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作者是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作者是谁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开篇明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一诗。

孟浩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他的成就都体现在反映田园生活的诗作中,他的诗作通俗易懂。今天,他的很多诗句仍被人们广为传唱。

孟浩然的《春晓》一诗还被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成为学习诗歌的启蒙之作,也成为了打开唐诗宝库这扇门的一把钥匙。《春晓》还被改编成儿歌,成为了幼儿接触唐诗韵味的最佳选择之一。

因为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有其独特的亮点,读起来韵味十足,朗朗上口,自然流畅。原诗如下: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题中“晓”,就是天刚亮的时候,像“拂晓”这个词语就是指天快亮的时候,诗题“春晓”则是指春天的早晨,天刚亮的时候。

这首诗是五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字。每一句都是一幅清新的画面,意境真切,这是本诗最大的特点。

《春晓》赏析

一、“春眠不觉晓”如梦初醒,自然真切的,如诗如画的一个早晨

起句“春眠不觉晓”紧扣主题,这一句诗经短短的五个字,内容却很丰富。

这一句如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如流水般徐徐道来。在一个春季的早晨,诗人睡醒了。常言道“春困秋乏”,一般到了春季,由于代谢增加和生物钟的改变,人们更容易感到疲惫,睡眠时间自然就会长一点。

这句诗也印证了孟浩然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孟浩然虽然布衣生活,却没有衣食之忧,并没有过着“昼出耘田”的辛苦农耕生活,从诗句中读出,孟浩然醒来之后是怡然自得的,而且还躺在床上。

“不觉”二字读来非常舒服,非常自然,浅显易懂,接近直白地表达,但是依然不掩其清新脱俗的韵味。

整句诗中未曾出现人物形象,但“春眠不觉晓”这五个字将诗人一觉睡到天亮的这件事情不着痕迹地描绘了出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天色已明、万物初醒、晨光绚丽、空气清新的春景图。

这句诗是如此的词真意切,充满了诗情画意,把一觉睡到自然醒能说得这么富有诗意、富有美感,也就数这位内心无忧无虑的田园诗人孟浩然了。

诗人一觉睡到天亮,睡眠质量很高,完全赶走了春困,浑身说不出的轻松惬意舒服,当然心情也是很好的。

二、“处处闻啼鸟”,如此的春日早晨,如此的良辰美景,怎么能少了鸟儿的歌声呢?

这一句紧承第一句,这是诗人还躺在床上就感知到的,从窗外传来的阵阵悦耳的鸟鸣声,这是一个迷人的早晨,这一句诗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和谐欢快的音乐感,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就是“处处”二字,这两个叠字连用,恰恰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们孟浩然居住的环境非常好,庭院四周都是绿树环抱,鸟儿的鸣叫声才会从各个角度传入诗人的耳中。

这样的一个庭院是理想的居住环境,少了纷繁的建筑和人声的嘈杂,这样的一处家居环境也是孟浩然这位田园山水诗人的安居之所。

其次就是“闻啼鸟”,在这样一个自然睡醒的早晨,一醒来,袅袅的鸟鸣声就传入耳朵,悦耳动听,无形中为这个早晨增添了不少的生机与活力,一个春意盎然的早晨,一个如此的良辰美景怎么能少了鸟儿的歌声呢?

这一句诗没有写出树木的繁茂,却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

还有就是诗句中没有写明是什么鸟儿在鸣叫,只用一个“啼”字和一个“鸟”字,就把各种鸟儿的鸣叫声都表现了出来,高度的凝练,其实我们也能想象的出来,这就是莺歌燕舞的场景,百鸟争鸣的场景。

在这个“处处闻啼鸟”的早晨,怎么能缺少了花香呢?有鸟语也要有花香呀,这才是春天的美好景象。可是花香呢?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听着鸟儿的歌声,一时非常惬意,他突然记起来昨天晚上刮风了,也下雨了,此刻他才如梦初醒。

“夜来风雨声”这一句是诗意的转折,诗人沉浸在欢快的鸟语中,突然记起了屋外开放的花儿,夜里可是又刮风又下雨的,正在开放的花儿怎么样了?风吹雨打之下,花瓣会不会掉落呢?会不会落红满地呢?

昨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一个好天气,昨天孟浩然还在欣赏百花齐放满园春的景色。可是天气说变就变,夜里就是刮风下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天天气的多变。

孟浩然本打算今天继续欣赏这悦目的满园春色,可是一想到花儿被风吹雨打,内心不由得担心起花儿的命运来,“夜来风雨声”是诗人的回忆,回忆昨晚的风雨,这句转折是插叙的写作手法,展示的是一份天气的晴雨表。

叙事中插入回忆,天气的变化,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都高度集中在“夜来风雨声”这一句中。也让这样一份美丽的春景画卷更多了一些层次。

“花落知多少”落红满地是诗人不愿看到的,这是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

更是诗人惜春的真实情感,全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都在这一句中得到了升华

“花落知多少”是诗人内心的担忧。孟浩然很清楚花儿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外面是不是已经落红遍地,花儿是不是已经失去了昨日万紫千红的娇艳?这是诗人内心真正的担忧。

这一句似落花之声的悄无声息,和昨夜的风吹雨打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句又好似诗人内心在喃喃细语,却道出了诗人无限的惋惜之情。落红满地大抵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这更加表达出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真实感情。

从这句诗中也能看出来孟浩然所担心的重点,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里,雨水是很珍贵的,常言道“春雨贵如油”,田地里的庄稼应该是最需要雨水滋润的。

可是诗人担心的却恰恰是开放的花儿,这是诗人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恬静自然性格的真实反映。全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也都体现在这一句中。

    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全诗以“春晓”二字为题,以诗人在不知不觉中自然醒来起始,继而又写到充满生机的百鸟争鸣声,转而回忆昨夜的风吹雨打之声,最后在诗人内心“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惋惜声中结束。

    全诗将四幅春景图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每一幅画面都是如此写意,又如此情真意切;每一幅画面又是这么引人入胜,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生活情趣。将诗人纯真自然的性格刻画了出来,将诗人真实的情感细腻生动地表达了出来,读此诗余音未了又耐人寻味。



原文

孟浩然《春晓》春晓(1)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2)晓,处处闻啼鸟(3)。
夜来(4)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2)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4)夜来:夜里。

译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
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赏析

孟浩然《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你好!春晓的作者是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人抓住春日清晨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诗作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言简意浓,情真意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作者唐朝的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什么?作者是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诗作《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此句诗的大意是指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不知不觉就到天亮。意境优美,清新活泼、明朗畅晓,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诗句短小隽永,妇孺皆知,是儿童启蒙读物中最常见的诗句之一。

觉:知觉。晓:天亮。闻:听见。落:落下。知:知道。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写的是春日早晨的景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句是说:春天夜短,睡着后不知不觉中天已亮了,到处是鸟雀的啼鸣声。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躁的音响特征,渲染出一种春意醉人的意境,烘托了春晨中一片盎然的生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句,诗人在美梦乍醒、欲起未起之时,回想起昨夜的风雨声声,于是想见风雨过去必有很多落花,这里的听觉形象“风雨声
”决不是令人感伤的“断肠声”,而是包蕴丰富的“更新曲”。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
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董帖罚# 春晓的作者是谁 -
(13228741171): 作者背景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 注词释义 眠:睡觉. 闻:听见. 啼鸟:鸟...

#董帖罚# 春眠不觉晓的作者是 -
(13228741171): 名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春晓 作者:孟浩然 年代:唐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董帖罚#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作者是谁呀 -
(13228741171): 原文 孟浩然《春晓》春晓(1)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2)晓,处处闻啼鸟(3). 夜来(4)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 (1)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2)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

#董帖罚# 春眠不觉晓,的作者是谁?
(1322874117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湖北襄阳人 ,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 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

#董帖罚#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 -
(13228741171): 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原文: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 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赏析 孟浩然《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董帖罚#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问该诗的作者是谁? -
(13228741171): 孟浩然

#董帖罚#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朝人什么的诗句. -
(13228741171): 唐代 出自盛唐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董帖罚#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问该诗的作者是谁? -
(13228741171): 孟浩然

#董帖罚#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作者是谁呀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
(13228741171): 作者是孟浩然作者是杨万里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董帖罚# 催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作者是谁代诗人是谁 -
(13228741171):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诗作《春2113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5261声,花落知多少”.此句诗的大意是指春天的夜晚4102一直甜甜地睡,不知不觉就到天亮.意境优美,清新活泼、1653明朗畅晓,抒发诗人内心内萌发的深厚春意.诗句短小隽永,妇孺皆知,是儿容童启蒙读物中最常见的诗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