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关于景物描写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1

1. 【古诗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景物在鉴赏古诗的形象、技巧、情感上有重要的作用. 一、勾勒意境,领悟诗情 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二、烘托渲染,突出物象 烘托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一)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二)以物烘托物.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 三、情景交融,表达主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而耐人寻味.刘熙载说得好:“‘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深入雅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日春往冬来,有何意味?”一首简短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载之下,犹能感荡人们的心灵,怕是和它善于写景,“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相显 然,生韵亦流动矣”(陆时雍语)有关. 情景交融的诗篇,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妙在虚实之间”;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好在“近而不俘,远而不尽”.这就往往能做到象梅圣俞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各自领略到创作与鉴赏带来的美感.。



~


#闻健崔# 《燕歌行》诗中的写景诗句有什么作用 -
(15931397137): 曹丕、高适、庾信等诗人都写过《燕歌行》,但毕竟著名的还是高适的诗,估计你问的是高适的诗,还是多列举一下吧.供学习参考. 1、曹丕《燕歌行》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

#闻健崔# 海棠 苏轼 诗歌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
(15931397137):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

#闻健崔# 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 -
(15931397137): 这首元曲,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罗列了很多名词事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描绘了一个凄清冷冽的外部环境,“小桥流水人家”,则是对比,反衬后文的“断肠人”的“在天涯”.“古道西风瘦马”,和“枯”一句的作用是类似的,为断肠人在天涯奠定一个孤寂的外部基调,整首曲子形成一种孤单凄清的氛围,为读者领会其中的感情设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情景交融,该曲子无一句写离愁,却句句是离愁之情.

#闻健崔#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
(15931397137): 诗中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为后文抒发愁绪和感伤做了铺垫,同时也反衬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愁和恨,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情感.

#闻健崔# 听流人水调子.第一句写景,在全诗有什么作用 -
(15931397137): 听流人水调子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①交代了环境;②为全诗定下了冷清的基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满意请采纳哈..O(∩_∩)O哈哈~祝亲学习进步!!

#闻健崔# 琵琶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每一处景物描写都要做分析 - 作业帮
(15931397137):[答案] 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虽不多,但与叙事抒情相配合.景物描写侧重于在故事发展的关键时刻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统一的环境气氛.“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开头的第二句就已为全诗悲凉的情调定了弦.诗中三处关于江月的描写,“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

#闻健崔# 古诗《边愁》一二两句描写了什么景色?有何作用? - 作业帮
(15931397137):[答案] 王昌龄的《边愁》:“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西北边关黄昏景色!

#闻健崔# 山色倚晴空”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
(15931397137): 本词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江南的秋景:“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寥寥两句,就把江南秋日雨天和晴天的特色呈现于读者眼前.以“碧”形容秋雨,这是词人的独创,一则写出江南的秋日依然一片青绿,连下的雨都映成碧绿的颜色,二则写出秋雨过后,山色、田野都变得更绿,仿佛为碧绿的雨丝染过似的,这就自然引出“山色倚晴空”这样的晴昼景色.南国的秋并不如北国那样凄凉萧索,但词人的愁情却弥漫在“江南江北”,这就表明他的愁不是由自然景色引起的一般性的悲秋,而是另有原因.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出江南秋雨后一片苍翠、晴空如洗的美景;衬托(反衬)了诗人因家国、人生所产生的浓浓的愁情.

#闻健崔#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
(15931397137): (1)点名离别的季节; (2)渲染离别的气氛; (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闻健崔# 千嶂里,长烟落日古城闭,一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15931397137): 渔家傲·秋思,主要描写的是描述戍边将士.范仲淹写这首词时,以景寓情,北宋时,多国并立.所镇守的边疆,决然不会对将士而言,是个多么美妙的地方.“千嶂里”,就是说周围重峦叠嶂,人迹鲜有.“长烟落日孤城闭”,更是把边疆将士镇守的边关,衬托的孤零零的.整首词,这句处于上阕,前几句有“风景异”,表示将士远离故乡.还有一句说归雁的“无留意”,大雁飞驰在天空,犹如人远游在外,但是大雁有归期,而将士无.远离故乡的将士,望见天上的归雁,而将士所处的地方,却又是荒凉、孤寂.这句景物描写,大大的写出了将士们心中的孤苦.是以,下阕“浊酒一杯家万里···”的开头,完全呼应了上阕的景物意境.简单来说,承上启下.但是它本身,又完善了戍边将士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