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的平仄,第一,二句的平仄很不好理解,觉得不合律,请求全首平仄答案。 请教有关杜甫的平仄格律上的一个说法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戎马关山北,凭栏涕泗流。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上有些地方是可平可仄,这要靠作者的意境和古人诵读诗的方法而定,古人不叫写诗,而是吟诗,而后再用笔记录,比如昔闻的昔字是仄声字,作者是以前听闻过,表示时间是过去式,用个仄声字,吟的时候一代而过,发声短,表示时间短暂,仄声字还有突出,强调的意思

平仄是那样的。你看起来不合律,是因为诗歌有拗救。拗救自己百度就清楚了。我刚刚打字打得特别多特别清楚一下返回了没保存😒就帮你到这

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的平仄划分~

全诗平仄如下:

――│―│,―││――?

―││―│,―――│―。

―――││,―││―│。

―│――│,――││―。

“达”是入声字,属仄声,这是应该注意的。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的“平起仄收”式。

第一句“起”的位置应用平而实际用了仄,是拗,“天”救。说这种句式是拗救,是为了讲述的方便。其实这种“平平仄平仄”的句式,在近体诗中比“平平平仄仄”用得更普遍,应看作是正格。
“君”字的位置应是仄,但因属“一三五不论”,可平可仄。
“鸿”字的位置应是仄,但因属“一三五不论”,可平可仄。
第二联出句“几”字的位置应是平而实际用了仄,是拗,由对句的“秋”救。
“魑”字的位置应是仄,但因属“一三五不论”,可平可仄。
“过”字在诗韵中读平声,故在对句末尾仍属合律。
“应”字的位置应是仄,但因属“一三五不论”,可平可仄。

以前学的知识已经忘了大半,费了好大劲才凑齐这个回帖。

步退向生命的尽头……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小小的书.年轻的母亲们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仔细地阅读.眼睛熬红了,她们依然守候.她们燃烧的热情,能烧掉整整一个冬天.@@总有一天她们老了,成为烛光里的妈妈,儿女们除了爱的回报,还能做什么呢?@@师:如果说因为忙碌和粗心,我们忽略了平时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无论如何,别忘了母亲节这天,买上一束康乃馨,或者哪怕只是一句祝福,送给你的妈妈…@@@生甲:我们要宽谅妈妈的时代缺陷.如果母亲在我们眼里


#单闸策# 赏析杜甫的登岳阳楼 -
(13192104911):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

#单闸策# 杜甫的登岳阳楼体现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
(13192104911): 风格自然还是他的现实主义风格,诗有多有孤独感,如一叶孤舟. 首先,诗人他本身的处境就孤独. 其次,李白死后,他在诗方面独一无二,也是备感孤独的. 站在高楼上,他如诗中的王者,一览众山小.

#单闸策# 《登岳阳楼》句解 火速!!! -
(13192104911): 庆历四年春答缓,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

#单闸策# 鉴赏古诗《登岳阳楼》,完成下列各题.(5分)登岳阳楼 【唐】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 -
(13192104911): 小题1: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小题1: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略

#单闸策# 杜甫的《登岳阳楼》的内容,感情,手法 -
(13192104911):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全诗译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单闸策# 古诗 登岳阳楼 -
(13192104911): 诗圣杜甫创作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被誉为古今“登楼第一诗”,诗篇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哀伤.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整个天空全映在湖面上.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单闸策# 登岳阳楼(杜甫)解释“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并回答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3192104911): 杜甫《登岳阳楼》:沉郁顿挫的岳阳楼 《岳阳楼记》写的是范仲淹想像自己登上岳阳楼,激发出自己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杜甫的《登岳阳楼》,写的也是登上岳阳楼的感兴.那么他的观感有什么不同于范仲淹的特点呢? 第一联:昔闻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