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道化学不懂的问题 一道关于高中化学的问题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一般不行,稀有气体8电子层被拆散是在遇到极强的吸电子能力的原子的吸引造成的。比如氟(最强非金属),最外层有7个电子,而且只有两层,极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获得8电子稳定结构。而氪、等氙原子量较大的原子,由于电子层较多,对最外层的8个电子束缚能力不够强大(不足以抵抗氟的吸引),就可能被氟原子吸引过去形成共价键,但毕竟稀有气体不是吃素的,形成离子键是不行的。
但短周期几重稀有气,氦、氖、氩,由于电子层数少,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很强,几乎不可能形成化合物,而且至今尚未有稳定化合物存在。
当然,你在网上可能会搜到“氟化氩”、“氟化氖”、“氟化氦”,或者其他含有这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名称的等名词,但是,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化合物或者说既不稳定。让我慢慢说。

首先“氟化氩”的确是一种化合物,但它只能被称为“准分子”,氩比氟多一个电子层,对最外层的电子的束缚力不如氟强,理论上可以形成化合物。氟和氩在电击的条件下会形成短暂寿命的化合物(有氟-氩 化合键),但立刻就分解了,并且同时会放出一定波长紫外线。近视手术之所以叫“准分子激光手术”,就是利用不稳定的准分子氟化氩分解释放的193nm波长的紫外线激光进行手术的。另外,现在制出一种较稳定的“化合物”氟亚化氢,只能在低温状态存在,高温及分解。但氩在其中到底有没有化合键很值得怀疑,很可能又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物”,让氩在低温下溶解在氟化氢中,因为低温下氟化氢自身会形成氢键,构成网状结构,将氩原子困在其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氟氩化氢中,氩的化合价是0。所以他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化合物。当然,化合物的定义是人规定的。

再说氟化氖,事实上并不存在,这种名词其实指的是一种混合物,利用氖气稀释氟气的浓度。氖的电子层与氟相同,而且比氟多一个质子(元素周期表中氖就在氟后面,不是吗?),所以氖对最外层电子的束缚力比氟还强,而自身又保持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不能与氟存在化合键。而再也找不到比氟更强的中性电子受体了(为什么要强调“中性”,就是不带电荷,待会儿再说)。所以,一直没有氖的真正意义上的化合物(存在化合键的)

再说氦,还只有两个电子(2质子),一个电子层,虽然比氟少一个电子层,但由于总的质子数太少,对仅有的两个电子的束缚力并不是非常强(正如氢吸电子能力的不如氟一样),但它原子太小,又是稳定结构,事实证明很难存在化合物(但理论上可以存在),也没制出稳定的化合物。

另外,稀有气体可以被困在其他原子构成的分子框架中,比如C60(足球烯),中心就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放入稀有气体原子,类似的情况很多,但是稀有气体元素在这样的“化合物”中是没有化合价的。而且,如果稀有气体原子太小,就可能跑出来。

至于你说其他离子分子的8电子结构会被拆散,形成比所谓最高化合价更高的化合价。其实这是完全可能的。你学到过渡金属就会明白,即使最外层没有8电子,也是可以稳定存在的。但一切都要根据事实说话。金属性最强的元素还不能被确定,因为元素周期表的更后面金属性会越来越强,但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已经确定了,就是氟。如果氟元素都不能把已经稳定的结构拆散,就不能达到更高的化合价了(稳定中性物质)。事实上,主族元素失去最外层电子后,下面那一层还没有办法拆散,因为他们已经成正电性了,而且质子数比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还多,所以对下一层电子的束缚能力是异常的强大,难以破坏。
比如 钾 是第4周期第一个元素,钙 是第4周期第二个元素,他们失去电子后,就变成了K+、Ca2+,外层电子排布跟氩完全相同,但是带正电荷,质子数又比氩多,所以,他们对剩下的电子的束缚能力比氩更强。氩就已经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了,你认为K+、Ca2+还能继续形成新的化合价吗?

但理论上,元素周期表下面几个周期的元素在失去最外层电子后,还可以与强的非金属(如氟)形成新的化合价,但只是理论,并没有实现,而4周期以前的元素就不行了。我以前就以为KO2(超氧化钾中,钾就是+4钾,后来才知道,是氧的化合价为-1/2)
但对于过渡金属,最高化合价的确难以确定。比如,你们学的铁的最高化合价应该是+3价,但事实上,可应达到+6价。铂,中学讲的最高化合价为+2价,但事实上也能达到+6价。银也不只是+1价,也能达到+3价。当然他们都有极强的氧化性。

现在我解释为什么我前面要强调“中性物质”。因为稳定的物质最终必然会成电中性,即使带点电,也不会太多,不会危及物质原子间的联系。但通过物理办法(电场作用等等),任何原子都可以将电子全部丢光,但自身必然带正电荷,而且不能和负离子稳定配对。比如,用物理方法把钠原子剥夺2个电子,形成Na2+,Na2+就不能与氟离子(F-)配对成稳定的结构NaF2,因为Na2+电子排布与氟原子完全一样,而且带正电荷,质子数又比氟多,获得电子的能力就比氟还强,Na2+会立刻从氟离子那里抢一个电子,变成非常稳定的Na+,而氟离子则变成氟原子与其他氟原子结合成分子。

总之你要明白,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是很不容易失去了,也不容易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合价。而且元素的氧化性不能无穷大,氟就是最强的非金属了,它搞不定的,就搞不定了。注意氧化性最强的是单独的氟原子,不是氟气分子,很多反应需要激发出游离的氟原子才搞的定,要是那样都不行,就没法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了。

电子是可以共用的。
由于半径较大的稀有气体对外层电子束缚力弱,因此容易被别的强非金属元素“得到”电子,其实是形成共价键。
也并不是所有化合物中元素一定是8电子结构,如S、P外层可超过8电子SF6,PCl3,而Be等外层少于八电子

关于一道化学的问题~

高于液面(就是在液面上面),因为,手或者热源移开后,密闭容器内压力减小了,外界的大气压高于密闭容器内气压,所以把烧杯中的水压入吸管中,形成一段液柱。

我在高中的时候也爱钻牛角尖,也常想一些这样的问题,后来上了大学才明白是自己的知识范围太窄。高中课本中的一些规律都是片面的,因为就高中的知识面来说那些规律足以应付,但我们却常常想用这些片面规律去解释所有的问题,自然会出现矛盾。
你所说的第一个问题是半透膜的性质,没有错;第二个问题中电解质使胶体聚沉不是绝对的。我只能简单给你解释一下:
首先你得明白:
1、胶体带电是其稳定存在的主要因素,胶体带电的形式:一种是本身是两性分子,如蛋白质,在不同pH的溶液中带正电或负电;二是吸附离子带电,而且优先吸附它本身所含有的离子;
2、胶体存在的形式:例如AgI胶体,其制备是向AgNO3中缓慢加入KI。AgI依靠静电引力和范得华力紧密吸附一层碘离子构成胶核;外加一层钾离子(钾离子在这里称为反离子),胶核与钾离子构成胶粒;再外一层还是钾离子,叫做扩散层,胶粒加扩散层叫做胶团。胶团即是你所说的胶体。具体模型可参考斯特恩扩散双电层理论模型。
3、胶体的稳定与聚沉:胶团之间既有引力势能,又有斥力势能;斥力势能使胶体稳定;加入电解质对引力势能影响很小,而对斥力势能影响大,当电解质浓度增加时,扩散层会变薄,胶体所带电荷会减少,斥力势能也会减小,因而发生聚沉。
不同的离子聚沉能力不同,一般价数高的聚沉能力强。
对胶体溶液加热的时候,由于布朗运动加剧,胶团碰撞的时候,不同胶团的扩散层重叠,引力势能加大,当越过能垒的时候,也会发生聚沉。
综上可知:正是由于电解质的存在,使胶体带电从而稳定存在,但是当电解质浓度变大使斥力势能减少时,胶体便会聚沉。
在这里只能简单这样解释了,具体的知识可参考大学课程物理化学中胶体大分子一章,如果你想要这一章的课件的话可以给我发邮件,我发给你:[email protected]


#宦文泳# 关于一道化学方程式的问题1.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0==2HNO3+NO(气体)2.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 - 作业帮
(18373316151):[答案] (1) 3NO2 + H2O = 2HNO3 + NO (2) 2NO + O2 = 2NO2 4NO2 + O2 + 2H2O = 4 HNO3

#宦文泳# 下列化学有不懂得问题,谁给我答案
(18373316151): 分析:从“D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很容易想到D是水;“F为气体,且F是一种清洁能源”可知F是氢气,则G就是氧气;“X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可知X是铁,则H就是四氧化三铁;A和X反应得到氯化亚铁和F,再根据F是氢气、X是铁...

#宦文泳# 一个简单的化学问题,但是我不懂
(18373316151): 还原性物质.因为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

#宦文泳# 这些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我不懂,如何解? -
(18373316151): (1)硝酸钾溶液(2)盐酸溶液(3)溶质:CH3COOH,溶剂:水(4)溶质CuSO4,溶剂:水(5)溶质:NaCl,溶剂:水(6)溶质:C2H5OH,溶剂:水

#宦文泳# 一道初三化学题不懂 -
(18373316151): 第一题选D.用燃烧的办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则检验的是气体体积减少了多少.硫粉、木炭与氧气反应均有气体生成,气体体积不变或变化不大.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除会与氧气反应外,还会与CO2、N2等反应,所以所测得的数据是不准确.所以选择D.第二题选择D.A选项,托盘天平所能估读到的是0.1g级别. 而不能读到0.01g级别B选项,量取用的是量筒,不是烧杯C选项,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因为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因为酒精分子进入到水分子的空隙中间,所以体积反而减小了.分子间是有空隙的,水和酒精分子混合的情况就像绿豆倒进花生里一样,所以体积减少.

#宦文泳# 一个化学不懂的问题,急!!! -
(18373316151): 那不是氧化性的体现...并没有把C氧化成CO2与氧化性无关的..

#宦文泳# 一道高中化学题?搞不懂 -
(18373316151): 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 Y可能的化学式为 等容,体积相同,最后的压强相同,压强*体积=气体质量*常数*温度/相对分子质量由于压强,体积,温度,常数都

#宦文泳# 跪求,一道化学题,看不懂…… -
(18373316151): 10g+73g-4.4g=78.6g4.4 g 是产生的气体量.属于损失部分,要减掉10 g 是碳酸钙的质量, 12.5 g 只有 10 g能溶在溶液中

#宦文泳# 一道化学题不明白~急急急急
(18373316151): 铜丝不与盐酸反应,铜丝上下移动,既可将石灰石放在酸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可将石灰石脱离酸液,使反应停止.从而达到控制的反应的目的.

#宦文泳# 一道高中化学题目的不懂
(18373316151): 给你简单的推理一下吧: 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是个常数,M=ρVm,故摩尔质量与密度成正比.相对密度就是两种气体的密度的比值,它应该等于这两种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因此有你那样的算法出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