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大事,中国现代历史的教育历程是怎样的? 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到了近现代,中国曾积极向外国学习,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本、德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向苏联学习过。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

在向外国学习的过程中,走过了一些曲折的道路,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最大的教训是在吸取时没有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加以分析、鉴别,忽视了中国的特点。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教育史研究来说都是一笔财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创立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经验是丰富的,在教育方针学制、课程和教育方法上都有很多创造,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总结。

一、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二、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正式启动。

200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五”期间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表示,“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同时为了注重学科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了“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对非“211”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予以支持。

2016年6月,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

扩展资料: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然而那时的教育普及率仍让很低。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如今这种制度已经荡然无存!

1983年,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对于英语不好的同学,此时带上了紧箍咒,1985年,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1985年以后,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这个你懂的,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4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这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记得小编上学那会是5000多,小编来自农村,那可是家里一年的纯收入!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17年高考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211工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恢复高考



可以从建国后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掌握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①建国初期政府对旧教育进行彻底改造。
②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种教育制度推行,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③“文革”时期,教育遭受巨大摧残。
④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教育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自1977年10月恢复“高考”,中国教育从此恢复了正常秩序;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教育从此走进了改革发展的新时代。经过3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教育事业经历了治理整顿、改革开放、发展创新三个大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我国教育存在发展中问题与挑战。

不能高考 恢复高考

大力发展社会交易制度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自有人类社会及其教育活动以来,就有了教师工作。但是,专门的师范教育机构和制度的产生,以及师
范教育事业的大规模发展,则是近代以来两三百年的事情。师范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实践活动,是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而产生的。从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从初等师范教育到中等师范教育再到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和变化的三个阶段,并呈现出从初级到高级,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高,从单一封闭到多元开放的发展规律。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发生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实现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为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所接受和实施,师范教育也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发生后,人类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延长初等义务教育年限,发展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成为电气化时代的必然要求,这使得师范教育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高等师范教育应运而生,与中等师范教育并存,分别培养中等和初等学校的师资,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也相应建立起来。随着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完成,对师范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中等师范教育逐渐向高等师范教育转变,并最终为高等师范教育所取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发生后,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它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智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世界各发达国家纷纷延长中等义务教育年限,使中等教育达到完全普及,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各国还根据科技发展的新特点,改革陈旧的师范教育课程内容,建立富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时代和社会对师资培养的要求更高,师范教育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师资培养模式也先后产生了三种类型。(1)经验模仿型。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开始出现阶级、国家,出现了体脑分工、学校、教师。但当时的教师是以“长者为师”、“以吏为师”、“以教士为师”,凡有学问者皆可为师,既没有什么资格规定,又没有专门的机构予以培训。从教所需要的教育能力、教育技巧、职业道德和教育艺术皆从后天的实践经验中模仿习得,师范教育自然也没有提上历史日程。(2)一元封闭型。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普通劳动者具备起码的读、写、算能力,因而出现了国民义务教育的发展,教师职业开始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的专业,再加上教育科学及教育理论的发展,促使教师专业训练成为可能。于是各国开始设置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保证大量提供师资。(3)多元开放型。随着工业技术革命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由于义务教育的普遍延长,中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的蓬勃兴起,使得师范教育不仅在数量上要大力发展,培养师资品类上要多种规模,而且培养层次和质量上也要有较大提高。世界各国开始改革师范教育模式,突破这种单一的、独立的、封闭的培养体系,朝多样化、灵活化、开放化、综合大学化的方向迈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英、德等国都相继改革了师范教育模式,所有师资一律由综合大学采取开放式非定向型模式培养,将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提高到大学水平以上。

  随着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培养培训体系也逐渐由两级分离(职前、职后)走向三环合一(职前培养、入职辅导、职后提高)。美国的高等院校不仅是培养新教师的基地,也是在职教师进修提高的重要场所,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学位课程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和专业地位。法国于1972年发表了《关于初等教育教师终身教育基本方针的宣言》,明确指出教师培养是一个整体概念,力求使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形成一种有机的综合。英国的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由同一机构实施,这样,不仅有利于师范教育的职前职后一体化,而且也有利于加强大学师资培训机构对培养质量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初步概括出以下几点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世界师范教育的层次结构大都经历了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师范教育层次的递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普及义务教育年限的延伸密不可分,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相辅相成。这一历史发展进程,虽不可贸然超行,但应顺势而为。

  世界师范教育的师资培养模式大都经历了从经验模仿到一元封闭再到多元开放的三个演进阶段。每一模式的变更,无不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历史传统、人口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积极而慎重的开展。

  世界师范教育的培养培训体系大都经历了由两级分离(职前、职后)逐步走向三环合一(职前培养、入职辅导、职后提高),这充分体现了终身教育思想、教师职业生涯理论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在师范教育实践中的影响和作用。

  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无不与课程改革紧密相连,世界各国在师范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改革陈旧的课程体系,增加科技前沿知识,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加强文理渗透,强化基础课,增设综合课,革新教育课,建设富有时代特征的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世界师范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大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往往通过加强教育立法和采取有力措施来规范和推动师范教育的发展。因此,要保证师范教育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我认为未来教育市场发展的发展方是向是线上线下的结合。近两年,互联网的红利在慢慢褪去,所有互联网企业和公司都在抓最后一波红利“下沉市场”,瞄准了五环外的市场和小镇经济。近几年线下的教育机构发展迅猛,很多线下机构都在积极寻求在线转型。
“线下机构主要是以门店为主,很容易给学生和家长建立信任感,在三四线城市的家长和学生对于纯粹的在线学习的认知还是比较弱的。”但当线上线下结合之后,线下机构寻求线上转型会比较有优势了。瞄准这个庞大的市场需求,他们可以为线下的机构提供转型的机会和条件,也是在不断推广产品的好时机的


#扶显洋# 我国学制的历史变革是怎样的?
(15618541030): 我国学制的历史变革: 1、壬寅学制 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的《钦定学堂章程》,...

#扶显洋# 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区别 -
(15618541030): 不同点:古代教育更多的是为统治者输送人才的一种工具,极大的限制了个人的主管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出那种大才.现代教育注重的是对个人的全面的知识体系的塑造. 相同点: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素质,提高了民众的精神生活.为国家培养人才 你好,本题已解答,如果满意 请点右下角“采纳答案”.

#扶显洋# 下列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创办京师 下列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 作业帮
(15618541030):[选项]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④③②①

#扶显洋# 简述我国大学的发展历程. -
(15618541030): 下面将会介绍一下我国大学的发展历程,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发展的速度确实很快. 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规定对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毕业生和科研人员经过严格考核,分别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其目的是...

#扶显洋# 下列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创办京师大学堂②废除科举制③恢复高考④颁
(15618541030): A

#扶显洋#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最深刻的经验教训是 - 作业帮
(15618541030):[选项] A.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B. 人们教育为人民 C. 无论在任何时候,必须以教育为中心 D. 优待知识分子就能办好教育

#扶显洋# 人类教育史大致经历了怎样的阶段 -
(15618541030): 原始社会大概有这三个阶段: ⑴开始简单模仿在自然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收获的 ⑵后来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植物长势较好,进入刀耕火种阶段 ⑶原始社会还出现最早的耕种工具:耒耜,人类有进入耜耕阶段 奴隶社会: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奴隶主强迫奴隶和平民集体耕种,并占有他们的全部劳动成果 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个体家庭为单位 我们现在: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并存)

#扶显洋# 教育是一个国家进步的重要因素吗 -
(15618541030): 教育是一个国家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还有经济、政治…

#扶显洋# 中国教育史 论述题:中国近现代学制改革(要说明利弊) - 作业帮
(15618541030):[答案] 中国教育史 论述题:中国近现代学制改革(要说明利弊)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 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概述 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2.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