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叶圣陶的描写作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1. 写叶圣陶的作文片段

稻草人是一个让我上受益匪浅的童话,是中国着名的作家叶老0创作的,这个童话隐含了很多道理,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我想,这个童话也许会影响我一生。 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老太太的园子里摆放着一个稻草人,他帮着老太太驱赶害虫,有次见河上有一只船,是一位女士和他的儿子,儿子得了病,口很渴,一直叫喊着喝水,可那位女士没有给他喝水而是继续在河里捕捉鱼,捕了一条鲤鱼,把他放在筒里,刚好就在稻草人的身边,稻草人,不能动,鲤鱼说:“你救救我把,把我放出来把!”可是稻草人动不了,鲤鱼误认为稻草人狠心,就慢慢死去了,稻草人伤心,也倒在地。

稻草人一般意义指农田间用来驱赶鸟雀、防止其偷食粮食的偶人,因以稻草为之,故名“稻草人”。这就是我在没有读过这篇童话前对这个名词的理解。

如今读完全文,我的心中却满是沉闷和压抑,那个稻草人的形象一直都挥之不去,可怜的老妇人也一直在我心头萦绕。很久也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

让我感触最深的情节就是当我看到那位老妇人的麦子被啃得精光时,我的心中泛起一阵痛楚,怎么可以这样?这些麦子都是老妇人一棵一棵亲手种植的。而那些害虫却毫不费力的大胆偷吃,不付出任何代价。

我似乎可以看见老人花白的头发和两行混浊的眼泪。如果说老妇人的遭遇是悲惨的,那么我想说稻草人的遭遇更是可悲。

他有苦却无法说出,老百姓的苦他都看到,但他说不出任何话也帮不上任何忙。他用尽全力挥舞扇子也赶不走那些可恶的侵略者们。

他的努力得不到任何效果。他的心里有急,有怨,有恨,有惭愧。

也许最后他倒在田野里就是因为他再也不忍心看到人们受苦了。 稻草人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种人,一种默默无闻,而无私奉献,平平凡凡,却又不平凡的人!他们是值得尊敬,值得敬仰的人,同时更是我们的人格追求,我们的做事标榜!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2. 写叶圣陶的作文片段

稻草人是一个让我上受益匪浅的童话,是中国着名的作家叶老0创作的,这个童话隐含了很多道理,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我想,这个童话也许会影响我一生。

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老太太的园子里摆放着一个稻草人,他帮着老太太驱赶害虫,有次见河上有一只船,是一位女士和他的儿子,儿子得了病,口很渴,一直叫喊着喝水,可那位女士没有给他喝水而是继续在河里捕捉鱼,捕了一条鲤鱼,把他放在筒里,刚好就在稻草人的身边,稻草人,不能动,鲤鱼说:“你救救我把,把我放出来把!”可是稻草人动不了,鲤鱼误认为稻草人狠心,就慢慢死去了,稻草人伤心,也倒在地。

稻草人一般意义指农田间用来驱赶鸟雀、防止其偷食粮食的偶人,因以稻草为之,故名“稻草人”。这就是我在没有读过这篇童话前对这个名词的理解。如今读完全文,我的心中却满是沉闷和压抑,那个稻草人的形象一直都挥之不去,可怜的老妇人也一直在我心头萦绕。很久也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

让我感触最深的情节就是当我看到那位老妇人的麦子被啃得精光时,我的心中泛起一阵痛楚,怎么可以这样?这些麦子都是老妇人一棵一棵亲手种植的。而那些害虫却毫不费力的大胆偷吃,不付出任何代价。我似乎可以看见老人花白的头发和两行混浊的眼泪。如果说老妇人的遭遇是悲惨的,那么我想说稻草人的遭遇更是可悲。他有苦却无法说出,老百姓的苦他都看到,但他说不出任何话也帮不上任何忙。他用尽全力挥舞扇子也赶不走那些可恶的侵略者们。他的努力得不到任何效果。他的心里有急,有怨,有恨,有惭愧。也许最后他倒在田野里就是因为他再也不忍心看到人们受苦了。

稻草人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种人,一种默默无闻,而无私奉献,平平凡凡,却又不平凡的人!他们是值得尊敬,值得敬仰的人,同时更是我们的人格追求,我们的做事标榜!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3. 叶圣陶写的文章300字就行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4. 叶圣陶写的文章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他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当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长句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 这个动词,使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真的从中受益非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干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见一个初中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那天,天气很好。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叶老先生的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敞亮而典雅,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活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悄悄将落日的余染红窗棂。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又望望窗外那爬山虎。我不知那一刻老先生想起的是什么。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发作家。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15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那个夏天便长了。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5. 叶圣陶写的风景作文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 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 还 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 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 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 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 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6. 关于叶圣陶的故事

1、儿时的叶圣陶,很得父母的宠爱,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所以父母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

他们盼着儿子日后靠着科举能够飞黄腾达、荣宗耀祖。 叶仁伯为了使儿子求得功名,让叶圣陶三岁时就开始识字、练字,到六岁那年,叶圣陶识字已有三千左右,字也写得相当漂亮。

朱氏识字不多,但满肚子装着世代流传下来的谜语、诗歌、儿歌,经常说给儿子听。我国苏南地区流传的谜语,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叶圣陶猜谜语时兴致很高,从中得到了智慧的启迪。那些诵读起来悦耳动听的古代诗词,辞采华茂,言简意丰,叶圣陶能够背出很多。

尤其是儿歌,形象生动,想象奇妙,韵律优美,把叶圣陶给迷住了,他时常挂在嘴上哼唱,唱得眉开眼笑。 2、叶仁伯勉励儿子熟读圣贤书,但由于家境寒苦,他不主张像富户人家那样把子弟关在书房里“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认为带孩子出去跑跑,熟悉社会和认识社会上的种种人和事是务实的。

“不识字好过,不识人难过”。叶仁伯抱着这种传统观念,让儿子跟着他出门到亲戚家拜年、贺寿、吃喜酒,清明节到乡下上祖坟,秋天到乡下看收租子。

这一切大大地开阔了叶圣陶的眼界,使他无形中受到人情事理的熏陶。叶圣陶童年时代,就领略了苏州民风民情的淳朴,也孕育了关心民间疾苦的缕缕情思。

叶圣陶自幼生活在文化氛围很浓的吴地,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斋堂殿馆、庙院庵祠,甚至连城里的路名,都有来历;哪怕是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都有传说。 父亲总要带他去看,说给他听,而且回家后还要求他回忆参观时的先后次序,作类似日记的记录,作为“开笔”之前的写作训练。

3、叶圣陶到了八岁时起,就“开笔”作文了。老师出的题目是《登高自卑说》,作文之前,向他提示“这应当说到为学方面去”。

叶圣陶依照老师的吩咐,共写了八十多字。 老师看到他写的毛笔小楷字方方正正,文句又晓畅流利,说理通达,便不断地称赞,特别是对文章的结尾“登高尚尔,而况于学乎”感到满意,情不自禁地在“尔”和“乎”这两个字的旁边。

用红笔划了两个圈。叶圣陶高兴地把作文本带回家给父亲看,父亲见儿子敏悟好学、天资聪明,笑得十分开心。

经过近两年的刻苦学习,叶圣陶大有长进。 居然能够写出三百字以上的经义史论或时务策论的文章了。

父亲急迫地希望儿子赶快成长,又将叶圣陶送进了另一所私塾,以便学得更好,能够考上秀才。 父亲教育他要如他在《登高自卑说》里所说的那样,拿出登高的毅力去对待学习。

叶圣陶明白父亲的企盼,决心勤学奋进。 4、叶圣陶做小学教员时,有一次在校园内行走,无意间看到一个男孩举起一块大砖头,正想向另一个男孩砸过去。

叶圣陶赶紧上前制止了他,并请举砖头的孩子到办公室去一下。 当叶圣陶来到办公室时发现该生已站在那里等他,叶圣陶温和地递过去一块糖果,并说:“你来的比我准时,这说明你很守时,奖励你的。”

之后又拿出第二颗糖果说:“你能听从我的训斥把砖头放下,这是你对我的尊重,为了这一点,我奖励你第二块糖果。”学生半信半疑地拿了过去。

这时叶圣陶又拿出了第三块糖果说:“听其他学生说,你要打的那人欺侮女人,所以你才动手教训他,从小就有正义感,这是奖励你的第三块糖。” 当叶圣陶拿出第四颗糖时,该生已经泪流满面,有悔改之意。

叶圣陶接着说:“你已经知道武力不能解决问题,看到自己错了,因此我把最后一颗也给你,奖励你知错就改的好品质。” 5、著名作家萧乾先生在悼念叶先生的文章里说:“1957年以后,许多张笑脸变成横眉竖眼,许多好友变为路人。

可无论我被糟践成垃圾也罢,渣滓也罢,他见面或写信。 始终称我作‘乾兄’──30年代我还是个小伙子时,他就一直这么称呼我──敬重之外,我对叶老还有满腔感激之情。”

可惜那时我对叶先生“交友处世”的重要教导领会不深。 以致在那场政治灾难中,同不少亲友中断了交往,所幸与叶先生的交往如常。

1966年下半年的一天,我去看望“赋闲”在家的叶先生,他非常恳切地劝我:“你该同我划清界限。” 我流着眼泪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如果我确信叶先生的某种思想是不符合真理的,那我会同这种思想划清界限。至于叶先生,您永远是我的老师,我还会常来看您,面聆教诲。”

叶先生听了也潸然泪下。看到五屉柜上叶师母的大幅遣像旁边,新摆一个小镜框,里面装着60年代初期叶先生和我在青岛海滨的合影,知道叶先生还一直惦记着我。

7. 《怎样写作文》叶圣陶

叶圣陶(1894年一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ZHU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创作了我国**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目前**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它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1、《未厌集》(1928年)等。

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卜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8. 叶圣陶写的文章300字就行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叶圣陶,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和教育理念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在他的笔下,塑造了一批可爱、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不乏经验不足却勇敢坚定的少年形象,为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他的小说中,少年形象是一个突出的主题,他给读者留下了很多可爱又深刻的印象。如小说《我的兄弟和我的姐妹》,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描绘了一个呆板的农村家庭里的两个姐弟情,他们背井离乡,到城市中去生活,通过生活中的磨砺和努力,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另一个小说《黄粱梦》,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的教师在农村努力进行教育,不断地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他的作品中,叶圣陶凭借生动的笔触和真切的感性描写,将这些少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的性格各异,但都在面对困境时体现出坚强、无畏和拼搏的精神,为人们树立了典范。同时,这些形象的塑造也折射出了叶圣陶对于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他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亲切向学生倾听,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积极素质和潜力。

总的说来,叶圣陶作品中所塑造的少年形象,既是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和感人经历的形象,又是一个个充满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形象,这些形象在深深地影响着读者,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精神支柱。同时,叶圣陶所持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也深深影响着当今的教育实践。

~


#养软影# 求叶圣陶先生的几篇文章读后感 -
(19899125822):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叶圣陶爷爷原名叶绍均,一八九四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我为中国有一位这样的大作家而感到自豪. 今天,我读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

#养软影# 以感谢叶圣陶为主题的作文四年级 -
(19899125822): 清风、鸣蝉、皎月、繁星?景色依旧柔美,只是,那年的浪漫随风而逝.您唯一留下的,只是淡淡的幸福.纵观您的着作,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童话和散文了.先谈谈童话.记忆依稀记得,小时候,童话是最好的玩具,也是最好的玩伴.当阳光...

#养软影# 叶圣陶的以什么改变了我的半命题作文 -
(19899125822): 叶圣陶的<<稻草人》改变了我 寒假中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叶圣陶读本》,原以为是本作文选之类的书,结果却是本童话小说.我在做完作业之余好好饱读了其中的几篇.全书23篇短篇童话,每一篇都引人入胜,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本书跟以...

#养软影# <旅行家>叶圣陶 读后感 -
(19899125822): 《叶圣陶作品精选》这本书十分的好,它让我知道了古代人生活得困苦;古代人衣食住行的简陋和古代人拥有睿智的智慧.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叶圣陶写的《傻子》. 《傻子》这篇童话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傻子的善良、诚实、认真和好心...

#养软影# 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先写叶圣陶先生怎么样在写什么 -
(19899125822): 主要的内容是叶圣陶老先生帮我修改作文,还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先写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情我到他家里做客.再写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

#养软影# 叶圣陶写的风景作文 -
(19899125822):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 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

#养软影# 短文我所钦佩的叶圣陶先生这篇课文的读后感怎样写 -
(19899125822): 我读过许多文章,但大都没有能震撼我的内心.当我看到“小橘灯”这三个字时,心里不由自主地感到疑惑.小橘灯是什么东西?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我带着疑问,一口气读完了整篇文章,才恍然大悟. 文章讲的是作者和一个小姑娘的故事...

#养软影# 在朱自清散文中写给叶圣陶的一篇文章叫什么? -
(19899125822): 出于对叶圣陶的深厚感情,朱自清在北平写过散文《我所见的叶圣陶》.

#养软影# ...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 - 作业帮
(19899125822):[答案] 1、AC 2、特点:(1)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2)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3)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4)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 评议方面:(1)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2)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

#养软影# ()叶圣陶先生( )为我修改作文 -
(19899125822): 和蔼的叶圣陶先生认真地为我修改作文 潺潺的河边有一颗茂盛的大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