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划分文言文的句子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 怎样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

一、“意义单位划分法”:

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

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3、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4、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

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

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四、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五、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

六、留心形同于现代双音合成词现象的朗读停顿。

古代汉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形同于现代的双音节合成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不能把古代两个单音词读成现代的双音合成词。

七、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

八、留心古代的“国名、年号、地名、官名、郡爵、史实”。

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读时应停顿,不能误为副词,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10

十、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2.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

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

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

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

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意思的内容,这句话只是下句意思的转折,只有一层意思,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

由此看来,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必须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它的前后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这一原则就不是正确的了。 四、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还有些句子,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划分,那就只好采用凭借语感、根据句意的方法进行划分了。

这是我提出的第四种划分方法。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人常常犯错,但在这之后能够改正”,中间出现了语气的停顿,有了在说话时的歇气、换气,所以停顿也就自然明了,“人恒过/然后能改”。

再如《陋室铭》中的这句“无丝竹之乱耳”,句子的意思是“没有音乐的噪音来扰乱我的清静”,“丝竹之乱耳”是“无”的内容,全都是“无”的成分,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无/丝竹之乱耳”。首先理解意思.然后根据意思来分就很简单了.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3、谓补之间可停顿。

4、句首的语助词、连词后面可停顿。5、句中连词前可停顿。

7、注意事项: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应遵循“不读破句”的原则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

3. 文言文节奏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五、“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能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1.“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后面的动词的作用,不能分开读. 2.“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而表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发生了,后面的动作紧接着就发生了,这时“而”后面就不能停顿,应和后面的动词连续. 3.“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应该停顿. 4.“而”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六、节奏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七、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九、“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十、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十一、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文言文语句节奏划分三条规律: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二、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三、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望采纳【明教团队】为您解答,如有疑问,请继续追问,谢谢。

4.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对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

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这么一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分析句子的主干就是“我知道没有徐公俊美”,对应文言句中就是“臣知不如徐公美”,那么句子的主语就是“臣”,谓语就是“知”,“不如徐公美”就是“知”的内容,作“知”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当然,可用这种方法划分的句子必须是主谓结构的句子。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有些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组成了主谓结构,但有些句子没有主谓结构怎么办?不急,那就再分析,采用第二种“动宾/动宾”的方法进行划分。

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在这一句话中“率”是“率领”的意思,是动词,“妻子邑人”是“率领”的内容,作“率领”的宾语,“率妻子邑人”就是动宾结构。“来”是动词,“此绝境”是来的地方,是“来”的宾语,这也是动宾结构。

综合全句来看,这个句子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那长一点的句子怎么划分呢,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还是那句话,不急。

现在我们再来作一下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在市集上大声讨论我的过错,并能让我听到的,受到下等的奖赏”,动词就是“讨论”、“让……听到”、“受到”这三个,而相对于文言句子中的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介词结构“于市朝”作“谤讥”的宾语,“寡人之耳者”作“闻”的宾语,“下赏”作“受”的宾语,这样的话,“能谤讥于市朝”就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那么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还是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 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意思的内容,这句话只是下句意思的转折,只有一层意思,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

由此看来,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必须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它的前后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这一原则就不是正确的了。 四、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还有些句子,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可划分,那就只好采用凭借语感、根据句意的方法进行划分了。

这是我提出的第四种划分方法。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它的意思是“人常常犯错,但在这之后能够改正”,中间出现了语气的停顿,有了在说话时的歇气、换气,所以停顿也就自然明了,“人恒过/然后能改”。

再如《陋室铭》中的这句“无丝竹之乱耳”,句子的意思是“没有音乐的噪音来扰乱我的清静”,“丝竹之乱耳”是“无”的内容,全都是“无”的成分,所以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无/丝竹之乱耳”。首先理解意思.然后根据意思来分就很简单了.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3、谓补之间可停顿。

4、句首的语助词、连词后面可停顿。5、句中连词前可停顿。

7、注意事项:划分句子朗读节奏应遵循“不读破句”的原则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

5. 请问怎样划分文言文句子 非常多解你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如:

1、予 / 尝求 / 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2、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动词就是“谤讥”、“闻”、“受”三个,“能谤讥于市朝”是一个动宾结构,“闻寡人之耳者”是一个动宾结构,“受下赏”也是一个动宾结构,因此停顿就是“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连词“以、于、为”同样如此)

1、《鱼我所欲也》中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应是“然则/何时/而乐耶”因为“则”的前面没有另一层实在的内容,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

由此看来,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必须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它的前后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这一原则就不是正确的了。

四、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划分

有些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 )、窃、惟、凡;或表敬副词,如“请、敬”,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1、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捕蛇者说》);

2、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五、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划分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

1、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

2、而 / 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3、然则 / 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4、故 / 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5、是故 /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

六、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者”后来划分

如:1、鹏之 /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 逍遥游》)

2、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

七、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来划分

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意思的理解,停顿应是:其一 / 犬坐于前。 又如: 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 (《捕蛇者说》)。

6.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7. 怎么分析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明确: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主 状 谓 宾主语在谓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谓语之后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谓语:动词,形容词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状语:副词,介宾短语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可作主语宾语.1、并列关系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例如:工人农民 城市和乡村、2、偏正关系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例如:壮丽山河3、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例如:黑板上4、“的”字短语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5、复指短语例如:司机老王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1、并列式例如:调查研究2、偏正式(状语+动词)例如:立即动身3、动宾式:例如:挖地道4、动补式例如:变得更美丽5、连动式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6、兼语式例如:请你参加(“你” 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兼二职,兼语C、形容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1、并列式例如:坚韧和刚强2、偏正式例如:非常生动3、形补:漂亮极了D、主谓短语例如:春天来了E、介宾短语介词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构成.表方向,处所,时间,方式,目的,原因,对象等.一般充当状语或补语.例如: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补语)我们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坐着(状语)F、固定短语包括:主要是成语二课时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教学过程:一、展示例子,思考在现代汉语中,1、名词能否做谓语?一般是由动词充当.2、名词能否做状语?一般是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3、形容词动词能否做主语、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4、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一般是由及物动词充当请看例句:二月草已( )请分析成分.空处应是谓语,必由动词充当.空处是“芽”,今天看,是名词,此处活用为动词,发芽.明确:处在这个位置上,得有这个词性.语言环境决定词性.二、明确几个规则:1、分析句子成分可判断词类活用.2、名、形、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具备了使动、意动的条件.3、名词直接作状语,翻译为介宾短语.4、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怎么样”“以······为”“把······当作”三、活用原因古代汉语实词不丰富,句法不严格,分工不细,不明.思考下面的句子,看那些词性变化了,为什么?1、名词活用(1)活用为动词例如:左右欲刃相如一狼洞其中天雨墙坏(2)活用为使动词(使动用法)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活用为意动词(意动用法)例如:稍稍宾客其父(4)直接作状语例如:操军破,必北还2、动词活用(1)用作名词例如:惧有伏焉(2)活用作使动词(使动用法)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3、形容词活用:(1)用作名词例如:采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2)用作动词例如:素善留候张良(3)用作使动词(使动用法)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4、数词为动词例如:与臣而将四矣四、回顾(1)词性由于环境而临时改变.因为词在某个成分的位置上而变.词义随之而变.(2)翻译是关键.多读多见就好了.三课时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教学过程:一、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状+谓+宾”古代的句子,主语可在谓语后,宾语可在谓语前,状语可在谓语后,定语可在主语宾语后.相对今天而言,其语序十分特殊,所以称为特殊句式.正确翻译后可判断特殊句式.二、形象展示.做六个模具,在“名标”上分别写六个成分,比较古今句子成分的位置关系.请出六们贵宾(佳宾)就座.四大家领导:主 状 谓 宾县委 *** 人大 政协三、按类型分析1、判断句古代汉语中,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现代汉语中,以判断词“是”作谓语.(1)……者……也(2)者也(3)……,……也(4)乃、为、即(5)“是”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吴广,阳夏人也.刘备天下枭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省略句一般省略主语、宾、介宾、谓、“于”例如:盖以(之)诱敌必以情(处理)(触龙)入而徐趋公弗许(之)问之(于)客曰3、宾语前置句宾语在谓语的前面.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沛公安在?(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4、主谓倒装主语在谓语的后面.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你不聪明,太厉害了!5、定语后置定语在中心词(名词)后面.例如: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6、介宾短语后置翻译后可以发现,在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是状语,在谓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是补语,在谓语之后.例如:投之以骨以骨投之用骨头扔给狼。



~


#魏马味# 一句古文,划分句子成分 -
(15285834075): 你引用的是两个句子,如果划分句子成分也要分开来讲,为你奉上,请你参考: 1、备(主语)用(谓语动词)肃(定语)计(宾语),进住(并列谓语)鄂县之(定语)樊篱口(并列宾语). 2、曹操(主语)自江陵(介宾短语做状语)顺江(状语)东(方位名词做状语)下(谓语).诸葛亮(主语)谓(谓语)刘备(宾语)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补语)

#魏马味# 怎样区分文言句式 -
(15285834075): 记住文言句式的类型: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者,......也.”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被动句有: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二意念被动句.

#魏马味# 古文划分句子结构 -
(15285834075): 四川佥省 严忠范 守 成都, 为宋将昝万寿所 败 定语 主语 谓语 宾语 状语 谓语 退保 子城, 世祖 命 澄 代 之. 至 则 葬 暴骸 谓语 宾语 主语 谓语 兼语 谓语 宾语 谓语 状语 谓语 宾语 修焚室, 赈 饥贫, 集 逋亡, 民心 稍 安.谓语 宾语 谓语 宾语 谓语 宾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会 西南 夷罗罗斯 内附,状语 定语 主语 谓语 帝 以抚 新 国 宜择 文武 全才 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遂 以澄 为 副 都元帅,同知 宣慰使司事.状语 状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谓语 宾语

#魏马味# 文言文划分停顿有什么技巧? -
(15285834075):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 (一)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 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 (1)句首标志词 ①...

#魏马味#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朗读音节的停顿求解答 -
(15285834075): 现在每年中考的文言文阅读语段内都有一道划分句子朗读音节停顿的题目,用“|”表示.许多考生由于平时不重视文言文的正确朗读,这类题目掌握不了,当然得分率很低.怎样才能掌握句中停顿的方法,达到顺畅朗读而不至于音节错划,读破...

#魏马味# 如何划分文言文段落? -
(15285834075): 根据文章的意思和表达的含义划分

#魏马味# 文言文中句子划分节奏有什么规则? - 作业帮
(15285834075):[答案] 文言文句子节奏停顿划分掌握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①可/以/一战 ②再/而衰,三/而竭 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⑤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⑦必/先/苦其/...

#魏马味# 怎样能更准确地判断文言文中句子的句式 -
(15285834075):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

#魏马味# 如何区分语文的文言文中的句式?像一些常见的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等的一些文言句式.要有例句哦, - 作业帮
(15285834075):[答案] 文言文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文言文句式结构有: [编辑本段]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 《张衡传》 [编辑本段]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

#魏马味# 怎么区分文言文中的语句宾语前置省略还有个状语后置 -
(15285834075):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