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思乡的意象 古诗中思乡类的意象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思乡诗句精选

1.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____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2.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4.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____张籍《秋思》

5.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____张炎《解连环・孤雁》

6.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____白居易《阴雨》

7.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高适《除夜作》

8.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____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9.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10.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11.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1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13.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____李觏《乡思》

14.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____张九龄《西江夜行》

15.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1思乡,天上的明月知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由于战事阻隔,与亲人无法往来通信,因而由所见所闻,融入主观情感,将思乡之情写得不落俗套。古往今来,天上都是同一轮明月,而无论千里万里,共同沐浴的也是这同一片月光,所以当我在抬头望月的时候,你或许也在望月思念我,所以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有“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无论过去,现在,明月寄相思,是人们共同的语码了。
2思乡,天边的落日知道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色渐晚,伴着日暮降临,鸟倦飞而知还。日落,便是象征着应当归家的时节,而在外的游子,难免对着天边的落日,抒发回不了家,却思乡无比的殷切心情。所以有“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黄昏时夕阳西下,都说落日之处便是天涯,可怎么望断了天涯都还是看不见家在何处呢?那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思乡,无边的落叶知道
深秋寒冬,落叶归根,这是季节轮换之中,自然界循环往复的现象与规律。落叶归根,似乎也就是重回了大地的怀抱,每当看到这萧萧而下的落叶,这萧瑟的秋景,怎能不让人骤起思乡之情?所以,纷纷而下的落叶应该知道,正在思乡人的情愫,所以有: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也有:落叶萧萧江水长, 故园归路更茫茫。
4思乡,滴滴答答的雨声知道
多情总是在雨中。一滴滴雨声,滴在离人心头,也在游子心头,雨打在窗上,落在水间,打在芭蕉之上,是离人泪,也是思乡情。“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鸿雁,红叶,黄花地,芭蕉雨,共同构成了这思乡的秋叶清梦。“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雨夜,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5思乡,归去的大雁知道
大雁南飞,自是归路;大雁北往,同是归途。见归雁,闻归雁之声,怎不教人想与之一起,飞回故土乡情。“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夜晚听到归雁啼叫便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可你看:“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四时物候更新,秋雁南回,而远在千里的游子呢?

让我想起来李白的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0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02、静忆家人皆万里,独看帘月三更。——张问陶

  03、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

  0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0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0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07、直道相思了无道,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

  0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09、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柳永

  10、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11、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苏轼

  12、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

  13、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1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15、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16、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17、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18、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然似去年。——赵嘏

  19、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

  20、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温庭筠

1.羁旅思乡诗常用意象,并举例 2.羁旅思乡诗的意境 3.羁旅思乡诗常用手法~

  一,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二,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三,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史敬鹏# 《乡愁》的四个意象各有什么含义 - 作业帮
(13459641567):[答案] 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这里看下写作的分析:(可能对你有帮助) 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意象的笔法.诗中主...

#史敬鹏# 在古代诗歌中有哪些常见的意象 -
(13459641567):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

#史敬鹏# 用具体意象表达 思乡 情怀 -
(13459641567):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史敬鹏# "雁"常是古人笔下借以表达思乡情怀的意象,如 -
(13459641567):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 欧阳修《戏答元珍》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 韦庄《章台夜思》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等等

#史敬鹏# 《苏幕遮·碧云天》里代表“家乡、故乡”的意象是哪个词? -
(13459641567): 《苏幕遮碧云天》里边,代表“家乡故乡”的意象是明月.“明月楼高休独倚”,以明月当空,寄托思乡之情.

#史敬鹏# 思乡诗及其意象分析 -
(13459641567):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 赏析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

#史敬鹏# 关于思乡怀人诗的概述、常见意象、常用手法、表达思想、代表作 - 作业帮
(13459641567):[答案] 章台夜思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史敬鹏# 有关能表现出思乡之情的诗句要诗中的句子!要写能表现出思乡之情的优美诗句, - 作业帮
(13459641567):[答案]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 还包括未能为国立功.因此,情绪并不消沉,其风格是沉郁悲壮的. 二、鉴赏思乡怀人诗词歌中的意象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

#史敬鹏# 思乡怀人诗有什么特点阿!!急急急!!!! -
(13459641567): 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之人的思念、离愁、哀怨,战乱频仍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1、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

#史敬鹏# 意象是什么意思 -
(13459641567): 所谓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就是诗中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它既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物象进入诗人的构思,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