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此句出自哪里 太上忘情,非无情……。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此句出自《世说新语·伤逝》。意思是说圣人不动情,最下等的人谈不上有感情;感情最专注的,正是我们这一类人。

原文节选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译文:

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往日同游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一一学了一声驴叫。王浚冲任尚书令时,穿着官服,坐着轻车,从黄公酒垆旁经过。触景生情,他回头对后车的客人说:“我从前和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这个酒店畅饮过。

竹林中的交游,我也跟在后面。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就被时势纠缠住了。”今天看着这间酒店虽然很近,追怀往事,却像隔着山河一样遥远。”孙子荆倚仗自己有才能,很少推重并佩服别人,只是很尊敬王武子。王武子去世,当时有名望的人都来吊丧。

孙子荆后到,对着遗体痛哭,宾客都感动得流泪。他哭完后,朝着灵床说:“你平时喜欢听我学驴叫,现在我为你学一学。”学得像真的声音,宾客们都笑了。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

王戎死了儿子万子,山简去探望他,王戎悲伤得受不了。山简说:“一个怀抱中的婴儿罢了,怎么能悲痛到这个地步!”王戎说:“圣人不动情,最下等的人谈不上有感情;感情最专注的,正是我们这一类人。”山简很敬佩他的话,更加为他悲痛。

扩展资料:

1、中古时代,战火遍地,灾难重重。上层统治者互相倾轧,残酷斗争,人命危浅,朝不保夕。在这动荡多事之秋,许多著名的文人常常由于政治上的牵累惨遭荼毒,死于非命,《晋书·阮籍传》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说的就是为政治因素流血牺牲的文人。‘圣人’为权势,建功立业过程中,必得铁石丹心‘不动情’;而其后的文人追随者他们倡大义,讲风骨,‘动真情’做了‘圣人’脚下的登塔石。所有的甘愿、不甘愿,随着时代潮流,皆湮没在历史尘埃里。

2、‘太上忘情’,太上是最高明的人、是圣人。一说‘太上忘情’不是没有情,而是有情,但把它放到好像忘了的层次。可是有情却不为情牵、不为情困,要把情处理得豁达洒脱,才能做好真正的‘圣人不动情’,‘圣人掌朝局,和平安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说新语·伤逝



出自《世说新语》

原文: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
何至於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锺,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简译:
这则是在说王戎丧失了他的爱子万子,他的朋友山简去探望他,但王戎仍旧悲伤不已。山简便安慰他说:「您失去的不过是一个还不懂事、还没有感情的小东西,何必悲伤到这种程度呢?」王说:「圣人寄心大道,没有感情的困扰;最驽下的人浑浑噩噩过日子,根本想不到人间还有感情这回事;只有正如你我般的中庸之辈,才是情之所聚、情感丰富的人啊!山简听了之後,十分地感动、佩服他的话,更加为他的丧子之悲哀痛。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最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这句话出自何处?~

此句话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意思是圣人心涤世外,不涉情,最下之人扰于世,顾不上有情,能情有所钟的,只是我这样的人罢了。“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是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记载,王戎丧子,对前来悼唁的山简如是说。
后来在别的地方看到过,世间有三种人,一种人敏锐,对发生的事能够及时准确地应对,所以不会有错误和遗憾;一种人迟钝,即使有事情发生了,也浑然不觉,只顾埋头走路,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失落或怅然的感觉。只有中间那一种人,不够敏锐,所以总是做错事,又不够迟钝,所以总是在遗憾和追悔。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忘言不是说把要说的话给忘了,而是默默的体味它的意思,不以说话来表达。忘情也是如此。忘情绝不是无情,而是有情的,可是有情却不为情牵、不为情困,要把情处理得豁达洒脱。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锤,正在我辈。’这段话重点不但在‘圣人忘情’,更在‘最下不及于情’,‘最下’就是三流的、不入流的人,这种人对情一片号陶,全无抑制、转化与升华的修养。

‘太上忘情的范围是广义的,当然也包含男女的爱情在内。在爱情的离合上,尤其在离别、在分手时所表现的,最能看出一个情人的水准。

人非矫情,即是任情,矫情者奴情,任情者奴于情,太上忘情.

人不是矫情,就是任情,矫情的人视感情为自己的奴隶,从而而恣意打扮它掩饰它做作它;任情的人为感情左右,是感情的奴隶。而真的超然物外,就是忘情。

太上忘情,其次任情,再次矫情;情之所钟,正是我辈.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强英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
(13055899177): 是.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锤,正在我辈.是李敖上山上山爱-第十五节

#强英冯# 太上忘情,非无情…….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出自何处,下面还有什麽?太上忘情,非无情,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圣人... - 作业帮
(13055899177):[答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忘言不是说把要说的话给忘了,而是默默...

#强英冯# 太上所忘何情? -
(13055899177):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道家严重,道就是无情的意思!太上乃是修为高深的意思,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将七情六欲等情感全部望去! 因为道家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而天地是没有情感的,只有这样才能公平公正!所以太上忘情是要公正!

#强英冯# 求太上忘情篇全录. -
(13055899177):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太上忘情,并非无情,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古人讲'太上忘情',太上是最高明的人、是圣人.'太上忘情'...

#强英冯#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晋书.王衍传》
(13055899177): 圣人忘了什么是情,不被情所缚,即将成为圣人的人,也不会被情所牵扰而乱心境.以情为生为死为爱为一切之众生,正是我们.所以我们是凡夫俗子,却是可以拥有有着七情六欲的平凡人,拥有着圣人没有的快乐,所以圣人只是少数.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出自 《晋书·王衍传》

#强英冯# 什么是太上忘情 -
(13055899177): 古人讲'太上忘情',太上是最高明的人、是圣人.'太上忘情'不是没有 情,而是有情,但把它放到好像忘了的层次.照原始的解释,忘情是寂焉不动情, 若遗忘之者.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陶渊明说:'此中有真 意...

#强英冯# 情之所钟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 -
(13055899177): 情之所钟至死不渝:指痴情所向,十分专注,到死都不改变. 【成语】情之所钟 【释义】钟:汇聚,专注.指痴情所向,十分专注. 【出自】:1.《晋书·王衍传》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2.《世说新语·伤逝》南宋 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 【成语】至死不渝 【释义】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强英冯# 什么是忘情水
(13055899177):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古人讲'太上忘情',太上是最高明的人、是圣人.'太上忘情'不是没有情,而是有情但把它放到好像忘了的层次. 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

#强英冯# 忘情水是不是失忆 -
(13055899177): 不是

#强英冯# 太上忘情的近义词 -
(13055899177): 成语:太上忘情 拼音:tài shàng wàng qíng 释义:太上:本意是指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忘情:忘记一切之情,达到无情之境.元始天尊化身盘古大神.以无情开天,以大爱创世.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圣人不为情感所动 例句:清·林觉民《与妻书》:“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近义词:太上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