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推断题有什么简单的技巧吗? 高中化学推断题有什么技巧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高中化学推断题--答题技巧讲解
高考化学推断题包括实验推断题、有机物推断题和无机物推断题,它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网络构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求考生有较深厚的化学功底,知识网络清晰,对化学的所有知识点(如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了如指掌。
一、找到突破口进行联想:推断题首先要抓住突破口,表现物质特征处大都是突破口所在,所以考生在掌握化学知识概念点上,要注意总结它的特征。在推断题的题干中及推断示意图中,都明示或隐含着种种信息。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如物质属单质还是化合物,物质的颜色如何,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有怎样的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中有何现象,在生活中有何运用等,同时还要注意表述物质的限制词,如最大(小)、仅有的等。考生看到这些信息时,应积极联想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假设重演,一旦在某一环节出错,便可进行另一种设想。
二、在训练中找感觉:一般而言,推断题的思维方法可分三种:一是顺向思维,从已有条件一步步推出未知信息;第二种是逆向思维,从问题往条件上推,作假设;第三种则是从自己找到的突破口进行发散推导。解推断题时,考生还可同时找到几个突破口,从几条解题线索着手,配合推断。可以说化学推断题没有捷径可谈,它需要考生在训练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发现不足后再回归课本,再进行训练,螺旋上升。如此而为,做推断题便会有“感觉”。
一、无机推断题
无机推断题既能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又能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分析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加以考查,因此此类题型应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最佳题型之一。
无机物的综合推断,可能是对溶液中的离子、气体的成分、固体的组成进行分析推断,可以是框图的形式,也可以是文字描述的形式(建议考生有时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把文字描述转换成框图形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不管以哪种方式出题,解题的一般思路都是:迅速浏览→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正推和逆推)→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题眼),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因此首先应熟练掌握各种常见元素及其常见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形成网络,其次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的突破口。
2、常见的突破口:
抓住题目的突破口,是解决无机推断题的关键。题目中的突破口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显性的突破口通常是指物质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以及一些特征的反应现象;而隐性的突破口则往往是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或者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无机推断题的形式通常有文字描述推断、文字描述与反应式结合推断和框图题等。无机推断题是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于一体,且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多变、能力要求高、推理严密,既能检查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量及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年高考中频频出现,且体现出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无机推断题考查内容及命题主要呈现如下趋势:
1. 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解题关键: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 不定范围推断: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确定有关的物质。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图表型等。解题关键: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
3. 给出微粒结构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断题。解题关键:①熟记元素符号,直接导出;②掌握几种关系,列式导出;③利用排布规律,逐层导出;④弄清带电原因,分析导出;⑤抓住元素特征,综合导出;⑥根据量的关系,计算导出。
4. 给出混合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解题关键:解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左右展开;有时需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5. 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的代码型推断题。解题关键:此类推断题的特点是用代号表示各物质的转化关系,要求“破译”出各物质的分子式或名称等,看起来较复杂,其实在解题时,只要挖掘题眼,顺藤摸瓜,便可一举攻克。
6. 给出物质范围的表格型推断题。解题关键:列表分析,对号入座;直观明快,谨防漏解。
总之,解无机推断题的步骤是:首先,读审——仔细读题、审清题意。即弄清题意和要求,明确已知和未知条件,找出明显条件和隐蔽条件。其次,找突破口或“题眼”——通过分析结构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和现象特征及特征数据等等,确定某一物质或成分的存在,以此作解题突破口。第三,推理——从突破口向外扩展,通过顺推法、逆推法、假设法得出初步结论,最后作全面检查,验证推论是否符合题意。
二、有机推断题
有机推断和合成题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反应条件的选择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应用水平,又能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可与所给信息紧密结合,要求迁移应用,因此成为高考的热点。有机推断是一类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题型,其一般形式是推物质,写用语,判性质。当然,有的只要求推出有机物,有的则要求根据分子式推同分异构体,确定物质的结构;有的还要求写出有机化学方程式。由于有机化学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而有机物的分子式不能表示具体的物质,因此用语中特别强调写出有机物质的结构简式。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要求直接推断物质的名称,并写出结构简式;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最后写化学用语。有机推断应以特征点为解题突破口,按照已知条件建立的知识结构,结合信息和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计算、排除干扰,最后做出正确推断。一般可采用顺推法、逆推法、多法结合推断,顺藤摸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高考化学的学习
重视基本实验
实验是理综试题的重头戏,高考化学试题的难度往往出现在实验题中。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具备以下特点:素材的选取呈回归课本的态势;重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反应原理和实验原理的考查;试题考查方式体现由浅入深,从课本到创新;试题考查重点在考查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试题设置渗透或含有学科间综合内容(如与压强相关的气压装置);实验仪器、装置、现象、操作、设计均在考查范围之中。
针对以上特点,应努力做到: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只有创设实验情境,置身于做实验的情境中才能做好实验题,否则可能就答不对或答不准;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以适应开放性试题。遇到新的实验情境时,要学会联想到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将其合理地迁移到新情境中去解决新的实验题。
落实 反思 总结
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提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
1.一门知识的基础就是概念的积累。
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约有220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障碍重重。因此对众多的知识点,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等,通过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的反思,明确其共性,认清差异。
2.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
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工夫,不仅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长期坚持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3.及时归纳总结。
每个单元或章节结束后,要反思其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反思融会同类知识,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对无机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生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种类的繁多。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加深记忆,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4.认真做好考后分析。
每次考试结束后要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
常用的纠错方式:一种是在试卷或参考书上给错题做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第二种方式是专门备错题笔记本,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摘录其上,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第三种方式是把纠错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出纠错点,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推断题是高中化学试题中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但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解题时没有把握,倍感头痛。
其实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腾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在平时,必须具备一些“有用”有知识,这可是解答推断题的看家本领,如(仅列一部分):
1、 特殊颜色: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3+的溶液呈黄色;CuSO4粉未为白色,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为Fe(OH)3;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样:AgCl和BaSO4。
2、特殊性质:溶与水显碱性的气体是 NH3 ;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是白磷;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过量又变澄清的气体有 CO2(无色无味)和 SO2(刺激性气味);7、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复原的气体是 SO2 ;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沉淀有 BaSO4(白色)、AgCl(白色)、CuS(黑色)、PbS(黑色)等;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Cl2、HClO、H2O2、Na2O2、SO2 等;有臭鸡蛋气味且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的是 H2S ;使淀粉变蓝的是 I2。
3、特殊反应条件:光照:HClO、HNO3、AgBr、AgI的分解等; MnO2作催化剂:H2O2、KClO3的分解;加热并用 V2O5 作催化剂:2SO2+O2==2SO3等
4、特征反应: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⑴活拨的金属:Na、Mg、Zn等;⑵不稳定的弱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硫化物、亚硫酸盐等。2、能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⑴单质:Al、Si ; ⑵盐类:铵盐;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⑴单质:Al ;⑵两性氧化物:Al2O3 ;4、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⑴活拨的金属单质:Na、K等;⑵非金属单质:F2 ;⑶过氧化物:Na2O2等。
下面把高一化学中常见的题型及解法分述如下:
一、 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例1.(2002年全国高考题)已知: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②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③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的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④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
⑴元素X是 ,Z是 。
⑵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写出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推断题往往有明显的特征反应,解题时就以此为突破口。③中“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的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在高一知识范围里可锁定在卤素元素内,可推得A为“氯气”;“B和C”只可能在KCl与KClO中选择;④中“受热催化分解”中的学生对“氯酸钾在催化剂下受热分解”十分熟悉,“Y可暂定为O2”,D暂定为氯酸钾;现在用条件①加以检验,正好相符。
所以,元素X为氯元素,Z为钾元素;③方程式为2KOH+Cl2=KCl+KClO+H2O
④中方程式略
二、 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2:有A、B、C、D、E五种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碘化钠、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中的一种,把它们两两混合,反应现象如下:
(1)A+B——→不反应 (2)A、B、E分别与C混合都得到白色沉淀
(3)C+D——→黄色沉淀 (4)A+E——→无色气体
(1)由此推断:(写化学式)A ;B ;C ;D 。
(2)写出以下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C: ;E+C: ;
C+D: ;A+E: 。
分析:本题比较简单,给出具体的物质,题给四个化学方程式,考察的是四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推断具体物质。突破点是特殊颜色和特征反应: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或CaCO3,无色气体只可能是CO2,黄色沉淀只可能是AgI。
答案:(1)A:HCl B:CaCl2 C:AgNO3 D:NaI (E:Na2CO3)
(2)A+C:Cl-+Ag+=======AgCl↓ E+C:CO32-+2Ag+======Ag2CO3↓
C+D:Ag++I-=====AgI↓ A+E:2H++CO32-=====CO2↑+H2O
三、流程线式推断题:
例3、根据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及现象填空。

(1)物质A的化学式 。(2)反应(I)的方程式为 。
(3)反应(Ⅱ)的离子方程为 。
(4)反应(I)中,当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时,消耗淡黄色粉末 g。
分析: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物质的特殊颜色。有两处:(1)高一知识范围内谈黄色固体不多,有Na2O2等;(2)黑色固体有C粉、MnO2粉末、CuO粉末,蓝色溶液有CuSO4溶液等;就是使用排除法也很快捷,逆推顺证,A为铜粉,黑色固体为氧化铜。故正确答案为 (1)A:Cu(2)2NaO2+2CO2=2Na2CO3+O2
(3)CO32-+Ca2+=CaCO3 ↓(4)15.6g
四、表格型推断题:
例4、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一定数值x来表示,若x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分为带负电荷的一方。下面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x值:
元素 Li Be B C O F Na A1 Si P S C1
x值 0.98 1.57 2.04 2.25 3.44 3.98 0.93 1.61 1.90 2.19 2.58 3.16

(1)通过分析x值变化规律,确定Mg、N的x值范围:
<x(Mg)< ,
<x(N)< .
(2)推测x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是 .
分析: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突破口在读懂表格中“若x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分为带负电荷的一方”的意义。表格给出的是同周期元素X值的大小,无规律可寻,但隐含的同主族元素X值变化是一定规律的,特殊数据隐含信息是真正的突破口。Mg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介于Na与Be之间,同主族比Be小,同周期比Na大,故0.93<x(Mg)<1.57,依此类推N的X值范围。
答案:(1)0.93<x(Mg)<1.57, 2.25<x(N) <3.44 (2) 在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或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中,原子半径越小X值越大
五、框图型推断题:
例5、如图所示,在一条鱼、虾几乎绝迹的小河边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甲、乙、丙、丁四座工厂,各厂排出的废液里只含有 Na2CO3、FeCl3、Ca (OH)2、HCl 中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对河水监测时发现:① 甲处河水呈乳白色;② 乙处河水呈红褐色;③ 丙处河水由浑变清;④ 丁处产生气泡,河水仍清。请回答:
(1)四座工厂排出的废液里含有的污染物各是(填化学式);
甲_____;乙_____;丙_____;丁_____。
(2)在丁的下游 M 处取出的河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小河中鱼、虾几乎绝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立意较好。大处着眼于环保,小处着力于四种物质之间性质的考查,比较简单。本题的突破点仍是特殊的颜色、性质、反应。只要能写出四种物质相互之间的反应,本题可轻松解答。
答案:(1)Ca (OH) 2 ;FeCl 3 ;HCl ;Na2CO3(2)Na+ 、Ca2+ 、Fe3+ 、H+ 、Cl-(3)Fe3+ + 3OH- = Fe (OH)3↓ Fe (OH)3 + 3H3+ = Fe3+ + 3H2O
CO32- + 2H+ = CO2↑+ H2O

做高中化学推断题有什么技巧?~

首先知识点要掌握全面准确,要是问到不会的怎么也做不出来,如果熟练的话最好
做题时看看有什么百分之百肯定的写上去,然后剩下拿不准的可能会卡住,捡概率最大的先往上蒙,看看能不能继续推下去,如果推完了,前后都没什么问题,那这个题基本上就是对的了
当然不能全部靠蒙,一般说来做的题目越多感觉越强,比如说常见无色无味液体最有可能是水,常见金属铁和铝的概率最大,看他往什么方向考,总共就那些东西,出题者绕来绕去也是那些,而且特别喜欢考类似铁三角,铝的两性什么的,题目做多了就知道那些出题者喜欢在哪些上面放心思,到时候题目一眼就看出来了,那时候就不叫蒙了,高三就是靠题目堆,不是说题海,但要多做

推断题是高中化学试题中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但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解题时没有把握,倍感头痛。
其实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腾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在平时,必须具备一些“有用”有知识,这可是解答推断题的看家本领,如(仅列一部分):
1、 特殊颜色: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3+的溶液呈黄色;CuSO4粉未为白色,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为Fe(OH)3;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样:AgCl和BaSO4。
2、特殊性质:溶与水显碱性的气体是 NH3 ;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是白磷;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过量又变澄清的气体有 CO2(无色无味)和 SO2(刺激性气味);7、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复原的气体是 SO2 ;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沉淀有 BaSO4(白色)、AgCl(白色)、CuS(黑色)、PbS(黑色)等;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Cl2、HClO、H2O2、Na2O2、SO2 等;有臭鸡蛋气味且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的是 H2S ;使淀粉变蓝的是 I2。
3、特殊反应条件:光照:HClO、HNO3、AgBr、AgI的分解等; MnO2作催化剂:H2O2、KClO3的分解;加热并用 V2O5 作催化剂:2SO2+O2==2SO3等
4、特征反应: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⑴活拨的金属:Na、Mg、Zn等;⑵不稳定的弱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硫化物、亚硫酸盐等。2、能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⑴单质:Al、Si ; ⑵盐类:铵盐;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⑴单质:Al ;⑵两性氧化物:Al2O3 ;4、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⑴活拨的金属单质:Na、K等;⑵非金属单质:F2 ;⑶过氧化物:Na2O2等。
下面把高一化学中常见的题型及解法分述如下:
一、 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例1.(2002年全国高考题)已知: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②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③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的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④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
⑴元素X是 ,Z是 。
⑵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写出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推断题往往有明显的特征反应,解题时就以此为突破口。③中“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的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在高一知识范围里可锁定在卤素元素内,可推得A为“氯气”;“B和C”只可能在KCl与KClO中选择;④中“受热催化分解”中的学生对“氯酸钾在催化剂下受热分解”十分熟悉,“Y可暂定为O2”,D暂定为氯酸钾;现在用条件①加以检验,正好相符。
所以,元素X为氯元素,Z为钾元素;③方程式为2KOH+Cl2=KCl+KClO+H2O
④中方程式略
二、 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2:有A、B、C、D、E五种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碘化钠、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中的一种,把它们两两混合,反应现象如下:
(1)A+B——→不反应 (2)A、B、E分别与C混合都得到白色沉淀
(3)C+D——→黄色沉淀 (4)A+E——→无色气体
(1)由此推断:(写化学式)A ;B ;C ;D 。
(2)写出以下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C: ;E+C: ;
C+D: ;A+E: 。
分析:本题比较简单,给出具体的物质,题给四个化学方程式,考察的是四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推断具体物质。突破点是特殊颜色和特征反应: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或CaCO3,无色气体只可能是CO2,黄色沉淀只可能是AgI。
答案:(1)A:HCl B:CaCl2 C:AgNO3 D:NaI (E:Na2CO3)
(2)A+C:Cl-+Ag+=======AgCl↓ E+C:CO32-+2Ag+======Ag2CO3↓
C+D:Ag++I-=====AgI↓ A+E:2H++CO32-=====CO2↑+H2O
三、流程线式推断题:
例3、根据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及现象填空。

(1)物质A的化学式 。(2)反应(I)的方程式为 。
(3)反应(Ⅱ)的离子方程为 。
(4)反应(I)中,当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时,消耗淡黄色粉末 g。
分析: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物质的特殊颜色。有两处:(1)高一知识范围内谈黄色固体不多,有Na2O2等;(2)黑色固体有C粉、MnO2粉末、CuO粉末,蓝色溶液有CuSO4溶液等;就是使用排除法也很快捷,逆推顺证,A为铜粉,黑色固体为氧化铜。故正确答案为 (1)A:Cu(2)2NaO2+2CO2=2Na2CO3+O2
(3)CO32-+Ca2+=CaCO3 ↓(4)15.6g
四、表格型推断题:
例4、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一定数值x来表示,若x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分为带负电荷的一方。下面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x值:
元素 Li Be B C O F Na A1 Si P S C1
x值 0.98 1.57 2.04 2.25 3.44 3.98 0.93 1.61 1.90 2.19 2.58 3.16

(1)通过分析x值变化规律,确定Mg、N的x值范围:
<x(Mg)< ,
<x(N)< .
(2)推测x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是 .
分析: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突破口在读懂表格中“若x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分为带负电荷的一方”的意义。表格给出的是同周期元素X值的大小,无规律可寻,但隐含的同主族元素X值变化是一定规律的,特殊数据隐含信息是真正的突破口。Mg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介于Na与Be之间,同主族比Be小,同周期比Na大,故0.93<x(Mg)<1.57,依此类推N的X值范围。
答案:(1)0.93<x(Mg)<1.57, 2.25<x(N) <3.44 (2) 在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或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中,原子半径越小X值越大
五、框图型推断题:
例5、如图所示,在一条鱼、虾几乎绝迹的小河边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甲、乙、丙、丁四座工厂,各厂排出的废液里只含有 Na2CO3、FeCl3、Ca (OH)2、HCl 中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对河水监测时发现:① 甲处河水呈乳白色;② 乙处河水呈红褐色;③ 丙处河水由浑变清;④ 丁处产生气泡,河水仍清。请回答:
(1)四座工厂排出的废液里含有的污染物各是(填化学式);
甲_____;乙_____;丙_____;丁_____。
(2)在丁的下游 M 处取出的河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小河中鱼、虾几乎绝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立意较好。大处着眼于环保,小处着力于四种物质之间性质的考查,比较简单。本题的突破点仍是特殊的颜色、性质、反应。只要能写出四种物质相互之间的反应,本题可轻松解答。
答案:(1)Ca (OH) 2 ;FeCl 3 ;HCl ;Na2CO3(2)Na+ 、Ca2+ 、Fe3+ 、H+ 、Cl-(3)Fe3+ + 3OH- = Fe (OH)3↓ Fe (OH)3 + 3H3+ = Fe3+ + 3H2O
CO32- + 2H+ = CO2↑+ H2O


#汲苛齿# 化学推断题目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写呢 -
(18973986840): 有机推断:背,有机反应,现象,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无机推断:背,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多背反应条件等.总之就是要背,化学是记忆类学科,只有多背才是硬道理,没有捷近. 给你找了下需要记住的内容:一、位置...

#汲苛齿# 化学推断题目 解答的秘诀是什么?
(18973986840): 化学推断题包括实验推断题、有机推断题与无机推断题,主要考察学生深厚的化学功底,只是网络清晰,对化学所有知识点了如指掌. 具体思路分为2大类: 一找到突破口进行联想.最题目抓住突破口这是关键所在,在题干或题目中都隐含中种种信息积极联想教材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假设》 二在训练中找感觉:其思维方法分为三种: 1顺向思维,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出未知信息. 2逆向思维,从问题往条件上推,做假设. 3从自己找到的突破口进行发散推导. 也可以同时找几个突破口,从几条解题线索着手,配合推断》

#汲苛齿# 化学推断题截题技巧,及常见样式?? -
(18973986840): 推断题解题技巧 推断题是中考化学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容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但学生普遍感觉这类题难度较大,解题时不知从何下手...

#汲苛齿# 高中化学推断题知识,技巧
(18973986840): 推断题主要是考察对物质性质的熟悉程度和他们常见的化学反应,突破口就在那些性质的描述上,比如颜色,状态和典型的化学反应类型,然后猜测出一种或几种,再尝试

#汲苛齿# 怎么学好化学推断题❓ -
(18973986840): 还是再回答一遍以前回答过的类似问题吧....有注释的条件异常重要!!!!!仔细观察原理,不要死套(比如格氏试剂-Mg的变化) 其次,一定要注意加热啦,生成产物啦,尤其是特殊反应条件!!!!什么高温、高压、催化剂,高温、...

#汲苛齿# 基础不是很好,高考呀,化学推断题应该怎么做?有什么技巧啊? -
(18973986840): 化学推断主要有:有机推断,无机推断.对于有机推断,一定要熟悉烃及其衍生物的转化关系.特别就是各种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一定要能弄清断键成键,同时心需记住反应条件.因为条件常是题眼.无机推断要弄清主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特别是转化关系图一定要熟悉.特别注意总结各种物理性质.如果在成都我到名师堂找我.

#汲苛齿# 化学推断题有什么技巧?
(18973986840): 根据所给的那些提示所说的:颜色 状态 气味 与水接触所发生的反应等等.做好推断题主要是要记住物品的特性

#汲苛齿# 怎样做高中化学推断题?
(18973986840): 平时把方程式进行归类的记忆(比如说把整个教材里的置换反应放在一起),这样做推断题的时候就会有思路了.

#汲苛齿# 如何做好高中化学推断题(有机部分、无机部分)
(18973986840): 晚上给你 哈哈,这个是我的强项,从来就没有失手过. 化学的无机推断题本来就是一个难点,因为它囊括的知识面很广,涉及很多细小是知识,但是它的突破点还是很多的,都是源于书上的,只是多数同学平时不注意而已. 简单的给你说说吧...

#汲苛齿# 谁能给我一些高中化学有机推断题的方法
(18973986840): 1. 掌握官能团之间的互换和变化 正确解答有机推断题与有机合成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类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其实质是官能团之间的互换和变化,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相互取代关系:如卤代烃与醇的关系:R-X eq \o(\s\up 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