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拥蓝关》读后感精选10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雪拥蓝关》是一本由的灰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560,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拥蓝关》读后感(一):《雪拥蓝关》:云横秦岭家何在 笙歌唱尽引归途

的灰女士的《雪拥蓝关》,仰慕已久。甫一出版,就立即收入囊中。但一年来都琐事缠身,直到这个月才有时间细细品读。而我仰慕这个故事的原因来自于这本书《鸣谢》里的一段话:

是的,我是个荣迷,因为张国荣先生而知道了的灰。我很好奇写了两大本厚厚的《张国荣的电影世界》的作者,会怎样写一个故事。玄青、天青、竹青

我想作者大概很喜欢青色吧,她给笔下的三个主要男性角色都起了带有“青”的名字:玄青、天青、竹青。而三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正暗合姓名。大师哥玄青,玄为黑也,要说这故事里有什么反派角色,那么玄青算的上一个。他的性格自小带有一种阴暗,出身贫寒,却极慕名利。一身好天赋,一把好嗓子,都被虚荣嫉妒的毒液侵蚀了,属于他的“青”是黑夜里见不得光的暗青。二师哥天青,即为故事的男主人公。每次看到这个名字,我总会想起“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人如其名,天青的确一生坦荡,无论是人品还是艺德,甚或是对于爱情的追求,都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无愧于大武生的名头。小师弟竹青,隐隐然有松林之风,不拘小节,不追浮名,连笑声都是“哈哈哈”的大笑。玄青、天青、竹青,这三抹青色,如一幅画里深浅不同的三色,层层叠叠的笔触,渲染在故事的角角落落,构成了这样一幅《雪拥蓝关》。

云横秦岭家何在

故事的开头,即点名题目“雪拥蓝关”。师父告诫天青,这“雪拥蓝关”一出戏,唱的是韩愈被贬,非得到人至中年,历经人间苦难之后,方能唱出此中意境。时年十岁的天青点头。师父又言,但愿你们永远也不要懂。但是天青还是懂了。当日本人占领了北平城,戏班子停戏多日,精忠报国的戏码不能唱,靡靡之音的戏天青不愿唱。踌躇半日,天青对师父道,《雪拥蓝关》,大概可以唱了吧。

那日大雪纷飞,天青独自一人在一片白茫茫里苦练。那时节,心爱的樱草卧床不起,疼爱的小师弟被奸人所害,大师哥走入歧途,当日的三兄弟离的离,死的死。日本军占领了北平城,整个中华大地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但是人还得活啊。戏班子无以为生,唯有这出《雪拥蓝关》,句句声声,似诉平生不得志,似无涉家国之怨,似可勉为一唱。但天青却唱不出来。

一步远一步,谪贬潮阳路。金殿奏一本,只为进佛骨……师父说:“你只学了皮肉,还唱不到骨。”“怎样才能到骨呢?”“这就不是师父能教的了。”

天青一生磊落,才气纵横又谦逊谨慎,于亲情友情爱情都忠贞不二,饶是如此,他还是历经磨难。于高台跌落断骨,差点落入截肢的命运,被师兄毒害几成跛子。为重唱武生戏,亲手打断骨头重接,即使关公刮骨疗伤也不及此。至事业爱情都上顶峰时,小师弟却死了,爱人又成了植物人。天青说,师父原要我们一辈子都不要懂得这些苦难,但现在想来,人大概就是为了懂这些苦难而来到世间的吧。

天苍苍雪茫茫人杳地广,风萧萧路漫漫满腹怆凉。死宝驹丢跟差如失臂膀,茕茕身处荒原思念君王。千里路病弱身并无他想,纵是跑断双腿,肌肤全伤,踏烂双足,跌断脊梁,食尽野果,饮露餐霜,鸟啄兽啮,老死他乡,变鬼魂我也要,赶至潮阳……

天青终于明白了。在广盛楼的高台之上,本以大武生扬名的天青唱出了这出老生名戏,赢得山呼海啸般的叫好儿。“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那苦难原不由人安排计划,那人的刚性、烈性、韧性,不就是在面临这些苦难面前所展现出来的吗?饶是那左丘明、周文王、孔圣人,也是屡遭磨难,至死方休。这戏里戏外,世外或人间,无论是伟人还是蚁民,在家国之难面前,都无处逃遁,都将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愤恨,并愤然而起。

生死两茫茫

天青没能和樱草共度一生。如果说《雪拥蓝关》的上部,男女主人公还在你侬我侬,柔情蜜语流于心间,却始终躲躲藏藏,家国之变也都是在爱情线周围隐隐烁烁。那么在下部里,故事里各个人物的命运如江河之流,倾泻而下。日本军进城,隐藏在民族内部的矛盾迅速摆到了台面上,有人沉溺进纸醉金迷,有人当了汉奸,甚至连大师哥玄青也投了日本人。天青的师父作为有名的角儿,被日本人慕名拉去唱堂会,老伶人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向台下的中国人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思。读徐志摩闻一多长大的医学院学生陈少湖南下革命,遭通缉,辗转回京,身为挚友的天青和樱草义不容辞的掩护他,最后,天青为救挚友失去了生命。

天青自杀而死,死前紧握手中的大枪——那是他作为大武生的荣耀,宁愿自戕,也绝不落入敌手——这是在台上唱了一辈子的忠孝节义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兑现。而樱草,独自带着一双儿女,走过了往后七十多年的艰难岁月。长长的七十多年岁月,作者仅用了几十页的纸。因为京剧的辉煌岁月早就过了,而天心(天青和樱草的女儿)的死,也让我们隐隐然知道了如果天青活到建国后,将会有怎样的命运。天心为一代坤旦,性情刚烈,在“文革”时不满政权对京剧的摧残,自杀而死。可见天心虽为旦角,却继承了父亲的秉性,如若天青在世,遭到同样际遇,怕也难逃此种命运。

这当然让我想起了电影《霸王别姬》。戏痴程蝶衣对日本人都能说出“他是个懂戏的”,遑论把戏看作命的天青。他也许绝不会理解为何要把老祖宗的好玩意改的面目全非,还是“自己人”改的——他一定也是要自绝于这种“自己人”的。因此,故事到天青死去时就戛然而止,实在是一曲绝唱,响彻云霄,刺破北平城青色的天空,这是一曲伶人的悲歌,亦是一声民族振奋的呐喊。

然而樱草呢?故事的末尾,樱草已然是一位百岁老人了,记者慕名前来采访。说及前尘往事,说起幼时恋情,樱草似有小女儿之态。说起建国后种种遭际,又云淡风轻。爱他,就带着他的渴望活下去。樱草从未埋怨过天青牺牲自己的性命去救陈少湖,她对记者说,那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人自然的选择。就像协和医院的年轻医生陈少湖是读着新月派诗长大的,而诗的力量又让他走向了战场。而天青在关键时刻去救陈少湖,那也是因为唱了一辈子的忠孝节义,戏,都已经化为人了。记者又言,天青在年华鼎盛时离去,留给世人一道亮丽的色彩,也不失为一种生命的美感。樱草凝视年轻的记者,慢慢道,真正的死亡是不具备任何美感的。

对于事不关己的人来说,我们愿意看那台上的亮相,愿意听那精彩的唱腔,甚或会遗憾,如果他真的老之将至,那戏,也就不会那么好看了,那是因为,戏散人走,人走茶凉,古今一理。而亲人,爱人,却爱那衰老的容颜,那飞来的白霜,那层叠的皱纹。樱草无数次想象天青老了的样子,每每至此,心碎不已。东坡云“十年生死两茫茫”,樱草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十年,尝尽了天青生前不曾想象过的苦难,也许她临风洒泪时也曾庆幸,幸好天青不曾活到现在。

笙歌唱尽引归途

樱草和天青,幼年相遇,少年相爱,至青年终结为伴侣。那一曲《雪拥蓝关》,本是天青哄樱草入睡的摇篮曲,不想却成为一生的牵绊,也成为整个故事的线索。伶人地位本低,唯有学好技艺,苦念功夫,成为角儿,才能在社会上谋生,甚而也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在读《雪拥蓝关》的时候,我脑海中不时回响着电影《梅兰芳》的台词,能不能给咱们唱戏的地位,提拔提拔啊?

天青以伶人入世,注定要一生磨难。唱功不到家,必遭同行鄙视。技艺炉火纯青,又必定怀璧其罪。不说远的,即是大师哥玄青的嫉妒就像一条毒蛇,时时纠缠着天青的命运。樱草作为侯门之女,在家中不得志,毅然选择与身为伶人的天青共度一生,这个人物身上当然带有那个时代青年所特有的反叛特色,但这也是一种现代性的追问:你是选择一种有秩序的安全的生活,还是选择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呢?那自幼就熟悉的《雪拥蓝关》,常常在深夜入梦。那苍凉的唱腔,那戏文里的故事,在往后漫长的岁月里,时时响在耳畔,牵引她去心里的故乡。就算八千里路云和月啊,就算踏破铁鞋啊,就算生死相隔斗转星移啊,那童年的炕头上,天青用稚嫩的嗓音,唱的那一曲《雪拥蓝关》,也始终指引着樱草回家的路。她走过了千山万水,她走出了北京城,那前门大街,那箭楼,早就不是当年的模样了,她这个正牌的北京人,早就都被挤到了北京郊外,但是,那广盛楼的戏台子,那台上英武的雄姿,那个人化了浓厚的妆,舞着雪亮的刀,一句一句,一个身段一个身段,牵引她走进千百年前的故事,走进那古人的胸怀里,走进她永恒的家。

《雪拥蓝关》读后感(二):每一门艺术都值得尊重

前面觉得作者太偏爱男女主角了,樱草从二楼摔下能落到松软的泥坛里,嫁人在即,天津的新郎官被捕了。。。咋关键时候运气就那么好呢?

再读下去,觉得作者是个善人,像贾宝玉似的。书里的女子,不管三婶、莺儿,殷姑娘,筱老板,还是那个“坏女孩”黛螺,都有可爱的一面,即便是那个纸片人似的二姨娘,作者(樱草的眼里)对她也充满了同情。

书里颂扬的传统文化的善恶观,天青不似戏曲里的武生那么嫉恶如仇,临了还觉得自己可以改变玄青——但这经樱草的嘴批驳了下 “有的人是无法改变的”。

抗日救亡的确很感人,但是总会脑补电视画面,可能是国产剧的套路太深。

总体来讲,作者的第一主人公天青的形象还是略显单薄,可能是因为比较纪实的手法,而主人公三十岁前就挂了。

但作者有个好习惯,所有的人物都几乎给了个交待。从前面的天青樱草竹青救两仆人外逃,我就嘀咕,别让这两人成为不再出场的龙套。好在作者下了很多功夫,都圆满了,命运不由己,但作者可以赐天青樱草一对双棒儿。

悲悯!

《雪拥蓝关》读后感(三):瑕不掩瑜

慕名而来,三天看完。作者饱满情绪流露于每个字里行间,同时像有人所说,作者真是位善人,三观正,男人丰神俊朗,正气凛然;女人柔情似水,外柔内刚,真是一对金童玉女。

在当下京剧已不再是主流的大环境下,带领小读者们一起穿越那个世界,感受北平戏园子的全景风貌,好景,好人,好吃的。

说说美中不足:文风是个人喜好问题,个人不太喜欢过于口语化的文字,有些地方点到为止即可,作者有些过分渲染,流情于外,尤其结尾部分,不如言简意赅,给读者更多遐想空间;其次,反派塑造有些脸谱化,毫无动机,纯粹为男女主而设,比如焦得利、林郁苍等人。至于玄青这个人物,完全可以多花些笔墨去刻画,成为一个与男主势均力敌的出彩反派形象,将他前后心里过程转变写得更细腻些,包括他与殷绣帘的爱情。作者的初衷是写好一个京剧故事,不如用全景式将更多人物勾勒得更为有血有肉,使人印象深刻。

全书最喜欢师父白喜祥,他的结局真令人出乎意料。



~


#浦胀芸#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那一句用象征手法暗示自己艰难处境 急需!!! -
(13252616972):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浦胀芸# 谁帮我赏析哈《咏史阿房宫和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这两首诗?
(13252616972): 古诗鉴赏:1.首先我想知道你说的《咏史.阿房宫》是胡曾写的《阿房宫》 新建阿... 雪拥蓝关马不前.阴云遮住了秦岭家乡眺望不见,大雪堵拥了的道路,就连坐骑都踯...

#浦胀芸# 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运用典故的句子 -
(13252616972):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因玄宗...

#浦胀芸# 雪拥蓝关外国地名一
(13252616972): 马其屯

#浦胀芸#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突然想到这句诗,有谁 -
(13252616972):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译文是【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 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浦胀芸# 雪的世界 阅读文章 -
(13252616972): 我生在中国的北方,命中注定要与雪相拌终生.我命中带火不惧严寒,却生来怕热. 我与雪相识了四十几个春秋,每逢下雪我都要舔食落在我嘴角边的雪花,滋味清凉润口.雪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它...

#浦胀芸#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是谁的诗句 -
(13252616972):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感情真挚婉曲,诗风沉郁. 〖译文〗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敛我的尸骨.

#浦胀芸# 简略分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两诗在情感方面的异词. -
(13252616972): 第一首:表达了诗人的愤懑之情 第二首:表达了诗人的激动、快乐的思想感情

#浦胀芸#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13252616972):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浦胀芸# 根据提示填空(1)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 (岑?
(13252616972): 答案:(1)平沙莽莽黄入天 (2)云横秦岭家何在 (3)示例:清新的文字,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异的幻境.(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