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有哪些舍生取义的故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1、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2、邱少云烈火焚身岿然不动

1952年10月11日夜,邱少云所在部队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平康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执行战斗任务。邱少云及其战友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

12日12时左右,美军向邱少云潜伏地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到他身上,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埋伏的地点,他忍受着剧痛,坚持不动,虽然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纹丝不动,直到牺牲。

3、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跟随部队来到上甘岭。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黄继光的部队接到命令,对上甘岭高地进行反击战争。炮火持续不断,在黄继光部队攻下5号阵地之后,双方人员伤亡损失惨重。

特别是黄继光部队,战士和炮弹捉襟见肘。不妙的是,在进行下一个阵地攻击时,敌人隐藏已久的火力点对着黄继光部队发起猛烈的射击。黄继光部队的进攻遭受到了阻碍,这是他挺身而出,亲自去执行爆破敌人阵地的任务。

摧毁了敌人的几个火力点后,又用自己的身躯去独挡敌人仅剩的火力点。在黄继光的英勇献身下,上甘岭战役取得了胜利。

4、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我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5、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期,弱小的燕国敌不过强大的秦国。当时,燕国的太子丹眼看着强秦正一点点地侵占燕国领土。心里非常着急。于是,太子丹物色到一位本领很高的勇士荆轲,以燕国使者身份去杀秦王。

公元前227年,荆轲和他的副手秦舞阳带着秦国降将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作为燕国的使臣来到咸阳,拜见秦王。

秦王政听说燕国使者要献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地图,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在咸阳宫举行隆重的仪式接见荆轲。

这一天,荆轲捧着装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地图,一步一步地走上朝堂。大殿里的威严与严肃让秦舞阳感到非常害怕,禁不住浑身颤抖起来。秦王政的左右大臣一见秦舞阳那模样,吆喝了一声:“使者为什么变了脸色?”

荆轲回头一看,见秦舞阳脸色苍白,怕露出破绽来,连忙对秦王政说:“大王,他是乡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面,心里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不要见怪。”

秦王政于是命令秦舞阳退下,将地图交给荆轲,让他一个人上来。

荆轲上了堂,献上盒子和地图,秦王政叫荆轲打开盒子一看,的确是樊於期的头颅。接着又让荆轲把地图打开,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指给秦王看。

等到将地图全部展开以后,事先藏在地图里的匕首就露出来了。荆轲一手抓起匕首,一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将匕首向秦王胸口狠狠刺去。

秦王使劲一转身,袖子被割断了,他绕过屏风,想跑到外面去,然而荆轲拿着匕首又追了上来,秦王政知道自己没有机会跑了,只好绕着朝堂上的铜柱打转,躲避荆轲。

两旁的文武百官知道出了事,但手无寸铁,帮不上任何忙,而台阶下的武士虽有兵器在手,但按秦的规矩,没有命令不准上殿。秦王虽然腰佩宝剑,但却没有机会拔剑,只能躲避荆轲的袭击。

在这紧要关头,大殿上一名侍候秦王的随身医生急中生智,抓起装药的罐子扔向荆轲,荆轲一挥手,药罐摔得个粉碎。

就在这一刹那,秦王赶忙将宝剑拔出,一剑刺中荆轲。荆轲倒在地上时,仍不忘将手里的匕首扔向秦王,秦王把身子一闪,那匕首从他腮边飞过,打在铜柱上。

秦王政见荆轲倒在地上,手里又没有了武器,便上前向荆轲连砍几剑,将他杀了。台下武士们把秦舞阳也杀掉了。



~


#糜昆版# 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例子 -
(13827824651):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糜昆版# 古代关于义的故事 - 举一些例子(古代的)举一些有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
(1382782465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秦始皇的成就和秦二世的灭亡,以及唐的兴盛和灭亡都是很好的例子. “舍生取义”——文天祥、于谦、夏完淳、谭嗣同等人,文天祥,坚决不屈服于蒙古人,明知会因此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 “鞠躬尽瘁”——诸葛亮是最好的例子,为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耗费一生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穷困潦倒,还忧国忧民.

#糜昆版# 历史上 舍生取义 的例子 -
(13827824651): 文天祥 《过零丁洋》

#糜昆版# 关于“舍生取义”“杀生成仁”的文言文故事 -
(13827824651): 舍生取义 一.鱼我所欲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

#糜昆版# 有哪些舍生取义的故事 -
(13827824651): 尸毗王割肉贸鸽的故事: 古印度有一个大国,这个国家土地肥沃,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王名叫尸毗王,是一个胸怀宽广,爱民如子的国王.他心好佛法,立誓普救众生. 一天,有只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老鹰紧追鸽子不舍,鸽子生...

#糜昆版# 舍生取义的人的例子、80字左右 古代现代的都可以 - 作业帮
(13827824651):[答案] 文天祥抗元,最后失败被元军俘虏. 元世祖许诺他只要投降,就可以给他高官厚禄,且还派许多降元的宋臣去劝降,并把被俘是妻女送到元大都,想软化他,甚至最后还让投降的宋恭帝去劝降他,文天祥也坚决不投降.在他看来,绝对不能因忠君而改...

#糜昆版# 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故事,试说出两位,并各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 - 作业帮
(13827824651):[答案]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糜昆版# 舍生取义的典故
(13827824651): 舍生取义典故来自: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它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