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挫折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2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挫折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挫折,让孩子明白这件事的意义所在,很多家长对这问题都非常头疼,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分享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挫折。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挫折1

父母的宠爱导致孩子抗挫折能力差

很多父母在孩子幼儿时期亲手剪断了他们的翅膀,却又在孩子长大后逼迫他们独自去飞翔。

1、对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包揽包办,使他们失去锻炼自己动手的能力, 以至于缺乏面对挫折的能力;当孩子一切都被照顾很好的时候,自然就没有尝试任何挑战的机会。

2、孩子遇到任何困难挫折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怪对方, 而自家的孩子却没有任何的责任。然而在社会上却没有人会为孩子的错误所买单,所以当他们无人可赖时便会被挫折压垮。

3、对待孩子的失败,家长只是一句轻松的没关系,输了就输了, 想要借此来安慰孩子,让孩子有过大的压力。但是他们却从不跟孩子分析为什么会失败,所以在孩子心中所有的失败都无所谓,从而选择逃避挫折。

挫折教育有哪些误区?

1、不要人为的制造挫折

我们人生中有着太多的挫折,这一切都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家长并不需要再去刻意的制造去考验孩子。如果当孩子面对这些人为的挫折无法很好的做出正确的处理时,便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反而使他们变得自卑。

2、不要完全坐视不理

有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抗压力,在孩子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会选择无视,以此来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去解决。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孩子还是会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帮助,这时家长就应该给出自己的建议,给孩子以解决挫折的指导。

3、要及时的给予疏导

孩子们在遇到挫折之后难免都会出现一些低落的情绪,这时家长们千万不能嫌弃孩子,当然也不能过分的去夸奖孩子,因为这些方法都非常极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予他们必要的安慰,疏导他们不适的情绪,使得孩子们能够尽快振作。

什么是甘地夫人法则?

当甘地夫人的大儿子需要手术时,医生希望缓解孩子紧张的情绪,所以想要编出一些善意的谎言来安慰孩子。但是却被甘地夫人制止了,她明确的告诉孩子手术后会有一些不适,也会给他带来很大的身体痛苦。不过这些都是他必须要面对的,任凭他怎样埋怨或者是哭闹都无济于事,所以唯一的做法就是学会勇敢的面对和接受。

它告诉我们, 所有的挫折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因为人们的意识而消失或者减弱,它具有有很大的突然性,所以对于每一个人包括孩子来说,都只有独自去承受。

甘地夫人法则帮助中带来的启示

1、学会勇敢面对挫折

甘地夫人法则告诉孩子们,在生活中必须要勇敢的去面对挫折,因为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如果没有相当大的勇气,遇到了一点挫折就临阵退缩,甚至自我放弃,那么我们的人生必然无从发展,很容易一直被困境所包围,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2、承受能力强

正是因为甘地夫人如实的告诉了孩子将要面对的挫折,所以孩子才能够坦然的接受手术后的一切,没有留下任何的阴影。所以在孩子年幼时期,父母必须教会孩子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除了他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外,更要让他们学会勇敢的承受挫折。这样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他们才会有着较强的抗压力。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你可以这样做

1、和孩子一起努力

在有了父母这个新的身份之后,我们要更努力的'去自我成长,学会照顾好自己,这样才能身体力行的去教育孩子。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父母应该一直保持自己的心态,这样才能把乐观的状态传染给孩子,使他们自信的对待生活,提升抗压能力。

2、陪孩子找出挫折的根源,分析并解决

当孩子遇到挫折后,父母一定不要嘲笑他们,而是先要让孩子稳定情绪,然后用柔性的语言安慰孩子。之后再陪孩子进行冷静的分析,找出这一次失败的原因,并且引导孩子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当孩子在挫折中能够独立应对时,他们的自信才会越来越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3、给孩子主动的机会

作为家长,理应关心和照顾孩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他们的私有品。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寻找出成功的体验。千万不能以爱的名义一切包办,剥夺孩子们的主动意识,否则孩子面对挫折只会逃避。

4、学会支持和鼓励孩子,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

当孩子在生活中的动手能力有所进步时,家长都应该指出具体原因对孩子进行称赞,比如说搭起了一座小楼,洗干净了一双袜子等等。这会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得到表扬,所以也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而这正是抗挫能力的基础。

当然孩子犯错时也必须给予适当的批评,只是千万注意不要使用打击孩子的言语,否则孩子只会变得自卑。正确的方法是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引导,并且教会孩子在反思中改正错误,取得进步。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挫折2

1、首先,耐心陪伴。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家长的耐心陪伴。无论孩子处在那一个年龄段,都应该缺少了家长的陪伴。尤其是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也是他们内心最需要家长陪伴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最希望得到来自于家长的鼓励和安慰,当然也只有家长的鼓励和安慰才能够给他们力量去战胜挫折和磨难。很多家长缺失了对于孩子的陪伴,所以无法在孩子需要鼓励和安慰的时候出现,这就会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2、其次,耐心沟通。

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一个道理:每个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并且我们每个人也是在不断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才能够成长起来。当孩子明白了这一点以后,他们就会明白人生是一个不断战胜挫折的过程,经历过挫折,才会看到人生的彩虹。

3、再次,共同成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需要接纳孩子的内心感受,接纳孩子的沮丧,然后用自己的耐心陪伴孩子,给孩子讲明白道理。其实这也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只有我们家长付出了爱心和耐心,我们才能够看见孩子的成长。

接纳我们的孩子,给孩子鼓励和支持,帮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强大。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挫折3

让孩子向自己学习

曹钢:“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每逢孩子战胜一次挫折,家长就可以指导孩子把事情记录下来。

这样,当孩子以后面临挫折时,家长就可以提醒他看看这些记录,向自己学习。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做孩子的“顾问”,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但最后还应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实施。

理性评价孩子

睿思妈妈:心理学上,有种被称为“孔雀心态”的现象也正是如此。这些孩子通常比较争强好胜,非得事事都争第一,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联想到很多人在遭遇挫折时一蹶不振,甚至以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事不宜迟。

作为家长,要抓住有利的时机,让孩子正视挫折。比如,年幼的孩子不小心摔倒,有些家长急于把孩子抱起来,还拼命地跺跺脚,指责地板的过错。实际上,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很容易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自己勇敢地爬起来。如果摔得很痛,让他们痛痛快快地哭几声也没关系。对稍大的孩子来说,可以让他们学学象棋和围棋等,在下的过程中,不断地承受失败和胜利。有时候,家长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创设条件,让他们尝尝失败的滋味。

在失意时给予足够的爱

清漪:上次,女儿幼儿园评选“微笑天使”,她没有评上,非常非常伤心。我足足花了两三天的时间才抚平她那颗受挫的小心灵。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爱。同时,作为家长,我们要平和地对待孩子的荣誉,孩子得了奖固然可喜,但父母也没必要心花怒放,适当还可低调点,但孩子失败了,受挫折了,这时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当孩子已经尽力而为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奖励她,鼓励她,让她知道父母并不是因为她的优秀而爱她多一些,而是时刻关心她。

那天我女儿非常失落,第二天我就带她上书店买书作为奖励,因为她在幼儿园都挺乖的,好像效果不错哦。

刘鹏志,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全国闻名。在当年那些出类拔萃的“神童”里,就有今天的微软全球副总裁、IEEE最年轻的院士张亚勤。但在当时,全国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有一个叫宁铂的孩子。二十年过去了,宁铂悄悄地从公众的视野里消失了,而当年并不知名的张亚勤却享誉海内外,这是为什么?

归根结底,是他们抗挫能力的差别导致了今天的差距。因为成长过程过于顺利,致使宁铂很难有勇气面对失败。大学毕业后,宁铂虽然强烈地希望报考研究生,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自己的希望。因为他太害怕失败了。而张亚勤在挫折面前勇于进取,不怕失败,从而铸就了他今日成就。

“挫折教育”其实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外界给予中得到快乐,而且能从内心激发出一种自寻快乐的本能。那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呢?

首先,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其次,父母要有意地给孩子设置一些挫折障碍。对孩子来说,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要遇到苦难、阻碍,如果孩子平时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从而束手无策,情绪紧张,容易导致失败。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有意地给孩子设置些障碍,或对孩子的要求说“不”,以此给孩子“加点钙”。

第三,父母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抗挫折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第四,在孩子失败后,要温情地鼓励孩子。生活中的不如意太多了,对孩子来说,家人的温情与支持是信心的来源。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多么希望孩子能一切顺利,但是挫折却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孩子的一生,我们只好把它当作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因此,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父母更应看重孩子的心灵,用温情去温暖孩子,对孩子进行引导,避免挫折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第五,引导孩子多读一些伟人传记。读得多了,就感觉到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和伟人比起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实在算不了什么。伟人是在大海洋里与大波大浪搏斗,而我们的挫折,真的像在公园里划船时遇到一点小浪。



~


#甘裘脉# 如何帮助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
(15359911053): 父母的开导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指出孩子碰到的困境是暂时性的、有特殊原因,而且是可以改变的;二是安慰孩子,帮他恢复自信心. 当孩子遭遇困境,家长更需要用平和的方式,化解孩子的挫折感,告诉他父母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个宝贵的经验等等.帮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父母要先学会拒绝悲观的心态. 给孩子释放的机会,是缓解孩子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父母不妨充当孩子的“垃圾桶”,唯一的任务就是倾听,任凭孩子在自己面前尽情地说、尽情地哭,把一肚子的苦水都倒出来,把内心的挫败感尽情地表达出来,孩子的内心就会平和许多. 如果满意记得采纳哦,谢谢~

#甘裘脉# 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家长应该怎么做 -
(15359911053): 孩子需要挫折教育,家长应该怎么做?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那我们家长该怎么引导尼,具体方法如下:1. 首先,还是需要家长从认识的误区中走出来.要学会尊重生命成长的基本规律,把孩...

#甘裘脉# 怎样让孩子正确的面对挫折 -
(15359911053): 孩子受挫能力不强的原因大致有这样三种: 一是由于孩子的天性比较懦弱.这类孩子在经受挫折的时候由于经验有限、意志比较薄弱,很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产生自卑的情绪. 二是因为父母对孩子过于娇生惯养,也没有给孩子面对挫折的机...

#甘裘脉# 怎么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
(15359911053): 面对挫折的方法就是先面对自己,孩子自己对自己的认同和自信不够,也是安全感缺失导致 这个时候家长要多陪孩子,陪孩子玩,陪孩子到外面活动.让孩子找到自信.同时生活中,父母不要过多给孩子设限制,要求,约束,期望,命令.多给孩子尊重理解支持空间.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远比你要求对方做的事情更有好处.同时遇到问题和孩子的错误,要先尊重理解接受,然后等孩子愿意主动说再问,不说就不问,尊重非常重要

#甘裘脉# 怎么教育宝宝勇敢面对挫折呢?
(15359911053): 教育宝宝勇于面对挫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帮助孩子正视挫折.对性格懦弱的孩子要不断鼓励,可以告诉孩子“虽然做得不好,但比以前进步多了”,孩子得到肯定就会愿意继续进行,此外,家长可以在一旁帮助孩子,不断地用“对,做...

#甘裘脉# 面对困难、失败、挫折,该如何劝慰孩子 -
(15359911053): 首先问孩子在做这件事之前有没有评估这件事以自己现在的能力能不能完成,做这件事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同时有没有尽自己的全力,做完这件事时自己是只有失败的痛苦和遗憾还是有什么收获.一味的安慰孩子是没有用的,因为现在的小孩都很早熟,很多道理自己都懂,大人只能在旁边给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引导孩子自己想通,同时陪在孩子身边度过这个失落期,让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我是师范生,同时家里有几个弟弟妹妹,我也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而谈,不一定正确.

#甘裘脉# 孩子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
(15359911053): 针对家长在孩子受到挫折时不知如何应对,伊顿幼儿园的教育专家认为挫折有两种:现实存在的挫折和自己制造出的挫折.对不同的挫折,家长们可以扮演三种角色:1.“观察者”的角色.每个孩子的发展过程都不一样,家长应做好“观察者”...

#甘裘脉# 中教联盟网 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从容地去面对挫折? -
(15359911053): 一、遵循孩子的个别差异 抗压性差、挫折容忍力低又输不起,是现代孩子的通病.如果您的孩子,属于“不能赢就不玩”的不妥协型,也就是坚持度高,非赢不可的幼儿,父母千万别再煽风点火、顺势要求“好,还要更好”,更不能让孩子永...

#甘裘脉# 如何让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勇敢面对挫折 -
(15359911053): 人生的路上总是荆棘丛丛,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会担心孩子未来不够坚强,不能从容面对生活的各种障碍,于是我们会有意识的制造些“麻烦”,让孩子去历练,可是错误的抗挫教育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强大内心,更会让孩子进入误区... 3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