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工艺是怎样的呢? 秦汉时期漆工艺有什么特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1.陶明器和釉陶

①殉葬陶俑

自秦代开始,烧造陶俑以供社会上层人物丧葬之需的风气日盛。秦始皇兵马俑可谓登峰造极。在已发掘的三个俑坑中排列着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武士俑7000余具、战马100余匹,其数量之大,形体之巨,制作之精,令人折服。这一布局严谨、气势磅礴的庞大军阵既展现了秦王朝军队的编制、兵种和装备,也体现了秦军“坚甲利兵”、“勇于攻战”的精神。这批陶俑的制作程序十分复杂,需按不同的部位翻型、粘接套合并雕刻成形。在这些武俑、战马的表面还绘有不同颜色的彩绘,这一切充分显示了秦代艺术的写实风格以及当时陶器制造业的雄厚实力。

汉代贵族也大量用陶俑殉葬,规模、数量之巨依旧十分壮观,在西安、咸阳、徐州等地均发现随葬有数千陶俑的王侯墓。这些汉代陶俑身高仅60厘米,周身先绘以白色颜料,再用朱、黑两色绘出五官、发髻、服饰等,造型端庄秀丽。在西安市以北的阳陵发现了汉景帝刘启的陶俑丛葬坑。

②陶明器

秦汉时期开始流行在墓葬中随葬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陶明器。最初仅有谷仓、炉灶,后来扩展到几乎无所不包,如高楼宅院、农田、陂塘、井栏、碓房、猪舍以及各种人物、家畜、家禽等等,有的还在器表绘有精致的彩色花纹,其中不乏艺术精品。如成都出土的说书俑、济南出土的彩绘杂技组俑等,造型洗练夸张,表情俏皮生动。

③彩釉

汉代制陶业的一项突出成就是釉陶的发明。釉陶的烧成温度在80℃上下,肉胎是砖红色,由于釉料中含有大量氧化铅,故又称“铅釉”。汉代釉陶的釉色多为浓厚的黄色和绿色,釉层清澈透明,色泽莹亮光滑。釉陶不宜实用,多用于随葬明器,器形多为仿铜礼器、动物俑像等等。釉陶的精品当推甘肃武威擂台汉墓所出的一件高达1.05米的五层绿釉雕镂院落模型。

釉谷仓秦汉时期人们日用陶器基本继承了战国以来的灰陶传统,并且愈来愈具有统一的风格。

秦汉以来,流行圆形瓦当,其上涂模印花纹外,还印有文字言语,时代特征十分鲜明。

2.铜器的最后繁荣期

秦国在铜器上继承了战国时秦国的传统,铭文字体亦大致相同。最能反映秦代铜器制作水平的莫过于秦始皇陵出土的两辆彩绘铜车马。每乘车均驭四马,各有一铜御官俑,其尺寸取自真实车、马、人的二分之一,结构十分复杂,由三千多个部件组装而成,除青铜外还使用了少量金银饰件。车厢内外绘有变形龙凤、云纹,制作装饰极为精巧华丽。此外,在秦兵马俑坑还发现了大量的秦代铜兵器,其表层大多作了铬盐氧化处理,以增强合金抗腐蚀的能力,这在世界科技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成就。

汉代铜器中礼器、兵器锐减,生活器皿剧增,而且形制和类别有很大变化。主要器类有鼎、锤、壶、钫、釜、鍪、礁斗、灯和熏炉。特别是一些器物定型后便固定下来,如酒樽、博山炉、僬斗和洗即是。日常用具中最常见的是灯和熏炉,尤其是灯的式样极多,且不乏精品,如满城汉墓出土的鎏金的“长信宫灯”,广西合浦出土的“凤鸟灯”,甘肃武威出土的“十二枝灯”,山西朔县出土的“雁鱼灯”,贵州兴仁出土的“蟠龙连枝灯”,江苏邗江出土的“错银铜牛灯”等。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汉代用铜制作的兵器主要是弩机和镞,度量衡类有尺、量、权,兵器类有钟、钲、铎、铃。汉代制铜镜的工艺十分先进,与战国不同的是,在镜背多铸铭文。总体而言,汉代铜器注重实用,纹样朴素简约。但王侯贵族多用镶金的铜器,如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鎏银蟠龙纹壶和鎏金银镶乳丁纹壶等均是汉代铜器中难得的精品。

新莽时的铜器与秦代相似,以度量衡较多,但复古之风极盛,青铜器大都质地精良,制作规整。

秦汉时期,数种与汉式铜器发展有完全不同风格的边地青铜文化,也已发展到盛期。

中国青铜器到东汉末年已接近尾声。魏晋以后,铜器已基本被各类其他种类的器物取代,惟铜镜依旧流传下来,至唐代仍有不少新的工艺品种产生,如螺钿镜、金银平脱镜等等。作为千家万户的日常用具,铜镜的生命一直沿续到清代。

3.承前启后的秦汉玉器

秦汉玉器继承了战国传统,但在器物的种类和组合上又有较大的改进。汉玉讲究雄浑豪放,极有气魄。具体还表现在器表隐起处常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以增强立体感。另外,汉玉中高浮雕、圆雕和镂孔的表现手法增多,抛光技术也大有长进。汉玉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礼仪用,即“六瑞”,包括璧、琮、圭、璋、琥、璜六种玉器;第二类为葬玉,如玉衣、九窍塞、玉含和握玉;第三类为装饰品,如玉佩;最后一类为浮雕和圆雕的艺术品。汉玉中的精品有汉元帝渭陵附近所出土的镂空羊脂玉仙人奔马、玉熊、玉鹰等圆雕,广州南越王墓所出土的角形玉杯。

东汉时玉器琢刻精益求精,如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王座屏上雕刻有复杂的龙纹等花纹,器形优美,刻镂精工,是当时游丝刻的代表作。

4.发展成熟的瓷器

①瓷器成为独立的手工业

镀金银竹节熏炉秦汉的原始瓷器不少,但与战国时的瓷器存在着明显差异。器型以仿铜礼器为最常见,饮食器很少。这时期的制作工艺不及战国时期的精细,两者在工艺传统上看不出直接的承袭关系。上虞东汉中期稍后的窑场遗址是名副其实的瓷窑。可见当时陶、瓷彻底分家,瓷器成为一个新的手工业部门。

②东汉晚期瓷器臻于成熟

东汉晚期,瓷器终于摆脱了原始状态,成熟的瓷器被烧制出来,即青瓷器。这一时期的瓷窑遗址主要发现于浙江,尤其以上虞最为密集。上虞联江帐子山发现的丽座龙窑比较典型。所出土的瓷器表明,东汉晚期成熟瓷器的质量比原始瓷器的质量有较大提高,但无论在造型、装饰技术和内容等方面都明显存在着原始瓷器的烙印,尚未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5.风格统一的漆器

西汉前期,漆器工艺在战国和秦代漆器的基础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此时的漆器已不像战国时那样各地风格迥异,而是风貌渐趋统一。漆器生产数量增多,质量提高,不但制作精美,而且造形和髹饰方面有不少创新。

从胎骨看,汉代漆器流行木胎、夹纻胎和少量竹胎;就器形而言则与战国相似,但也创造出了新器形。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江陵凤凰山168号墓出土的数百件漆器,设计精巧华丽,大小相差悬殊。

在髹饰技法上,汉代大大发展了战国时已出现的针刻技法,并发展到在针刻花纹上加上朱漆或用彩笔勾勒,乃至填绘金彩,使图案更加醒目。西汉中期,贴饰于漆器表面的金箔花镂刻精细、形象生动,并与金银扣,箍、彩描漆相结合,构成一种异常华丽富贵的工艺。此时还出现了这样的漆器:在器顶、盖上镶金银花叶,以玛瑙、琉璃珠为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箍,其间用金银箔嵌贴出镂刻的人物、神像、鸟兽,以彩绘云气、山石等为依托。安徽天长县汉墓出土的双层银扣彩漆奁、月牙形双层盒,江苏连云港出土的长方形、椭圆形盒,均为此类漆器的精品。

6.持续发展的金银器

汉代,手工业较前代有很大进步,金银器制作技术得以持续发展。两汉时,金银器制作的方法繁杂精致,工艺水平很高,标志着汉代金银器工艺已经脱离了青铜器工艺的传统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逐步达到了成熟阶段。

两汉时期的金银器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出土。江苏盱眙南窑庄窑藏中曾发现金版、金饼及金兽。金兽出土时盖在装有金币的铜壶口上,重9000克,含金量达99%。金兽作蜷伏状,两前肢置于颔下,颈部戴三轮项圈,额间有一环钮,周身饰有圆形花纹。江苏刊江甘泉二号汉墓中,出土了金泡形饰、质形饰、品形饰、王冠形饰等。这些金器做工极为精细,已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北方出土的如中山王刘靖墓中的掐丝金龙,采用了锤鍱、焊接、掐丝等多种工艺,富丽堂皇。

秦汉时期的工艺是怎样的呢?~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的时期。集权的政治制度要求工艺生产具备统一性和宏大的规模,这从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等秦代建筑与雕塑中可见一斑。


秦汉时期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有官营和私营两类。前者主要满足皇室贵族、各级政府衙门和军队的需要,规模宏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管理完善、资金雄厚。私营手工业则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自然经济的重要内容。


秦代官营手工业包括采矿、冶铸、兵器、车辆、工具、漆器、陶器等。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设立了规模庞大的手工业管理机构。秦汉时期,冶铁业发展较大,出现了多次锻打的百炼钢技术,提高了兵器、农具等铁器的质量,促进了社会生产。秦代早期吏治清明,民风淳朴,工艺亦重实用,造型洗练,敦厚质朴。由于秦朝统治仅15年时间,遗留的工艺品不多,主要是青铜器、漆器和陶器等。


汉代的工艺品种增多,在艺术、技术、材料等方面均有新的创造,取得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具有一物多用的功能。例如铜灯不仅便于使用,还可作为装饰品;多子漆器奁盒设计巧妙,充分利用了空间。纺织是此时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官营作坊人数达数千之众。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纺织品,种类多,制作精美,代表了当时纺织工艺的较高水平。山东临淄、河南陈留和襄邑等地也是当时纺织品的著名产地。


汉代工艺的装饰常以现实生活、生产为题材,如宴饮、舞乐、狩猎、攻战、耕种、收割、冶炼等。由于汉代儒学的宗教化、谶纬神学的兴起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装饰题材中也流行羽化登仙,祥瑞迷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等内容。装饰多采用平面剪影的表现手法,善于把握动态和典型特征,具有质朴古拙、灵动多样、满而不乱、多而不散的特点。


这个时期中国各地、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十分活跃,形成国内统一的商业市场,如“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豫之漆丝絺纻”等。由此,形成了手工业者与商人合而为一、自产自销的经营特点。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从长安直达中亚、西亚及地中海东岸的陆上丝绸之路,汉代还开通了到印度的陆上通道以及沿中国海岸经朝鲜到达日本的海上水路,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中国的丝绸、漆器和铁器等工艺品开始出口,传向世界。

秦汉时期是漆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制作之广泛,刻画之精细,已具了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由于统治阶级对漆器的要求甚高,在制作工艺上不惜以大量金银珠宝和不计人力,将漆器装饰得更为华丽,如为制作一件有纹饰的漆杯,要用一百多个劳动日,其豪华精细可见一斑。


#吉逸残# 秦汉时期美术包含的内容 -
(17121917538): 主要有:(一)秦俑艺术;(二)西汉大型石刻造像艺术;(三)西汉帛画;(四)两汉墓室壁画;(五)画像石、砖艺术. 突出成就: a.秦汉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等,美术的各方面,都得到飞跃的发展,体现了封建社...

#吉逸残# 我国商、西周、春秋和秦汉时的工艺美术各有哪些代表性品类? -
(17121917538): ★冶铁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 早 掌握冶铁的国家之一,利用 风 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1、春秋战国: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2、西汉:规模大,用煤作燃料;发明了淬火技术,铸铁技术传导西域. 3、东汉:杜诗发明“水...

#吉逸残# 秦汉时期的雕刻是什么
(17121917538): 你好 复制的 看看有用没 秦汉时代雕塑艺术空前兴盛.秦统一六国以后,曾收缴天下兵器,聚于咸阳,销毁后铸成12个钟金人,各重千石,最后一个存世近6个世纪,毁于...

#吉逸残# 汉代比较有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分别用于什么地方 -
(17121917538): 秦汉工艺美术 arts and crafts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中国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社会较为稳定,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客观上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使社会经济日趋繁荣.秦汉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许多重大的社会活动和...

#吉逸残# 秦汉时期的雕塑有什么成就?
(17121917538): 秦汉时代,随着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国家的财力与人力高度集中,为雕塑艺术的繁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秦汉王朝的统治者,将雕塑艺术 视作宣传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美化陵园建筑、纪念功臣将帅的有力工具,在 陶塑、石雕、木雕、青铜铸像及工艺装饰雕塑等方面,均有辉煌建树.秦汉时期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吉逸残# 古代人使用的墨水是如何制造的? -
(17121917538): 古代制墨所采用的主要原料有松烟、漆烟和桐烟.最先使用的是松烟,其次是漆烟和桐烟.墨的烟料须经过燃烧,才能制成,烟料是半成品,再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工序制成墨锭,才是成品. 秦汉时期墨的主要原料是松烟,也有以漆烟和松烟和而成的. 晋时制墨的工艺又有了新的提高,发明了用胶配制.隋唐五代时期制墨更加受到重视,政府设官办厂,产地由前代的扶风,扩展到易水和潞州,这些地方不但产松,而且所产之松皆很名贵,为制造上等墨创造了条件. 明代制墨工艺又有了发展,前代秘方桐烟和漆烟制墨方法被广泛采用,墨色黑润,气味清香.明代和清代前期是徽墨的盛世.墨的图案的绘刻和漆匣的装潢制作,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吉逸残# 简述封建制形成初期美术发展的概况是怎样的?
(17121917538): 封建制形成初期美术发展的概括是当时关于美和艺术的言论,提出了一些基本问题和基本范畴.纷繁的现实社会,人的现实生活和梦幻与理想都成为艺术表现的题材.战国秦汉时期的写实手法逐渐占上风.绘画和雕塑这两种造型艺术的主要形式都开始脱离工艺装饰的地位,各自以独立的美术形式发挥功能.青铜纹饰趋于写实.秦朝的工艺美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度.汉朝的壁画雕塑等艺术门类非常繁荣.汉朝的工艺美术显示出蓬勃的生机.汉朝的美术家队伍由宫廷画家,民间画工,文人画家组成.

#吉逸残# 古人最早将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例子 -
(17121917538): 以艺术与科技完美的结合来进行发明创造,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虽然方向不同,但更兼具融合相通、互补的一面,从“盘古开天”的神话中,先民的第一声呐喊鉴定了动态艺术的存在,从原始时代敲打出的第一块石器工具开始,不仅揭开了人类...

#吉逸残# 关于三国历史的一个小细节问题 大家知道关羽武器一般都是青龙偃月刀,但是据调查在汉代并没有大刀工艺 -
(17121917538): 下面是刀的演变历史,应该能解决你的问题. 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同时泛指可用于切、削、割、剁的工具,与匕合称亦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态,与钺非常接近.其形状为短柄,翘首,刀脊无饰,刃部较长.到春秋战国时期,刀的形状发...

#吉逸残# 竹编传统工艺的由来 -
(17121917538): 百度百科可以查到的,复制给你: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富含着中国汉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据考古资料证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所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