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有关资料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a.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 。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 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 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c. 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 ,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d. 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 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上面所讲的只是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不等于就有台风发生。台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至今尚未彻底搞清。

台风实际上是强列的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天气系统,它象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象温带气旋一样,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绕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相反。愈靠近热 带气旋中心,气压愈低,风力愈大。但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如台风,其中心却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晴空区,即台风眼。
在热带海洋上发生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差异很大。1989年以前,我国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称为强台风。自1989年起,我国也采用了国际分类标准,即: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 力小于8级时称为热带低压,8和9级风力的称为热带风暴,10和11级风力的为强热带风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才称为台风。
由以上定义不难看出,热带气旋是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总称。但由于热带低压破坏力不强等原因,习惯上所指的热带气旋一般不包括热带低压。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于高温、高湿和其它气象条件适宜的热带洋面。据统计,除南大西洋外,全球的热带海洋上都有热带气旋生成。
大多数的热带低压并不能发展为热带风暴,也只有一定数量的热带风暴能发展到台风强度,台风之间的强度差异也很大,有的强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35米/秒,但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超过50米/秒的台风也不鲜见。如在浙江瑞安登陆的9417号台风,登陆时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速就达45米/秒。
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可分为生成、成熟和消亡三个阶段。其生命期一般可达一周以上,有的热带气旋在外界环境有利的情况下生命期可超过两周。当热带气旋登陆或北移到较高纬度的海域时,因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高温高湿条件,会很快消亡。
热带气旋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因其发生频率远高于地震灾害,故其累积损失也高于地震灾害。1991年4月底在孟加拉国登陆的热带气旋曾经夺去了13.9万人的生命。我国是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危害最甚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因其而造成的年平均损失在百亿 元人民币以上,象9417号台风那样的登陆强热带气旋,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参考资料:http://www.bt-club.net/clubbbs/dispbbs.asp?id=200482718174382&boardid=13

台风是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很猛烈的大风暴。在海洋的某些区域里面,由于海水被太阳晒得很热,海面上的空气就向高空直升,这时在它周围较冷的空气乘势补缺,一齐的空气就向高空直升,这时在它周围较冷的空气乘势补缺,一齐朝中心流动,由于地球自转,使空气成反时钟方向剧烈旋转。它一边旋转,一边朝西或者西北方向移动,越转越快,越转越大。台风中心就是这个旋转空气区域的最中心,它的气压极低,风力很微弱。其中心范围大约直径10公里的圆面积内。但在中心区域外,它的风力就大了。“台风边缘”是指靠台风外缘风力达到六级的区域。台风造成的灾害以狂风和暴雨最为显著,有时会引起高潮,使海水倒灌。台风中心附近风力经常在十级以上,并有暴雨,在海洋上能掀起山岳般的巨浪。

最近在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的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的海啸夺去了十几万人的生命,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在我国沿海地区,遭遇海啸破坏的历史记录较少,但几乎每年夏秋两季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台风的侵袭,因此而遭受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不小。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可以说,提起台风,没有人会对它表示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是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假如没有台风,人类将更加遭殃。科学研究发现,台风对人类起码有如下几大好处:

其一,随着全球人口激增和工农业发展,对淡水的需求量日益扩大,加上陆地上有限的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世界性水荒已日趋严重。而台风这一热带风暴却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约占这些地区总降水量的1/4以上,对改善这些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二,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我国将没有昆明这样的春城,也没有四季长青的广州,“北大仓”、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

其三,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放出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但也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其四,能量巨大的台风在形成及运行时,借助闪电等作用,可以击碎水分子长链,形成具有活性的短链水分子。而地球上的生物在吸入这些短链水分子后,可增添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地球生态持久发展下去。

其五,台风还能增加捕鱼产量。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

2012年第一号热带风暴“帕卡”已经出现。

中国台风网

有关台风的资料~

台风是一个强烈的热带气旋。它好比水中的漩涡一样,是在热带洋面上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漩涡。在移动时像陀螺那样,人们有时把它比作“空气陀螺”。由于台风影响时常常伴有狂风暴雨,气象上给它取了一个与普通大风不同的名字—台风。
台风的结构
台风的范围很大,它的直径常从几百公里到上千公里,垂直厚度为十余公里,垂直与水平范围之比约一比五十。
台风在水平方向上一般可分为台风外围、台风本体和台风中心三部分。台风外围是螺旋云带,直径通常为400-600公里,有时可达800-1000公里;台风本体是涡旋区,也叫云墙区,它由一些高大的对流云组成,其直径一般为200公里,有时可达 400公里;台风中心到台风眼区,其直径一般为10-60公里,大的超过100公里,小的不到10公里,绝大多数呈园形,也有椭园形或不规则的。
台风在垂直方向上分为流入层、中间层和流出层三部分。从海面到3公里高度为流入层,3-8公里高度左右为中间层,从8公里高度左右到台风顶是流出层。在流入层,四周的空气作反时针(在北半球)方向向内流入,愈近中心风速愈大,把大量水汽自台风外输入台风内部;中间层气流主要是围绕中心运动,底层流入现象到达云墙区基本停止,尔后气流环绕眼壁作螺旋式上升运动;中间层上升气流到达流出层时便向外扩散,流出的空气一部分与四周空气混合后下沉到底层,一部分在眼区下沉,组成了台风的垂直环流区。台风气温愈到中心愈高,气压愈到中心愈低。
台风的形成
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一是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 26℃-27℃;二是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三是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四是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台风的分布
台风的形成具有一定条件。因此,它的发源也在特定的地区。台风是热带洋面上的“特产”。它经常发生在南、北纬度5-25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
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7至10月。其它季节明显减少。台风形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移动路径。以西北太平洋台风为例:在冬春季节(11月至翌年5月),台风主要在东径130度以东的海面上转向北上,在北纬16度以南往西进入南海中南部或登陆越南南部,还有少数在东径120-125度的近海转向北上,少数台风也可能在5月和11月登陆广东;在7-9月的盛夏季节,台风路径更往北、往西偏移,中国从广西到辽宁的沿海省份在此季节都有可能遭受台风侵袭;在6月和10月的过渡季节,台风主要在东径125度以东海面上转向北上,西行路径较偏北,在北纬15- 20度之间,少数可登陆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
台风运动除自身呈快速反时针(北半球)旋转移动外,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长波槽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引导。正常情况下,台风移动路径平滑、稳定。但少数台风移动路径曲折多变,有停滞、打转,突然转向,移速突然变化,路径飘移不定等多种形式。
台风的危害
台风给广大的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成为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降雨系统。但是,台风也总是带来各种破坏,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1、强风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
2、暴雨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台风暴雨强度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3、风暴潮所谓风暴潮,就是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是由海洋上空的暖湿气流经过加强后形成的具有强大风力的热带气旋。
台风的出现有规律可循,一般发生在夏季和秋季之间。但是只要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即使在反季节也能出现台风。
台风威力极大,它所造成的破坏比任何自然灾害都要大,能瞬间摧毁地表的任何物体,并且事后会产生很多的次生灾害。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所导致全球变暖,世界气候异常,使得台风发生的次数不断增加,而且威力也越来越大。
台风的破坏力按等级来计算,等级越高,威力越大。
热带低压,风速约为每秒17米,在这种情况下则预示着台风即将产生。
热带风暴,风速约为每秒24米,树木会左右摇晃,人在街上行走会感到明显的阻力,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将在此时发布。
强热带风暴,风速约为每秒32米,一些小树苗在此时会被连根拔起,大树的树枝则会折断,街道上的广告牌被吹翻。
台风,风速约为每秒41米,此时热带气旋强度已经达到台风级别,可产生强大的破坏力,街道的电线杆会被吹倒,一些房屋的屋顶会被掀起,一些劣质建筑物倒塌。
强台风,风速约为每秒50米,大树会被连根拔起,街道房屋的门窗被破坏,大型广告牌跌落,一些平房或活动板房会被直接摧毁。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将在此时发布。
超强台风,风速约为每秒52米或以上,是台风中的最高级别,在超强台风之下,任何障碍都不是阻碍,可以被直接摧毁,台风在沿海地区可以掀起超过10米高的海浪直扑地面,破坏沿海的所有一切。

台风威力强大,而且生命周期长,可以持续一个星期甚至更久,有个别台风还可以通过补充损失的暖湿气流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周期。对经济造成的破坏巨大,对人员伤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目前,台风还无法预测,我们无力抵抗台风,只能预防。

有关台风的纪录片和电影:
《超强台风》,地区:中国大陆。年份:2009年。类型:灾难,科幻,自然地理。导演:冯小刚。票房总计:约2100万。


#拓钞朋# 什么是台风?
(13218362939): 在热带洋面上生成发展的低气压系统称为热带气旋,在中国和东亚地区称为台风. 国际上以其中心为台风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12级以上的通称为台风;10-11级的是强热带风暴;8-9级的是热带风暴;小于8级的是热带低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掀起巨浪、引发风暴潮.随着它的移动和登陆,给所经洋面上的船只和陆地上的农田、房屋等造成极大的破坏. 根据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的决议,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从2000年1月1日起,我国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将使用热带气旋名字.

#拓钞朋# 求问台风的有关知识 -
(13218362939): 台风(英语:Typhoon)是赤道以北,日界线以西,亚洲太平洋国家或地区对热带气旋的一个分级.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64节或以上、每秒32.7米或以上,又或者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称为...

#拓钞朋# 台风的定义是什么,他的路径是怎样的
(13218362939):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上发生,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习惯上,台风亦被用来统称所有在西北太平洋发生的热带气旋. 他的路径一般是从西太平洋靠近热带的区域生成,然后向西北(或偏西、或偏北、有时也向北偏东)方向移动,逐渐向大陆靠近和登陆,最后又逐渐消失.

#拓钞朋# 台风都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命名的? -
(13218362939): 台风(Typhoon),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 形成原因: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

#拓钞朋# 摘抄台风的资料 -
(13218362939): 台风的资料: 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是由海洋上空的暖湿气流经过加强后形成的具有强大风力的热带气旋. 台风的出现有规律可循,一般发生在夏季和秋季之间.但是只要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即使在反季节也能出现台风. 台风威力极大,它所造成的破坏比任何自然灾害都要大,能瞬间摧毁地表的任何物体,并且事后会产生很多的次生灾害.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所导致全球变暖,世界气候异常,使得台风发生的次数不断增加,而且威力也越来越大. 台风的破坏力按等级来计算,等级越高,威力越大.

#拓钞朋# 谁能吧高一地理关于台风的知识梳理一遍 -
(13218362939): 台风[气象名词] - 源地 台风台风源地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广阔的洋低纬洋面上.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加强发展为台风的初始位置,在经度和纬度方面都存在着相对集中的地带.在东西方向上,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相对集中在4个海区. (1)南海中北部的...

#拓钞朋# 台风的形成(图解 文字说明) -
(13218362939): 台风形成的原因:在海水上层海水温度高于26.5℃的广阔热带洋面,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持续的高温让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拓钞朋# 台风的背景知识有哪些?
(13218362939): 台风原是粤语“大风”的意思.《福建通志》上也记载着:“大风猛烈者日飓,更甚者日艇.”“5、6、7月份应属南方,台风将发则北风先至,转而东南,又转而西南,...

#拓钞朋# 台风,台风,台风
(13218362939):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时候易发?台风的成因,至今仍无法十分确定,但已知它是由热带大气内的扰动发展而来的.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