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历代评价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有多厉害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2

何颙:“①王佐才也。”“②颍川荀彧,王佐之器。”
曹操:“①吾之子房也。”“②侍中守尚书令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陛下幸许,彧左右机近,忠恪祗顺,如履薄冰,研精极锐,以抚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宜享高爵,以彰元勋。”“③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④与君共事已来,立朝廷,君之相为匡弼,君之相为举人,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以多矣。”““⑤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潘勖:“夫其为德也,则主忠履信,孝友温惠,高亮以固其中,柔嘉以宣其外,廉慎以为己任,仁恕以察人物,践行则无辙迹,出言则无辞费,纳规无敬辱之心,机情有密静之性,若乃奉身蹈道,勤礼贵德,动咨事间,匪云予克,然後教以黄中之叡,守以贞固之直,注焉若洪河之源,不可竭也,确焉若华岳之停,不可拔也,故能言之斯立,行之斯成,身匪隆污,直哉惟情,紊纲用乱,废礼复经,於是百揆时序,王猷允塞,告厥成功,用俟万岁。”
陈群:“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
钟繇:“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谘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
曹植:“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亵,百寮士庶,唏嘘沾缨,机女投杼,农夫辍耕,轮给辄而不转,马悲鸣而倚衡。”
司马懿:“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鱼豢:“彧折节下士,坐不累席。其在台阁,不以私欲挠意。” 傅玄:“或问近世大贤君子,答曰: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
陈寿:“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王羲之:“荀、葛各一国佐命宗臣,观其辙迹,实奇士也。然荀获讥于忧卒,意长恨恨,谓其弘济之心,宜被大道;诸葛经国达治无间然,处事而无玷累,获全名於数代。至於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已,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容得尔乎?”
裴松之:“世之论者,多讥彧协规魏氏,以倾汉祚;君臣易位,实彧之由。虽晚节立异,无救运移;功既违义,识亦疚焉。陈氏此评,盖亦同乎世识。臣松之以为斯言之作,诚未得其远大者也。彧岂不知魏武之志气,非衰汉之贞臣哉?良以于时王道既微,横流已极,雄豪虎视,人怀异心,不有拨乱之资,仗顺之略,则汉室之亡忽诸,黔首之类殄矣。夫欲翼赞时英,一匡屯运,非斯人之与而谁与哉?是故经纶急病,若救身首,用能动于嶮中,至于大亨,苍生蒙舟航之接,刘宗延二纪之祚,岂非荀生之本图,仁恕之远致乎?及至霸业既隆,翦汉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於当年,布诚心於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谓之未充,其殆诬欤!”
范晔:“①自迁帝西京,山东腾沸,天下之命倒县矣。荀君乃越河、冀,间关以从曹氏。察其定举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国艰,岂云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乎?诚仁为己任,期纾民于仓卒也。及阻董昭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过矣。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夫以卫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彼非薄于仁而欲之,盖有全必有丧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势强,则皇器自移矣。此文时之不可并也。盖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也。”
“②公业称豪,骏声升腾。权诡时逼,挥金僚朋。北海天逸,音情顿挫。越俗易惊,孤音少和。直辔安归,高谋谁佐?彧之有弼,诚感国疾。功申运改,夡疑心一。”
袁宏:“①汉自桓、灵,君失其柄,陵迟不振,乱殄海内,以弱致弊,虐不及民,刘氏之泽未尽,天下之望未改。故征伐者奉汉,拜爵赏者称帝,名器之重,未尝一日非汉。魏之平乱,资汉之义,功之克济,荀生之谋。谋适则勋隆,勋隆则移汉,刘氏之失天下,荀生为之也。若始图一匡,终与事乖,情见事屈,容身无所,则荀生之识为不智矣。若取济生民,振其涂炭,百姓安而君位危,中原定而社稷亡,于魏虽亲,于汉已疏,则荀生之功为不义也。夫假人之器,乘人之权,既而以为己有,不以仁义之心终,亦君子所耻也。一污犹有惭色,而况为之谋主!功奋于当年,迹闻于千载,异夫终身流涕,不敢谋燕之徒隶者。自己为之功,而己死之,杀身犹有余媿,焉足以成名也!惜哉,虽名盖天下,而道不合顺,终以忧卒,不殒不与义。故曰非智之难,处智之难;非死之难,处死之难。呜呼!后之君子,默语行藏之际,可不慎哉!”
“②文若怀独见之照,而有救世之心,论时则人方涂炭,计能则莫出魏武,故委图霸朝,豫谋世事。举才不以标鉴,故人亡而后显;筹画不以要功,故事至而后定。虽亡身明顺,识亦高矣。”又诗赞:“英英文若,灵鉴洞照。应变知微,颐奇赏要。日月在躬,隐之弥曜。文明映心,钻之愈妙。沧海横流,玉石俱碎。达人兼善,废己存爱。谋解时纷,功济宇内。始救生灵,终明风概。”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
严从:“叹王室之多故,怀黍离以永吟,遂委忠曹公,冀图匡复。而天命潜革,人心则殊,姑回备物之谟,卒抗非常之锡,虽欲匡上以德,翻杀身成仁。夫仁义岂有恒?在乎不舍道而已。是故比湛身於殷后,微子抗迹於周邦:虽二美同归,而三仁齐致。”
苏图元:“张宾崔浩,曾施神国之谋。荀彧田丰,亦运制胜之策。”
杜牧:“荀文若为操画策取兖州,比之高、光不弃关中、河内;官渡不令还许,比之楚、汉成皋。……及事就功毕,欲邀名于汉代,委身之道,可以为忠乎?”
司马光:“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齐桓之时,周室虽衰,未若建安之初也。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荀彧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管仲不死子纠而荀彧死汉室,其仁复居管仲之先矣!……臣以为孔子称‘文胜质则史’,凡为史者记人之言,必有以文之。然则比魏武於高、光、楚、汉者,史氏之文也,岂皆彧口所言邪!用是贬彧,非其罪矣。且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彧不利此而利於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苏轼:“汉末大乱,豪杰并起。荀文若,圣人之徒也,以为非曹操莫与定海内,故起而佐之。所以与操谋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岂教操反者哉?以仁义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将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及操谋九锡,则文若死之,故吾尝以文若为圣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张子房而道似伯夷也。”
苏辙:“荀文若之于曹公,则高帝之子房也。董昭建九锡之议,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或以为文若先识之未究,或以为文若欲终致节于汉氏。二者皆非文若之心也。文若始従曹公于东郡,致其算略,以摧灭群雄,固以帝王之业许之矣,岂其晚节复疑而不予哉!方是时,中原略定,中外之望属于曹公矣,虽不加九锡,天下不归曹氏而将安往?文若之意,以为劫而取之,则我有力争之嫌,人怀不忍之志,徐而俟之,我则无嫌而人亦无憾。要之必得而免争夺之累,此文若之本心也。惜乎曹公志于速得,不忍数年之顷,以致文若之死。九锡虽至,而禅代之事,至子乃遂。此则曹公之陋,而非文若之过也。”
何去非:“人之挟数任术若荀文若者几希矣,盖曹公之策士而倚之为蓍龟者也。”
唐庚:“董昭建议曹公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称曹公兴师,本为朝廷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公由是不平,彧以忧卒。论者曰,彧叶规曹氏,以倾汉祚,晚节立异,无救运移。 管仲相桓公伐山戎、伐陈蔡、伐楚、伐晋,其意欲尊周尔,而桓公遂有封禅之志。文若依曹公,平青徐、平许洛、平河朔、平汉南,其志欲尊汉耳,而曹公遂有九锡之议。管仲知封禅之不可许也。故设词以拒之;文若知九锡之不可长也,故逊词以却之。管仲幸,故桓公从其说以全勤王之功;文若不幸,故曹公不用其语以成窃国之祸。究其终始,幸不幸异耳,用心岂不同耶!论者何得非之!”
洪迈:“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 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
陈亮:“彼荀彧智谋百出,而不足以知天下之大计,徒见荆州四达,英雄之所必争,而巴蜀险阻非图天下者之所急,及熙尚平,遂教之南征荆州,责贡之不入,而不知大略之士常留所必争者以饵敌,而从事乎不足急者,以蹙之也。”
陈普:“乱离拣得一枝栖,得路争知却是迷。 曹操若逢诸葛亮,暮年当作汉征西。” 朱元璋:“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
《三国志通俗演义》:“颍上荀文若,人称王佐才。声名齐五岳,功业震三台。孟德无终始,留侯不再来。忠心怀恨死,天下尽悲哀!”
袁宏道:“投身刀戟之林,濒死不悔,不尽其用不止者,张子房、荀文若、贾诩之流是也。”
王夫之:“荀彧拒董昭九锡之议,为曹操所恨,饮药而卒,司马温公许之以忠,过矣。乃论者讥其为操谋篡,而以正论自诡,又岂持平之论哉?彧之智,算无遗策,而其知操也,尤习之已熟而深悉之;违其九锡之议,必为操所不容矣,姑托于正论以自解,冒虚名,蹈实祸,智者不为,愚者亦不为也,而彧何若是?夫九锡之议兴,而刘氏之宗社已沦。当斯时也,苟非良心之牿亡已尽者,未有不恻然者也。彧亦天良之未泯,发之不禁耳,故虽知死亡之在眉睫,而不能自已。于此亦可以征人性之善,虽牿亡而不丧,如之何深求而重抑之!彧之失,在委身于操而多为之谋耳。”
孙奇逢:“如荀彧、刘穆之之徒,始从操裕,岂遂欲弑逆哉?惟其渐渍顺长而势卒至此耳。虽然自弑,逆以下苟一事不道,而苟从之,皆为失大臣事。”
赵翼:“彧亦明知操之心已怀僭妄,而终不肯附和,姑以名义折之,卒之见忌於操,而饮药以殉。其为刘之心,亦可共白於天下矣!”
独孤微生:”荀文若、周公瑾、陈元龙、贾文和之流皆一时之魁奇俊杰也。“ 孙明君:“从理性出发,从现实出发,荀彧清醒地认识到汉不可为,于是他拥护曹操重造天下的大业,并建立了赫赫功绩。同时,他与旧王朝之间在情感上又有藕断丝连的联系,封建伦理纲常礼教的阴影亦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难以挣脱。”
何兹全:”沮授、荀彧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



与君共事已来,立朝廷,君之相为匡弼,君之相为举人,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以多矣。——曹操
如果把曹操集团看成公司的话,他既是创业元老,也是老板曹操的合伙人,手中拥有大量原始股份。
如果没有荀彧,也不会有曹操。
曹操刚创业时,并没有什么资本......无非是曹氏、夏侯氏兄弟等武将,和草创的军队,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成大业的预兆。
正是荀彧帮他一手组建了班底。

历史上的荀彧是个怎样的人~

与君共事已来,立朝廷,君之相为匡弼,君之相为举人,君之相为建计,君之相为密谋,亦以多矣。——曹操
如果把曹操集团看成公司的话,他既是创业元老,也是老板曹操的合伙人,手中拥有大量原始股份。
如果没有荀彧,也不会有曹操。
曹操刚创业时,并没有什么资本......无非是曹氏、夏侯氏兄弟等武将,和草创的军队,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成大业的预兆。
正是荀彧帮他一手组建了班底。

很有谋略。
曹操四大谋士之一,主要是向曹操提出“深固根本、以致天下”的主张,就是巩固兖州根据地。其次是在官渡之战,力主曹操坚守官渡,最后打败袁绍。


#束欢忠# 荀彧都有些什么特点呢?
(15227959741): 荀彧本来是袁绍的属下,他觉得袁绍这个人难以成就大事,所以就离开袁绍跟随曹操,曹操高兴异常,说:“这是我的张良啊!”曹操能在中原站稳脚跟,成为傲视群雄的诸侯,荀彧做出了两大贡献:一是挫败了吕布、陈宫等人的阴谋并最终打败吕布;二是建议曹操迎接汉献帝,以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上的战略制高点

#束欢忠# 曹操是如何得到荀彧的
(15227959741): 荀彧却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大事.初平二年(191年),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

#束欢忠# 介绍一下曹操的著名谋士?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满宠、董昭陈群、等
(15227959741):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阴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 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壮志未踌,实为可惜. 荀彧(163~212),三国时期曹魏谋略家...

#束欢忠# 关于三国各位君主的评价 -
(15227959741): 曹操: 就不多说了,超级人才,起兵的时候还是有不少资本的.篡不篡汉不重要,没有他的话汉献帝不知道死多少次了,当然他也借了汉献帝不少光,很多能人是借着曹操想匡扶汉室的. 刘备: 我最崇拜的一个君主,很多人瞧不起刘备,说...

#束欢忠# 荀彧向曹操献"驱虎吞狼"之计,你认为"虎,狼"各指谁?
(15227959741): 虎=曹操狼=天下群雄荀彧一生为曹操的事业出谋划策,但是大体看来关键点有三.1、固守本业而蚕食群雄,成功了,曹操统一河北,大势已成2、拥汉.以大义为名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功了.汉帝保住帝位,曹操得到名分3、劝曹操拒魏公.曹操势大,野心勃勃,荀彧劝他不要称魏公,失败了.后病死(一说被曹操空食盒暗示赐死)观荀彧一生都在辅助曹操攻克天下群雄,结束乱军纷争,保住拥汉的大义.可以说是为汉而谋.

#束欢忠# 荀彧是怎么死的?
(15227959741): 7月25荀彧死:性格决定荀彧认王佐才董卓入京辞官乡带领族迁冀州荀彧认袁绍终能事便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欣赏比作张良并任司马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吕布袭取兖...

#束欢忠# 三国时候谁自己吃毒 -
(15227959741):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即有人称其为“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

#束欢忠# 三国演义里面,顶尖谋士都是哪几个人啊?还有武将,真正的巅峰人物都
(15227959741): >中谋士众多,武将成群,而正是因为这些人使三国长达百年的战争显得更加波澜壮... 三、知人审势的荀彧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阳人.出身名门世家.少有大志.有“王...

#束欢忠# 三国时曹操的军师是哪位
(15227959741): 荀彧(163—212),字文若,颖川颖阳(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未年曹操手下谋士,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贾诩(147—2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