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怎么区分? 怎样区分个体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1、概念

发展顺序性是指个体发展具有一定先后顺序的特性。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从渐进性的量变到跃进性的质变的过程。整个发展过程表现出若干连续的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区别于其他阶段的典型特征和主要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教学启示

顺序性: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具体表现

顺序性:人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的特征。

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4、强调内容

顺序性强调的是一个过程,一个整体,阶段性强调的是某一个阶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发展顺序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发展阶段性



一、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教育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3.详细解析:从概念可知,顺序性强调的是发展的的方向一定是不可变、 不可逆的。不能是由难到易、由复杂到简单、由质变到量变的。比如小学生是先学加法,然后再学习乘法,而不能先学乘法后学加法。幼儿是先学走再学跑,不可能先学跑再学走。所以,在做题的时候要抓住最关键的信息。看题目是否是在强调顺序、方向等。尤其像“先…后…”等类字词的出现。

4.常考察的古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盈科而后进;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学不躐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二、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概念: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教育启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详细解析:从概念可知,阶段性强调的是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阶段特征,因而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作为教育者要针对各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和发展任务来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比如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那么老师在教学时应该多以比较直观的形式呈现知识点。比如图片、音频、生动的言语描述等。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那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较多地使用语言讲授。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阶段不能搞“一刀切”或者“一锅煮”,一定要有针对性。所以在做题的时候,抓住最关键的信息,看题目是否强调的是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内容和方法不一样等。

4.常考察的几个方面: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教育成人化、一刀切、一锅煮

5.注意:虽然在考试过程中,我们一般看到“一刀切”“一锅煮”的字样,就可以选择阶段性。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刘老师不在三年级2班搞“一刀切”。这里就不选阶段性了,因为题干中三年级2班属于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不存在不同阶段,所以不选阶段性。



一、顺序性

具体表现:人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的特征。

比如:身体发展是按照首尾方向(即从头部到躯干到下肢)和中心外周方向(即从中间部位到边缘部位)进行的

再比如:儿童思维的发展总是从具体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记忆发展的顺序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等等。

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二、阶段性

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比如: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童年期的年龄特征: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青年期的年龄特征: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人生定向时期,也是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顺序性强调的是一个过程,一个整体,阶段性强调的是某一个阶段

联系:顺序性是由多个阶段构成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怎么区分~

一、顺序性
具体表现:人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的特征。
比如:身体发展是按照首尾方向(即从头部到躯干到下肢)和中心外周方向(即从中间部位到边缘部位)进行的
再比如:儿童思维的发展总是从具体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记忆发展的顺序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等等。
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二、阶段性
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比如: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童年期的年龄特征: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青年期的年龄特征: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人生定向时期,也是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顺序性强调的是一个过程,一个整体,阶段性强调的是某一个阶段
联系:顺序性是由多个阶段构成的。

顺序性更强调个人身心发展的先后,不可逾越,不可超前,不可逆转,因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从目前的肌肤状态变回婴儿般的肌肤,因为肌肤的衰老是遵循顺序性的,且不能逆转,因而美容院的作用只能是延缓衰老,而不是让细胞彻底逆转。而阶段性则强调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征,要遵循这个阶段的特征,因而我们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就违背了阶段性的特征,因为幼儿阶段有幼儿阶段的特征,不能采取小学的教学方法。
一、顺序性
具体表现:人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的特征。
如身体发展是按照首尾方向(即从头部到躯干到下肢)和中心外周方向(即从中间部位到边缘部位)进行的。心理发展也有以i的那个的顺序,比如:儿童思维的发展总是从具体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记忆发展的顺序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等等。
教学启示: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补充知识点:
身心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童年期的年龄特征: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青年期的年龄特征: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人生定向时期,也是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熊油亲# 如何对待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15225775754): (一)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要求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品德的养成,都应该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

#熊油亲# 教师资格笔试模拟试题
(15225775754): 教师资格笔试模拟试题1.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时候,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研...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顺序性强调的是个体身心发展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是一个由低...

#熊油亲# 个体身心发展有哪些一般规律? - 作业帮
(15225775754):[答案]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熊油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工作 -
(15225775754): 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不平衡性和互补性1)顺序性,指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方向性、顺序性和不可逆性.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应要做到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凌节而施”2)阶段性...

#熊油亲# 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区别有哪些? -
(15225775754): 1、个体差异性 具体表现:首先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其次不同儿童不同方面地发展存在差异;再次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如:兴趣爱好和性格;另外也表现在男女性别的差异. 2、阶段性 具体表现:个体...

#熊油亲#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哪八个阶段 -
(15225775754):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

#熊油亲# 青年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 作业帮
(15225775754):[答案] (一)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生理方面,身体的发展是先头部后四肢,先中心后边缘,如躯体的发展是自上而下,即头部→颈部→躯干→下肢;大脑皮层是先枕叶,尔后是颞叶→顶叶→额叶...

#熊油亲# 如何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 -
(15225775754): 如果想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适当的时间与他交流,交流的方式最好利用书信等方式,避免与他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我也是学生,我挺希望父母或老师利用这种方式与我交流,我认为这是大部分人都能理解、接受的.现在的中学生、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有逆返心理是很正常的,家长和老师应多以点包容和理解.其实学生、孩子也应多与家长交流,让他们更了解自己.我现在就经常与父母交流,给他们当成朋友,多说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努力拉近亲子关系.【这只是我从个人角度出发,不知道对大部分学生是否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