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雪的散文 关于雪的优美文章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楼主,我知道的有四篇,分别是

  1 鲁迅《雪》

  暖国②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③ ,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④ ;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注释: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六日《语丝》周刊第十一期。
  ②暖国 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
  ③宝珠山茶 据《广群芳谱》卷四十一载:“宝珠山茶,千叶含苞,历几月而放,殷红若丹,最可爱。”
  ④磬口的蜡梅花 据清代陈淏子撰《花镜》卷三载:“圆瓣深黄,形似梅花,虽盛开如半含者,名磬口,最为世珍

  2 俊青的<<第一场雪>>

  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第一场雪。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开始还伴着一阵儿小雨,不久就只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面上一会儿就白了。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就万籁俱寂,只听得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树木的枯枝被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 、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籁籁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大街上的积雪足有一尺多深,人踩上去,脚底下⒃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个话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并不是一句迷信的成语。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融化了的水渗⒅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⒆庄稼⒇生长的需要。我相信这一场十分及时的大雪,一定会促进明年春季作物,尤其是小麦的丰收。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做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明春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余秋雨《阳关雪》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只可能有一种理解:那全是远年的坟堆。
  这里离县城已经很远,不大会成为城里人的丧葬之地。这些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坍,枯瘦萧条,显然从未有人祭扫。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呢?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卷帙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沉埋。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这些沙堆还站立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就像干寒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西北边陲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张开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帙风干的青史,让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途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愈见凄迷。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讨论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
  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4余秋雨《雪》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唏嘘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ruì),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儿,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扎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这四篇文章各有特色,都是名家名作,个人感觉鲁迅的《雪》写的尤好。找的很幸苦,楼主一个金币也不给,小小的抗议一番,呵呵,如果能够帮到你,其实也挺开心的。

阳关雪 余秋雨

雪歌
  我盼望下雪,就象盼望一个盛大的节日。
  终于下雪了。悄悄拉开窗帘,雪花在窗外肆意飘舞着,就像飘舞着一段久远的记忆。终于可以把雪的莹洁放在口中细细品尝,终于可以在雪的世界里感悟大自然冰凌般的风格,终于可以在雪的世界里放声高歌。
  我没有淡忘雪的色彩,也没有淡忘雪的姿态。银装素裹,洁白如云。景色装点得如梦如幻,气息清凉得沁人心肺。真的,我记得雪的模样,就像记得我的朋友;我记得雪的模样,就像记得我童年的时光。真的,只有雪的色彩是简简单单的,只有雪的生命是无牵无挂的。飘荡后,沉寂下来的不是雪,而是整个世界。在雪濒临的瞬间,整个世界多的是一份沉重,少的是一种等待。飘飘洒洒,雪在降落中是自由的,在濒临大地时,她又多了一份责任。她来到了这个世界,并未打算改变世界的色彩,并未打算长期占有这世界的每一个空间,只是在她到来后,这世界上少了一份寂寞,多了一份期待。
  其实,清白的总有些冷。雪也不例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洁白。一个人可以做到踏歌起舞,却不见得能踏雪而歌。雪是一种奢侈的礼物。不见得任何地方都能获得一场雪,不见得所有人都能欣赏到一场雪。不知不觉,城市、乡村,平原、山区,都被雪装饰一新。在雪的点缀下,群岭、山坳,路人、街道,一切的一切,似乎多了一份耀眼的青灵。我痴痴地欣赏着、品味着,直看得雪使山川手舞足蹈,直看得雪使江河不再流淌。她飘飞着,让我的心在天空中舞动;她飘飞着,让我的心在天空中歌唱。哦,白茫茫的滋味,白茫茫的芬芳。
  我珍爱雪,就像珍爱梦中的姑娘,就像珍爱即将逝去的青春时光。这雪让我的浪漫更加晶莹,这雪让我的纯真更加悠长。我是雪的弟子,我是雪的儿郎。在这奔腾的北国雪原上,我有如雪般的羽翼,我有如雪般的衷肠。我怎能把雪抛弃,又怎能把雪来遗忘。天地造物,自然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空间,也给予了其它生命存在的理由。风、雾,雨、还有这皑皑的雪,都足以让我们产生丰富的遐想与悬念。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拒绝呢,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呢?在感恩中,我们无愧自然,无愧父母,无愧天地,更无愧于这个苍茫的世界。是这苍茫的世界还在提醒我们:一年四季,总还有洁白的季节;滚滚红尘中,总还有一尘不染的记忆在散发着弥留不散的馨香。
  我喜欢收藏雪,我喜欢记录雪。我收藏雪,其实就是收藏人生的亮点,就是让生命绽放出洁白的花朵;我记录雪,其实就是为了焕发一种光彩,就是为了在心中留存一份圣洁。降临时赤裸,离去时孤独。生与死的道理,朴实而又简单。一个人应该有雪的气质,更应该有雪的胸怀。应该有雪的轻松,更应该有雪的洒脱。若如此,行走在雪的世界中,就敢和世间所有的凡尘搏斗,就敢和世间所有的冷漠较量。我始终坚信,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是干净的,除了这雪以外,还有一切美好的理想,一切真诚友好的善良,一切如冰清玉洁般的希望。真的,在雪的映衬下,就该把世间琐事和世间芜杂彻底抛到另一个世界。走下去,把雪来记载,走下去,把雪来收藏。一张景色,就是一张人生态度;一张景色,就是一张人生境界。
  我的态度不会因雪而冷漠,我的真诚只会因雪而越发纯洁。雪歌一曲,激情在雪中燃烧,生命在雪中闪光。
雪路
  大雪降临后,路就不再坦胸露骨。
  山也寒了水也瘦了,而雪后的路,怎么看怎么有些臃肿。当然,台阶也好,小道也罢,都是路的延伸、路的组成。有人喜欢走宽阔笔直的路,有人喜欢走蜿蜒通幽的路,也有人喜欢走循序渐进的路。各有特色,也各自不同。然而,对于雪路而言,它的风格和品味真的大体相当,就连走上去的节奏也基本一致。
  雪成了路的财富,路却痛苦不堪。毕竟路是大地的一种标记,却因雪的覆盖和遮掩少了许多优势,甚至被搞得面目全非。但雪终究不会让这路走失,更不会让这路沦丧。雪是没有恶意的,它不会因为自身生命短暂,就蓄意制造一种混乱,让路和它同归于尽。它是为了洗涤路面上的所有风尘,才这样甘于沉沦,才这样义无反顾。
  我始终相信雪是有声音的。否则,你踩在雪路上,脚步怎么能那样同声调地歌唱?真的,对于路而言,雪不在于色彩,而在于旋律。我理解雪的出发点,我也理解路的良苦用心。毕竟,有的时候,路所承受的责任要比雪大得多。特征流失,风韵尚存。雪和路混为一体,也就浑然一体,其合成之优美也在于此。或象飘带,或象银蛇,或象云梯,雪路的弧线开始鲜明,也开始显露其独特的美来。
  雪路的终点可以构思,雪路的起点却无法省略。选择一条雪路,目的不是为了行走,而是为了把自己逐步融化到一个清新的世界。无论怎样,在雪路上行走,纵然阻力再大,终会让你放松身心。
  有雪路的地方,往往获得幸运,伴随吉祥。
  雪路是一种存在,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象征。有了雪路,天和地就有了传送福音的媒介,就有了沟通信息的桥梁。雪路尚未形成时,天对地而言,高不可攀;地对天而言,难以驾驭。雪路出现后,天和地就合二为一,互为一体。天地就成为了一个世界,天地就写成了一篇和谐而丰富的文章。
  其实,雪路是做好了奉献的准备。没有再好的形式,能让行走的足迹在雪路上变幻出各种各样清晰而又详细的记载。一行行,一串串,或简简单单,或奥妙无穷。有了雪路,大自然的思想变得清纯;有了雪路,人世间的道理就变得简单而又明朗。路多了一份冷清,尘埃却不再嚣张。不知不觉,你会发现雪路的存在富有哲理,而且顺理成章。雪路能造就诗人和哲学家,更能造就历史学家。在雪上记下一分公正,路就会多出一分圣洁,天地之间就会彰显清白而富有希望。
  雪路的价值不在于行走,而在于欣赏。雪路不是沙漠,不是绿洲,不是海洋,雪路是白帆,雪路是羽翼,雪路是月光。与音乐合奏,雪路就是一首轻灵的歌儿;同烈火燃烧,雪路就是一片霞光。在雪路的搀扶下,你即使跌倒次数再多,也不会伤痕累累,也不会感觉苍凉。雪路使所有弱者充满自信,雪路使一切强者越发坚强。
  走上雪路,就走上了一条圣洁荣光的路。
雪桥
  我走过很多桥,独于雪中过桥尚属首次。
  桥是很有诱惑力的,没有谁会无端地去拒绝桥。纵然你有再多的阳光道,在桥的面前,你都会放慢脚步甚至会停歇下来。桥自有桥的轮廓,桥自有桥的体态。或直或弯,或平或隆,不同形状的桥,都能为你架起一道希望,为你拼出一片光彩。而雪桥的诱惑力不仅源自于桥的本身,更源于身临雪的世界里。因雪而淡然,因雪而刚毅,雪中的桥,不仅有着坚强的体魄,更多出无限的魅力。
  雪桥中品味哲理,感受人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没有雪的桥是乏味的,没有桥的雪则是单调的。雪桥重在一个雪,过桥重在一个心情。心境不宁,心绪不佳,你就是走过再有魅力和诱惑力的桥,也会索然无味。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视线很容易变得模糊,重心很容易失衡,焦点也会变得散淡。迷蒙中,你会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从雪中袭来、从桥下涌起。纵然桥的弧线多么优美,多么有韵味,你也会感到一切都是那样的轻飘飘,那样的白茫茫。在雪桥上,平静与平和才可谓大方。雪塑造了桥的清冷,桥汇集了雪的灵性。我不是悄然而至,这雪却是纷至沓来;我不是匆匆过客,这雪已成为一种厚重的生态。我不会简单地去欣赏雪,了诗。
  “寒花带雪满山腰,著柳冰珠满碧条。天色渐明回一望,玉尘随马度蓝桥”(唐?元稹《西归绝句》)。古人桥上赏月,我则桥上赏雪。荡扬洒脱的雪,俊冷凌厉的桥,相互融合在一起,自然产生无穷的奥妙。飞扬飘逸,万千种的花朵,其实,都在桥上留下同一种情绪、同一种独白。苍茫万物,人生百态,都在雪中尽情飞舞,都在桥下罗列开来。倘若你稍不留意,你那所有的灵感和思绪都会稍纵即逝,荡然无存。当然,这不是雪的过失,也不是桥的过失,而是因为穹宇中有一种无法被忽略的存在。这也许就是通常所说的大自然之伏笔,大自然之悲哀。赏雪在于角度,感受桥,则在于品性。即使雪停了,雪化了,我也要珍惜它。毕竟,没有这座桥,我就无法欣赏到这么美丽而又洁白的雪。
  雪桥是一个梦,雪桥是一首歌。雪与桥相互依存,互为一体。在桥上赏雪,兴致无限;在雪中品桥,回味悠长。

描写雪景的十四篇散文~

1、《雪》作者余秋雨,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未曾见着它。去年在福建,仿佛比此刻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的雪花。
2、《寄小读者》作者冰心,四周山上的层层的松枝,戴着白绒般的很厚的雪,沉沉下垂,不时的掉下一两片手掌大的雪块,无声的堆在雪地上。  
3、《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4、《阳关雪》作者余秋雨,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5、《雪的断想》作者魏宏志,漫天的飞雪,扬扬洒洒,有如数条白龙,自浑浑噩噩的天宇席卷而至。顿时消散了隆冬的严寒干燥之感,扑面而来的竟是凉爽滋润,沁人心脾。

6、《第一场雪》作者峻青,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7、《雪花,静静地飘》作者季宇,雪花悄然地飘落着。那飞舞的雪花,一朵,又一朵像是漫天的蒲公英,又像是无数幼小而不可名状的生命,在苍茫的夜空中颤动、沉浮、荡漾。
8、《雪》作者鲁迅,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9、《红豆》作者宗璞,天气阴沉沉的,雪花成团的飞舞着。本来是荒凉的冬天的世界,铺满了洁白柔软的雪,仿佛显得丰富了,温暖了。
10、《雪夜》作者陈松新,雪花是最为神奇的圣洁之物,是上帝撒下的花朵,只为那些心中有空地的人开放。
11、《西湖的雪景》作者钟敬文,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
12、《我喜欢下雪的天》作者冰心,我倚窗外望,周围的楼顶上都是白灿灿的一层,校园小路上的行人,都打着伞,天上的雪仍在纷纷扬扬地下着,多么明亮,多么美丽!
13、《陶然亭的雪》作者俞平伯,在曲折廓落的游廊间,当北风卷雪渺无片响的时分,忽近处递来琅琅的书声。谛听,分明得很,是小孩子的。
14、《欧洲的风雪和阴霾》作者秦牧,早晨像盐粉一样飘下来的雪花,越来越大,终于变成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莫斯科变成了一个银白世界。

一、《静坐》——林徽因
冬有冬的来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
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
寒里日光淡了,渐斜……
就是那样地
像待客人说话
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
二、《快乐的雪花》——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三、《微笑 雪花 星星》——北岛
一切都在飞快地旋转,只有你静静地微笑。从微笑的红玫瑰上,我采下了冬天的歌谣。蓝幽幽的雪花呀,他们在喳喳地诉说什么?回答我,星星永远是星星吗?
四、《雪人》——顾城
在你的门前我堆起一个雪人代表笨拙的我把你久等你拿出一颗棒糖一颗甜甜的心埋进雪里说这样才会高兴
雪人没有笑默默无声直到春天的骄阳把它融化干净人在哪里心在哪里呢小小的泪潭边只有蜜蜂
五、《人在冬天》——汪国真
尽管春天很美丽
可有时候
我还是想回到从前去
回到那白雪飘飘的日子里去
捧着那晶莹的雪
吸着那清凉的空气
在寒风凛冽的时候
就围在暖洋洋的炉火旁
烤着红薯 忆往昔
人在冬天
总是没有距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雪花的快乐


#曲洁沈# 有关于雪的精美散文 -
(19454656133): 故园雪暮 到故乡的时候,已是烟霭迷离的日暮时分了.身体还在颠簸,思绪还在飘飞,只是客车猛然一顿,一手提着行囊,双脚已踏上了故土. 雪依然簌簌地下着,空气愈发的寒冽.放眼望去,宛东大地已变成了一片冰雕雪塑的世界.野村...

#曲洁沈# 有关雪的散文,谁有好的啊?
(19454656133): -- 雪(散文) 今年的雪下的比往年早 . 记下这简单的一行,我走出了户外.啊,户外是漫天洁白,微风中雪花依然在飘着,阴凉的天空间确是非常的洁净.我深深的吸人一口,竟是那般的深透,清爽,涌人我的丹田,仿佛在品着一枝淡雅,素洁的...

#曲洁沈# 描写雪的散文 -
(19454656133): 飘雪,是冬天的一种美丽.雪花片片随风舞,寒枝点点梅花香.纷纷扬漫天皆白,飘飘然行人匆匆.风卷门檐扰残梦,雪落窗台落闲花. 风飘雪舞,犹是天女散花纷纷零乱,卷起来一些寒意.漫天的雪飘混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间.大雪的天落寞...

#曲洁沈# 描写冬天雪景的散文不少于二百字 -
(19454656133): 篇一 开窗帘迎来清晨的第一道光,是那种皑皑白雪反射的光,楼下飘渺空阔,飞着纯净的雪. 我走在软软的雪上,走路很轻,听着雪对我说着它的轻柔. 发电厂的烟筒从沉睡到苏醒,大街小巷的叫卖声,惊散了一片天空的宁静,麻雀停在电...

#曲洁沈# 关于“雪”的散文 -
(19454656133): 遥远的雪(散文) 入冬以来,最盼的就是那第一场雪. 晶莹而洁白的雪,这是大自然恩赐给人世间的精灵.每年,总是在更深夜静最冷的时候,紧裹着寒风从天而降,轻盈的步态悄然无声,好象唯恐惊醒人们甜美的梦乡似的.漫天飞舞着,满...

#曲洁沈# 有关雪的散文
(19454656133): 寒风吹彻

#曲洁沈# 关于雪的抒情散文 -
(19454656133): 雪魂(抒情散文)日光在尽情地抛洒亮丽的光芒,在大雪初霁的原野,正回荡着高原独有的宁静和安详.蓝天的纯净舒展出神秘的微笑和广袤.没有了起伏跌宕的对抗,缺少了生命对绿色的留恋.雪后的广原,正在舒心地蜿蜒起黄河千里恢宏、...

#曲洁沈# 求关于“雪”的诗歌或优美散文 -
(19454656133): 四月如雪 寂寞如雪在杨花怒放时芬飞 仰望蔚蓝的天空 回忆是不是最初的心情 这场雪 如今 有桃花、燕子陪伴了 春天应该是快乐的 我与记忆对抗着 只有让白色的血液 掩饰这段凄惨的美丽 铲雪的人 清晨 雪已停息 从楼下传来一阵一阵的铲雪声 偶尔间杂着清脆的车铃声 快速掠过 还有短促的问候 我从十九楼的阳台上向下望去 两个躬身的人 低着头 一锹一锹铲雪 专注而有力 偶尔停顿一下 锹依着胸脯 将手放在嘴边 哈一哈气 顺便回身看看铲过后的雪地 ……,…… 我突然莫名的被这些动作所感动 ——跟铲雪的人一样 面对一片片积雪的土地 我们得用另一种方式铲雪! 吐露蕴情的杨花 纷乱 整个四月 我却因为寂寞 在整理记忆

#曲洁沈# 关于雪的散文要简短的(100字左右) -
(19454656133): ①2010的最后一场雪 2010年最后的一天了! 昨夜下雪了,一场几十年未遇的大雪! 清晨,花园里的雪松树就像被艺术家装点的圣诞树,看那还在空中飞舞的雪花,不知怎的,忽生一种莫以名状的顿悟,雪儿是那么的纯洁、宁静、安详、真实...

#曲洁沈# 怎么写关于雪的散文 -
(19454656133): 给你一个思路吧 要细致描写 例文: --------------------------------------- 万圣节初过,按西方古时候的说法,今天已经是新年的第二天,不知是否因此,处处一片祥和的氛围.瑞雪飘洒,美,再无比美更贴切形象描绘它的词语. 作者sirius96 茫然睁开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