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注经是谁写的呢?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2

水注经是郦道元写的。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均已失传。

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水注经的相关影响如下:

《水经注》原有40卷,宋初已缺5卷,后人将其所余35卷,重新编定成40卷。由于迭经传抄翻刻,错简夺伪十分严重,有些章节甚至难以辨读。明清时不少学者为研究《水经注》做了大量工作,有的订正了经注混淆500余处,使经注基本恢复了原来面貌。

有的做了不少辑佚工作,更多的是做了校勘注疏工作,清末著名学者杨守敬与其弟子熊会贞用了毕生精力撰写了《水经注疏》和编绘了古今对照、朱墨套印的《水经注图》,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有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的《水经注疏》,为今后研究利用《水经注》提供了方便。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


#武庾晓# 水注经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
(13937849317):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武庾晓# 中国第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是? -
(13937849317): 我国第一部地理书 是《禹贡》 《禹贡》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它仅用1100余字,把我国主要的山川、土壤、物产、贡赋等描述清楚.历代儒者奉为圭臬,即使以现代科学的眼...

#武庾晓# 《水注经.江水》全部注释 -
(13937849317): 江水又东径黄牛,流经广溪峡,这就是三峡的开端.峡谷中有瞿塘、黄龛两处险滩.这个峡谷从过去大禹开凿疏通江水,郭景纯叫做巴东之峡的那个峡谷. 江水又向东去,经巫峡,是杜宇所凿用以疏通江水的峡谷.江水经过峡谷向东,又经新崩...

#武庾晓# 水注经那一句写了山的高 - 作业帮
(13937849317):[答案] 《水经注 • 江水 • 三峡》写道: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丝毫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

#武庾晓# 四书五经分别是谁写的? -
(13937849317): 一、四书——《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

#武庾晓# 怎么分清十三经注里是谁做的注疏 -
(13937849317): 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魏·王肃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汉·郑...

#武庾晓# 《水注经》中《三峡》的翻译 -
(13937849317):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

#武庾晓# 翻译水注经 江水
(13937849317):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步:古时长度单位)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武庾晓# 《水注经》的三峡的翻译 -
(13937849317): 《三峡》翻译 从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等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了两岸的山陵,...

#武庾晓# 翻译水注经 江水 -
(13937849317): 顺着江水继续往东,经过狼尾滩,就经过人滩.袁山松说:狼尾滩和人滩这两滩距离大约两里.人滩江水地势非常峻峭.南岸边有个青石,夏天被水淹着,冬天水枯就能露出水面.这个石头大小大约人走十步那么大,看着全像人脸,上面的人脸或大或小都有,其中比较清楚的,像是头发和胡须都有,所以给它起名为人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