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2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篇1   知识点一、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vt
  要点诠释: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知识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S=vt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
  (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篇2   1、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公式:v=s/t
  其中s为一段路程,t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探究平均速度的实验,注意两点:
  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2、进行实验(实验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①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②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③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
  ④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②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③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④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⑤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
  ⑥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结果。
  ⑦整理回收器材。
  3、实验结论
  ①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②小车在不同的路段,平均速度不同,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
  ③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算出小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④小车在任意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都小于最末端速度。
  ⑤各小组的测量值不同:不是误差。其原因是: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⑥减小误差的方法: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根据定义平均速度等于 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经常出的题目 有 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2
则平均速度 V=2V1.V2/(V1+V2)
另一种,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V1 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V2
则平均速度 V=(V1+V2)/2
实际上,无论怎么出题,依据定义 一定可以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