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在写景和抒情很有特色.请举例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蔚然深秀的狼牙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无山,则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立,无亭,则山泉失色。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作者笔下的朝暮和四时之景,也都是优美的风景画。
二、勾勤了一幅“与民同乐”的风习画
文章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这个场景在太守眼里,应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写宴饮之乐,宴饮所需,无论是酒还是鱼,是肉还是菜,都是就地取材,这样意在夸耀滁地富足,表明野餐的简朴。同样,宴饮之乐也没有王公贵族府第宴饮的奢华,但这是在滁州的土地上与滁州的老百姓一起宴饮的这种乐趣,也是王公贵族梦想不到的欢乐,作者在这里勾勒出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游乐风习画。
三、积极的人生态度
范仲淹等推行的“庆历新政”失败,他们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替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府,一般被贬的人都是悲观,彷徨,沉迷于山水。而欧阳修却不同,他虽然被贬,但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与滁州人民同乐,将滁州人民的安定生活归功于宋王朝的休养生息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欧阳修在谪居时期人生态度是积极的,与一般的迁客不同,他的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四、精巧的结构
乐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是人情之乐,写宴饮,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显得含蓄委婉,文章结构严谨,处处注意前呼后应,无懈可击。
五、出色的语言
《醉翁亭记》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炼,音节铿锵,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文中语言骈散结合,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成诵,语言凝炼精粹,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全文创造性地运用二十一个“也”字,一贯通篇,毫无重复之感,反而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总之,《醉翁亭记》是篇富有诗情画意,清新明丽的优美游记散文,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醉翁亭记的写景特色~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

景物描写清晰,而且有利于一步步突出主题。全文一个“乐”字贯串,因景美而乐,因乐而更觉景美,景中有情,情亦有景。


#江通元# 醉翁亭记写作特色 -
(13530701461): 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情感的抒发,而这三者又都生动地表现了欧阳修当时的特殊情怀.随着文章中对景物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闲适快活的世界 具体你看看这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492657.html?fr=qrl3

#江通元# 醉翁亭记的写作技巧有什么特点 -
(13530701461): 一、《醉翁亭记》写作上显著特点(环境)和(人物心情)自结合.如下: 1.开头简练的写出:“环滁皆山也”,滁州四面都是山,没一一点出是什么山,节省文笔. 2.没直接道出“醉翁亭”,而是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

#江通元# 《醉翁亭记》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和( )自然结合 -
(13530701461): 《醉翁亭记》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环境)和(人物心情)自然结合

#江通元# 醉翁亭记中的记叙写景抒情是怎样结合的 -
(13530701461): 全文条理清楚,构思极为精巧. 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作者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座...

#江通元# 醉翁亭记本文是怎样把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的?
(13530701461): 文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写静和抒情的自然结合.文章先写到亭子的远景,因为亭子所在是琅岈山,就从这里落笔,用“蔚然深秀”表现它的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姿态,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写亭的近景,用写翼自做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而借释停名来直抒作者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奠定了全文抒情基调.以下从两方面展开;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情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这和平生活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江通元# 醉翁亭记中写景的有哪些,赏析 -
(13530701461):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江通元# 八年级《醉翁亭记》赏析 -
(13530701461): 中心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主旨句:醉能同其乐 贯穿《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文中写景的成分很重,又多次提到醉字,这是无足怪的.因为既是写亭...

#江通元# 醉翁亭记的“至于————庐陵欧阳修矣”两段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 - ---,写景与抒情的有机结合 -
(13530701461): 骈散结合,突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江通元# 《醉翁亭记》与《冷泉亭记》在描写景物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 -
(13530701461): 写作方式上,都是采用了记叙、描写相结合,并且都是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江通元# 《醉翁亭记》中写景的作用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
(13530701461): 在山水风光的描绘,游人活动的叙述中抒发了个人情感.表现了欧阳修寄情于山水以排遣郁闷的复杂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