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选择量程类易错难题、好题集锦,尽可能多一点,谢谢!! 求关于中考物理机械运动的易错题和类型题!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中考物理错题集
第一部分 力 学
一、测量的初步知识简单的运动
【习题1】 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O℃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 )(条件开放)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答案】 因为钢尺的温度降低,尺收缩,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大,应选A。
【习题2】 想测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请设计出两种不同性质的方法来测量,分别需要甩什么器材?(策略开放)
【分析】 本题可用等效法和曲直互化法解答。
【答案】 方法一:需白纸一张、铅笔、刻度尺。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沿此直线滚一周,用刻度尺量出直线的起、始点的长度即是硬币的周长,将此值除以π,则得直径。
方法二:需三角尺两个、刻度尺一只。按图所示,用直尺测出两直角边间的距离d,即是硬币的直径。

【习题3】 要测量出一只圆形空碗的碗口边缘的长度,你能设计几种测量方法?(策略开放)
【分析】 本题可利用各种辅助工具进行等效法和曲直互化法测量解答。
【答案】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在碗的边缘某点作一记号,从这一点起沿直线的一端滚动一周,记下滚到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直线上起点到滚到位置的长度,即是碗口边缘的长度。
(2)取一条弹性不大的细软棉线,绕过碗口一周,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棉线长度即是碗口边缘的长度。
【习题4】 如图1—2 a所示,一个瓶内装有体积为V的酒,现给你一把直尺,如何测出酒瓶的容积大约是多少?(条件开放)
【分析】 利用液体的形状可改变的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 先用直尺量出瓶底到液面的高L1(图 a),即装酒部分的高度,然后将酒瓶倒置,再用直尺量出液面到瓶底的高度L2(图b),即瓶内空余部分的高度。
设瓶的容积为V',瓶底的面积为S,酒的体积为V,则:
故酒瓶的容积为:V'=V+L2s=V+L2×V/L1

【习题5】 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适合跳远项目测量用的刻度尺是( )(条件开放)
A.分度值为1mm、量程为1m的刻度尺
B.分度值为1m、量程为10m的刻度尺
C.分度值为1cm、量程为10m的刻度尺
D.分度值为1dm、量程为1m的刻度尺
【分析】 考查学生对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情况,A、D两选项的量程1m太小了,不合要求;B选项的分度值是1m,相对于跳远来说不易测量精确。
【答案】 应选C。
【习题6】 有一卷粗细均匀的裸铜线。为了粗测这卷铜线的总长度,小明想出了一种方法(见下表中的方法一)。现请你另外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在不拉开这卷铜线但可以截取一段铜线的情况下,粗测这卷铜线的总长度。(所用器材不限)(策略开放)
实验的简要步骤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用测得量估算铜线总长度L的表达式
方法 (1)测出这卷铜线的总质量M;
(2)测出一段铜线的质量m0;
(3)测出这一段铜线的长度l0 L=Nl0/m0
方法
方法
【答案】
方法二:这类问题通常和密度知识相关联。
(1)测出这卷铜线的总质量M;
(2)取一段铜线在圆铅笔上密绕几圈,测出线圈长度l,求得铜线直径,D=l/n,则铜线的横截面积s=πr2=;
(3)
方法三:
(1)用排水法测出体积V=V0—V1;
(2)再用方法二的方法测出直D,求出L。
方法四:
(1)取一段铜线在圆铅笔上密绕几圈,测出线圈的长度l,求得直径D=;
(2)计算出铜线的横截面积s=兀r2;
(3)查出横截面积为对应数值的铜线的电阻率ρ的值,用伏安法测出这卷铜线的电阻R,则这卷铜线的总长度L=。
【习题7】 用两种方法,测量一空啤酒瓶圆柱体部分的直径。(策略开放)
【分析】某些需要测量的长度,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的是弯曲的……,用常规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需用到特殊的测量方法,如:等效法、加倍法、曲直互化法等,本题可用等效法和曲直互化法。
【答案】 方法一:
(1)用两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卡在瓶的两边,且保持两边平行:
(2)用直尺测出两直角边间的距离d,即是酒瓶圆柱体部分的直径。
方法二:用一纸条在圆柱体部分绕一周,在重叠处扎一小孔,伸直后用刻度尺测出两小孔间的距离l,再除以丌得d=l/π即是直径。
【习题8】 甲、乙两卷粗细不同的细铜线,甲卷铜线标签上注明直径是0.8 mm,乙卷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了。不用刻度尺,你用什么简易办法可以求出乙卷铜线的直径?(条件开放)
【分析】 如改用刻度尺测量就简单多了。办法是:在圆铅笔杆上紧密缠绕金属线N匝,再用刻度尺量出缠绕的长度L,则金属线的直径D=L/N。但此题要求不用刻度尺求乙卷铜线的直径,那么可用已知直径的甲铜线代替刻度尺。
【答案】 先在一根圆铅笔杆上紧密缠绕甲铜线若干匝(如M匝),再在另一根相同的铅笔上紧密缠绕乙铜线若干匝(如N匝),并使两组缠绕的长度相等,则长度N×D=M×0.8 mm, D=。
【习题9】 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他觉得客厅的窗户看上去高度^似乎比宽度a长,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试设计一个比较h和a长短的方法。(简述所用器材和操作方法)(策略开放)
【分析】 因为目测并不可靠,所以要用工具测量,又因为只是比较长和宽,所以可使用刻度尺或其他辅助工具。
【答案】 ①用一根细线测量;②用足够长的木棍测量;③用钢卷尺测量长和宽。(利用其他辅助工具测量)
【习题10】 观察图中的小旗,说出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情况可能有哪几种,并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结论开放)

【分析】 由图中楼上小旗摆动方向可知,风是由左向右刮的。
【答案】 (1)因两小旗摆动方向相同,故船相对于楼房有静止和向左运动两种可能。
(2)若船航行的速度小于风速,当船向右航行时,船上小旗摆动方向仍有可能如图所示,故船也有向右运动的可能。
【习题11】 1999年5月17日下午3时,深圳华强路和深南路口街头的行人突然拼命往北边和西边奔跑。受此影响,附近商场、店铺以及单位的人员也随之急跑,汽车慌不择路地开,数分钟后秩序恢复正常。据了解,当天天气晴朗,风大,在飞逝的云朵背景中,行人拼命奔跑,此情景发生原因之一,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是呼叫者对__________的相对性缺乏了解。(条件开放)
【分析】 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以云为参照物,楼房在运动,这样看起来高大的楼房就像要倒塌一样。
【答案】运动与静止。
【习题12】 福州距厦门约300 km,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图中所指的刻度两侧等幅摆动,问:从福州开到厦门需要多少小时?(条件开放)

【分析】 根据题目叙述及图的提示,汽车的平均车速大约为60 km/h。
【答案】 v=s/t t=5 h
此车从福州开到厦门需5 h。
【习题13】 写出粗略地测出一台手扶拖拉机速度的方法。(策略开放)
【分析】 该题与实际联系较紧,测量方法很多,答案不确定,要求出速度,必须设法测得距离和时间。
【答案】 方法一:
(1)在公路上选择两根电线杆分别作为起点和终点,然后量出两根电线杆的距离s(可用“走步”方法或用皮尺测得)。
(2)用手表或秒表测得拖拉机经过两根电线杆的时间t。
(3)用公式v=s/t求出拖拉机的速度。
方法二:使一个有速度计的汽车和拖拉机保持同一速度行驶一段距离,就可知道拖拉机的速度。
【习题14】 郑州与上海间铁路长1000 km,列车要运行16 h。已知郑州与南京间铁路长700 km(如图所示),若车速保持不变,则从郑州开出的列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南京?(策略开放)

【分析】 列车从郑州到南京和南京到上海之间运行时,行驶的速度一样。
【答案】 需11.2 h到达南京。
【习题15】 同学们坐火车到外地旅游,在火车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利用火车上现有的条件,设计一个简易可行的方法测出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策略开放)
【分析】 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s/t,只要想办法知道火车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求得答案。
【答案】 方法一:通过查看列车运行时刻表,查出火车在两站之间铁路线的长度及火车在两站间运行所用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火车在这段路程中运行的平均速度。
方法二:还有其他的办法粗测火车的平均速度。坐火车时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铁路旁边每隔1km立有一块不太大的里程碑,利用这些里程碑可以很方便地测出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当火车经过某一里程碑时,利用手表开始计时,计下经过几个里程碑(可以知道火车运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就可以很方便地求出这段时间内火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方法三:测出火车轮经过铁轨接缝时接连发生N次碰撞的时间t,若每根铁轨长为L,则火车速度v=(N-1)L/t。(我国铁路钢轨长有12.5 m和25 m两种标准)
二、质量和密度
【习题16】 一列长100 m的队伍在前进,队尾的通讯员接到命令,立即快速赶到队首,然后以同样的速度返回队尾。当通讯员回到队尾时,这列队伍又前进了100 m的路程。如果通讯员和队伍在这段时间内各自的速度大小不变,问通讯员一共走了多少路程?(策略开放)

解得:s=(1+ )×100≈242m
实心物块,如图所示。利用上述条件,你能想出哪些与物块有关的物理量,并用已知条件表达出来?(结论开放)
【分析】 根据题设条件,联想所学的物理知识,可计算出物块的体积、质量、重力、物块对桌面的压力、桌面对物块的支持力、物块对桌面的压强、桌面对物块的压强、大气对物体上表面产生的压力等物理量。
【答案】 (1)物块的体积:V=a3

一、单项选择题
1.R1和R2是阻值大小不同的两个电阻,且R1<R2,按图8-78所示四种方法连接后,分别接在同一电源两极,则电路中电流最小的是
[ ]

(南京市中考题)
2.串联后总电阻为10欧的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最大可达到
[ ]
A.2.4欧
B.2.5欧
C.5欧
D.1.25欧
3.将一根电阻值为R的电阻线接在某电源上,用电流表测得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1.2安培,将这根电阻线对折后再接到同一电源上,要测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则
[ ]
A.可以用电流表的“0~0.6A”这个量程
B.只能用电流表的“0~3A”这个量程
C.电流强度超过3A,电流表不能使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两个电阻串联,电压之比为3∶4,若将这两个电阻并联在同一电源上,则电流之比为
[ ]
A.3∶4
B.4∶3
C.1∶1
D.3∶7
5.如图8-79所示,电源电压不变,要使电流表的读数最大,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S1、S2都断开
B.S1断开,S2闭合
C.S1闭合,S2断开
D.S1、S2都闭合
(山西省中考题)
6.如图8-80所示电路中,把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变成圆环,A、B、C、D是环上四等分点,当闭合开关S后,滑片由B经C滑至D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将
[ ]

A.由小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由大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7.三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值
[ ]
A.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值都大
B.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值都小
C.一定等于各电阻的倒数之和
D.一定比其中最小的电阻值大,比其中最大的电阻值小
(河南省中考题)
8.如图8-81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电路中的电阻为R,电压表的
读数为U,若要使电压表的读数变为 U,则下列方法可取的是
[ ]

A.在AC间串联一个阻值为3R的电阻
B.在CD间串联一个阻值为3R的电阻
C.在CD间并联一个阻值为3R的电阻
D.在DB间串联一个阻值为 的电阻
9.如图8-82所示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分“保持电阻不变”和“保持电压不变”两步进行,在“保持电阻不变”这一步实验要求
[ ]

A.保持R′滑片位置不变
B.保持R两端电压不变
C.保持R不变,调节R′的滑片到不同位置
D.保持电路中电流不变
10.有一个阻值Rx已看不清的电阻器,现要测出它的电阻值.某同学用现有的器材:电压表和电流表各一只,已知阻值的电阻R0一只、电池组一个、开关两个、导线若干条,连接成图8-83所示的四个电路,其中不能测出阻值Rx的是
[ ]

二、多项选择题
11.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B.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在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D.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2.用铜制成的导体AC由长度相等的AB和BC两段组成,且AB段的横截面积是BC段横截面积的两倍,给它通电时
[ ]
A.电阻RAB<RBC
B.在相同时间通过横截面积的电量QAB>QBC
C.UAB<UBC
D.IAB=IBC
13.如图8-84所示,电源电压6伏保持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为6伏,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 ]

A.L1发生了断路
B.L1发生了短路
C.L2发生了短路
D.L2发生了断路
14.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操作时不小心将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位置接反了,则
[ ]
A.电流表被烧坏
B.电压表被烧坏
C.电流表示数为零
D.电压表示数约为电源电压
三、填空题
15.有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它们串联时的总电阻是并联时总电阻的________倍.

________联一个________的电阻.
17.如图8—85所示电路,电阻R1 = 6欧,开关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9伏,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开关闭合时的3/4,则电阻R2 = ________欧,电源电压U = ________伏.

(大连市中考题)
18.两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是36欧,并联时总电阻是8欧,这两个电阻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9.如图8—86所示,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 = 10欧,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读数为I,当将一个阻值为________欧的电阻与电阻R________联时,电流表的读数为2I.

(安徽省中考题)
20.王明同学在修理电子玩具时,需要用一个75欧的电阻,现手边有阻值为300欧、100欧、60欧、40欧、35欧及15欧的电阻各一个,他可以选择其中________欧和________欧两个电阻________联来获得.
(辽宁省中考题)
21.电阻R1 = 10欧,R2 = 20欧,串联后接在电压为9伏的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强度是________安;并联后再接到上述电源上,这时通过R2的电流强度是________安,通过电源的电流强度是________安.
(甘肃省中考题)
22.如图8—87所示,电源两极间电压不变,R1 = 8欧,R2 = 12欧.当S1闭合S2断开,①、②都是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为________;当S1、S2都闭合,①、②都是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为________.

(北京市海淀区中考题)
23.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已知待测电阻的阻值在10欧~20欧之间,现有电压为6伏的电池组,那么,在实验中电压表应选________的量程,电流表应选________的量程.
24.在图8—88所示的电路里,滑动变阻器R1的规格是“50欧 0.5安”,定值电阻R2的规格是“10欧1安”,电压表的量程是3伏,电流表的量程是0.6安,滑片P由b向a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有效范围是________欧~________欧;电压表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伏~________伏;电流表示变化范围是________安~________安.

四、作图题
25.如图8—89所示,两电阻接入电路,在图中○内填上电压表或电流表.

26.如图8—90所示,R1 = 15欧,电压表示数为6伏,电流表示数为0.2安.已知图中矩形框内的电阻只能是下面四个电阻中的两个的连接,这四个电阻是:R2 = 10欧,R3 = 20欧,R4 = 40欧,R5 = 120欧,问矩形框内是哪两个电阻?怎样连接?作图表示.

五、综合题
27.白炽灯泡的灯丝,通常在开灯的瞬间烧断,而很少在正常发光时烧断,为什么?
28.根据“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回答: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根据________定律推出公式________然后计算出Rx的阻值.
(2)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3)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接通电路前应将它的阻值调到________位置.
(4)当某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8—91所示,则U = ________伏,I = ________安,电阻Rx = ________欧.

(辽宁省中考题)
29.如图8—92所示的电路中,R1的电阻是24欧姆,R2的电阻是8欧姆,电源电压不变.
(1)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是12伏特,电流表的示数为0.8安培,求R3的阻值为多大?
(2)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示数多大?

30.如图8—93所示的电路中,变阻器R0的滑片P在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4伏,电流表的示数范围是0.5安培~1安培,求电阻R的值?变阻器R0的最大阻值和电源电压U?

参考答案

一、
1.C
2.B
3.C
4.B
5.D
6.D
7.B
8.A
9.C
10.D
二、
11.B、C、D
12.A、C、D
13.A、C
14.C、D.
三、
15.4
16.并,25欧,串,300欧
17.18,12
18.24欧,12欧
19.10,并
20.60,15或40,35,串;300,100,并
21.0.3,0.45,1.35
22.2∶5,5∶3
23.0~15伏,0~0.6安
24.50欧,10,1伏,3,0.1安,0.3
四、
25.如图14所示

26.R2与R3串联或R4与R5并联
五、27.开灯瞬间灯丝温度低,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高,开灯瞬

过灯丝的电流比正常发光时大得多

(4)2.6,0.42,6.2
29.(1)40欧;(2)0.38安
30.8欧,8欧,8伏

初中物理中考易错选择题,越坑越好,附答案~

1+1等于几
A100的n次方
B2
C1




#汪裴毛# 中考物理大难题...
(17060311369): 挂上物体M后,人需用300牛的力才能使AB恢复水平. 由Fa1La=F1Lb得Fa=F1Lb/La=300*5/4=375牛.即物体M的质量M=Gm/g=375/10=37.5千克. 因人给的力是竖直向上的.所以棒给的的力不但也是300牛,且是竖直向下的. 也就是说,人...

#汪裴毛# 初中物理电表量程问题求解 -
(17060311369): 电流表量程的选取遵循两个原则:1安全性 2.准确性 1.安全性:就是电路最大电流不超量程. 2.准确性:为减小读数误差,要求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时指针偏转在整个表盘的三分之二以上.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准确是第一要求的. 如何选:由Im=U/R 先算出最大电流 若最大电流小于1.5A就不选3A的选0.6A. 注意:滑动变阻器从连入电路最大值开始移动 I最小=U/(R+R')

#汪裴毛# 初中物理题目109
(17060311369): 完整题目: 如图,R上标有"20欧 1安"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至3安",电压表的量程为"0至3伏".当电源电压为某一值时,滑片P在某两点间移动,电压表的示数增加了1伏,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2安,移动后小灯泡的功率为0.45W,...

#汪裴毛# 初中物理难题
(17060311369): 当木条对杯底的压力为0时,是浮力等于物重的时候. 所以F浮=G物=p木gv木=0.6*10^3*10*0.001=6牛. 由F浮=G物.=》p液gv排=p木gv木. 得V排=p木gv木/p液g=0.6*10^-3立米. 木条的浸入深度: H=V排/S=0.6*10^-3/0.01=0.06米=6厘米. 即此时水的高度为6厘米.

#汪裴毛# 对我来说难的物理题请详细解释1.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为1摄氏度的
(17060311369): 1)甲的.甲的酒精多,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体积膨胀的多,而它的内径与乙的相同,又比丙的细,所以它上升的高,但它们的分度值相同,所以它的刻度线的距离最大. 2)150度.这个题说明不容易,但按题意画图就简单了,自己试试吧.

#汪裴毛# 初中物理绝对经典80道难题 - - 浮力答案 -
(17060311369): D C C C A C B C A B A C C B A D D D B B B BD AC C D A A C D A D C D D D(35个选择题答案).

#汪裴毛# 初中物理问题
(17060311369): 1、从正极连向负极符合电流的方向,顺着这个方向连就不容易连乱了,避免一下东一下西的. 2、在连接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时候,正负极接线柱不能接反,也就是与电源正极靠近的一端接表的正极,与电源负极靠近的一端接表的负极;在接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量程,量程太大量的不准,太小会烧坏“电表”,所以在接线之前要试触.

#汪裴毛# 初中物理求教(电表量程问题) -
(17060311369): 伏安法都是有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改变电路电流获得多组数据,二是保护电路.15V量程的确安全,但是量程太大读数不够精确.3V较好,有滑变保护小灯泡、电压表的电压不会超过2.5或3V,而且3V读数更精确

#汪裴毛# 初中物理难题
(17060311369): R和Rab始终是并联 可得 U/R+U/0.5Rab=1 U/R+U/Rab=0.9 联立两式,得U/Rab=0.1 则U=0.1Rab=0.1*200=20v 将U=20v代入上边一式,可得R=25欧 则通电5分钟,电流通过电阻R产生的热量是 Q=(U²/R)*t=(20*20/25)*300=4800J

#汪裴毛# 2012年珠海中考物理答案中18题第1小问的作图题为什么电流表所选量程是“0 - 0.6A” -
(17060311369): 因为电压表接线柱选择小量程3V,那么当被测电阻最小时,电流最大为I=U/R=3V/5Ω=0.6A,故电流表的量程选择0.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