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初中化学溶液练习题!!! 初中化学溶液题,急急~~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虽然只悬赏5分,但对于学习这方面还是要给予大力支持的!!!

第九单元 溶液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 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C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
B 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
C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
D 将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3.粗盐提纯实验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 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B 量筒、烧杯、试管夹、蒸发皿、铁架台
C 漏斗、玻璃棒、镊子、蒸发皿、铁架台 D 试管、量筒、药匙、玻璃棒、酒精灯
4.20℃时,有二杯饱和的A溶液:甲杯盛100g,乙杯盛150 g,在下列条件下,两杯溶液中析出晶体质量相同的是( )
A 两杯溶液都降温至10℃ B 同温下,甲杯蒸发掉10 g水,乙杯蒸发掉60 g水
C 甲杯加25 g A溶液,乙杯减少25 g A溶液 D 同温下,两杯都蒸发掉30 g水
5.把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溶液变为无色 B 有白色沉淀析出 C 有蓝色晶体析出 D 无变化
6.25℃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5 g X物质,6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 Y物质,则X和Y的溶解度相比( )
A X>Y B X<Y C X=Y D 无法比较
7.t℃时某溶液200 g,蒸发掉20 g水后,析出8 g晶体,又蒸发20 g水后析出晶体12克,则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 )
A 40 g B 50 g C 60 g D 100 g
8.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操作的是( )
A.酒精和水 B.氯化钠、硝酸钠 C.铜粉、铁粉
D.实验室制氧气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
9.从氯酸钾制取氧气剩下的残渣中回收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应该是( )
A.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C.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D.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10.t℃时,将两份质量分数相同的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其中一份蒸发去20 g水(温度不变),另一份加入7 g A物质,都能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则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
A.7 g B.14 g C.35 g D.70 g
11.20℃时 的饱和溶液两份,甲为100 g,乙为150 g,温度不变,将甲蒸去10 g水析出晶体m g,乙蒸发去20 g水析出晶体n g,则m和n的数值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n=2m B.m=n C.m=2n D.无法确定
12.下列过滤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
B.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
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13.蒸发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开始析出晶体后,要用玻璃棒搅拌液体
B.向蒸发皿中注入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
C.等液体完全蒸干,才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14.在“粗盐提纯”中,将粗盐加水溶解,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 )
A.蒸发 B.过滤 C.结晶 D.加热
15.根据下列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能通过一次结晶,便可将x,y两种物质基本分离的是( )

二、填空题
1.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里,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首先达到___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_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采用_____的方法得到固体。
2.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___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欲获得晶体一般就采用_____的方法。
3.某溶液析出晶体的母液,当温度不变时是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4.过滤装置中,滤纸应_____漏斗内壁,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_____,漏斗下端的管口_____烧杯内壁,倾倒液体时用_____将液体引入过滤器,过滤器里的液面要_____滤纸过缘。
5.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的方法是先入_____,反应完全后进行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从混有少量泥砂的食盐中提取氯化钠的主要操作步骤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实验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_______。
7.温度为t℃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出A g水时,析出晶体a g;再恒温蒸发出A g水时,又析出晶体b g(a≠b),回答下列问题:
(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填“>”或“<”=)
(2)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 g。
8.t℃时,某硝酸钾溶液100 g,恒温蒸发掉10 g水,析出了2 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 g水,又析出了4 g晶体,则在t℃时,原来100 g溶液是_______(饱和、不饱和)溶液,硝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 g。
9.在蒸发液体时,应把液体倒入_______里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_______,防止_______。
三、实验题
实验室里用结晶法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氯化钠和硝酸钾。
(1)实验步骤分为五步:①过滤 ②第二次过滤 ③降温使晶体析出 ④加热蒸发溶剂至有部分晶体析出 ⑤加热溶解。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编号)_______。
(2)第一次过滤应在什么温度下进行?_______。所得晶体是_______, 第二次过滤在_______温度下进行,所得晶体是_______。
(3)写出下列实验操作中所需仪器的名称:过滤_______;蒸发溶剂_______;加热溶解_______。
四、计算题
1.3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10g,把44g30℃时的氯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可以制得多少g氯酸钾?
2.在50℃时,把6g氯化铵放入10g水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
3.105 g 60℃时的饱和溶液冷却到20℃时,可析出晶体多少克?(20℃时的溶解度为31.6克,60℃时为110 g)
4.9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340 g,试计算:
(1)蒸发掉80 g水后,温度降至90℃,析出多少晶体?
(2)把蒸发掉80 g水后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40℃时,又析出多少克晶体?
(3)蒸发及降温共析出多少克晶体?
5.将42 g 60℃时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求可析出多少克晶体?(已知:在30℃时溶解度为50 g,60℃时为110 g)
6.将20℃时,250 g饱和溶液加盐至80℃时,需加入多少克才可使溶液重新饱和?(已知20℃的溶解度为11.1 g,80℃为21.4 g)
7.将240 g 18℃时的饱和溶液冷却到0℃时,析出75.3 g晶体,已知在0℃时的溶解度是115 g,求在18℃时的溶解度。
8.把30℃时的饱和溶液442 g,加热到80℃(并保持此温度)再加入100 g,计算此时溶液是否饱和,若不饱和需再加入多少克才能饱和?(已知:30℃时的溶解度为10.5 g,80℃时为38.5 g)
五、创新题
1.A、B两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烧相当于中盛有A、B两种物质80℃的混合液,且烧杯中尚有少量A、B固体,若将混合液冷却到30℃,变化情况是( )
A.溶液中A减少 B.溶液中B增多
C.溶液中B减少 D.溶液中A、B都减少
2.如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以用_______法提纯
A.过滤 B.蒸发结晶 C.结晶 D.蒸发溶剂
3.t℃时,将100 g和50 g饱和食盐水各蒸发掉10 g水,降温至t℃,分别析出a g和b g食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4.在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蒸发皿 C.漏斗 D.玻璃棒
5.有3 g白色粉末,完全溶于10 g热水中,冷却至室温时析出2 g粉末,将这2 g粉末再溶于10 g热水中,冷却至室温析出1.5 g粉末,据此可知原粉末是(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某一种盐 D.不能确定
6.在t℃时,100 g水中加入m克碳酸钠或加入n g 均可以使溶液达到饱和,则m和n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7.由混有少量食盐的硝酸钾晶体,提取较纯的硝酸钾,可供选择的实验步骤和结论有:①在较高的温度下制成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②在较低温度下制取该晶体的饱和溶液;③升高溶液温度;④降温至有较多量晶体析出;⑤过滤,得到的晶体即是较纯的硝酸钾;⑥过滤,硝酸钾存在于母液中,正确的操作步骤和结论是( )
A.①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③⑤

【参考答案】
一、1.D
2.D
3.A
4.D提示:甲乙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所以相同的溶剂溶解的溶质的量是相同的。
5.C提示:析出的是蓝色硫酸铜晶体
6.D
7.C提示:第二次蒸发才是从饱和溶液中蒸发掉水。
8.答案:D 点拨:首先弄清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两者,一种溶于水,而一种不溶于水,可按上述的顺序分离。
9.答案:A
10.答案:C 点拨:蒸发去20克水或加入7克A物质均能使溶液达到饱和,说明此时20克水中恰好溶解7克A物质。
11.答案:A 点拨:此题可通过计算进行比较,甲的溶解度为: ;乙的溶解度为 则 ,即 。
12.答案:C 点拨: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以防止液体直接流下。
13.答案:C 点拨:这是对化学实验的考查。
14.答案:B 点拨:这种固体、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最简单最好的方法就是过滤,一步实验。
15.答案:A 点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一种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另一种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二、1.饱和 食盐晶体 蒸发溶剂 2.晶体 冷却热饱和溶液 3.饱和 4.紧贴 稍低 紧靠 玻璃棒 低于
5.足量稀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 SO4+H2¬)
6.溶解,过滤,蒸发,玻璃棒
7.答案:(1)< (2) 点拨:在没蒸发前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而第二次蒸发时,溶液已达到饱和,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8.答案:不饱和 40 点拨:蒸发掉相同的溶剂析出的晶体不同,说明原来的为不饱和溶液
9.答案:蒸发皿,不断搅拌,液体局部受热而溅出
三、(1)⑤④①③② (2)较高温度 较纯的氯化钠 室温 较纯的硝酸钾
(3)铁架台、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铁架台、铁圈、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
铁架台、铁圈、石棉网、烧杯、玻璃棒。 点拨:氯化钠、硝酸钾均为固体,一要加热溶解;氯化钠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小,硝酸钾变化大,经蒸发溶剂后,氯化钠会结晶析出,过滤降温后,硝酸钾就会结晶析出,再过滤便得到硝酸钾;关于仪器的选择是考察学生对课本的掌握了解的程度。
四、1.可制得4g氯酸钾
2.饱和溶液 质量为15g
3.39.2克
4.(1)57克 (2)30.2克 (3)87.2克
5.12克
6.需加入2.32克
7.18℃时溶解度为213克
8.溶液不饱和需再加入12克
五、1.答案:C 点拨:由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题中指出烧杯中有少量A、B固体(80℃时),则说明是A、B的饱和溶液,当温度从80℃下降到30℃时,B从溶液中析出,而A还会溶解。
2.答案:B、C、D 点拨: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小,因而可用蒸发结晶、结晶、蒸发溶剂法来提纯。
3.答案:B 点拨:两者均为t℃时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的溶剂的质量相同,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是相同的,故a=b。
4.答案:D 点拨:烧杯只用于过滤操作;蒸发皿用于蒸发操作;漏斗也是用于过滤操作;而玻璃棒,两操作都要用到。在过滤中,用玻璃棒引流;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进行不断的搅动蒸发皿里的液体,避免局部过热而使液体溅出伤人。
5.答案:A 点拨:第一次10克水中只溶了3克-2克=1克;第二次溶解了2克-1.5克=0.5克。如果是同种物质时,两次,在相同的溶剂及相同温度中应该溶解相同的溶质。结果,两次溶解的不一样,所以原粉末不是纯净物,应该是一种混合物。
6.答案:D 点拨:在同一温度下,在相同的溶剂里加入m克 或者加入n克 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说明在此时溶解度是相同的。
7.答案:B 点拨:先制成该晶体热的饱和溶液,然后再降温,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很大,此时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再过滤,便把硝酸钾晶体与食盐溶液分开,母液中就只存在食盐了。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而且也很好。

百度搜索-----输入“初中化学试题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上有好多啊 可以搜搜

谁有初中化学溶液练习题~

溶液solution 混合物mixture 溶质solute 溶剂solvent 质量quality 紫色purple 悬浊液turbid liquid 乳浊液emulsion 溶解dissolve 吸热heat absorption 放热heat release 知识点一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注意: (1)溶液都是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稳定的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4)溶液并不都是无色的, 如KMnO 4 溶液显紫色, CuSO 4 溶液显蓝色, FeCl 3 、 Fe 2 (SO 4 ) 3 溶液显黄色等 2、悬浊液定义: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泥水混合物) 悬浊液的特征: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 3、乳浊液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油水混合物、牛奶) 注意: (1)乳浊液的特征: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 (2)乳化原理:把液体分散成小的液滴。乳化过程是物理变化 4、溶解过程中温度变化 NH 4 NO 3 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NaOH、CaO和浓硫酸与水接触放热,温度升高; NaCl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例题 1 】 (09北京中考6)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 B.牛奶 C.米粥 D.豆浆 变式练习1 (09海淀二模1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溶液 B.泥水 C.医用酒精 D.葡萄糖溶液 变式练习2(08东城二模4)下列日常生活常见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 冰水 B. 泥水 C. 牛奶 D. 糖水 变式练习3(09崇文二模10)分别将下列各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NaCl B.CuSO 4 C.CaCO 3 D.FeCl 3 变式练习4(09宣武一模3)“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的水溶液。“84消毒液”属于 A.氧化物 B.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变式练习5(08顺义一模5)下列常见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 D.碘酒 【例题 2 】 (07北京中考9)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 变式练习6(09大兴一模9)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过程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肥皂液洗衣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沐浴露洗澡 D.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1、(09宣武二模5)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石灰石 B.食盐 C.面粉 D.花生油 2、(06北京中考12)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 B.食盐 C.纯碱 D.植物油 3、(08丰台二模13)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小苏打 B.食盐 C.火碱 D.奶油 4、下列能组成溶液的混合物中,水是溶剂的是 A.碘酒溶液 B.医用消毒酒精 C.植物油滴入水中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 5、下列对关于溶质类属和溶液的名称正确的是 A.混合物、碘酒 B.单质、液态氢气 C.化合物、生理盐水 D.氧化物、白酒 6、(09石景山一模12)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呈无色的是 A.硫酸铜 B.高锰酸钾 C.氯化铁 D.食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溶液一定是溶质和水组成的 ②冰放到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③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是液体或气体 ④溶液可以有颜色,它不一定是无色的液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其原因是洗涤剂有 A.催化作用 B.乳化功能 C.吸附作用 D.还原作用 9、(09宣武一模10)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自来水洗蔬菜 D.用水冲洗试管内残留的氯化钠固体 10、(08西城二模12)下列清洗方法中,不是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肥皂水洗衣 B.用稀盐酸除铁锈 C.用沐浴露洗澡 D.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11、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12、(09北京中考21)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 B.生石灰 C.烧碱 D.食盐

1.是溶解度吧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就是 温度,压强,溶剂种类
A增加水的质量(增加溶剂)
B增加蔗糖的质量(增加溶质)
C溶解时不断搅拌(只是加快溶解速度)

2.已知温度不变,因此溶解度是不变的 AB错
你说的过饱和溶液……没这种说法,由于溶液本身就是饱和的,蒸发掉部分水后会导致溶质析出,溶液还是饱和的,随意C错D对

3.溶液的质量:50g/20%=250g
因为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所以水的质量=250g-50g=200g
C

4.C错的原因是因为溶液已经是饱和的,也就是第二题C错D对的原因



总之,溶解度就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同种溶剂中只因为温度压强而改变
饱和溶液就是温度不变时溶质不能在溶解了,此时不管怎么蒸发溶剂都还是饱和溶液。


#巫水解# 初三化学溶液计算题,速来啊~~~ -
(15269492367): 1、方案一:30克20%的NaOH溶液和30克水;方案二:40g5%的NaOH和4克NaOH固体、16克水. 分析:要配得60g10%的NaOH溶液,必需取足60g*10%=6g的NaOH溶质,然后加水补足60g溶液的总质量.方案一是从50g20%的浓溶液中取30...

#巫水解# 求解初中化学溶液的习题,求大家帮忙解答 -
(15269492367): 首先铜不与酸反映 生成氢气的是锌 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设锌有x克则可计算65/x=2/0.4 解得x=13克 则铜有20-13=7克 铜的质量分数为7/20=0.35 即铜的质量分数为35% (2)因为溶质均为硫酸锌 设溶质为y克可计算161/y=2/0.4 解得y=32.2克 再来计算溶液的质量 硫酸溶液有187.4克,锌有13克溶解到硫酸中,并放出0.4克氢气 所以溶液质量为187.4+13-0.4=200克 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2.2/200=0.161 即16.1%

#巫水解# 初中化学溶液计算题
(15269492367): ZnSO4 + H2SO4 = ZnSO4 + H2 65 98 161 13 m1 m(ZnSO4) 第一步:因为锌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H2SO4+Zn=ZnSO4+H2可知硫酸质量m1=m(Zn)*Mr(H2SO4)÷Mr(Zn)=13*98÷65=19.6g,水的质量m2=100-19.6=80.4g 第二步: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m(ZnSO4)=161*13÷65=32.2g,因为水是溶剂并没有参加反应,所以水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还是80.4g,所以所得硫酸锌溶液的质量m(液)=80.4+32.2=112.6g

#巫水解# 化学初三溶液题目
(15269492367): 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A 因为溶液底部出现晶体 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B 因为晶体溶解在蔗糖溶液中 增大质量分数 B溶液其实就是多溶解了蔗糖,因此有别于A,但其仍然是蔗糖溶液.

#巫水解# 初三化学溶液题 -
(15269492367): 解:设2.8g铁屑产生氯化铁的质量是x …Fe+2HCl=FeCl2+H2↑ …56……………………2 2.8g……………………x 所以56/2.8g=2/x 解得x=0.1g 所以天平左边总共加重2.8g-0.1g=2.7g (加入铁屑的质量-逸散出去的氢气的质量=增加的质量) 要想使...

#巫水解# 初三化学溶液题目2
(15269492367): 方法一:用30g 20%的NaOH溶液和30g的水混合,即可配得60g10%的NaoH溶液 (计算——(30*20%+30*0%)÷(30+30)=10%) 方法二:向54g 水中加入 6g NaOH固体,即可配得60g10%的NaoH溶液 (计算——6÷(54+6)=10%) 方法三:用20g 20%的 与 40g 5%的NaOH溶液混合,即可配得60g10%的NaoH溶液 (计算——(20*20%+40*5%)÷(20+40)=10%)

#巫水解# 初三化学溶液题目
(15269492367): 解: (1)使用50g20%的NaOH溶液和水来配置 那么根据题意,60g10%NaOH溶液含NaOH m=60*10%=6g 所以需要20%的NaOH溶液 M=6÷20%=30g 那么需要水 m(H2O)=60-30=30g (2)使用NaOH固体和水配置, 由题(1)计算出了需要...

#巫水解# 初三化学溶液题
(15269492367): 溶质的质量守恒,可以列方程,设体积为V V*1.18*0.38=5000*0.2

#巫水解# 初三化学溶液题
(15269492367): A,对,冷却热饱和溶液后会得到该温度下饱和溶液(想要得到的,比如此题中的KNO3) B,不对, C,不对,降温后也可能析出NaCl D,不对,同C

#巫水解# 初中化学溶液题.急! -
(15269492367): 数据不合常理,按36.5g盐酸计算1、n(NaOH) = n(HCl) = 36.5 * 20% / 36.5 = 0.2molm(NaOH) = 0.2 * 40 = 8gm(NaCl) = 10 - 8 = 2g2、NaCl质量分数:0.2 * 58.5 / (10 + 20 + 36.5) =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