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妈妈,从小儿子就爱打妈妈。今天由于妈妈阻止儿子看电视竟然遭到儿子的暴力一击,将妈妈的大腿打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您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多失误了。三言两语的回答,解决不了问题。

至于您自己,不要再打儿子,自己打儿子,必然带坏儿子。打人是不讲人格的表现,每个人的人格都要受尊重。孩子进入青春期了,成了小青年,需要有个不被打骂、少受教训的人际环境。

您现在试着找一个能够教书育人的老师来做家教。有的话,特别是教训人的话,最好通过别人说,您尽量不要自己直接说。何况,进入青春期之后的孩子,有的话您也不好意思直接说。

再则,最重要的一点,您也需要不断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特别是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脑袋里的东西老一套,跟不上形势,什么都不懂,到时候在孩子眼里,一点威信都没有。

太宝贝他了,等有机会和家里的亲戚好好的教训他一顿,不要心疼,不然你以后有的苦了,疼他放在心里就行了。

你自己惯得。。养不教父之过。父子走了。做母亲的不要掼了。早晚会出事的。好多家长掼的自己的孩子一点都不像话。最后的下场。。。。哎

腿还疼吗?自己好好照顾自己吧

也许妈妈和孩子的感情.思想沟通不到位及方法不当才导致的结果.如果纠正这些不足之处,采取有较的方法教育孩子,相信她儿子将来会好好与妈妈相处的

13岁了,到了上初中的年龄了。。没有参加军训么?多让他参加一些类似军训的锻炼!总之就是你下不去手就让别人下手! 再怎么说他也有爸爸啊,让他爸管!孩子又不是你一个人的。

问题比较严重13岁正是叛逆的年龄

谁知道这个的答案?求告诉~

儿子放学回家,妈妈烧饭,母亲喊儿子吃饭没反应,母亲发怒失手将儿子杀害,然后自己再自杀,在妈妈的弥留之际,她满怀遗憾,认为如果自己不发火,儿子就不会死,于是她答应死神,如果能让她上楼见儿子一面,她就离开人世。

可是,当她看到儿子后不愿离去,她欺骗了死神,她想阻止儿子离开人世(显然不可能),于是死神开始惩罚她。从这里开始循环!!母亲听见门响,惊讶的发现自己和儿子回来,妈妈此时惊慌失措,急忙躲到楼上,她忽然想起楼下自己马上会失手杀死儿子,于是在听到楼下的自己喊儿子吃饭时将儿子捂住嘴,结果由于用力过猛,再次失手将儿子杀死,之后楼下的妈妈发现这一情况,将儿子尸体藏好,想要找出凶手。此时进入第二次循环,门开了,楼下又进来妈妈和儿子。。。。如此循环往复。。故事的内涵在于这是个死循环!!

小白和儿子  与央视《心理访谈》联动报道———  给他闹烦了真想把他掐死  小白的儿子正上幼儿园中班,看到其他孩子会写很多字,小白也开始让儿子学写字。但她发现儿子坐不住,写两行就不愿写了。她告诉儿子,人家孩子会写多少字了,你还什么都不会,这样训着,心里的怒气就忍不住了,打儿子耳光。起初儿子很害怕,但以后小白越让他写,他偏不写,小白就越生气,打他打得更重,打完后自己到另一个屋子,不理他。等平静下来后,她再去看儿子,总看到他趴在床上默默掉眼泪,或呆呆地看电视,小白心里不是滋味。儿子小时候喝牛奶,有时会弄洒一点,小白就会生气地说,你怎么那么笨,端杯牛奶也端不好。其实她也明白,儿子非常小,牛奶洒就洒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反感、心烦,经常为一点点小事情绪失控,到最后就完全爆发了。  儿子刚生下来的那段日子,小白感觉自己得了产后抑郁症,心情烦躁,动不动就发火。当时,丈夫正在乡下上班,小白一个人带着儿子,儿子不好好吃也不好好睡。特别是到了夜里,小白已经很累,儿子还一个劲儿地哭,让小白非常烦躁。她说,在儿子七八个月时,有一天给他闹烦了,当时真想把他掐死。“我用手环着他的脖子,其实也没用力,就用手摁住他,当时真要失去自制力的话,一用力就会掐死他。等第二天醒来,我想到自己的行为,觉得就像是魔鬼。人家说虎毒不食子,我怎么居然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掐死呢?”  还有一次,她带儿子去父母家,儿子把姥爷种的比较珍贵的一种花的叶子给掐掉了。当姥爷发现后生气地问是谁干的?儿子说是他干的。小白看到父亲的脸色阴沉,马上打了儿子一个耳光,当时脸上就有五个手指印。小白觉得如果不打儿子,他姥爷可能会大发雷霆,她知道父亲经常生气,发起火来就像打雷一样,她很害怕听到这种打雷声。小白带着儿子回家后,对儿子说对不起,不应该打他。尽管儿子与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少,但他喜欢爸爸,不喜欢妈妈,小白觉得这样做妈妈太不称职了。  爸爸打了我一次我就想自杀  在小白的家庭关系中,她很惧怕父亲。小时候听姥姥说,父亲想要个儿子,而母亲生了4个女儿,小白是最小的一个。那时候,父亲刚出差回来,听说又生了个女儿时,他对产后的妻子看都不看一眼。在小白还没满月时,爸爸看着不高兴,妈妈也不想要了,准备把她送人。后来被姥姥拦下来,小白就一直在姥姥家养到五六岁。小白记得父亲非常严厉,他们的卧室不准她们姐妹进去。  孩子小的时候最怕的是冷漠  也许,很少有人理解,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怎么会产生轻生念头?著名心理学家赵梅教授说,从人的心理发展期看,5岁左右的孩子是最关键的时期,他(她)内心的自我意识,已影响到今后如何生活、做什么样的人。所以有人说,一个人在5岁时,生命的脚本已经写成了。小白为什么不想活?其实,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最主要的是父母亲的漠视。因为父亲不喜欢女儿,喜欢男孩,所以对孩子的态度是漠视的。而孩子刚来到世界上,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是一种安抚。安抚除了语言,还有动作与行为。比如我们看着孩子笑的时候,那就是对他(她)心灵上的一种安抚,这是一种正性的安抚。还有一种负性安抚,比如遭遇家庭暴力的争吵与纠纷,最后一种是漠视。心理学研究发现,能得到正性的安抚是最好的,但如果没有正性的安抚,有负性的安抚,对孩子来说也比没有安抚强,所以最可怕的是冷漠。每个人都需要感觉到自己生存的意义,这对他(她)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而小白在那么一个小的自我,那么朦胧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到自己的出生是被否定的,父亲不喜欢,她心中就会觉得妈妈不该生我,不该把我带到这个世界。  小白说,在上初一时,有一回老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写出自己的优缺点,小白就写了一大串缺点,而没有一个优点。“我一直在否定自己”。有时候,小白希望丈夫能够理解她,希望他能经常夸夸她,但他从来不夸。  小白,女,31岁,结婚6年的她,有一个5岁的活泼儿子,由于丈夫在外忙碌,她大部分时间与儿子一起生活。不知为何,她对儿子经常发脾气,还经常打他,她也觉得这种行为很过分,对儿子伤害也大,却总是控制不住……


#刁蒋修# 我儿子14岁了,叛逆的厉害,动手打妈妈儿子14岁了,近两年为了一
(17713502112): 您好!首先,你孩子的行为属于一种强迫行为,别人不满足他,他就强迫别人,并且强迫的方式是动手,这又是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问题.做父母的都不容易,孩子现在肯...

#刁蒋修# 孩子打爸妈应怎么处理?
(17713502112): 当父母以打人的方式处罚孩子的过失时,经常会碰到孩子回手的情形.遇到这种情况,父妈妈不要过早给小孩加上“不孝”之罪名,而应懂得一些儿童心理,然后加以疏导.这样效果较好.面对孩子类似行为,父母应强调“打父母”是错误的举动,过后以“沉默”对待他,让他难过一阵子.当孩子道歉后,则不需讲孝顺的大道理,只要告诉他,这种行为让父母难过伤心就好了,孩子就心领神会了.当然,平时在家,父母应避免做让孩子不尊重的事,例如说话太随便,胡乱骂人或任意发脾气,孩子有样学样,难免有动粗倾向.

#刁蒋修# 孩子打妈妈怎么办? -
(17713502112): 一般这样都是事出有因的,说话大声的父母孩子也喜欢大吼大叫,喜欢阅读的父母孩子也有自己阅读的习惯,孩子是白纸家长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要不是他见到他怎么会模仿啊,注意言行身教.

#刁蒋修# 我儿子12岁经常性的给我动手打我还给我说冲话有时还骂我我该怎么教育? -
(17713502112): 你应该是妈妈 你得强硬一点 你的溺爱和懦弱才让你孩子变成这个样子

#刁蒋修# 儿子十六岁打妈妈,并什么样的人话都骂我要断决母子关系 -
(17713502112): 叛逆期,与从小教育有关

#刁蒋修# 逆定期孩子打妈妈骂妈妈有什么办法 -
(17713502112): 孩子叛逆但不等于忤逆,不过如果你从小就是对孩子暴力相向,孩子大了这样对待你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好改变方法,争取感化你家孩子,大了懂事了就会为他的行为后悔.

#刁蒋修# 小男孩7岁,发起火来就拼命地打自己的妈妈,该怎么教育 -
(17713502112): 7岁就敢打妈妈了,那长大那还了得啊? 一定要好好的管教,做为妈妈也不能啥事不管,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对家对社会都是祸害,一定好好的管教,否则危害可大了.可以学习一下《弟子规》,看看老祖宗的智慧. 现在的孩子真的太难调教了,一定学习古人的智慧.

#刁蒋修# 调皮的孩子爱打人 家长如何应对? -
(17713502112): ”; “我们打他骂他夸他……什么方法都试过了,他就是喜欢打人怎么办呀?” 有很多家长都提出过这种问题,他们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来制止孩子的打人行为,但都收效甚微.那么孩子是真的爱“打人”吗? 案例一:强强为何在外就超爱“打人...

#刁蒋修# 如何解决孩子爱打人问题 -
(17713502112): 回到家,一天学了什么,甚至午饭吃的什么,他都说不出来.晨晨妈曾悄悄到幼儿园观察,发现孩子一个人在玩玩具,也不与人交流. 当时她觉得老师不负责任,就想办法把... 相关:◇ 9个月的宝宝打人该如何引 >>详细◇ 宝宝为什么喜欢打人 ...

#刁蒋修# 今天儿子打了她妈妈一个嘴巴子,才十岁!很难过,不知怎么去教育他 -
(17713502112): 十岁的孩子居然打妈妈嘴巴?这也太无法无天了吧.不过你们也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是不是从小就是这样对他的,如果是孩子学成这样也不难理解.这次你要表现出难过和失望,尽量让孩子感到内疚,今后好好改变教育方法,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