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让火柴燃烧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生物与环境》单元

·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1-1《种子发芽实验 (一)》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1-2《种子发芽实验 (二)》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1-4《蚯蚓的选择》

·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1-5《食物链和食物网》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1-6《做一个生态瓶》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1-7《改变生态瓶》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群落的变化。

1-8《维护生态平衡》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2.《光》单元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光是直线传播的。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着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

·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2-1《光和影》

·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2-2《阳光下的影子》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是直线传播的。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2-5《光与热》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

·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家具自然灾害的影响。

3-1《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3-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3-4《土壤中有什么》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3-8《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4.《运动和力》单元

·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

·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

·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4-1《我们的小缆车》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4-4《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力的单位,是“牛”。

4-5《运动与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4-6《滑动与滚动》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4-7《运动与设计》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

·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4-8《设计小赛车》

·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

·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

种子萌发需要水:

相同条件:

① 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

② 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③ 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

④ 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不同条件:

① 保持1号瓶内的种子干燥。

② 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1号杯干燥种子没有发芽,2号杯潮湿种子发芽。

我们的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种子萌发需要水。

还想研究的问题: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回答者: 听雨那年那月 - 高级经理 七级 12-18 18:47
d
回答者:大P海 - 秀才 二级 12-18 19:47
1.《生物与环境》单元

·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1-1《种子发芽实验 (一)》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1-2《种子发芽实验 (二)》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1-4《蚯蚓的选择》

·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1-5《食物链和食物网》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1-6《做一个生态瓶》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1-7《改变生态瓶》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群落的变化。

1-8《维护生态平衡》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2.《光》单元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光是直线传播的。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着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

·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2-1《光和影》

·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2-2《阳光下的影子》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是直线传播的。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2-5《光与热》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

·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家具自然灾害的影响。

3-1《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3-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3-4《土壤中有什么》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3-8《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4.《运动和力》单元

·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

·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

·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4-1《我们的小缆车》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4-4《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力的单位,是“牛”。

4-5《运动与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4-6《滑动与滚动》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4-7《运动与设计》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

·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4-8《设计小赛车》

·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

种子萌发需要水:

相同条件:

① 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

② 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③ 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

④ 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不同条件:

① 保持1号瓶内的种子干燥。

② 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1号杯干燥种子没有发芽,2号杯潮湿种子发芽。

我们的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种子萌发需要水。

还想研究的问题: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d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在课本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器材:长手电筒演示(玻璃上用带有1~2毫米宽缝隙的厚牛皮纸或硬纸片挡住)。水槽、水(滴少许红墨水。)实验过程:用手电筒发出的光束通过水,并且不断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结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以及还有两个实验也可以证明
实验准备:实验仪器准备: 光的直线传播演示器,手电筒,不透明弯管和直管。图片和课件准备: 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和课件。实验内容与操作:l.用光的直线传播演示器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操作步骤:(1)如上图完成实验器材的摆放,使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和个红色圆盘中的小空在- 一条直线上,在黑色的屏上能看到清晰的亮斑。(2) 向左(或右) 移动中间的红色圆盘,在黑色的屏上不能看到清晰的亮斑。(3) 重复步骤(1),前后移动第一个红色圆盘,在黑色的屏上能看到清晰的亮斑。结论: 光是以直线传播,当前面有其它物体挡住时,光就不能照到后面的黑色屏上。而当第一个红色圆盘前后移动时,小孔在光的直线上移动,光还是能照到后面的黑色屏上。2.用弯管和直管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操作步骤:用手电筒照射弯管在另一端看不见光。(1)用手电筒照射直管在另一端看见光。(2)都可以得到结论: 光是以直线传播。

指的是在阳光下用透镜点燃火柴的实验吗?原理是太阳光能散发热能,放大镜把照在镜面的的太阳光聚在了一点上,在那一点产生更高的温度.而火柴头的材料是红磷,燃点很低,当温度高于燃点时,火柴便燃烧起来了.


#诸蚂面# 小学生5年级科学阳光下的影子实验谁有结果啊!每1小时记一次,记6次,用铅笔. - 作业帮
(15589641492):[答案] 这个还是自己做吧.不同的纬度,观测结果会不一样的.这又不是有太大难度的事情.

#诸蚂面# 小学五年级下册 科学实验题 -
(15589641492): 手对瓶的压力一次比一次大(感觉越来越难握住).说明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而为了使瓶不下滑,人就对瓶增大了压力,同时也说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另外,因为瓶子静止,所以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

#诸蚂面#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育版科学书中的问题.关于做实验的试验结果小实验:1.冷水放热水中,有什么变化?沉浮情况.2.热水放冷水中,有什么变化?沉浮情况... - 作业帮
(15589641492):[答案] 冷水袋在热水槽中沉?√ 热水袋在冷水槽中浮?√ 水在变热或变冷的过程,重量没有变化,但体积发生了变化,在变热的过程中体积增大,变冷的过程中体积减小.这是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因,科学家根据这一道理制造出非常环保的太阳能热水器.

#诸蚂面#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哪些是演示实验 -
(15589641492): 除了分组实验,都是演示实验,有很多的,打开书一看就知道,当然,可以有选择地做.如:种子萌发的条件,生态瓶,影子的特点,人造彩虹,测力计的使用等.

#诸蚂面# 孩子五年级要做科学实验,有没有简易有趣的?
(15589641492): 做些简单而有趣的,不要认识不孩子什么都不懂呢.下面是一个物理实验的还有就是做了个简易潜望镜 一、开展科学课题研究 农村小学如何应对科学

#诸蚂面# 小学5年级的科学实验!!~~~
(15589641492): 做个简单的电路,材料有:小电线、7号电池、灯泡,接着连接后把材料放进连接处,能亮的话就是导体,不亮就不是了.

#诸蚂面# 小学生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阳光下的影子实验记录9,10.11,12,13,14,15,16,17这些时间的铅笔影的长度记录告诉我 - 作业帮
(15589641492):[答案] 9点:9.1 厘米 西10点8.5 厘米 西11点8.8 厘米 西偏北12点6.7 厘米 北13点9 厘米 北偏东14点12 厘米 东15点12....

#诸蚂面#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 -
(15589641492): 种子萌发需要水: 相同条件: ① 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 ② 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③ 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 ④ 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不同条件: ① 保持1号瓶内的种子干燥. ② 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1号杯干燥种子没有发芽,2号杯潮湿种子发芽. 我们的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种子萌发需要水. 还想研究的问题: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诸蚂面# 五年级科学实验,造小船(船身宽10厘米以下,长10厘米以下)的材?
(15589641492): 可以用泡沫塑料做;也可以用纸做后用双面胶加固,横竖交错地粘,封住所有缝隙,最后再用衣服上的毛覆盖在船的表面.(最后一部可以省略,不过省略了之后容易粘手)(最好做到长宽接近,船壁一定要高但不能太高,防止翻船)(船底面积越大装的东西越多)可以了吗?

#诸蚂面# 哪位有创新点的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求助!(不要太BT)
(15589641492): 我五年级做过一个(本人初二),虽然不算新,不过当时是公开课,挺成功的 ,也很简单.杯子吸水材料:杯子(要透明的那种玻璃杯),一个盘子(必须比杯子口大.),水,颜料or墨水(为了使效果更好点,可以没有),蜡烛和打火机.步骤:1.点蜡烛,用蜡油把蜡烛固定到盘子中央.2.把水放到盘子里啦(不是杯子里.),刚刚快要装满差不多.3.用颜料(墨水)给水染色.4.迅速用杯子扣住蜡烛.ps:当时我上公开课时有三组,把水分别染成红黄蓝,很好看.结果:蜡烛会很快灭掉,盘子里的水会被吸入杯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