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4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将相和》原文

《将相和》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bi)。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lìn)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
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miǎn)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lián)颇(pō)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fǒu)。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qīng),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xuē]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


#傅邱诸# 将相和的意思 -
(13947882136): 将-廉颇,相-蔺相如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战国时

#傅邱诸# 史记将相和原文简短 -
(13947882136): 讲了战国时蔺相如出使楚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有陪同赵王去秦王的渑池会,使赵王不受侮辱,然后就奖励蔺相如为上卿.廉颇不服气,故意挑衅,蔺相如为了国家,始终忍让.后来廉颇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傅邱诸# 将相和的课文资料 -
(13947882136): 将相和》历史背景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

#傅邱诸# 《将相和》课文主要讲 -
(13947882136): 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傅邱诸# 人教版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急需,求求啦! -
(13947882136): 主要内容: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 中心思想:故事表达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这个中心思想. 各个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傅邱诸# 课文将相和中的“将” “相”“和”分别的意思是什么?要准确 - 作业帮
(13947882136):[答案] 将指大将廉坡 相指承相蔺相如 合指和好 希望能帮你

#傅邱诸# 将相和中和的意思 -
(13947882136): 将相和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廉颇因不满蔺相如外交取得成功而深受赵王倚重,对蔺相如一直颇有微词.而蔺相如为顾全国家大局,处处礼让廉颇.有一次,蔺相如在路上遇到廉颇还主动让路,廉颇嘲笑蔺相如胆小怕事,而蔺相如对手下人说出了他为何这么做的原因.廉颇听后深感惭愧,遂负荆请罪,这两位赵国老臣自此和好,共为赵国谋未来.因此,和字有和好的意思.

#傅邱诸# ??负荆请罪原文??将相和??? -
(13947882136): 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示例〗我今特来寻贤弟,~. ★明·施耐庵《水...

#傅邱诸# 《将相和》题目的意思是( ) -
(13947882136): 将是指廉颇 相是指蔺相如 这两人一个是武官一个是文官,经过三次的小事件,廉颇后来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最终和好 喻指文武百官一心为国的故事.

#傅邱诸# 《将相和》一文中“将”是 - ----,“相”是------,“和”的意思是-------. -
(13947882136): 《将相和》一文中的“将”指的是(廉颇 ),“相”指的是(蔺相如 ),“和”的意思是( 冰释前嫌)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