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空性和自性分别指的是什么 佛教中的自心和自性分别指什么?是一样的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简单的说(当然这只是从理论上这么分析,学佛讲究实证,简单这样讲只能让见者有个大体的认识,但切莫被文字缚住了):
空性是指诸法的根本属性,也是必然的属性,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因缘和合而成,所谓“诸法因缘生,缘尽法还灭”,在佛教的般若观中,不仅世间法,连出世间法也是毕竟空的性质。但注意空不是没有的意思,如果陷入了顽空而否认一切,那就是邪见了。所以大乘佛教在龙树菩萨提出空观以后,后来无著菩萨又创立瑜伽行派,专门讲有。如果专门讨论空的概念,用龙树菩萨的八不中道解释最为合适:“不生亦不灭,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去。”
所谓自性,这是禅宗在中土扎根之后经常提及的一个概念,禅宗祖师们常常说要“明心见性”。这里的自性是指一切有情的本心,用唯识学的观点讲它就是你第八阿赖耶识转识成智之后的那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一切有情的根本佛性,就是这个宇宙的根本法性,所谓心、佛、众生三者无二无别就是指在你回归本心之后的一种状态。
自性和空性是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它们讨论的一个是众生的根本,一个说的是万法的究竟。或许有人会问:自性是不是毕竟空的呢?这个就不能说了,要靠自己去“ 明心见性”了。
希望上面的话对你的认识有帮助。

这么深奥的问题,你可以访问相关佛家论坛,自己也可以看相关书籍嘛。
空性,即是,一切皆空,悠悠万事皆是空,因为空,所以这世界可以容纳那五彩斑斓的,光怪陆离的,高深莫测的,等等。
自性,我觉得 是 我们身上本是不缺乏什么的,我们本身是完满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一份自我,它是单纯完满的。只是很多人过于追求外在的东西,所以迷失了自己。也就是迷失了自己的那份灵性,自性,也可以理解为自己的灵性。灵性本身是可以通神明的。

能所不二,空色一如,就是空性。说白了就是合二为一。二就是分别,合一就是不分别,一切平等。
这个空性是“真空”,所谓“真空不空”,这个空不是与有相对的那个空,有相对就还有分别。
空性亦忘,就是见自性。“合二为一”是要灭掉能所、空色、有无等这些分别,“空性亦忘”是要把这个“一”也灭掉。
自性是本源,是真如本性,一切因缘皆从此出,万法诸相皆由此生。

佛家的空性和自性分别指的是什么~

能所不二,空色一如,就是空性。说白了就是合二为一。二就是分别,合一就是不分别,一切平等。
这个空性是“真空”,所谓“真空不空”,这个空不是与有相对的那个空,有相对就还有分别。
空性亦忘,就是见自性。“合二为一”是要灭掉能所、空色、有无等这些分别,“空性亦忘”是要把这个“一”也灭掉。
自性是本源,是真如本性,一切因缘皆从此出,万法诸相皆由此生。

这个问题很好,是个很值得探讨的佛学话题。末学认为,不同的宗派在对待这些名相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里主要举法相唯识宗和禅宗来做比较。这两宗代表了印度严谨的佛学系统,和传入中国后经本地化为玄学色彩的佛学。首先,在法相唯识宗和印度经典佛学中,“自性”是一个常用的术语,它并不特指心灵(能)或物质(所)的任何方面,而是指一种平常人(凡夫)的认知概念--“存在”。这里必须要强调这里是指“凡夫”的认知--即世间人常识性的概念,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在法相宗的佛学理论建立前提,是要运用世间人所能够承认和接受的通行逻辑来阐述和揭示佛法那种超越世俗经验的原理--当然,这需要很高的智慧;不难理解,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的建立,必须借助世间语言概念--如果不使用世间常识经验的逻辑,佛法言论是无法被大多数人理解的,佛学在社会上也是无法传播的。正因为如此,虽然圣者可以了达诸法空性,但为了说理,必须姑且、暂且承认一些世间认为的“有”或者说“存在”--比如说物质的存在、心意识的存在、时间空间的存在等等,这些姑且承认的“存在”,在法相唯识宗来说,佛学名词就叫做“自性”,但为了进一步引导凡夫的智慧超越密执,又故意把自性分为三种--三自性:1、遍计所执自性:指人们思想意识中的概念,这是意识的产物--是意识对物质现象的反映,并不是物质现象的实体,是“假有”--如龟毛、兔角般有名无实。2、依他起自性:指六识认知的物质现象,即上述遍计所执自性产生的基础。这种物质现象所谓的“有”,是幻有,是无明惑业所感。3、圆成实自性:这是指超越了上述两种自性的迷执的修行后得智所认知的心灵和物质的实际状况,是超越了上述“假有”和“幻有”后的真实,这种真实不能用世间人所说的“有”或“无”来概括,因为世间人的有和无都是遍计所执相状范畴。关于“自心”,在法相唯识学中,被概括为心、意、识三大范畴:1、识:指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和分别意识。前五识大致相当于今人所谓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分别意识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上的一部分功能,主要是随五识同时作用的、分别五尘境映射概念的功能;以及不和五识同时作用的独头意识。2、意:音译作“末那”,也称“第七识”,也称“意根”。这是指上述意识发生的基础,所以叫意根,它是业力轮回的关键,是生命原始的自我执着,是生命以自我为中心的运作代谢基本动力。在现代心理学上,可能有一部分功能属于此范畴。3、心:也称藏识、阿赖耶识、第八识。即前面七识功能发生的基础。是生死轮回,生命代谢的发生基础。在现代心理学上,基本无涉及此层面,大约只有荣格心理学中的集体无意识部分地反映了阿赖耶识的一部分功能。以上是法相唯识宗对于自心、自性概念的粗略描述。在中国化的宗派--天台宗和禅宗中(犹指六祖以下的顿教禅,而非早期的楞伽禅),自心和自性的概念就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如《六祖坛经》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在禅宗中,自性的概念,不再是法相唯识学中的那种表示世间共许的“存在”,而是指“心性”--大体相当于唯识学中阿赖耶识层面,或者相当于阿赖耶识这一机能去除业惑染污后的清净本质,即法相宗所谓“净识”。之所以说大体相当,这是因为禅宗并不使用八识这套概念和理论,佛教各宗理论体系不同,不能简单套用,这就好像不能简单地用西医来诠释中医一样,但效果上大家都可以治病--对于佛教学者来说,世间任何理论(包括佛学)都不究竟,都只是一种认知工具和手段,不但要懂得运用、善于运用,还要懂得方便--即何时、何地、对何人运用--运用的同时而不忘记其不究竟之处而随时准备超越。在禅宗中,“自心”这一概念大体相当于法相唯识宗所说的心、意、识的复合,犹指前七识。比如,在《六祖坛经》中,惠能禅师在天台宗的四弘誓愿文的四句前面,分别加上了自心和自性两个名词: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尽誓愿断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你看,前两句是“自心”,这是因为众生、烦恼都是无明业惑轮回范畴,主要体现在前七识的作用--是修行要对治和转变的。而后两句法和道是“自性”,这是因为佛法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涅槃法,是脱离惑、业、苦的,体现的是本体性的功用,所以是第八识层面,而且是脱离染污的净识,如天空本空明,云来不增。云去不减。


#酆发堵# 佛教的空性到底是讲什么 -
(15656521573): 空性,全称闻思空性,是佛教术语.空性者,空间之本性、本体、本质即是,汝心亦是!无处不在,细微无色,如空如水,不能眼见,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遍尽虚空,一切万物之本,此是一切众生觉悟成佛之本,亦是佛之神力之本与智慧之本...

#酆发堵# 佛教中的自心和自性分别指什么?是一样的吗? -
(15656521573): 这个问题很好,是个很值得探讨的佛学话题.末学认为,不同的宗派在对待这些名相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里主要举法相唯识宗和禅宗来做比较.这两宗代表了印度严谨的佛学系统,和传入中国后经本地化为玄学色彩的佛学.首先,在法相...

#酆发堵# 佛学里经常说的“性”包括了哪些意思 -
(15656521573): 心性本来不二,不过有真妄、动静、昏明的不同.性就是本性,也叫空性、自性、真心、本来面目等.性的同义词中,“真心”这个词特别耐人寻味.因为,所谓“性”,其实就是未动之前的心,所以在应用上,心、性二字往往通用,故此,真...

#酆发堵# 佛教中的空是什么?空再哪里? -
(15656521573): 佛经说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万千大世界一切都是色都是空但又有因果 一切事物皆有因果!因果是建立在空上.这是一个辩论关系!南无阿弥陀佛………

#酆发堵# 佛家的“空”究竟为何? -
(15656521573):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诸法因缘起,缘起故无我,无我故空.空不是“无”,而是“无自性”的意思.说“色是空”,不是说“色不存在”,而是说“色无自性”. 自性的含意,其实就含在“实在的、常住的、独存的”这三项特性中,而这三项...

#酆发堵# 性空的意思就是说没有自性,否定自性的存在,对吗 -
(15656521573): 差不多吧.自性,在佛家眼中是指:该事物具有永恒不变的性质.比如“钻石恒久远,啥啥永留传”之类的口号就是基于这种认识.但钻石是可以永久存在不能分解的吗?显然不是.后一种看问题的法子,就是佛家无自性的角度了.佛家看到了任何事物都不能永恒存在的“空性”,同时也承认当下看到该事物是由许多因素聚合而来的现实(因缘所生)之“妙有”.所以佛家对世界的比较完整看法就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

#酆发堵# 佛教的要义是什么? -
(15656521573): 佛教的空到底指什么?佛教说的空,不是虚无,不是否定现象的存在,而是指出现象是“虚幻存在”的,不真实.空的第一层含义:空无自性.龙树菩萨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任何现象,都是众多条件的因缘和合而生,而非“自己产生...

#酆发堵# 空性的佛教含义 -
(15656521573): 这一偈颂,总共有六句,第一句「彼器随生诸功德」是所立,后面五句以六个内容来说明.六个内容即﹕一、常能正受住净戒,二、勤行布施,三、修悲心,四、修安忍为度生,五、善根回向大菩提,六、恭敬诸菩萨.「彼器随生诸功德」,「彼...

#酆发堵# 佛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 -
(15656521573):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也就是观音心经.看过大话西游就知道里面常说 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