,中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
状有关。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中心的
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
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
第二节 弹力
弹性形变和弹力
形变
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
体积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
原状的形变。弹性限度:物体受到外力作用,
在内部所产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
作用力不超过某一极限值时,若
外力作用停止,其形变可全部消
失而恢复原状,这个极限值称为
“弹性限度”。
产生弹力的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
的物体。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形变
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几种弹力
压力和支持力
拉力
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
,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
消失,弹力随之消失。
公式:F=kx
k——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
牛顿每米(N/m)。
第三节 摩擦力
摩擦力:连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
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
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
势的力。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
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
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
的摩擦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相对
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个限度,最大
值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
动时的拉力。
只要一个物体与另一物体间没有
产生相对于运动,静摩擦力的大
小就随着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而
增大,并与这个力保持大小。
滑动摩擦力
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
表面滑动的时候,所受到的另一
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方向: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的相
对运动方向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μ——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第四节 力的合成
合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
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
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几个力
的合力。
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
体,对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当
于另外的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该物
体时产生的效果,则这几个力就
是原先那个作用力的分力。
力的合成
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
,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
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
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
向。
余弦定理:F2=F12+F22+2F1F2cosθ
共点力
共点力
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
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作用点或
者这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
这几个外力称为共点力。
非共点力
既不作用在同一点上,延长线也
不交于一点的一组力。
第五节 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矢量相加的法则
三角形定则
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
矢量的方法。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
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的物理量。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
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的魅力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
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惯性
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与质量
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
质量。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
向。
质量单位:千克(kg)
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
质量的关系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
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
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
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
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
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a∝F,a∝1/m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
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
相同。
公式:F=kma
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
的合力。
力的单位
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F=ma
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第四节 力学单位制
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
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
量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
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组成。
国际单位制(SI):1960年第11
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
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
位制。
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
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
、同时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第七节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二)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
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时所处的状态。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是合力为0。
超重和失重
超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
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失重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
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
重力的现象。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第一, 物体时从静止开始下落的
,即运动的初速度是0。
第二, 运动过程中它只受重力的
作用。
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
运动种类
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
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
t
S
t
V
匀变速直线
运动
V
t
1、从S—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
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
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
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
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
一时刻相遇
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
关系(看两物体S—t图象中直线
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2、从V—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
示加速,a<0表示减速)
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t=0时
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
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
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在t轴上
方的位移为正,在t轴下方的位
移为负。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
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
一时刻速度相同
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
的关系
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比较
种类
联系
区别(特点)
匀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V=恒量
a=0
匀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V=恒量
a=0
匀变速直线
运动
a=恒量
=
=
a与V0同向为加速
a与V0反向为减速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
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
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
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
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
何变化,V都增大。
⑵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
何变化,V都减小。

为了钥匙而奋斗的苦逼男。。。

百度文库里面有

去书店买一本

高一物理必修1的公式及知识点~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2.时间和位移
3.运动的快慢——速度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5.自由落体运动
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通过光的反射定律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和光的反射实验题是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两大应用题型。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一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和分类;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极其四大特性和作光路图步骤,光的反射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
光的反射定律概念: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对人类来说,光的最大规模的反射现象,发生在月球上。人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光的反射无处不在并发生在人们身边。
二、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分类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物理现象:表面平滑的物体,易形成光的镜面反射,形成刺目的强光,反而看不清楚物体。通常情况下可以辨别物体之形状和存在,是由于光的漫射之故。日落后暂时能看见物体,乃是因为空气中尘埃引起光的漫射之故。无论是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都需遵守反射定律。
三、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重点):
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入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居于法线两侧且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常考知识点):
先找出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若是确定某一条入射光线所对应的反射光线,则由入射光线、法线确定入射角的大小及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另一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特点,确定反射光线。
五、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的四大特性(难点):
1.共面 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异侧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和入射角的和为90°
3.等角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4.可逆 光路是可逆的
六、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练习题(包含实验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选择题
1.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沿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
2.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反射
3.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40° 40° B.40° 50° C.50° 40° D.50° 50°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5.小聪同学通过某种途径看到了小明同学的眼睛,则小明同学( ) A.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C.可能看不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D.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全身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应用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作图题)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1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_______∠i,说明__________
(2)如图1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________-,说明
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选择题:1.C 2.B 3.D 4.A 5.A
2、应用题:1.(如图所示)
2.(1)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2)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七、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物理现象:
1、我们每天都照的镜子。
2、路口放置的凸面镜。
3、汽车的观后镜。
4、我们能看见物体,物体反射了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5、太阳能加热器(太阳灶)
6、潜望镜。
7、反射式的望远镜。
上海市中考物理和化学合卷,物理分值为90分。光的折射对比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来说,则有难度。同学们需要掌握光的折射作图题和实验题相关知识点。昂立新课程针对初中各个科开设如下课程:
以上特色课程与初中学科教材匹配,授课形式分为面授和网课,面授课程班型设置不同,有1对1,1对3,15人班,30人班等形式,上海市各区授课时间也不同,具体课程详情请拨打官网热线4008-770-970咨询。


#戴殃生# 高中物理必修一各章节知识点及公式要各章节的 知识点 还有 公式,希望列举尽量段落分明些谢谢预习作业啊,好心帮帮忙吧 - 作业帮
(15359794384):[答案] 高一上 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知识要点】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

#戴殃生#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15359794384): 加速度,摩擦力,弹力,力的合成分解,牛顿定律.

#戴殃生# 请问 高一物理必修1有什么学习要点与难点? -
(15359794384):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学案 必修1 [知识点]力 A1.力是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⑴力_______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⑵物体间的作用是_______的.2.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

#戴殃生# 高一物理必修一详细总结、谢了 -
(15359794384):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

#戴殃生# 请问高一物理必修1有什么学习要点与难点?
(15359794384):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学案必修1[知识点]力A1.力是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⑴力_______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_______的.2. 力的三要素...

#戴殃生#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15359794384):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

#戴殃生# 求高一物理必修一书上所有公式?
(15359794384): 下面是高一的所有要求掌握的公式!帮你总结了!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

#戴殃生# 高一的物理知识重点清单 -
(15359794384): 高一上 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 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1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

#戴殃生#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 -
(15359794384): 不要害怕物理,某一时刻和某一时间段要分清,三秒内是从第一秒到第三秒末这段时间 ,第三秒内是第二秒末到第三秒末这段时间,慢慢的提会,这其实是文字理解

#戴殃生# 求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知识总结 -
(15359794384): 1做平动物体: 物体各点运动方向一致 2位移和路程的关系: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而无方向,位移≤路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两者才相等 3矢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