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介绍一下米兰昆德拉和他的风格什么的 谁能帮我很好的介绍一下米兰昆德拉的写作思想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背叛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作家作品

  小说:

  《玩笑》

  《好笑的爱》
    
  《生活在别处》

  《告别圆舞曲》

  《笑忘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朽》

  《慢》

  《身份》

  《无知》

  《为了告别的聚会》
  剧本:

  《雅克和他的主人》

  文论:

  《小说的艺术》

  《被背叛的遗嘱》
    
  《帷幕》  

  作家文章

    《小说的艺术》

    《埃施的可能性》

    《超越于因果关系之上》

    《多元历史主义》

    《可能性》

    《现代主义》

  相关作品论
  《阿涅斯的最后一个下午》作者:弗朗索瓦·里卡尔
  “我欣赏弗朗索瓦·里卡尔的是,他生活在文学的世界里。又因为他关注的几乎都是小说,我可以说,他生活在小说的世界里。这非常少见”
  ——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语录
  一切罪恶在事先已被原谅,一切也就卑鄙地许可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序言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
  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
  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
  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真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
  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
  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
  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小说的艺术》

  来,让我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走在街头,爽朗地高声大笑,让所有人的目光注
  视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来,让我们轰轰烈烈地经历一次爱情,甜
  蜜热切地在绿草地上拥抱,让我们的手指互相缠绕心灵互相抚慰,让我们真的
  叫他们忌妒。——《生活在别处》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
  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认》

  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那双纯洁的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掠过射出的子
  弹的战机,面对着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
  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
  …… ——《为了告别的聚会》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
  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越远。
  因为人们从来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样。

  思考从来就不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
  思考的目的在找出自身的弱点并实践改进,
  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
  这才是上帝发笑的原因,
  因为这种思考,
  叫做自己骗自己。

  我把缺乏经验看作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性质之一。人生下来就这么一次,人永远无法带着前世生活的经验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人走出儿童时代时,不知青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结婚时不知结了婚是什么样子,甚至步入老年时,也还不知道往哪里走: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大地是缺乏经验的世界

  经历一次,就等于什么也没有

  一切罪恶在事先已被原谅,一切也就卑鄙地许可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序言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
  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
  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
  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真的英雄,其实不问出处。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
  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
  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因为人在思考,却又抓不住真理。
  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小说的艺术》

  来,让我们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走在街头,爽朗地高声大笑,让所有人的目光注
  视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叫他们忌妒。来,让我们轰轰烈烈地经历一次爱情,甜
  蜜热切地在绿草地上拥抱,让我们的手指互相缠绕心灵互相抚慰,让我们真的
  叫他们忌妒。——《生活在别处》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
  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认》

  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那双纯洁的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掠过射出的子
  弹的战机,面对着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
  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
  …… ——《为了告别的聚会》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永远没有不是那么简单。

  我也同样清楚,一旦越过那条界线,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不知什么样的人。这种可怕的变化使我胆战心惊,所以我一直在强烈的失落感中拼命寻求爱情。这种爱情,应该让我能继续生活在往昔与今日一致的爱情憧憬、爱情理想之中,因为我不愿意把我的生活从中间分割,我要它自始至终贯穿如一。

  生命不能乘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

  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

  生活给我极大的快乐,但只需有一点儿风吹草动、一丁点儿的东西,我们就会落到边界的另一端,在那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人的生命的所有的秘密就在于,一切都发生在离这条边界非常之近甚至有直接接触的地方,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以公里计,而是以毫米计的。

  追求的终极是虚幻。

  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比喻是危险的,爱情源于一个比喻。

  再也无法明白自己要什么。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此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

  清静就是不被人注视的那种温馨感觉。人的眼光是沉重的负担,是吸人膏血的吻。

  诗歌的使命不是用一种出人意料的思想来迷惑我们,而是使生存的某一瞬间成为永恒,并且值得成为难以承受的思念之痛。

  我思故我在是低估牙痛的知识分子的话。我觉故我在是一个具有普遍得多的意义的真理,它涉及到每一个活着的人。

  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至少应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着.

  上帝已死在失火的天堂,只有温情的太阳才能照耀大地 。

  仇恨的圈套,就在于它把我们和我们的敌手拴得太紧了,这就是战争的下流之处。

  当你还在我身边,我就开始怀恋,因为我知道你即将离去。

  以往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我的提问得不到解答;今天不能理解,我竞相信能够提问。但我不曾相信过什么,我只是提问罢了。

  在忘却速度时,也许我们正一步一步地走向速度.

  今天,不管我的提问能不能得到回答,我还是觉得无所谓.它并不需要赋予任何意义,它只要就这么一直生长着.就像速度一般,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大概到了忘却的时候,才会记起速度.

  生活的本来面目与时间的本来面目相撞击,我们就把这种撞击称做无聊.

  年轻无知时结了婚,有了第一个孩子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后来有一天,发现也明白了很多事情,但是一切都太迟了,因为人的整个一生已经在一个我们一无所知的年代被决定了.

  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源于将她以隐喻的形式,留在大脑诗化记忆的一刻 。

  碰巧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命运。

  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就让我们按照独特的方式去生活吧,抛却所有的旧事物。

  自由并不始于双亲被弃或埋葬之处,而是始于他们不存在之处:

  在此,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却不知是谁把他带来。
  在此,人由一个被扔入森林的蛋来到人间。
  在此,人被上天啐到地上,全无感恩之心踏入这尘世。

  温情,是想建立一个人造的空间的企图,在这个人造的空间里,将他人当孩子来对待。

  但是如果我们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卑贱,逃到哪里才能避开呢?只有逃向崇高借以逃避堕落!

  就像在这尘世之中,自打一开始,除了背叛就没有别的东西!

  人类的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记住自己的过去,一直将它藏在身上,这可能是保持人们所说的自我的一贯性的必要条件。为了使自我不至于萎缩,为了使自我保持住它的体积大小,就必须时时浇灌记忆,就像浇灌盆里的花儿一样,而这种灌需要跟一些过去的见证人,也就是说跟朋友们保持固定而有规律的接触。

  我们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涩与快乐之间选择,既然我们的命运就是一切的毫无意义,那就不能作为一种污点带着它,而是要善于因之而快乐。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远不是那么简单。

  在这个世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被控制和记录。

  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自我与现实的对立之中,我们都需要在现实环境中实现自我。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跟女人做爱和睡觉是两种不同的感情,前者是情欲,后者是相濡以沫.

  一个人可以在爱人在场时,因怀念他(她)而痛苦,假如他(她)隐约看到了爱人会不在的将来;爱人的死亡,虽然还看不见,却已经可以感知。

昆德拉的作品独树一帜,是我从未见过的。在一本书中有许多的人物登场,来自不同时代,有现实,有虚幻,却可以对话交流,情节不是重点,关键是对这个世界存在意义的探索。
像众多的道路,错杂交织,或许安妮宝贝的书里可以看见他的影子。

书友介绍一下有米兰昆德拉之《不朽》的风格的作家,谢啦!越多越好!~

昆德拉的心理分析方式不是独创的,在19世纪的法国就有许多这样的作家了。比较知名的有邦雅曼·贡斯当,中国有他的一本书,叫《阿道尔夫》

代表作,那么就是著名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如果,是值得学习的,希望你能记住,每一本书,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一般,都有学习的地方,同时,也一定有你所需要的。 作家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提出:“轻”与“重”。 他说:“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溃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可是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 女人总渴望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也许最沉重的负担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的比大气还轻,会高高的飞起,离开大地即离开生活。他变的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无意义。那么轻为积极,还是重为积极呢?这是个疑问。唯一可以确定是:轻与重对立最为神秘,也最模棱两可。 人生离不开“轻”,“轻”是人留恋的终极原因,比如:爱情,友谊,音乐,欣赏大自 然,艺术创作等这些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徐志摩和三毛。他们喜欢自由,追求友谊,爱情和童真。他是懂的享受生命本身的人。 人生离不开“重,“重”给人能带来充实,在重”的圈子里,人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从其中感到心灵充实的幸福,人会在人的本质力量化过程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为自己自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深刻的体验, 比如:当我们站在领奖台上,我们心中洋溢着喜悦之情,我们会通过“奖牌”看到我们的本质力量,我们会体会到被众人肯定后那种精神上无限的幸福。所以“重”在我们人生中是不可缺少的。 人生除了“轻”与“重”外,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可称为“沉重的轻”。所谓“沉重的轻”,是指人在无所事事的情况下,感到无聊、空虚、寂寞、孤独等难以承受的感绪和纠缠在精神之中解不开的死结而引起的否定性的痛苦的感受。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那本书中,提到托马斯在开始离开他的妻子特丽莎的几天里,托马斯确实获得了自由。他又回归到了单身汉的生活,整天可以呼吸令人心醉的自由气息。但是不久,失去责任的“轻”就让托马斯难以承受,他发现自己原来更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的这份“重”。沉重的轻”是人生的一个困惑,君不见大多数无所事事的富人经受着难以言表的烦恼,君不见杰出影星翁美玲因不堪忍受爱情中的“沉重的轻”而自杀身外亡。君不见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来源于想不开的“沉重的轻”。 探讨完“轻”、“重”、“沉重的轻”使我们明白了人应该这样的活着:一边疯狂的赚钱,一边疯狂的花钱,挣多少,花多少,只要开心幸福就好。因为这样的人生观可以恰倒好处的把 “轻”与“重”结合起来,使人既享受了生命本身,又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让人感到充实平静。它是一种非常切合实际的哲学生活观,试想一下,人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变,没有一件东西能真正占有。得到一切的人,死时又交出了一切。不如在一生中不断地得而复失,习以为常,也许能更为从容的面对死亡。所以我喜欢诗人兰坡的诗:人生一边赶路,一边观花。 因此,在这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就应该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娱乐。我们的人生需要在同一生活段完美地把学习工作娱乐结合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来体验幸福,追求幸福。


#南岩徐# 介绍下米兰.昆德拉、有关于他个人的网站顺便附上、
(13469217521): 百度百科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65077.htm 这个貌似是他官网..但是只有德语和英语.. http://www.kundera.de/ 百度贴吧你也去看看吧...有些人的评论之类的写的还行. http://tieba.baidu.com/f?kw=%C3%D7%C0%BC%C0%A5%B5%C2%C0%AD

#南岩徐# 推荐几个写悲伤文章的知名作家?要求:文笔成熟 -
(13469217521): 托马斯.哈代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喜欢研究莎士比亚的悲剧,很擅长写悲剧..之前看了他的几部小说,真的很悲,很震撼人心,很喜欢他的风格!

#南岩徐# 米兰·昆德拉的《笑忘录》主要讲哪样? -
(13469217521): 《笑忘录》,用米兰昆德拉自己在书中的描述,是一部关于笑和忘的小说,关于遗忘与布拉格,关于布拉格与天使们的小说.这部小说涵盖了太多内容:笑,忘,政治,文学,哲学,音乐,性.如果说交响乐是音乐的史诗,那《笑忘录》就是米兰...

#南岩徐# 介绍一下好看的米兰昆德拉的作品
(13469217521): 不朽 慢 生命的不能承受之轻

#南岩徐# 求作家昆德拉的个人简介、代表作、生平\、影响等.
(13469217521): 我只晓得这些:米兰.昆德拉写了本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很难 有些地方我读不懂

#南岩徐# 如何评价米兰·昆德拉的作品 -
(13469217521): 最近一直在看他的《玩笑》我就说点这部的看法吧他的东西总让看的人越看越绝望.开始否认一些东西.现实里一直让我们推崇的东西.会让人否认传统价值观.他是作品大部分在 写爱情和性.似乎爱情就是为了性.他只想告诉我们,人生有时就是一场玩笑,笑过之后才懂得不应该对待生活向对待玩笑一样

#南岩徐# 有谁能帮忙读懂一下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
(13469217521): 对小说的艺术只说了它不是什么,它到底是什么,还一字未提.假如读者想要明白的话,从昆德拉的书里也看不到,应该径直找两本好小说看看.看完了能明白则好,不能明白也就无法可想了,可以去试试别的东西——千万别听任何人讲理,越听越糊涂.任何一门艺术只有从作品里才能看到——套昆德拉的话说,只喜欢看杂文、看评论、看简介的人,是不会懂得任何一种艺术的. 参考资料: http://book.qq.com/a/20080401/000059.htm

#南岩徐# 有关米兰昆德拉的文字解析1.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源于将她以隐喻的形式,留在大脑诗化记忆的一刻.2.我思故我在是低估牙痛的知识分子的话.我觉故我在... - 作业帮
(13469217521):[答案] 1.在把对方具体的各种特征,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进而用某种隐喻的意向代替具体的特征来作为对方的标示,然后记在大脑中,以这个印象作为他爱她的原因.她在他心中以一个符号印象的存在而出现.某章节讲到一个男人四处留情...

#南岩徐# 请介绍一些与米兰昆德拉的作品风格相似的哲理小说及其作者 -
(13469217521): 伏尔泰的,狄德罗的.

#南岩徐#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增加了悲剧的内涵,从哪些方面可以分析呢?急求,在线等 -
(13469217521):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永恒轮回;(序)人性与爱;(托马斯对特丽莎的爱及难以控制人性的放纵)个人隐私.(特丽莎的家庭集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