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的大字行书的特点是什么? 文征明的书法特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文征明的小行书,基本上是出于《圣教》、智永、苏、米,用硬毫笔书写,笔法娴熟,《书史会要》形容其为“凤舞琼花,泉鸣竹涧”。平心而论,文征明用笔虽熟练流畅,却有缺乏蕴藉之瑕,法度有余,神韵不足。他所书《千字文》、《赤壁赋》、《滕王阁序》卷,均为乌丝栏,虽从头至尾无一懈笔,非常流畅,但却给人一种“一字万同”的感觉。他的大字行书,尤其是晚年的作品,全参黄山谷体势笔意,一变姿媚为磊落,遒劲飘逸,境界全出,他的老师沈周亦退避三舍。如《游天池诗卷》、《跋高宗赐岳飞手敕词》等作品,醒目异常,真所谓“苍秀摆宕,骨韵兼擅”。



文征明的小行书艺术特点是什么?~

文征明的小行书,基本上是出于《圣教》、智永、苏、米,用硬毫笔书写,笔法娴熟,《书史会要》形容其为“凤舞琼花,泉鸣竹涧”。平心而论,文征明用笔虽熟练流畅,却有缺乏蕴藉之瑕,法度有余,神韵不足。他所书《千字文》、《赤壁赋》、《滕王阁序》卷,均为乌丝栏,虽从头至尾无一懈笔,非常流畅,但却给人一种“一字万同”的感觉。他的大字行书,尤其是晚年的作品,全参黄山谷体势笔意,一变姿媚为磊落,遒劲飘逸,境界全出,他的老师沈周亦退避三舍。如《游天池诗卷》、《跋高宗赐岳飞手敕词》等作品,醒目异常,真所谓“苍秀摆宕,骨韵兼擅”。

文征明又称为文徵明,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
1、文征明行书:
文徵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他在形成这两大类风格之前,同样经历过博采阶段,他不仅搜遍尽可能见到的王羲之法帖。
还深入临习过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瀛州帖》、苏东坡《前赤壁赋》(并为此以苏体补书所缺三十六字)、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竹枝词》以及米芾、赵孟頫等行书大家的墨迹。有时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样,以苏、黄、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
2、文征明草书:
当然他并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入后知出,对古法进行了扬弃,最后求得适合己性的自家笔法。
文徵明的草书除学二王以及智永小草之外,也学怀素、黄山谷的狂草。最常见的还是前一类小草,且时常融入他的小行书中,狂草作品很少,仅见他分别作于43岁、50岁、51岁的三件作品。

扩展资料:
文徵明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
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征明


#麻巧冠# 文征明的《西苑诗卷》行草有什么特点?
(15148758603): 《西苑诗卷》,作于1554年,纸本,行草书,纵28.4厘米,横447.4厘米,现今 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诗卷是文徵明行草书的代表作之一. 《西苑诗》是文徵明56岁在京任翰林院待诏时所作,共七律10首,描述宫城西 以太液池为中心的御苑(也就是现在的中南海、北海)景色.此卷写于1554年6月 10日,距成诗时30年,这一年文徵明已经85岁. 此卷行草书用笔仓劲流畅,风姿端整秀雅,是其晚年杰作之一.卷后有清王澍 题跋,并有“庆邸鉴赏书画之章”等藏印多方.

#麻巧冠# 概括文征明书法精妙的原因 -
(15148758603): 应该是文徵明. 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他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

#麻巧冠# 大家觉得文征明的书法怎么样 -
(15148758603): 在纵向的历史长河中,文征明有一席之地.横向跟他同朝代的书法家比,属于名列前茅的几个人之一.可以称得上书法家.

#麻巧冠# 谈谈董其昌与文征明的书法特点及不足之处! -
(15148758603): “董其昌的书法特点是用笔轻淡、结体内敛、章法虚空,董其昌用笔非常轻淡,几乎是用笔锋来书写,不重按,用墨也比较淡,这体现了董其昌对平淡天真的美学追求.康熙皇帝都是他的粉丝,没有十全十美的书法,都是人的个性使然,缺点是无从谈起

#麻巧冠# 文征明的书法之所以越老越精妙的原因有哪些呢?你能用两个词来概括他的精神吗? -
(15148758603): 文征明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 在尽兴的书写中 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也许是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 要用词来概括他就莫过于 崇儒重道 不先物为也

#麻巧冠# 文征明行书七律诗轴的介绍 -
(15148758603): 《文征明行书七律诗轴》是明朝文徵明的书法作品,属于《忆昔四首次陈鲁南韵》之三.笔风重用笔结体,风格秀劲婉丽.由上海博物馆收藏.

#麻巧冠# 概括文征明书法精妙的原因
(15148758603): 【原文】 文征明临(1)写《千字文》,日(2)以十本为率(3),书(4)遂(5)大进.平生于(6)书,未尝(7)苟且(8),或(9)答人简札(10),少(11)不当意,必再三易(12)之不厌(13),故(14)愈老而愈益(15)精妙....

#麻巧冠# 明代的祝枝山、文徽明的书法特征是?
(15148758603): 文徵明书法行笔工整,平正秀实 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

#麻巧冠# 薛夫彬行书作品《滕王阁序》于文征明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
(15148758603): 薛夫彬行书作品《滕王阁序》就是典型的行书,非常象匠人之作,一笔一划皆遵循法度,个人特点并不突出. 文征明行书作品《滕王阁序》则是偏行草,张弛有度,刚柔并蓄,属于上等之作.在文征明所有书法作品中都算出类拔萃的作品.

#麻巧冠# 文征明是怎么学黄庭坚的 -
(15148758603): 文征明兼善诸体,尤擅长行草和小楷,行体苍润,楷法绝精.篆隶纯以楷法入笔,不足取.传世行草较多,但其行草缺乏变化,如行书赤壁赋,基本上同字同型. 赵孟頫各体俱佳,尤其是行书,楷书也很著名,但纯用行书笔意,不适合初学.由于其身世的关系,其所作书法无论何体都显得有些谨小慎微,放不开,不过也正是因此其行草书特别适合初学临习. 黄庭坚,行书,草书都有顶级作品流传,大字小字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气势宏大,如长枪大戟,老松出枝. 三人之中从技的角度来看,赵孟頫最精,从艺的角度来看,黄庭坚最富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