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称呼自己的儿子 古人称呼自己 古人是怎么称呼自己的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在我国古代,人们一般都会称呼自己的儿子为“犬子”,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其中有一个典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从这里来看,“犬子”有可能是司马相如的父母在他年幼时给他起的乳名。“犬子”字面的意思是“狗的儿子”,之所以这么叫,一方面,是古时人们认为起贱名孩子好养活.另一方面,则是古人谦虚.古人都非常自谦,虽然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大器,但是在他人面前是不能过分炫摇的,而是要谦虚。比如古人即便再怎么富裕,都会谦称自己的家为寒舍。
同样的道理,无论自己的儿子多么优秀.心里对他有多大的期望,都不能流露出来,而是要自谦地称之为“犬子”
司马相如成年之后,觉得“犬子”这个名字实在是太不雅了,加上自己本身又非常仰慕战国时期的名相—蔺相如,所以改名为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后来成了汉赋大家,千古流名,“犬子”这一称谓也一直流传了下来.后世之人为了表示自谦,也都纷纷仿效司马相如的父母,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古人对自己的事情虽然很谦虚,对他人却是不吝赞美的.古人称别人的儿子为“令郎”,意思就是“您优秀的儿子”.赞美他人的儿子还会说“虎父无犬子”、“将门无犬子”,意思就是说父亲这么优秀.儿子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叫:犬子

古代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子女时会叫什么?~

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不凡子”、“贤子”等。

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尊称的话是称呼别人的儿子。有令郎、佳儿、麟儿、令公子。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
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的贱物)
未婚女子称奴家.
其他:“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上了年纪的妇人自称为“老身”
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
称对方的名字(多用于年轻女子)--“芳名”
古代的女子称呼:
女子自称--“奴家”
女子谦称--“妾”、“贱妾”、“奴婢”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
称对方的名字(多用于年轻女子)--“芳名”
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的贱物)
其他: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女子、小妇人;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没有才智的)、不肖(没有出息的),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古人在说自己时的谦称因身份而有所不同.
一般人说自己可以说“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单个字可以说“仆”,如“仆窃不逊,近自托自无能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可以说“愚”,可以说“窃”,“愚以为”“窃以为”都是“我以为”的意思.
大臣们在君主面前可以说“臣”、“微臣”,甚至说“奴才”(何绅不是经常说吗?),犯了罪了说“罪臣”.
下级官吏在上级面前说自己“下官”、“卑职”.下级将领在统帅面前称自己“末将”.
君主自己称呼自己时说“寡人”、“孤”、“朕”.
丫环在主子面前自称“奴婢”.
百姓在官员面前说“小人”“贱民”.
古代女子谦称自己为“妾”、“妾身”、“贱妾”.
出家人称自己“贫僧”、“贫道”、“贫尼”.
所有这些都是古人对自己的谦称.
还有:
1.鄙人:古人称呼自己的谦词
2.臣:古代作官的在皇族面前的自称
3.孤:古代皇帝自称
4.小人: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 ;也指坏人
5.在下:古人自称
6.陛下:对皇帝的尊称
7.阁下:对听话对象的尊称
8.令郎:指对方的儿子
9.愚:对自己的称呼,谦词
10.奴才:古代一些下级对上级,奴才对主人的自称,有自贬自贱以抬高听话人之意
11.先生:老师;对学识高的人的称呼
12.奴家:古代女子自称
13.晚生:一般是书生在比自己资历高的人面前自称
14:卿:古时高级官名;古时君称臣;古时夫妻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
15:令尊:对听话人父亲的尊称


#史帘婉# 这个人是我儿子用古语怎么说 -
(19398659844):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小儿”、“小犬”等,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史帘婉# 古代的人怎么称呼自己的儿子?
(19398659844): 孩儿

#史帘婉# 古代儿子的称呼都有哪些 -
(19398659844): 自己称呼:小儿,犬子,孽子;别人称呼:令郎,令公子,麟儿

#史帘婉# 古代的人怎么称呼自己的儿子? -
(19398659844): 我记得跟别人谈话的时候是说“犬子” 在家里的时候就是叫名字,有的是乳名.像是大户人家就叫字(不都是有字号什么的吗?就是叫那个字). 在家里叫什么,不是很规定的.

#史帘婉# 古代小儿子的称呼? -
(19398659844): 末子, 或者 季 代表最小

#史帘婉# 古代对独生儿子的称呼 -
(19398659844): 自己称呼:小儿,犬子,孽子; 别人称呼:令郎,令公子,麟儿

#史帘婉# 古代如何称呼孩童 -
(19398659844):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

#史帘婉# 古人有多个儿子,都是怎么称呼,大儿子叫什么,二儿子叫什么,,,,?
(19398659844): 用伯(长、孟)仲叔季表示子女排行,兄弟和姊妹是分开表示的.“长“与”伯、孟“相比是通称,指兄弟或姊妹中最年长的;如果用于兄弟排行,”伯“特指嫡长子,”孟“指庶长子;用于姊妹排行,”伯、长、孟“都可用于长女,没什么区别.还有一种用”行第“表示排序,就是同一个曾祖父的兄弟姊妹一起的了,比如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这样的排法.

#史帘婉# “你的母亲”和“你的儿子”的尊称是什么呢? -
(19398659844): “你的母亲”和“你的儿子”的尊称是“令爱”和“令 古人在称呼对方父母时为“令堂”“令尊”,对方子女为“令爱”“令郎”,此处“令”的本意是“美好”的意义. 令的相关用法: 用令字开头的敬语称呼对方的亲属时,一般将定语“您...

#史帘婉# 古代人很注重礼仪,特别是在称呼上,作为古代人对自我都有那些称呼? -
(19398659844):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