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里杨宗保和杨文广是一个人吗? 穆桂英和杨家将有什么关系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当然不是,杨文广是杨宗保的儿子。杨宗保是杨六郎的儿子。

杨家将之后杨文广有后了吗?其后有著名之人了吗?~

  杨文广,北宋名将。字仲容,祖籍麟州(今陕西神木北)。杨延昭子,曾为范仲淹所擢用。

  杨文广的妻子,姓慕容。慕容,属鲜卑族。据《保德州志》载,“杨文广娶慕容氏,善战。”据北宋杨棋墓志铭,与文广同辈的杨棋,亦娶慕容氏为妻。至于杨文广所娶的这位善战的慕容氏,其实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穆桂英(惟穆氏的夫婿成了传说人物杨宗保,而原本的夫婿杨文广则成了她的儿子)。穆为慕容之误。

  在民间小说中,杨文广是杨家将第四代人物,父母是正史上不存在的杨宗保、穆桂英。

  杨文广的历史材料独见《宋史‧杨业传》,记载疏漏,诸事大都不系年。总的看来,杨延昭的历史材料不如杨业详细,杨文广的历史材料又不如杨延昭详细。
  杨文广是杨延昭第二子,余二子史书不载。


  但《烬余录》却说:「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观察。」这是今见最早提到「宗保」名字的文字材料。这个官职相同,而名字不同的杨文广与杨宗保,究竟是什么关系?我认为,杨文广与杨宗保实为一人。


  《宋史》载:「文广字仲容」。仲与宗字音相近,容与宝字形相似,而宝与保读音相同。大概在口头传说与文字记录的过程中,仲容与宗保相讹。


  后代戏曲小说却把杨文广演化为杨宗保、杨文广二人:杨宗保成了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忽而是宗保之弟,忽而是宗保之子,辈分似乎十分混乱。
  杨文广生活在西夏崛起的时代。


  澶渊之盟以后,北宋边境约有三十年基本处于和缓状态。仁宗明道元年(一○三二年),西夏赵元昊自立为王,从此陇上多事。景佑元年(一○三四年)夏王反。宝元元年(一○三八年)夏王称帝,建都兴庆(甘肃艮川)。康定元年(一○四○年),西夏入寇。庆历四年(一○四四年),由于宋夏经历长期交战,双方疲惫,终于达成和议,宋封赵元昊为夏国王。神宗朝(一○六八年——一○八五年),宋夏发生两次大战,直至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年)再次达成和议,自此再没用兵。


  《宋史》载杨文广最早一段事迹,是「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援殿直。」据《宋史》卷三一二〈韩琦传〉载韩琦宣抚陕西时,有「讨群盗张海、郭邈山」事。对照《宋史》卷十《仁宗本纪》得知庆历三年「八月,韩琦代范仲淹宣抚陕西」,故推文广平张海授殿直约在宋仁宗庆历三年(一○四三)。
  《宋史》又载:「范仲淹宣抚陕西,与语奇之,置麾下。」


  按《仁宗本纪》载,庆历四年(一○四四年),范仲淹宣抚陕西、河东,扬文广置范仲淹麾下盖在此时。


  其后,文广曾「从狄青南征」,据《宋史》卷二九○〈狄青传〉:
  「皇佑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杨畋等安抚经制略蛮事,师久无功。又命孙沔、余靖为安抚使讨贼,仁宗犹以为忧,青上表请行。」


  查对《宋史》卷三○○〈杨畋传〉得知,这个征智高无功的杨畋,就是杨业弟重勋的曾孙,「及用之岭南,以无功斥,名称遂衰。」


  又对照《仁宗本记》:皇佑元年(一○四九年)智高反;四年智高陷邕州、围广州,狄青出征;五年(一○五三年)狄青平智高。由此可知,文广从耿青南征在四年(一○五二年)。


  南征后,「知德顺军」,为广西钤辖,知宜、邕二州,累迁左藏库使、带御器械。」


  治平中(一○六四年——一○六七年),议宿卫将,英宗认为「文广,名将后,且有功」,乃擢成州团练、龙神卫四厢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
  《宋史》以比较完整的一段文字,记述文广抵御西夏入侵的事迹:


  「秦凤副都总管韩琦使筑筚篥城,文广声言城喷珠,率众急趣筚篥,比暮至其所,部分已定。迟明,敌骑大至,知不可犯而去。遗书曰:「『当白国王,以数万精骑逐汝。』」文广遣将袭之,斩获甚众。或间其故,文广曰:『先人有夺人之气。此必争之地,彼若知而据之,则未可图也。』」筚篥、喷珠,可能是临时驻军的寨、堡或小城。「国王」就指西夏王。


  文广因破西夏有功,知泾州镇戎军,为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候。
  《宋史》载:「迁人争代州地界,文广献阵图并取幽燕策,未报而卒,赠同州观察使。」


  《宋史》卷十五《神宗本纪》载熙宁七年(一○七四年)「辽遣枢密付吏肖索议疆界于代州境上。」


  《契丹国志》卷九《道宗纪》亦载是年「春三月辽遣使肖禧诣宋争河东地界图书,大略言:『河东路沿边增修戍垒、起铺舍,侵入彼国蔚应朔三州界内,乞行毁撤,别立界址。』」「秋九月,辽使肖索再诣宋议疆事,宋遣刘忱、吕大忠与之争议于代州。……相持久之不决。」


  由上知杨文广死于神宗熙宁七年,当时宋在晋北沿边修筑工事,契丹借故寻衅,向宋施加压力,逼宋拆除工事,修改疆界。晋北边防,是杨文广祖父杨业与契丹战斗三十余年最终不幸兵败的地方。祖父、父亲未能实现的恢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愿望,杨文广至死也不能释怀。遗憾的是,他向朝廷奉献的作战阵图和收复幽燕的具体计策还未上报,就病死在屯所定州(河北定县)。

  从平张海(一○四三年)至病卒定州(一○七四年),《宋史》共载文广活动三十年左右。他一生值得肯定的只是抗击西夏入侵有功和至死不忘收复幽燕这两点。

  附带作一个小推算,据《宋史》载,杨延昭死,杨文广被朝廷录官,估计当时(一○一四年)文广至少十五岁。由此往上推,文广约生于九九九年,正是延昭坚守遂城之时,由此往下算,文广死时约七十五岁。

历史上巾帼英雄穆桂英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她与著名的杨家将一起,率领军队抗击辽国的入侵,保卫宋朝国家和百姓的安全。 穆桂英 -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帅时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的"穆"姓,卫聚贤《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以为是"慕容"一语的音转。慕容氏作为古代鲜卑贵族,久有尚武的传统。欧阳修《杨琪墓志》写到:"杨琪初娶穆容氏,又娶李氏。"杨琪是杨文广的堂兄。翦伯赞先生曾经在《杨家将故事与杨业父子》中指出,杨琪既娶于穆容氏,杨文广与穆容氏联姻,自然也是可能的。

穆桂英的家乡,《保德州志》说是"穆塔村"(又写作"木戈砦")。"穆柯寨" 或"木戈砦",也就是"穆家寨"、"穆家砦",一如"杨家庄"之作"杨各庄"。此外,据说北京密云和顺义也各有"穆家寨",同样传说是穆桂英的家乡。这固然反映了民间杨家将传说的广泛流行,也可能与慕容氏等少数民族在塞上的广泛分布有关。

宋代杨家将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杨宗保是杨家将中一位重要成员,为杨六郎与柴郡主儿子.但历史上是否有杨宗保其人、杨宗保是男是女却还在争论不休,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下面几种:

第一、否定历史上有杨宗保其人。
因为《宋史》记载了杨家将三代抗辽的功绩,但谈到杨家的主要成员时,却说:“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本名延朗)……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杨宗保是杨延昭的儿子在史书根本就没有记载
第二、认为杨文广即是杨宗保。
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将《宋史》所载的史实与民间传说的杨家将故事相联系起来得出的结论。《宋史》成书于元末,而杨家将的传说则始于北宋当代,因此,两方面的材料均有参考的价值。
在民间传说中,杨宗保的故事出现得较晚,时间是明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而《宋史》则成书于元末,就杨宗保而言,《宋史》的记载较为可信。因此,许多人认为,民间故事与戏剧剧目中的杨宗保,就是历史上的杨文广。在杨延昭与杨文广之间插入一个杨宗保,无非是文的杜撰,是不足信的。另外,杨宗保与杨文广的事迹相同之处甚多,可见,历史的杨宗保,就是杨文广,二者为一人。

第三、认为杨宗保是杨令公的女孙。
这种说法虽然新奇,但持这种说法的人有自己的证据。最近,洛阳新安县五头乡潼沟村出土的一块宋朝杨令公的停灵牌,碑文记述了杨令公在此停灵的经过,其中提到杨宗保:“北宋朝杨令公之丘陵也。有女孙杨宗保感祖之义,居庐于此,遂入道而为观焉。”
于是,持此说者下结论说:杨宗保原来是女性!据此,可见,民间传说的杨宗保确有其人,只不过是个女性罢了,后代文人又把她杜撰成了一员大将!


#通谢若# 到底历史上是否有杨宗保这个人 -
(18378158977): 没有.杨宗保,《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等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小说中为杨业之孙,杨延昭与柴郡主之子,少年从军,娶穆桂英为妻,生女杨金花,熊大木《杨家将传》中柴郡主在天门阵战役时沙场产子得到杨文广,杨文广为杨宗保之弟,而《杨家府演义》中穆桂英产子得到杨文广,杨文广为杨宗保之子.

#通谢若# 杨宗保究竟是男还是女???? -
(18378158977): 《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

#通谢若# 电视剧《穆桂英挂帅》中杨宗保在历史上真的存在么? -
(18378158977): 有一种说法是,杨宗保并非是小说人物,当今称杨宗保无此人是以《宋史》为据,但早於元末脱脱的南宋遗民徐大焯《烬余录》就有“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观察,世称杨家将”记载了的,杨宗保有此人此事.由此推理很难说历史上没有穆桂英式...

#通谢若# 杨宗保是女的吗
(18378158977): 是女的没错.

#通谢若# 杨宗保,穆桂英历史上是一对吗 -
(18378158977): 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关于杨家将的戏剧,故事都是经过民间演义传说的,而非史实. 我家中的两本正史上都找不到杨宗保其人,这两本书出于不同的编者,不同的出版社,但都记载:杨文广是杨六郎杨延昭的儿子,即杨令公的孙子.这与我们听...

#通谢若# 杨业、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佘老太君、穆桂英之间的关系 -
(18378158977): 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的儿子杨宗保,杨宗保的儿子杨文广.杨业的老婆佘老太君,穆桂英是杨宗保的老婆,杨业的孙媳妇,杨文广的妈.

#通谢若# 杨宗保是哪个朝代的? -
(18378158977): 是北宋时期的. 《杨家将演义》中为杨业之孙,杨延昭子,少年从军,娶穆桂英为妻,生子杨文广.然在正史记载中,杨文广实为延昭子.宋朝杨家将的故事,在我国可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尤其是明清两代, 编选的传世杨家将演义小说和杨家将戏曲剧目名目繁多,始终有一个庞大的读者群和观众群.从公元986年杨业战死到现在,已经将近一千年了. 漫长的岁月淹没了无数志士仁人的足迹,然而杨家将故事愈来愈丰富,,愈来愈感人.杨宗保则是杨家将中的佼佼者, 民谚中历来有“少年要比杨宗保”的说法.但根据《宋史》的记载,杨家三代抗辽, 只录有杨业之子杨延昭 (本名延朗)、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其余人等皆不见于史传,而杨延昭有子名宗保也于史无证.

#通谢若# 宋朝历史上真的存在杨家将吗? -
(18378158977): 有杨家将. 但是没有杨门女将,杨家男将虚构的故事比较多,没有专门与杨家作对的奸佞之臣. 1.杨家第一代.杨业(也叫刘继业、刘重贵、杨继业),原北汉大将,后投降大宋,因通晓虏情,得到宋太宗的重用.曾参与宋伐辽的高粱河之战...

#通谢若# 心中人物:杨宗保 -
(18378158977): 杨宗保,《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等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小说中为杨业之孙,杨延昭与柴郡主之子,少年从军,娶穆桂英为妻,生女杨金花,熊大木《杨家将传》中柴郡主在天门阵战役时沙场产子得到杨文广,杨文广为杨宗保之弟,而《杨家府演义》中穆桂英产子得到杨文广,杨文广为杨宗保之子.然而正史记载,杨文广实为杨延昭之子.根据《宋史》的记载,杨家三代抗辽, 只录有杨业之子杨延昭 (本名延朗)、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其余人等皆不见于史传,而杨延昭有子名宗保也于史无证,有待考证.

#通谢若# 北宋杨家将都有谁?杨家家族人物关系谱 -
(18378158977): 那么,这样的英雄家族中,杨家儿女们都有谁?他们的人物关系是怎么样的? 杨家家谱: 杨家第一代: 杨家第一代将领是杨继业,他被称为杨令公.杨继业的妻子是佘赛花,也就是后来大家常说的佘太君. 杨家第二代: 杨继业和佘太君共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