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看过《沉思录》? 《沉思录》谁看过?好看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8
第一个沉思——论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

【基本思路】第一沉思实际上在实施着笛卡尔四大方法论原则的第一条“决不把任何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其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的加以接受”。笛卡尔 “认真地把我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通过三个层次/阶段的怀疑几乎把可能想象的一切事物都悬置起来。

第一个层次是对感官进行怀疑:“直到现在,凡是我当作最真实、最可靠而接受过来的东西,我都是从感官或通过感官得来的。不过,我有时觉得这些感官是骗人的。”(P15)但是,也有许多通过感官认识的东西,例如“我在这里,坐在炉火旁边,穿着室内长袍,两只手上拿着这张纸”之类的事情,我们对之是难以怀疑的。

就之笛卡尔接着进行第二个层次,即对是否在梦境的怀疑。他说,说不定我们的一切动作、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只是在梦中的幻觉。但是,梦中的东西也不能全部是虚幻的,假如我们梦见一个人鱼,那起码说明现实中有人和鱼,甚至,假如我们像想象力极其厉害的画家捏造出现实中没有原型的事物那样梦见没有原型的东西,但“至少构成这种东西的颜色应该是真实的吧。”更重要的是,有些东西是通过理性认识的,例如3+2=5、正方形有四条边之类的,即使你在梦中,这也是无法怀疑的吧。【1.1】

笛卡尔接着便进行了最为更本性的第三个层次的怀疑,即对是否存在骗人的上帝/恶魔的怀疑。说不定事实上,“本来就没有地,没有天,没有带有广延性的物体,没有形状,没有大小,没有地点”,但上帝却偏让我误以为有其事,还有,“也可能是上帝有意让我每次在二加三上,或者在数一个正方形的边上,或者在判断什么更容易的东西(如果人们可以想出来比这更容易的东西的话)上弄错。”(P18)换句话来说,由于有可能存在一个骗人的上帝/恶魔,故此一切观念,无论是感性的、理性的观念都是可以怀疑的。【1.2】

笛卡尔不是怀疑主义者,他的怀疑只是悬置那些未经证明的观念,在第一沉思中他怀疑过的上帝和物质在后面的沉思中全都通过理性证明其在。

注:

【1.1】奇怪的是笛卡尔既然连3+2=5这样的命题都可以怀疑,为什么不对所有论证所有赖的——逻辑(矛盾律)进行怀疑?

【1.2】从《沉思集》后面的六组反驳看来,第一沉思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有力的批评,伽森狄一开始说赞成,后来又说没有必要这么拐弯抹角,“没有一个人会相信你会完全相信你所知道的一切没有一点是真的”。霍布斯则说类似的对可感知的东西的怀疑柏拉图已有之,无用赘言。伽森狄和霍布斯似乎低估了笛卡尔那几乎清除掉一切的怀疑的普遍性及其对第二沉思的铺垫作用。尽管事实上笛卡尔曾表明“清楚明白”可作为直观真理的标准,但是这对于“我思”是不起作用的。因为在认识主体未确定的时候,谁在“清楚明白”地直观呢?所以笛卡尔必须不惜一切把可疑的东西都排除开去,先确定“我思”,再论证其他。

———————————————————————————————

第二个沉思 论人的精神的本性以及精神比物体更容易认识

【基本思路】即使像第三个层次的怀疑那样,真的有一个魔鬼在骗我,但是,“如果他(魔鬼)骗我,那么毫无疑问我是存在的;而且他想怎么骗我就怎么骗我,只要我想到我是一个什么东西,他就总不会使我成为什么都不是。”换句话来说,怀疑恰好证明了有我的存在。笛卡尔的结论是,“我存在这个命题,每次当我说出它来,或者在我心里想到它的时候,这个命题必然是真的。”(P23)【2.1】【2.2】【2.3】【2.4】

接着笛卡尔要考察“我到底什么”,由于第一沉思所做的三个层次的怀疑到目前还生效,所以他不可能把“我”设想为物质性的东西,于是便只剩下一种可能:“现在我觉得思维是属于我的一个属性,只有它不能跟我分开。”(P25)接着笛卡尔又说:“我存在这是靠得住的;可是,多长时间?我思维多长时间,就存在多长时间;因为假如我停止思维,也许很可能我就同时停止了存在。”最后他明确地得出结论:“严格来说我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精神,一个理智,或者一个理性。”(P26)【2.5】【2.6】笛卡尔对“思维”的定义是很广的,一个在思维的东西就是一个在怀疑,在领会,在肯定,在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像,在感觉的东西。(P27)

接着,由于对物体性观念的过分清楚感到疑惑,笛卡尔放松一下真理限制,先考察一下物体性。以一块蜡为例子,如果你烤了一块蜡,那么蜡还继续存在吗?笛卡尔断然给出肯定的回答。问题在于你如何判断出那块蜡还是同一块呢?因为这块蜡的颜色、气味等等的性质都发生了变化,甚至连广延都发生了变化。【2.7】笛卡尔马上得出了一个典型的理性主义认识论的结论:“所以我必须承认我甚至连用想象都不能领会这块蜡是什么,只有我的理智才能够领会它。”(P30)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人们把原来的蜡拿给我们,我们说我们看见这就是那块蜡,而不是我们判断这就是那块蜡,由于它有着同样的颜色和同样的形状。”换句话说,凭什么说我们说前后是同一块蜡的依据不是靠物体的可感性质呢?笛卡尔举了从窗口看路人的例子来说明。“我从窗口看见了什么呢?无非是一些帽子和大衣,而帽子和大衣遮盖下的可能是一些幽灵或者是一些伪装的人,只用弹簧才能移动。不过我判断这是一些真实的人。”(P31)可见,单凭感官/可感性质是无法下判断的,我们必须依靠理智、思维:“单凭我心里的判断能力我就了解我以为是由我眼睛看见的东西。”【2.8】

最后,笛卡尔返回他需要论证之处,“我们只是通过在我们心里的理智功能,而不是通过想象,也不是通过感官来领会物体,而且我们不是由于看见了它,或者我们摸到了它才认识它,而只是由于我们用思维领会它,那么显然我认识了没有什么对我来说比我的精神更容易认识的东西了。”笛卡尔的目的是要论证第二沉思的标题所说的“精神比物体更容易认识”。

注:

【2.1】但这个结论就意味着我必须在想/怀疑我是什么(或我存在)的时候,才可以确定我存在。不过,在同一段较前的地方,笛卡尔又说:“如果我曾说服我自己相信什么东西,或者仅仅是我想到过什么东西,那么毫无疑问我是存在的。”类似地,笛卡尔在《方法谈》里头如是说:“当我愿意像只有想着一切都是假的时候,这个在想这件事的‘我’必然应当是某种东西,并且觉察到‘我思想,所以我存在’这条真理是这样确实,这样可靠,连怀疑派的任何一种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商务印书馆,P369)这似乎才是我思故我在最贴切的表达。

【2.2】伽森狄说“我思”的论证太费事,不如干脆由我在别的说明行动上得出我在的结论更方便。笛卡尔的回应是,像我散步所以我存在,这样的命题是不正确的,说不定你的散步是假的,你只是做梦呢。的确,伽森狄的反驳是无效的,究其原因乃此公过分低估笛卡尔第一沉思的作用。

【2.3】第六组反驳说:“为了你靠得住是在思维,你应该事先知道说明是思维的性质和说明是存在的性质;而你对这两件事既然无知,你怎么知道你思维或者你存在?”(P398)换句话说,“思”是什么、“在”是什么都不清楚,你怎能说“我思故我在”?如此质疑实际上是要跨过笛卡尔的第一原则继续往上追究,不过正如反驳者所意识到的,这样显然会导致无穷倒退。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还是托马斯·阿奎那、还是笛卡尔,他们都设法斩断逻辑上的无穷追溯。笛卡尔说只要一个人“用这种内部的,永远在获得的认识之先的认识,并且这种认识对一切人来说在有关思维和存在性的问题上是如此地自然,以致……事实上我们却不可能没有它。”于是,“当什么人发现他在思维,因此显然随之而来的就是他存在。”(P408)所以在笛卡尔那里,“思想和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自身等同的。”(《法(冯)》P31)

笛卡尔否认他的形而上学第一原则是一个逻辑推导的结果,他认为它是由“内部的,永远在获得的认识之先的认识”、亦即是直观得来的。因为如果他的形而上学的第一原则是推导的结果,那么推导岂非还要前提?那它就不是第一原则了。而更麻烦的是,不断追问前提就会导致无穷倒退。具体到“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如果说它是一个三段论推论的结果,那么就意味着它还需要有“凡是思维皆有承担者”作为大前提,但这个大前提却又事先要默认人的思维存在,如此便会导致循环论证。

【2.4】阿尔诺指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曾为奥古斯丁所阐述。“在《自由意志》一书第二卷第三章里阿里皮乌斯和艾沃迪乌斯辩论想要证明有一个上帝时说道:首先,为了从最明显的事情上开始,我问你,你是否存在?或者你是否也许害怕在回答我的问题上弄错?无论如何,如果你不存在,你决不会弄错。”(P200)笛卡尔没有辩解,只是不失风度地回答:“我在这里将不停下来去感谢他在用圣奥古斯丁的权威来支持我这件事上给我的援助,感谢他在陈述我的理由上用这样的方式,即他好象怕其他人们感到这些理由还不坚强、有说服力。”(P222)

【2.5】霍布斯针对这段原文指出其逻辑上的问题,认为这是非法地把我在思维扩展为我是思维:“说我是在思维的,因而我是一个思维,或者说,我是有理智的,因而我是一个理智,这样的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也可以用同样的推理说:我是在散步,因而我是一个散步。”(P173)对此,笛卡尔在答辩中没有正面地给予有力的回应。

【2.6】多位哲学家对“我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作出质疑,认为没有足够的理由支持思维是完全非物体性的、与身体无关。麦尔塞纳写道:“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个物体由于它的各种不同的运动和接触而做出你称之为思维的这种行动呢?”(P126)霍布斯的结论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是物质的,不是非物质的。”(P175)阿尔诺的反驳颇具逻辑性,他认为笛卡尔的论证不完全:“我看出从这里只能得出我可以不用对物体的认识而取得对我自己的认识这一结论。”(P204)伽森狄则说:“为什么你不可以仍然是一阵风,或者是被心脏的热或不拘说明别的原因所刺激起来的、由你最纯的血所形成的一种非常精细、非常稀疏的、散布到你所有的肢体里的精气。”(P263)面对这些质疑,笛卡尔坚持精神是非物质性的,不依赖于肉体。他提出了一项原则:“我能够清楚、分明地领会一个东西而不牵涉到一个别的东西,就足以确定这一个东西和那一个东西有分别或不同。”(P135)笛卡尔认为我们无疑能够分明地区别精神和肉体,清楚地知道二者互不牵涉,他说:“精神的全部本质或全部本性就在于思维,而身体的全部本性就在于身体是一种有广延的东西,而思维与广延,二者毫无共同之处。”(P360)所以,精神和肉体是完全不同的事物。笛卡尔说,人们之所以认为大脑和思维有关,原因在于“他们从未体验过脱离肉体,他们经常是在他们的活动上受肉体的拖累,这就和假如有人自从童年起脚上就带上铁镣,他会认为铁镣是他的身体的一个部分,走路没有它就不行是一样的。”(P137)

伽森狄继续质疑笛卡尔的“只有思维同你是分不开”之说,例如你在睡梦中,或在母亲腹中,安有思维可言?笛卡尔肯定了灵魂是一直在思维的,不过我们不一定记得罢了。伽森狄还有若干个类似的例子去作出反驳,但由于在此问题上两人根本立场不同,伽森狄坚持唯物主义,笛卡尔坚持二元论,所以二人不像是对话,更像是在各自阐述形而上学的观点而已。

【2.7】这里暗含了划分两种性质的观点。笛卡尔说:“把凡是不属于蜡的东西都去掉,看一看还剩些什么。当然剩下的只有有广延的、有伸缩性的、可以变动的东西。”(P30)可见,他把气味、色彩等等这些属性划分为第二性的质,这些是心物互相作用的结果而已,并非清晰明确的观念。蜡本身只有广延属性。

【2.8】对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观点,霍布斯作出了有力的回应。他认为通过理性进行推理无法得出有关事物的本性:“假如推理也许不过是用是这个字串连起来的一连串的名称的总和,那么我们将怎么说呢?由此,其结果就是,用理性,我们得不出任何有关事物的本性的东西,只能得出有关这些事物的称号,也就是说,用理论,我们只能看到,按照我们关于这些事物的意义任意做出来的约定是否把这些事物的名称连接对了或错了。”霍布斯承接着这个唯名论式的论断,批评了笛卡尔的二元论:“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可能是这样),那么推理将取决于名称,名称将取决于想象,想象也许(我觉得)将取决于物体性器官的运动;因此精神无非是在有机物体的某些部分里的运动。”(P179)笛卡尔在这里的答辩显得苍白,他只是强调“在推论里所做的总和并不是名称的总和,而是名称所意味着的事物的总和。”(P180)

伽森狄摆出了经验主义的姿态:“我们的全部知识似乎都来源于感官。”(P270)他认为我们通过感官对外界的了解比理智认识更强烈、更直接。至于为什么我们对外在的东西反而比内在的东西领会得更好,他举了一个例子:“这和眼睛什么都看得见就是看不见它自己是同样的道理。”(P271)就笛卡尔关于蜡块的例子,伽森狄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他认为我们可以领会蜡的颜色、气味、广延性等属性,不过“要说这个主体是说明东西或可能是说明东西,我们当然不知道,因为它永远是隐蔽着的,我们仅仅用猜测的办法来判断应该有个说明主体好像支柱或基础一样托住蜡可能有的一切变化。”(P274)对伽森狄来说,把一个物体的所有感性性质剥夺后,单凭理性,我们是无法对之产生认识的。

———————————————————————————————

有谁看过《沉思录》?~

↓有谁看过《沉思录》?

马可奥赫留的《沉思录》。很好看。古罗马的哲学家。这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


#仰星变# 我现在正值14岁,想找些对人生有启迪作用的书来看,据说沉思录不错,还有什么别的推荐吗? -
(17354157881): 你好.个人认为,《沉思录》适合一些有生活阅历的人阅读.你才十四岁,或许有些东西你不方便理解,感触没那么深.可能看完之后,就是当看了名著,里面精华还是感觉不到的.建议作为枕边书,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的困惑也更多,那时...

#仰星变#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17354157881): 主要是他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强烈推荐这本经典著作...他让我学会了如何思考,该以怎样的哲学观生活,...

#仰星变# 古罗马哲学皇帝的著作《沉思录》向我们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17354157881): 《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 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 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仰星变# 《沉思录》这本书说了些什么呢?
(17354157881): 《沉思录》是一部奥勒留自己与自己的对话集,其中大部分内容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沉思录》来源于作者对身处宫廷的自己和他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之间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经常自省以取得内心的平静,书中主张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不仅仅要对善良、光明的事情进行思考,更要付诸行动.《沉思录》被誉为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仰星变# 求一个沉思录的读后感,要1000字的,有的非常感谢了. -
(17354157881): “在人的生活中,时间是瞬息即逝的一个点,实体处在流动之中,知觉是迟钝的,整个身体的结构容易分解,灵魂是一涡流,命运之谜不可解,名声并非根据明智的判断.一言以蔽之,属于身体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属于灵魂的只是一个梦幻,...

#仰星变# 介绍下《沉思录》,具体些呃 -
(17354157881):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