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常考文言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1. 初一语文常考文言文

(一)《童趣》一、词语积累(一) 常规词语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向]接近. [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lì)]鸟鸣. [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当作……. [砾(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的意思. [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二) 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三)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三、整体把握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记叙了童年时的几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当作“群鹤舞于空中”、“鹤唳云端”;二是将丛草、虫蚁、土砾分别当成树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观虫时驱赶癞虾蟆.首段先点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记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统摄几件事,意在说明他年幼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四、阅读探究 1.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2.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物外之趣. 3. 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 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 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想像. 8. 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 ① 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五、迁移运用 1. 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①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②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③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3. 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等.4. 阅读下列古诗,谈谈这首诗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童善于观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丰富的想像力.他们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体验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获得了审美情趣.翻译: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二)《〈论语〉十则》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

2. 初一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常考的,普遍的

我就是初一的 告诉你哦 《驱蚊》 《画蛇添足》《自护其短》《郁离子·步数》《西湖二》《以羊易牛》《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都会考的.多看多读.自己就会翻译了!

驱蚊

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撇得好驱蚊符。或请得以贴室中,

至夜蚊虫愈多。往咎道士,道士曰:"吾试往观之。"见所贴符

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如何用法?"曰:"每夜赶好

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帮你到这吧

3. 初中常考的文言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阅读训练】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啖粥而读 音: 义: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③食不给 音: 义: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①②③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

4. 谁知道初一语文经常考到的古文、诗词、关于四大名著的东西

初一常考古诗词 1、《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2、《观书有感》这首诗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诗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晏殊的《浣溪纱》中有两句对仗极其工整,并包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 :曲径通幽 。

5、《论语》: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6、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9、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辛弃疾的《西江月》诗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2、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4、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花》。 1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四大名著名句 16、《红楼梦》名句: 1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解释:把虚假当真实,那么相对的真实也就成了虚假,以虚无为实有,那么相对的实有也就成了虚无。 2.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解释:美玉放在柜子里等待高价出卖,宝钗置于奁中寻找机缘起飞。 3.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解释:天上明月刚刚从地面升起,世间千万人一齐仰头观看。(这句话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 4.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解释:一着错,既偶然错误。 5.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解释:身后有退步时为贪欲驱使不肯缩手,眼前无进路时才醒悟过来想起回头。 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解释:明白社会上种种事态,都属学问,精通世间的人情世故即是文章。 7.春梦随云散,飞花遂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解释:青春好梦随着行云飘散,点点落花追遂溪水漂流,奉劝那痴情的青年男女,何必自寻这种无谓烦恼。

8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解释:无边的天地之间,可叹的是古今人们情丝总是割不断,沉迷 情恋的男女,可怜的是对 *** 的追求永远难满足. 9.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解释:从春到秋一年到头怨恨悲愁都是自寻烦恼,如花之容月之貌全要毁灭一切都将落空。 10.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解释:雨后皎洁的明月难得一见,美丽的云霞也容易飘散. 11.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解释:白白地温柔和顺了一场,也不必说品德似桂如兰. 12.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解释:权势一旦垮掉就别再提当年的高贵,家业一朝败亡亲友也不再同你亲近。 13.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yin。

解释:风月之情广大无边情爱不穷,情爱相逢就要导致yin乱私通。 14.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解释:辟静秀美妙不可言之地,深不可测徒叹奈何天。 15.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解释:眼睁睁地把得到的一切全部抛掉,荡悠悠地把青春的生命消耗。 16.自古穷通皆有空,离合岂无缘. 解释:自古倒霉和起运都有定数,分离集合也决定于前缘. 17.气质如幽兰,才华复比仙。

解释:资质美如幽兰,才华又似天仙。 18.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解释:活着时把心操碎,死后再机灵又有何用? 19.枉费了,意悬。

5. 初中文言文常考句子(带解释)

2011年中考教材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第三册 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6.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8.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1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2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第四册 2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2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驾驭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第五册 29.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异形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0.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31.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33.安得广厦千。



~


#汪航荔# 中考必考文言文 -
(18688468919): 共16篇,可分为四层: (1)考试首选层:4篇《鱼我所欲也》、《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 《论语》 ; (2)考试次选层:5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出师表》; (3)考试三选层:2篇《陋室铭》、《爱莲说》; (4)考试不选层:5篇《马说》、《曹刿论战》、《小石潭记》、《三峡》、《邹忌讽齐王纳谏》 . 近六年河北省中考已经考过的文言文: 2000年《出师表》、2001年《爱莲说》、2002年《陋室铭》、2003年《曹刿论战》、2004年《五柳先生传》和《马说》、2005年《三峡》

#汪航荔# 七年级上册语文最容易考哪篇文言文 -
(18688468919): 论语

#汪航荔# 六年级到初一经常要考的文言文 - 作业帮
(18688468919):[答案]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

#汪航荔# 初中语文常考的课外文言文有哪些? -
(18688468919): 出师表、岳阳楼记、课后古诗、小石潭记…

#汪航荔# 中学生经常考到的文言文有哪些 -
(18688468919): 课内的都可能,课外的如割席分坐 戴嵩画牛 弈秋 纸上谈兵 躁急自败 诫子书 与友人书 高山流水 司马光好学 师旷论学 楚人偷渡等等

#汪航荔# 初一期末可能考的古文有哪些? -
(18688468919): 你不能侥幸.初一的文言主要考的都是些名诗词,简单古文,只要多读多看就好

#汪航荔# 谁知初1上册语文考试经常出的文言文.~ -
(18688468919): 《世说新语两则》,《山市》,《寓言四则》的后两则

#汪航荔# 六年级到初一经常要考的文言文 -
(18688468919):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汪航荔# 初一必考文言文 -
(18688468919): 《童趣》《论语十则》《世说新语》 我这有一些我们考试的题,是人教版的,但不知道一不一样. 童趣: 本文写了哪三件事?1观蚊如鹤2神游山林3鞭打虾蟆 段意1总写童年时超然物外的乐趣 2-4具体写观察景物的奇趣 怎样得到物外之趣?(...

#汪航荔# 初中文言文常考句子(带解释) -
(18688468919): 2011年中考教材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