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骂鲁迅,她却屈服包办婚姻,不给丈夫做一汤一饭,离婚收场,怎么回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她生长在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年轻时挣扎过、彷徨过,反抗过既定的、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命运,睁开了一双清澈的眼睛,闯出了民国才女的名声。她也把鲁迅先生视为不朽的精神偶像,成为千百万支持鲁迅的人中的一部分,钦佩他的高傲忠诚,赞美他的赤诚。她是苏雪林。

但在鲁迅先生去世后不久,苏雪林的态度突然急转直下,开始讽刺鲁迅的人品和才华,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苏雪林不是纯粹的反抗,拖着婚姻,又会给她怎样的结局?

1897年3月26日,浙江瑞安县衙内诞生了一位名叫苏小妹的姑娘,也就是后来的苏雪林。苏雪琳的祖父是瑞安县的县长,她的家族也是宦官世家。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重男轻女在所难免,苏雪林的奶奶更是变本加厉地向儿媳请教,对孙女恨之入骨。

因此,苏雪林的童年是黑暗的,并不光彩,但幸运的是,文学给了这个女孩一个极好的安身立命之所。一有空闲,她就躲在书房里,看各种书,看得入迷。

因此,苏雪林甚至比她的兄弟们更聪明、更有才华。但因为奶奶的反对,苏雪林只在当地读完了小学,就被迫在家里打转,学习三从四德,掌管家庭事务。在苏雪林的心中,上学成了梦想。

直到1914年,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学校恢复招生,苏雪林才又看到了曙光。苏雪林生病的母亲,带着苏雪林和苏雪林的表姐,拖着病体艰难跋涉,终于跨省将两人送进了学校。还有,苏雪林对母亲的感激和爱在她心中占据了很高的位置,这也是她后来婚姻不幸的一个原因。

进入安庆初级女子师范学校后,苏小妹改名为苏雪琳,这意味着从此,她将脱胎换骨,走上新的人生。的确,进入学校后,苏雪林的文学生涯正式开启。

1919年,苏雪林从安庆初级女子师范学校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此时,"五四"运动刚刚过去不久,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新思潮,那股新鲜而蓬勃的生命力也吸引了苏雪林,鲁迅先生逐渐走近了苏雪林的视野,成为包括苏雪林在内的一大批学生的精神支柱,苏学林开始在《晨报》、《国风报》等报纸上发表一些政论文章,讨论当前的社会问题。

1928年,苏雪林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绿色的天空》,同年3月由北新书局出版。一拿到《绿的天空》的样书,苏雪林就在扉页上写道:"鲁迅先生纠正学生苏雪林赠送七、四、一九二八",然后寄给了鲁迅。如今在鲁迅博物馆的"鲁迅藏书"中,还能找到苏雪林送给鲁迅的那本书。

苏雪林出版的第一本书,要专门送给鲁迅先生。而字里行间,苏雪林也自称是学生,可见苏雪林对鲁迅先生的尊重。因此,这段时间,苏雪林对鲁迅先生非常敬佩。

1934年,苏雪林还在《民族新闻报》上发表了《阿Q正传与鲁迅的创作艺术》一文。文章写道:"鲁迅是中国最早最成功的地方文艺,是世界上可以与之匹敌的名家。"。

在另一篇文章中,她还谈到了鲁迅先生的两部作品,并盛赞鲁迅:"鲁迅的小说不多,《呐喊》和《彷徨》是他从五四时代到今天的收获。仅仅两本书,就已经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永久的地位。"

但在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不到一个月,也就是1936年11月12日,苏雪林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她写了一篇4000字的《与蔡元敏先生谈鲁迅》。在她的笔下,鲁迅先生一下子从万人景仰的民族战士变成了面目狰狞的阴险小人。让人看不下去的话:"疑神疑鬼、无廉耻、人渣"等随处可见。

关于苏雪林态度转变的原因以及后半生对鲁迅的批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只有一件小事需要测试。那是1928年7月,苏雪林自称是学生,给鲁迅先生送《青空》几个月后,苏雪林第一次见到鲁迅先生。苏雪林自然十分激动,伸出手来与鲁迅先生握手。

但鲁迅先生似乎没有注意到苏雪林伸出的手,只是淡淡一笑,便离开了。这一举动,极大地伤害了苏雪林。个人认为,苏雪林童年荒废,又从事文学工作,内心敏感而偏激,这才导致她突然叛逃。

而不幸的婚姻也给她敏感的神经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1925年,苏雪林留学法国,但家人催促她回国结婚。受过新式教育的苏雪林对包办婚姻很反感,而根据她和未婚夫的几封书信来看,两人的性情很不合,所以很抗拒。

而在法国,也有人向苏雪林表达爱意,苏雪林也暗自感慨。没想到母亲病重,催着苏雪林回国,苏雪林只好割断了还未开始的爱情。回到家里,母亲躺在床上哀求苏雪林,声称自己唯一的愿望就是嫁给苏雪林和她的未婚夫。

不得已,苏雪林向母亲屈服了。同年,苏雪林与素未谋面的张宝玲结婚。俗话说,瓜不甜,苏雪林和张宝玲合不来,苏雪林又不是自愿结婚的,所以婚后的生活并不和谐。苏雪林虽然恪守礼仪,但对丈夫却是冷冰冰的,绝不会为丈夫做一汤一饭。所以结婚没几年,他们就离婚了。从那以后,苏雪林就一直孤身一人。

原生家庭是每个人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家庭是压迫和伤害,也许这种尖锐的压迫和侵略就会传递下去,就像苏雪林一样,最后伤人伤己,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



她和鲁迅早年就拥有婚约,之后嫁给鲁迅,勤勤恳恳,并且在事业上也有一定的帮助。

实际上,真正的朱安的性格是一个温和的,懦弱的性格。没有自我意识,不懂得反抗。面对包办婚姻,她就是唯一能生存下去的方法,就是嫁给鲁迅,然后依靠着鲁迅。鲁迅曾经想过跟她沟通,但是鲁迅和朱安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沟通之后没有任何结果,所以结局也是这样了。

因为她为人比较高傲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所以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


#党滕轮# 鲁迅与许广平 - 鲁迅与许广平的故事是怎样的?
(18392121248): 在与许广平结识、相爱之前,44岁的鲁迅虽有名义上的妻子朱安,但一直过着一种苦行僧式的禁欲生活,打算陪着朱安这个“母亲的礼物”做一世牺牲.是许广平对他的敬...

#党滕轮# 关于鲁迅的《离婚》介绍. -
(18392121248): 对于鲁迅最后一篇现代题材小说《离婚》历来似乎多有误读,例如有一种曾经流行的意见说:这篇小说通过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婚后被欺凌、起来反抗夫权压迫又遭到失败的故事,表现了旧中国妇女在婚姻问题和家庭中的无权地位.主人公有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勇气和泼辣性格,但是她对地主官僚存有天真幻想,终于在这些狼狈为奸、专横乡里的反动势力的沉重压力下被迫屈服.

#党滕轮# 为什么有人说鲁迅本人和他的作品有矛盾他的实际生活,比如说他反对迷
(18392121248): 鲁迅的文章除了曾经在课本上学过的,看的不多,对他的文章就不能妄加评论了.不过看过一些是关于对他个人的评价的文章,觉得他为人确实不怎么样.比如他对朱安的...

#党滕轮# 鲁迅的妻子是谁 -
(18392121248): 原配:朱安 第二任:许广平

#党滕轮# 著名作家肃红为什么会离开这个世界(死了)??据说作家肃红31岁就
(18392121248): 萧红叫萧军“三郎”,“郎华”是萧军的另一个笔名. 她因为识文断字,所以移了性情,竟抗婚出走,一手砸碎旧婚姻的枷锁,然后一头撞进新情感的桎梏.她邂逅的如意...

#党滕轮# 关于 《柳毅传》李朝威 全文以什么为中心?全文的引子是什么?文中三个人物是什么形象?这篇文章的结局做一个概括? - 作业帮
(18392121248):[答案] 作者简介 李朝威〔唐〕(约公元七五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陇西人.生卒年均不祥,约唐肃宗乾元中前后在世.生平亦不可... 这种封建包办婚姻造成的.这种婚姻,使她毫无爱情可言,惯于“乐逸”的丈夫还对她“日以厌薄”.她寄希望于公婆,使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