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计算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计算公式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高中化学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2)物质的量(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浓)=c(稀)·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



5.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1)某物质X的化学反应速率:

(2)对于下列反应:



6. 化学平衡计算公式
对于可逆反应:
(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
(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
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
表示为(设反应正向进行):

起始量(mol)

a

b

c

d

变化量(mol)

x(耗)

(耗)

(增)

(增)

平衡量(mol)

(3)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A(或B)的平衡转化率(%)

说明:计算式中反应物各个量的单位可以是mol/L、mol,对于气体来说还可以是L或mL,但必须注意保持分子、分母中单位的一致性。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③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5)混合气体的密度
(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其中M(A)、M(B)……分别是气体A、B……的相对分子质量;a%、b%……分别是气体A、B……的体积(或摩尔)分数。

7. 溶液的pH值计算公式
(1)
若,则
若,则
(2)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与总是相等的,即:

(3)常温(25℃)时:

(4)n元强酸溶液中;n元强碱溶液中

8. 有关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计算公式
8.1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注意: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8.2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

8.3 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对于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于氢元素,负价为-1,正价为+1)。
(2)主族元素的最高价=主族序数=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9. 烃的分子式的确定方法
(1)先求烃的最简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再依(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n=相对分子质量,求得分子式。
(2)商余法:商为C原子数,余数为H原子数。
注意:一个C原子的质量=12个H原子的质量

10. 依含氧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求算其分子式的方法
,所得的商为x,余数为y。
注意:1个原子团的式量=1个O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6

就是守恒

这个太多啦,你自己在百度文库里面去找啦。或者稍微有点针对性的话,还可以帮助到你

太多了,在百度文库里面有,具体链接如下:
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5a0557e8e009581b6bd9eb40.html

高中化学所有的计算公式??~

1、氧化性:
4HClO3 + 3H2S === 3H2SO4 + 4HCl
HClO3 + HI === HIO3 + HCl
3HClO + HI === HIO3 + 3HCl
HClO + H2SO3 === H2SO4 + HCl
HClO + H2O2 === HCl + H2O + O2
(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
但浓、热的HClO4氧化性很强)
2H2SO4(浓) + C === CO2 + 2SO2 + 2H2O
2H2SO4(浓) + S === 3SO2 + 2H2O
H2SO4 + Fe(Al) 室温下钝化
6H2SO4(浓) + 2Fe === Fe2(SO4)3 + 3SO2 + 6H2O
2H2SO4(浓) + Cu === CuSO4 + SO2 + 2H2O
H2SO4(浓) + 2HBr === SO2 + Br2 + 2H2O
H2SO4(浓) + 2HI === SO2 + I2 + 2H2O
H2SO4(稀) + Fe === FeSO4 + H2
2H2SO3 + 2H2S === 3S + 2H2O
4HNO3(浓) + C === CO2 + 4NO2 + 2H2O
6HNO3(浓) + S === H2SO4 + 6NO2 + 2H2O
5HNO3(浓) + P === H3PO4 + 5NO2 + H2O
6HNO3 + Fe === Fe(NO3)3 + 3NO2 + 3H2O
4HNO3 + Fe === Fe(NO3)3 + NO + 2H2O
30HNO3 + 8Fe === 8Fe(NO3)3 + 3N2O + 15H2O
36HNO3 + 10Fe === 10Fe(NO3)3 + 3N2 + 18H2O
30HNO3 + 8Fe === 8Fe(NO3)3 + 3NH4NO3 + 9H2O
2、还原性:
H2SO3 + X2 + H2O === H2SO4 + 2HX
(X表示Cl2、Br2、I2)
2H2SO3 + O2 === 2H2SO4
H2SO3 + H2O2 === H2SO4 + H2O
5H2SO3 + 2KMnO4 === 2MnSO4 + K2SO4 + 2H2SO4 + 3H2O
H2SO3 + 2FeCl3 + H2O === H2SO4 + 2FeCl2 + 2HCl
3、酸性:
H2SO4(浓) + CaF2 === CaSO4 + 2HF
H2SO4(浓) + NaCl === NaHSO4 + HCl
H2SO4(浓) + 2NaCl === Na2SO4 + 2HCl
H2SO4(浓) + NaNO3 === NaHSO4 + HNO3
3H2SO4(浓) + Ca3(PO4)2 === 3CaSO4 + 2H3PO4
2H2SO4(浓) + Ca3(PO4)2 === 2CaSO4 + Ca(H2PO4)2
3HNO3 + Ag3PO4 === H3PO4 + 3AgNO3
2HNO3 + CaCO3 === Ca(NO3)2 + H2O + CO2
(用HNO3和浓H2SO4不能制备H2S,HI,HBr,(SO2)
等还原性气体)
4H3PO4 + Ca3(PO4)2 === 3Ca(H2PO4)2(重钙)
H3PO4(浓) + NaBr === NaH2PO4 + HBr
H3PO4(浓) + NaI === NaH2PO4 + HI
4,不稳定性:
2HClO === 2HCl + O2
4HNO3 === 4NO2 + O2 + 2H2O
H2SO3 === H2O + SO2
H2CO3 === H2O + CO2
4SiO4 === H2SiO3 + H2O




七、碱



低价态的还原性: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2NaOH + SO2(少量) === Na2SO3 + H2O
NaOH + SO2(足量) === NaHSO3
2NaOH + SiO2 === NaSiO3 + H2O
2NaOH + Al2O3 === 2NaAlO2 + H2O
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NaOH + HCl === NaCl + H2O
NaOH + H2S(足量) === NaHS + H2O
2NaOH + H2S(少量) === Na2S + 2H2O
3NaOH + AlCl3 === Al(OH)3 + 3NaCl
NaOH + Al(OH)3 === NaAlO2 + 2H2O
NaOH + NH4Cl === NaCl + NH3 + H2O
Mg(OH)2 + 2NH4Cl === MgCl2 + 2NH3.H2O
Al(OH)3 + NH4Cl 不溶解
3、不稳定性:
Mg(OH)2 === MgO + H2O
2Al(OH)3 === Al2O3 + 3H2O
2Fe(OH)3 === Fe2O3 + 3H2O
Cu(OH)2 === CuO + H2O




八、盐


1、氧化性:
2FeCl3 + Fe === 3FeCl2
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用于雕刻铜线路版)
2FeCl3 + Zn === 2FeCl2 + ZnCl2
FeCl3 + Ag === FeCl2 + AgC
Fe2(SO4)3 + 2Ag === FeSO4 + Ag2SO4(较难反应)
Fe(NO3)3 + Ag 不反应
2FeCl3 + H2S === 2FeCl2 + 2HCl + S
2FeCl3 + 2KI === 2FeCl2 + 2KCl + I2
FeCl2 + Mg === Fe + MgCl2
2、还原性:
2FeCl2 + Cl2 === 2FeCl3
3Na2S + 8HNO3(稀) === 6NaNO3 + 2NO + 3S + 4H2O
3Na2SO3 + 2HNO3(稀) === 3Na2SO4 + 2NO + H2O
2Na2SO3 + O2 === 2Na2SO4
3、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MgCl2 + 2NH3.H2O === Mg(OH)2 + NH4Cl
AlCl3 + 3NH3.H2O === Al(OH)3 + 3NH4Cl
FeCl3 + 3NH3.H2O === Fe(OH)3 + 3NH4Cl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3PO4 + HCl === Na2HPO4 + NaCl
Na2HPO4 + HCl === NaH2PO4 + NaCl
NaH2PO4 + HCl === H3PO4 + NaCl
Na2CO3 + HCl === NaHCO3 + NaCl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3Na2CO3 + 2AlCl3 + 3H2O === 2Al(OH)3 + 3CO2 + 6NaCl
3Na2CO3 + 2FeCl3 + 3H2O === 2Fe(OH)3 + 3CO2 + 6NaCl
3NaHCO3 + AlCl3 === Al(OH)3 + 3CO2
3NaHCO3 + FeCl3 === Fe(OH)3 + 3CO2
3Na2S + Al2(SO4)3 + 6H2O === 2Al(OH)3 + 3H2S
3NaAlO2 + AlCl3 + 6H2O === 4Al(OH)3
5、不稳定性:
Na2S2O3 + H2SO4 === Na2SO4 + S + SO2 + H2O
NH4Cl === NH3 + HCl
NH4HCO3 === NH3 + H2O + CO2
2KNO3 === 2KNO2 + O2
2Cu(NO3)3 === 2CuO + 4NO2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 === 2KCl + 3O2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Ca(HCO3)2 === CaCO3 + H2O + CO2
CaCO3 === CaO + CO2
MgCO3 === MgO + CO2
参考资料:http://www.uaca.net/read-131.html

公式复不出来,我把文件传给你怎样?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
1.
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
(2)物质的量(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浓)=c(稀)•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
3.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1)基本公式:


(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
(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
4.
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
(混):
(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
)的混合气体。
(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

5.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1)某物质X的化学反应速率:
(2)对于下列反应:


6.
化学平衡计算公式
对于可逆反应:
(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
(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
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
表示为(设反应正向进行):
起始量(mol)
a
b
c
d
变化量(mol)
x(耗)
(耗)
(增)
(增)
平衡量(mol)
(3)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A(或B)的平衡转化率(%)
说明:计算式中反应物各个量的单位可以是mol/L、mol,对于气体来说还可以是L或mL,但必须注意保持分子、分母中单位的一致性。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
①恒温、恒容时:
,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恒温、恒压时:
,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
③恒温、恒容时:
,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5)混合气体的密度
(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的计算。

其中M(A)、M(B)……分别是气体A、B……的相对分子质量;a%、b%……分别是气体A、B……的体积(或摩尔)分数。

7.
溶液的pH值计算公式
(1)

,则

,则
(2)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总是相等的,即:
(3)常温(25℃)时:
(4)n元强酸溶液中
;n元强碱溶液中
8.
有关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计算公式
8.1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注意: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
8.2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
8.3
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对于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于氢元素,负价为-1,正价为+1)。
(2)主族元素的最高价=主族序数=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9.
烃的分子式的确定方法
(1)先求烃的最简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再依(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n=相对分子质量,求得分子式。
(2)商余法:
商为C原子数,余数为H原子数。
注意:一个C原子的质量=12个H原子的质量
10.
依含氧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求算其分子式的方法
,所得的商为x,余数为y。
注意:1个
原子团的式量=1个O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6


#茅琪杨# 高中化学必考公式 -
(18530588797):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呈现率达90%以上希望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来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

#茅琪杨# 高中化学公式 -
(18530588797):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F2 +2NaCl==...

#茅琪杨# 求高中化学常用公式.别复制.越多越好 -
(18530588797): n=N/NA n=m/M n=V/Vm n=cv c=1000pw/M p=M/Vm c1v1=c2v2 就高一学的这几个,再基本没了.

#茅琪杨# 高一必修1化学公式 - 作业帮
(18530588797):[答案] 高一化学离子方程式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

#茅琪杨# 总结高中化学重要公式
(18530588797): 常用公式 1、有关物质的量计算公式 n = m / M = N / NA = V / Vm = CV 2、平均摩尔质量 M(平均)=m(混)/ n(混)=22.4*P(混)=D*M(A) 3、反应速率 v=C / △t 4、pH值计算 pH=-lg[H+] 5、水的离子积 Kw=C(H+)*C(OH-) 以上公式为高考常考公式,并非高中化学全部公式.注意公式的使用范围,单位.

#茅琪杨# 高中化学公式大全 -
(18530588797): http://wenku.baidu.com/view/9d072e3f5727a5e9856a614e.html 版本: 部分有机方程式无法显示,请原谅 一 高中化学所有的化学方程式 一. 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 1、氧化性: F2+H2===2HF F2+Xe(过量)===XeF2 2F2(过...

#茅琪杨# 高中化学公式
(18530588797): 你要靠这么背的话,你化学是学不好的. 反应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高中化学反应式就这么几大类,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茅琪杨# 高中化学公式都有哪些?要写全啊
(18530588797): 1.n=N/NA(只是用于气体)=V/22.4(只是用于气体)=m/M(物质的量=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数/阿伏伽德罗常数) 2.PV=NRT 3.在标准大气压下:N1/N2=V1/V2=n1/n2=m1M2/M1m2 4.溶质/溶液=溶解度/(100+溶解度)、溶质/溶液=溶解度/100

#茅琪杨# 高中化学考试计算题常用的公式有哪些? -
(18530588797): 高中化学计算用的公式并不多n=m/M V=nVm C=n/V=ρVW%/M 计算时用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多.主要要记住Al的,Na2CO3以及和N有关的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最重要的是一些方法:比如十字交叉,差量法,元素守恒,溶液呈中性,这些方法的掌握更为重要

#茅琪杨# 高中化学常用“公式”谁知道?
(18530588797): 2. 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①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浓)=c(稀)·V(稀)] (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