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不运动的物质会导致什么错误 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什么情况的发生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9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扩展资料:

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

从这一观点出发,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尓(法国物理学家,哲学家)的二元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他承认运动,但不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所以就不是唯物主义,是唯心主义啊 选1,正确啊

为什么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宇宙中有应该有不运动的物质吧~

这是一个纯哲学问题。
从物理学角度看,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从这个观点出发,宇宙中应该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但物理学同时指出,物体的运动只有相互比较才有意义,如果没有与另一物体之间的比较,运动也就失去意义了。或者说,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否有与其他物体。
设想一下,如果宇宙中只有一个星球,那么它是否是运动着的?显然它既无所谓运动,也无所谓静止,因为没有了相互的比较。此处单纯讲运动,不涉及离心力、惯性力等。
没有了“我在哪里?”或“我要去哪里?”或者说,没有了“哪里”这个概念,也就没有了“这里”和“那里”,以及“从这里到那里”等等的概念,那么,又哪里来的“运动”呢?这样一来,连“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理念也会被质疑。于是,“形而上”就是必然的了。
好在现实与假设并不一致,宇宙中充满了物质,也充满了星球。于是,运动的相对性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绝对性,静止就成了相对的了。只要宇宙中存在两个星球,运动就是绝对的,静止就是相对的。因此,宇宙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质。

会导致时间的静止


#唐琰狱#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 - 作业帮
(13878269874):[选项]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心主义观点 C. 庸俗进化论观点 D. 相对主义观点

#唐琰狱#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形而上学.但是,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又导致唯心主义.这是"没有"和"无"的区别吗?求扫盲 - 作业帮
(13878269874):[答案] 是 形而上学,导致 唯心主义,所以 形而上学 导致 唯心主义

#唐琰狱# 马哲上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 作业帮
(13878269874):[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运动是物质的表现形式,脱离物质谈意识就是唯心主义,脱离物质谈0运动也就否认了物质的存在,从而也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沼.

#唐琰狱#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的存在d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 作业帮
(13878269874):[答案] 选择D,所谓形而上学的观点,是与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唯物辩证法是联系的,运动的和矛盾的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所以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就会犯D项的错误,静止的看问题.

#唐琰狱#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作业帮
(13878269874):[选项] A. 客观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庸俗唯物主义 D. 主观唯心主义

#唐琰狱#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作业帮
(13878269874):[选项]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朴素唯物 不好意思,正确问题是这样的.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 主观唯心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

#唐琰狱# 设想存在无物质的运动,这犯的是形而上学的错误 - 作业帮
(13878269874):[答案] 形而上是以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唐琰狱# 常识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A.设想无物质的
(13878269874):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A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 否认运动的存在 D. 否认静止的存在 78.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D 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 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 C.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客体提供的 D.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9.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C是: A.国家发展史 B.阶级斗争史 C.劳动发展史 D.宗教、思想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