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最高的荷花禅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1

意境最高的荷花禅诗是李商隐的《赠荷花》。

【原文】

赠荷花

李商隐〔唐代〕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译文】

世上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在铜盆中,花叶只能落在土里化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相映,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久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真是让人愁苦至极。

【注释】

不相伦:不相比较。意谓世人皆重花而轻叶。伦:同等,同类。
金盆:铜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绿荷红菡萏(hàn dàn):绿荷是指碧绿的荷叶。菡萏是指未开的荷花。
卷舒:形容荷叶的姿态。卷,卷缩。舒,伸展。
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开,开放。合,合拢。
天真:天然本性、不加雕饰的本来样子。
翠减红衰:翠者为叶,红者为花,翠减红衰言花叶凋零。翠:指荷叶。红:指荷花。
愁杀(shà)人:令人愁苦至极。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创作背景】

公元838年(开成三年)李商隐新婚,绿荷红菡萏就是盛夏的景象,这首诗就是作于这一年夏天泾原幕里,王夫人会写诗,李商隐就用写诗来赠送给她。这首诗的含义明确易懂,主要是以“荷叶”为主题,使它能诵易晓,更能表明自己的心迹,与议婚热恋之时的《荷花》诗前后相应。

【鉴赏】

诗一开头,并没有直接从荷花本身着笔,而是先从其他花卉的花与叶的关系写起:“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伦”,比并之意,世上的人对待花和叶是不一样的,二者不能相提并论。人们对花特别偏爱,把它栽在金盆中以供观赏,又倍加爱护,而花叶则听任它“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同时,其他花卉的花与叶的关系也并不密切。如杏即先花而后叶,花开而叶未放,叶生而花凋落。桃花那么鲜艳,但其叶也不与之般配,须得绿柳相映才更显其美,故有“桃红柳绿”之称。“红花虽好,还须绿叶扶持”。这种花叶相映之关是其他花卉不易具备的,只有荷花以此见长,所以诗人接下去便写道:“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尔雅·释草》: “荷,芙蕖,其叶葭,其华菡萏, 《毛诗笺》云: ‘芙蕖之茎曰荷。”’《说文解字》;“荷未发为菡萏,已发为夫容(芙蓉)。”“惟有”,只有。这是诗人特别强调之语。“卷舒”指荷叶,“开合”指荷花,“任天真”即自然天成。在诗人眼中,只有荷花红苞绿叶相配,完美无缺。荷叶之卷舒,荷花之开合,相互映衬,自然而然,美丽无比。

开头这四句,诗人是别具匠心的:他写的不仅仅是花与叶的关系问题,而是有深意的。字面上这是一种对比,即拿荷花与其他花卉对比,突出荷花花叶相配、交相辉映的特殊美,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在表明他自己与女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有如荷花的花与叶,可堪匹配,是天赐良缘。这样,在诗人的笔下,他自己与对方的情事便被描绘、渲染得十分美妙,又如此自然、和谐。
诗的最后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期望,也写出了诗人的隐忧:“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首句是希望,明里是说但愿这美丽的荷花与那碧绿的荷叶长久共存、相互映衬、形影不离,实际的意思是期望女方同自己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白头到老。后句是忧虑,字面上是忧虑荷叶减翠,红花衰落,那时看起来太让人伤感了。而实际上的意思则是一方面担心时不我与。双方年老色衰。但愿青春常驻;但更深一层,则是担心两人的感情“变色”,出现意外的变故,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实在是不堪忍受的,简直是愁死人了。所以,这是诗人在向情人表白心志,希望两人都珍视爱情,永不变心。

这首诗明里句句都是写花。但实际上句句都是写人。借荷花表明自己的心曲。既说明自己与女方可堪匹配。是天生的一对儿;又表明了两人相配之美满;又表明了自己的心愿与忧虑。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在众多的咏物诗中实属上乘之作。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描写荷花的禅诗,其中一些被认为是意境最高的。以下是其中一首著名的诗篇:

《竹石》 - 朱熹

人言萧萧两鬓华,

世事何如此漂泊!

平生若得岁月闲,

不辞长作岭南客。

落日海棠不须开,

青楼吹断玉笛谁?

贫贱自是人生常,

只有香如故人来。

这首诗由南宋哲学家、文学家朱熹创作,以荷花为题材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离愁别绪。诗人通过荷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诗中的意境高远,通过对荷花、落日、青楼等形象的巧妙运用,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禅意和境界。

这首诗以平淡的语言和朴素的意象,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荷花作为禅宗中崇尚的象征,象征着心灵的洁净和超越尘世的境地,与诗人对于人生追求的态度相呼应。通过荷花的形象,诗人反思了人生的苦乐,以及贫贱和名利对于人生的影响。整首诗凭借着深刻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禅意和恬淡之美。

这首诗的意境之高主要体现在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和意象深远的特点上。诗人运用了简洁的词汇和直接的表达方式,将诗中的情感和思想直观地传递给读者。同时,诗中的荷花、落日、青楼等形象也都富有象征意义,通过这些形象的运用,诗人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融入其中,使诗篇更具深度和内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荷花的意象,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离愁别绪,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具有较高的意境。这种意境的高度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简练、形象的生动以及意象的深远。这首诗以朴素而又深刻的方式,将禅意与人生的烦恼相结合,让读者在细细品味中体会到一种超然净化的美感。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朱庭玉《天净沙·秋》

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6、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苏轼《江神子·江景》

7、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8、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


#木慧晓# 赏析人生三境 -
(15280278416): 人生如登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若干个阶段,哲人们有各自的划分办法.丹麦哲学家齐克果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而德国哲学家尼采则认为,人生有三个时期,即: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

#木慧晓# 与苏轼的禅诗偈语《观潮》相对应的还有一首禅诗偈语,是什么? -
(15280278416): 《庐山烟雨》作者: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注释]:(1)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

#木慧晓# 帮忙解析这首诗: -
(15280278416): 这是一首禅诗.自然无常(风无定),人生无常(人无常),人生如浮萍,飘转不定,聚散无常.不要爱也不要恨,因为爱恨如萍踪,要像风中的芙蓉.顺其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山人酷爱禅诗.在此,也和两首. 无题 木鱼渔人人不眠, 檀香香客客必倦. 晨钟钟情情非酽, 暮鼓鼓声声惟安. 天净沙 夕阳,青山,古刹, 孤灯,清影,新塔, 木鱼声催泪下.

#木慧晓# 废名诗集鉴赏 -
(15280278416): 废名《菱荡》的禅味(作者:郁宝华) 废名是30年代颇有影响的京派作家,他的诗化的田园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是很有特色的.废名自己说他的小说写法是“分明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所以他...

#木慧晓# "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作者?诗名? -
(15280278416): 这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写的一首禅诗,颇值得玩味.“白鹭立雪”,首句展示了一幅图景,以下便是三种人的目光及不同的观点,分别扣住“鹭”、“雪”、“白”三个字,从而对人的审美境界进行排列,说的透彻,论得精辟. 禅是人生的一种独特智慧,由此谈到爱情关系,林清玄先生又有一首短诗可作解证: 相爱的人 像磁铁的正负极 因相吸与渴望寻找对方的所在 相契的人 像山谷中的回声 因投射与回应发现更深的内在 相印的人 像临水时的照影 因对照与融入泯灭彼此的分别 这两首诗正好是互为对应的:只看“鹭”的人,仅仅“相爱”而已,故为愚人;而见到“雪”,便是“相契”的人了,这种人聪明;惟有观“白”者,他能做到“相印”无间,智慧非他莫属

#木慧晓# “菩提本无树那段话是什么意思呀菩提本无树......”这段话
(15280278416): "菩提本无树": 菩提在经中说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但实际上菩提不是树,而是觉悟与智慧. "明镜亦非台": 明镜是指我们清净禅定的心境,何"台"之有? "本来无一物": 清净的心,原本是什么都没有的, "何处惹尘埃": 回应了上一句,问为何众生有如此多的烦恼? 就是不觉悟,不开慧,

#木慧晓# 关于修真意境的古诗 - 作业帮
(15280278416):[答案] 古代禅诗 禅诗 经典禅诗欣赏五言禅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唐代(神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代(惠能) 十方无影像,六道绝行踪.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一著高一著,一...

#木慧晓# 爱莲说 哪些语句具体写了莲? -
(15280278416): 题目解说以及文章赏析 赏析“说”,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

#木慧晓# 颂钓者中水的特点是什么 -
(15280278416): 钓者钓鱼,钓丝摇动水波,只要动一个水波,就马上有千万个水波跟着动.这是首禅诗,借水波的一波动万波随,来写人心之念,人的思想之波的容易被牵动,也可以用来形容文思的触发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