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有那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写七个) 中国有哪些奇怪的风俗习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1、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2、端午节的习俗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被赋予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著名大臣屈原的含义。我国民间为纪念端午节而举行各种活动,如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3、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过年的风俗: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饺子;年初一,躬脊儿……”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饺子;年初一,躬脊儿……”

中国独特的风俗习惯
中国独特的风俗习惯
不同国度,不同民族,自有不同的婚恋习俗。中国民间,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男女青年的婚恋方式,更是独特奇异,颇具浪漫色彩。
·无字“情书”
在云南景颇族,男女青年谈恋爱时,常以一些植物叶子作“情书”。此“情书”虽无文字,含义却很明确。一种叫“蒲榭”的叶子表示:“无论你躲到哪里,我都会拉你出来玩”;“石根哈”的叶子表示:“我诚恳的向你求爱,千万别拒绝我”;“木克”的叶子表示:“咱俩发誓永远相爱,决不变心”;如果收到对方的“莫那”叶子,那就等于说:“我不能与你在一起,不然别人会笑话我。”这就意味着被对方婉言拒绝了。
哈尼族男女谈情说爱时,小伙子则先送一束鲜花给姑娘,然后姑娘回送一束。如果收到的花是单数,表示女方同意谈下来;如果是双数,则表示拒绝男方的求爱。
·凿 壁 谈 婚
聚居在贵州荔波的黑裤瑶族人,当女孩子长到十六、七岁时,父母即安排其单独住进大门边的“谈婚房”里。“谈婚房”靠外面的板壁上凿一小孔,叫“谈婚洞”。看中女孩子的小伙子在半夜三更叫醒女方,二人对着“谈婚洞”,隔壁谈情说爱。若女孩中意,可以继续谈婚论嫁;否则,即算告吹。
·婚前“实习”
台湾阿美族男女恋爱一段时日后,女方自愿到男方家劳动一段时间,名曰“米达别”,意为成亲前的一个难关。这一习俗,源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按惯例,阿美人的家庭经济生活及家务均由家庭主妇负责,婚前女方先到男家“实习”,既能巩固爱情,又可检验与锻炼女孩当家理财的能力。“实习”期间,女方与男家同吃同劳动,但住宿回自家。“实习”时间长短,由男家决定,二三个月至一年不等,如经“实习”男家不中意,必须提出充足理由并付一定酬劳。但此类情况极少,绝大多数都能顺利过关,结成姻缘。
·男子“出嫁”
广西的西林、田林一带边远山区,迄今仍沿袭着古老的“入赘”习俗,即男子嫁至女家,儿女随母姓。即便儿女齐全之人家,也情愿把儿子“嫁出”去,招婿上门。“招婿”婚姻,男方不备“嫁”妆,结婚所需一切,均由女方置办。结婚当晚,须按女方姓氏给女婿更名改姓,女婿与女方同辈称兄道弟,禁忌“姐夫”、“妹夫”一类称谓。
·酒 歌 迎 亲
1/2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与广西龙胜一些地方,苗族青年结婚,双方需各聘一名歌郎,在女方家中唱酒歌。酒歌有固定曲调与成套歌词,共三百六十行,一万五千余字,分九大部分,一般要唱一天一晚。一为“拦门歌”,男女方歌郎在山寨门前互陈自歉与谢辞;二为“十切”,双方对唱十段,反映本寨本族习俗;三为“么爷进地”,叙述苗族族源与迁徙过程;四为“结亲路”,叙述苗族婚姻的根源及范围;五为“三代根基”,介绍双方祖宗三代概况;六为“凤亲”,介绍结亲过程;七为“过定”,双方歌郎以长辈的口吻对新郎新娘训导;八为“谢主家”,男方歌郎代男家向女家致谢意;九为“龙船歌”,是最精彩部分。每唱一段,大家跟着和起歌尾,场面热闹非常。唱完酒歌,迎亲队伍方能领着新娘欢笑回程。
·谈“离”变色
东北达翰尔族男子娶亲,要迎着初升的太阳去迎娶新娘,象征新的家庭如旭日东升一样,永远幸福美满。达翰尔人把离婚视作非常不吉利之事,可谓谈“离”变色。有俗语说:“写离婚书的那块地方,三年不长草”。如果男方坚持要离婚,须举行仪式。仪式由娘家人主持,丈夫俯伏地上,妻子跨过他的颈,然后在男家的炉灶口和烟囱上缠一块白布,象征丈夫已死,这才算正式离婚了。

  1. 无字“情书”

    在云南景颇族,男女青年谈恋爱时,常以一些植物叶子作“情书”。此“情书”虽无文字,含义却很明确。一种叫“蒲榭”的叶子表示:“无论你躲到哪里,我都会拉你出来玩”;“石根哈”的叶子表示:“我诚恳的向你求爱,千万别拒绝我”;“木克”的叶子表示:“咱俩发誓永远相爱,决不变心”;如果收到对方的“莫那”叶子,那就等于说:“我不能与你在一起,不然别人会笑话我。”这就意味着被对方婉言拒绝了。

    哈尼族男女谈情说爱时,小伙子则先送一束鲜花给姑娘,然后姑娘回送一束。如果收到的花是单数,表示女方同意谈下来;如果是双数,则表示拒绝男方的求爱。

  2. 凿 壁 谈 婚

    聚居在贵州荔波的黑裤瑶族人,当女孩子长到十六、七岁时,父母即安排其单独住进大门边的“谈婚房”里。“谈婚房”靠外面的板壁上凿一小孔,叫“谈婚洞”。看中女孩子的小伙子在半夜三更叫醒女方,二人对着“谈婚洞”,隔壁谈情说爱。若女孩中意,可以继续谈婚论嫁;否则,即算告吹。

  3. 婚前“实习”

    台湾阿美族男女恋爱一段时日后,女方自愿到男方家劳动一段时间,名曰“米达别”,意为成亲前的一个难关。这一习俗,源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按惯例,阿美人的家庭经济生活及家务均由家庭主妇负责,婚前女方先到男家“实习”,既能巩固爱情,又可检验与锻炼女孩当家理财的能力。“实习”期间,女方与男家同吃同劳动,但住宿回自家。“实习”时间长短,由男家决定,二三个月至一年不等,如经“实习”男家不中意,必须提出充足理由并付一定酬劳。但此类情况极少,绝大多数都能顺利过关,结成姻缘。

  4. 男子“出嫁”

    广西的西林、田林一带边远山区,迄今仍沿袭着古老的“入赘”习俗,即男子嫁至女家,儿女随母姓。即便儿女齐全之人家,也情愿把儿子“嫁出”去,招婿上门。“招婿”婚姻,男方不备“嫁”妆,结婚所需一切,均由女方置办。结婚当晚,须按女方姓氏给女婿更名改姓,女婿与女方同辈称兄道弟,禁忌“姐夫”、“妹夫”一类称谓。

  5. 酒 歌 迎 亲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与广西龙胜一些地方,苗族青年结婚,双方需各聘一名歌郎,在女方家中唱酒歌。酒歌有固定曲调与成套歌词,共三百六十行,一万五千余字,分九大部分,一般要唱一天一晚。一为“拦门歌”,男女方歌郎在山寨门前互陈自歉与谢辞;二为“十切”,双方对唱十段,反映本寨本族习俗;三为“么爷进地”,叙述苗族族源与迁徙过程;四为“结亲路”,叙述苗族婚姻的根源及范围;五为“三代根基”,介绍双方祖宗三代概况;六为“凤亲”,介绍结亲过程;七为“过定”,双方歌郎以长辈的口吻对新郎新娘训导;八为“谢主家”,男方歌郎代男家向女家致谢意;九为“龙船歌”,是最精彩部分。每唱一段,大家跟着和起歌尾,场面热闹非常。唱完酒歌,迎亲队伍方能领着新娘欢笑回程。

  6. 谈“离”变色

    东北达翰尔族男子娶亲,要迎着初升的太阳去迎娶新娘,象征新的家庭如旭日东升一样,永远幸福美满。达翰尔人把离婚视作非常不吉利之事,可谓谈“离”变色。有俗语说:“写离婚书的那块地方,三年不长草”。如果男方坚持要离婚,须举行仪式。仪式由娘家人主持,丈夫俯伏地上,妻子跨过他的颈,然后在男家的炉灶口和烟囱上缠一块白布,象征丈夫已死,这才算正式离婚了。



最佳答案
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清明节扫墓、春节吃团圆饭、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猜灯谜。

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清明节扫墓、春节吃团圆饭、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猜灯谜。

中国独特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春节舞龙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他们就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一片浓浓的东方气概。

古代北方狩猎部落崇拜熊的习俗
凡是到过大兴安岭西北麓一帮原始密林的人,都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两栋落叶松树之间,悬挂着用桦树条捆好的一捆东西,这是什么呢?原来是鄂温克猎人葬熊的一种遗物。鄂温克猎人在这一捆东西里装进了熊的许多骨头和五脏;另外,还要在两栋松树的阳面,刮开树皮做成一平面,横刻十二道小沟,在沟里涂上各种颜色,并在第六道沟的两端,把熊的效眼镶在树上。而且人们要假装哭泣,给熊敬烟,与老人死时的仪式相似。鄂伦春人则是用草把熊骨包躬放在树木搭成的架上,放好后,老年人要领青年人跪下,给熊敬烟,磕头,并要向熊祈祷说:“老爷子以后多给猎物。”
从很早的时候起,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的狩猎、捕鱼部落如鄂温克、鄂伦春、赫哲、弗雅喀等;对熊这种动物都有着特殊的“尊敬”和感情。他们猎取各种蟛兽,但只有猎获熊之后,要举行一系列的崇拜仪式,包括最后的葬熊。这是原始时代遗留下来的一种对动物崇拜的习俗。
根据民族学的资料证明,狩猎部落对熊的崇拜和“赎罪”,有着一系列的仪式和禁忌;
(1)据说,过去鄂伦春人往回驮运熊时,一路都要假装哭泣,而且驮运的牲畜也有禁忌,只能用骗马(割去爱猫扑.爱生活或卵巢的马)驮运,怕用骡马驮运会流产,用公马则怕它会像熊那样凶猛。
(2)把熊运回部落寸,鄂伦春老人要呼叫:“咔——咔’表示避邪,防止熊的报复。而在奥斯梯加克人中把熊运回时,全公社的男人都要出来迎接,对熊喊:“森林之王来了!”并且争先和熊接吻,表示敬意。在熊的身旁供一装水器皿,先用水给熊洗脸,消除人的“罪过”,洗完盾把熊抬到屋内,横放在床上,给它穿上带襟的衣服,戴上帽子,在它面前供上鱼类和果子。人们都戴上假面具,通宵给熊唱颂歌,开宴会,人们轮流用手抬熊头,占卜来年狩猎的运气如何,如果轻就预示着猎物的丰收;如果熊头重就预示猎不到许多野兽。
(3)紧接着就是剥皮。鄂温克人在刹熊皮时,必须首先割掉熊的爱猫扑.爱生活,把它挂在树上,然后才动手剥皮,认为这样熊见了人才老实。剥皮时绝不能割断动脉,而必须把血挤进心脏里去。熊的脖子也不可随便切断,而是先把小肠取出绕熊头三周后才可切断。


#汤师安# 我国有哪些习俗 - 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17398148482):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汤师安# 中国有什么风俗习惯 - 中国古代有哪些生活习俗
(17398148482): 中国古代人过的主要节日(所涉及日期均为农历) 正月 春节:过大年,贴门神,写春联,放爆竹,祭祖先,团圆饭,拜大年,压岁钱等等,主要吃年糕汤圆饺子长寿面等...

#汤师安# 你知道哪些独特的习俗? -
(17398148482): 1、“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成人礼仪,在潮汕地区过了十五岁(虚岁)就是成人,因此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年满十五岁的孩子都要一种特殊的成人仪式——“出花园”. 2、在潮汕地区,出嫁的女儿如果生了孩子就要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这天带着煮好的食物回娘家孝敬父母,尽一份孝心,直至家里的孩子都“出花园”了,这就叫做“煮初七”,也叫“女儿节”俗称“走仔节”.

#汤师安# 中国有哪些中国中国有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 -
(17398148482):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汤师安# 中国的风俗传统主要有哪些? -
(17398148482):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

#汤师安# 全国各地都有哪些比较独特的习惯或者习俗? -
(17398148482): 光请客不收礼.全中国仅有的一个奇葩风俗习惯,在广东省顺德区.顺德这个风俗,是近几十年才形成的.无论是有钱人或者是没钱的人.无论是娶媳妇嫁女儿,生子生日,乔迁寿宴.总之,红白喜事顺德人都会请朋友去大饭店吃饭,一般摆酒少则十桌八桌,多则上百桌.他们请亲朋好友来吃饭,正规发请帖.你去了以后,不需要随礼.如果你觉得过意不去,你可以拿一个红包.红包里十块也行,一百块也行.见到主人的时候边说祝贺的话,边把红包交给对方.主人一般会接过红包在上边撕开一个角,代表自已已经收下礼物,会把红包退给你.他们认为请你去吃饭是已经给足了他们的面子,为什么还要拿钱?这是全中国唯一最奇葩的一个风俗习惯.除了顺德区以外.任何地方请客吃饭都要收礼.

#汤师安# 写一篇民族风俗习惯的作文!可以写节日、民居、特色服饰、饮食的,最好是少数民族的!写好加悬赏分! - 作业帮
(17398148482):[答案]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朝鲜民族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们学了中国有56个民族,我记得妈妈以前跟我说过,我们是朝鲜族. 晚上我在妈妈的帮助下查找了关于朝鲜族的资料.现在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和我家乡的人. 据1990年全国第三次人口...

#汤师安# 我国的民风民俗
(17398148482): 民间风俗: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

#汤师安# 中国56个民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17398148482):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致使许多少数民族隐瞒、更改了自己的族称,中国的民族成份一直处于模糊不清的状...

#汤师安# 有哪些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30字
(17398148482): 信仰伊斯兰教的,每周五中午有礼拜,还有饮食不食用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