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歌厅为什么叫卡拉 OK ? 卡拉ok是什么意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3
1 什么是“卡拉OK”

“卡拉OK”一词是日语的音译,它是日语“Kara”(空)和英语“ORCHESTRA”(管弦乐队)的临时组合,意思是“无人伴奏乐队”,也有人称它为“歌唱伴奏机”,台湾同胞将它音译为“卡拉OK”。是一种现代的综合性娱乐形式。
“卡拉OK”是一种伴奏系统,演唱者可以在预先录制的音乐伴奏下参与歌唱。“卡拉OK”能通过声音处理使演唱者的声音得到美化与润饰,当再与音乐伴奏有机结合时,就变成了浑然一体的立体声歌曲。这种伴奏方式,给歌唱爱好者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愉悦。

2.话筒的使用

话筒是“卡拉OK”的传声媒介,更是通俗唱法必不可少的传声手段。话筒的使用,对通俗唱法演唱者显得尤为重要。话筒可以扩大音量、放大优点,也可以破坏音色而暴露弱点。通俗唱法中有经验的歌手,不仅会运用话筒来扩送声音,还会运用话筒来表达感情,体现声音运用技巧。话筒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音量。音量的大小控制是话筒使用的关键。一般来说音量要略微控制一些,即演唱者比平时不用话筒时演唱要音量小一些。这种控制的音量要保持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和谐统一,因为伴奏音乐始终调在一个音量强度上,如果三个声区的音量不统一,便会在高音或低音出现或强或弱的声音效果,就影响了歌曲的完整性。有的演唱者或高音较差,或低音较弱,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话筒离嘴的远近来进行调节。这种调节还要视音响的灵敏度而定。另外,气声唱法的歌曲,必须将话筒靠近嘴边,以便更能表现这种唱法的特色。

其二,关于呼吸。呼吸在话筒上的体现是十分灵敏的。尤其是对于灵敏度高的话筒,轻轻的呼吸通过话筒便发出较大的声响。通俗唱法的歌曲中,有的歌曲需要有明显的换气声,以帮助表达歌中的情绪,有的更是用气声为主的用嗓方法来演唱的。这类歌曲,呼吸不仅仅是换气,而是歌唱情感表现的一部分。大部分歌曲,则都需用轻吸气的方法来换气,以免换气声大而破坏歌曲的流畅和谐,影响观众的欣赏情绪。

其三,关于咬字吐字。由于话筒的灵敏度,咬字过重便会发出“砰砰砰”的噪声,尤其是“喷口”较重的字,如“背”“怕”“把”等字,字头过重就会产生这种噪音。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多拿话筒进行练习,找到一个准确的角度及话筒与嘴唇的距离。一般是话筒与身体成45°角,这种姿态也比较随意和自然。拿得太高手臂发僵,甚至挡住鼻子和脸部,拿太低声音和咬字传不出去,且拘谨。

3.伴奏带的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卡拉OK”伴奏带的品种和形式也日趋多样。一般常用的伴奏带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卡拉OK”录音带。这里又分几类:一类是最常用也是最早为我国歌迷熟悉和采用的一种游戏带,它采用两轨双声道制成,一声道为伴奏音乐,另一声道为人声演唱,立体声效果比较好,是演唱会和比赛中常用的一种伴奏形式。它携带方便,适用于普通卡座式录音机。还有一类是音声多重盒式卡带,即采用四声轨制成,两轨为立体声卡拉OK伴奏曲,另两轨为有人声演唱和伴奏音乐的歌曲。这种盒式卡带专门有为之相配套使用的音声多重的录音机,可以使初学者不但能很好地模仿原唱的技法,还可以欣赏到原唱的水平与风采。

第二种是“卡拉OK”录像带。这种“卡拉OK”录像带是配合放像机使用的游戏带,可以放出音乐伴奏和与之相吻合的画面及变色字幕,以便随时提示演唱者歌词。

第三种是“卡拉OK”镭射唱片(简称CD)。它是通过激光及电子技术的精密组合制成的一种超高保真数字立体声伴奏唱片,其立体声效果比录音带更好。

第四种为“卡拉OK”镭射影碟(简称LD),这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和电子技术制作的声像组合“卡拉OK”伴奏软件,它的超高保真音响和高清晰度画面,创造了一个声像相谐的整体。它的音乐和画面是将磁信号转为光信号,不但能保持原有的清晰度,而且几乎是永不磨损,永不衰减。

以上四种伴奏带形式,只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录音机和音响、电视机便可使用。在购置这些设备时,最好能向音响专家咨询,以避免出差错。

4.演唱时的定调

一般来说任何歌曲的演唱,都应按曲谱上规定的调唱,因为一首歌曲的情绪与音调的高低有直接关系,作曲家们定的调,也正是演唱者最能发挥声音的高度。若随便降调或升调,都会影响歌曲的表现。但,初学歌唱或未经声乐训练的演唱者,往往调高了上不去。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降半个调或一个调。比如《千万次地问》,原调是BA调,若担心后面的高音上不去,可以降低半个或一个调,即唱G或BG调,以保证后面的高音唱好。

歌唱的改调,可以在“卡拉OK”设备中的变调控制系统中进行。一般来讲,“卡拉OK”视盘上都没有注明某一首歌曲的调,演唱者每演唱一首歌曲之前,都应提前试调,找到歌曲中的最高音,并进行试唱。若高了可降调,若低了可升调。这种可以升、降调的设备,叫做单机变调器。这种单机变调器,只要串接到音源输出和扬声器之间,便可以把录音带、录像带、镭射唱盘及镭射影碟的伴奏音乐任意转换调,并且能保持原有歌曲的速度。

一、卡拉OK的发展历史
卡拉OK日文原意是"无人伴奏乐队",60年代是井上大佑先生年轻时在日本兵库县西宫市担任沙龙乐队鼓手的年代,发明的伴唱声轨和可携式麦克风。不到三年,卡拉OK开始大行其道,大公司纷纷剽窃井上的创意,推出自己的机型。等有人建议他申请专利时,已经为时太迟。井上承认:"我从没想过申请专利。"
这个概念早在1971年井上发明8-Juke(八声道点唱机)前就已存在,而8-Juke是一个红、白颜色的木箱,装配了麦克风、放大器和八音轨的卡带播放机,仪表板则以英文标示,以便看起来"时髦"些。井上以这部原型卡拉OK作为无歌手乐队的鼓音伴奏,在沙龙中接受想唱歌的顾客点歌时播放。后来他又想到,可以借机器来达到伴奏的功能。
井上说:"我是乐队里最差的一个,我完全没有音乐技术可言,所以他们让我担任乐队经理。我想,为什么不用机器来代替我们所做的?"
在他的鼓吹下,六位乐队成员组成一家叫作"新月"的公司,生产了11部8-Juke伴唱机,并出租给当地的酒吧,让想唱歌的人花100日圆(0.83美元)藉电视机大小的唱机点播放一首伴奏。这个价钱在当时相当高,但自得其乐的消费者很肯花这种钱。
井上说:"没有卡拉OK,几乎不可能像专业歌手那样在完整的背景乐队伴奏下唱歌。在以前,那是梦想。"
30年后,卡拉OK已成为世界性的家庭用语。"
新月公司与大企业奋战到1987年,不断推出更新、性能更好的卡拉OK伴唱机,然而激光唱片技术诞生后,他终于宣布放弃。
井上大佑曾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与甘地和毛泽东相提并论。他说,他不后悔损失专利权,而即使专利权让他在1980年代大发利市,他也很可能过度扩张到其它投资,使他在日本经济衰退后留下大笔债务。
井上说:"我从未买过土地、股票、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证,什么都没有。除了参加葬礼外,我从不穿西装、打领带。"

二、卡拉OK歌舞厅的产生
在六十年代的舞会上,有传统的乐队为人们伴舞。在这一时期已出现了歌手用歌声为人们伴舞的形式。这就是第一次伴奏音乐与歌声分离成为两个独立部分。
六十年代末期,盒式录音机问世以后,左(L)右(R)立体声磁带可录制两个音源,一路是伴奏音乐,一路是人声歌唱,人们可以用这种磁带学习流行歌曲的演唱。当人们学会唱这首歌以后,人们就会关掉人声这路通道,而通过话筒亲自演唱这首歌曲。这种娱乐活动首先在日本流行起来,日本人将此称为KARAOKE娱乐游戏,KARA是日本语"空"的意思,OKE是英文交响乐的缩写。所以说KARAOKE游戏是日本人发明的。
这种KARAOKE游戏在日本迅速流行起来,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风波。在一些酒吧、咖啡厅、歌舞厅,老板就辞掉了原来的乐队,而采用一套音响设备。这样就受到大批电声乐队的不满,他们向娱乐圈和KARAOKE生产厂家提出抗议。但是在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日本,这些都是无济于事的。这些乐队只好转业到广告业和电视剧制作业中去了。
七十年代初期,录像机出现以后,用图像画面来解释歌曲的意境,形成了听觉视觉并举的综合艺术系统,并且有字幕的提示(利用歌词镶边、变色的方法)。
七十年代末期,激光影碟机问世以后,这种设备都是数字电路,所以它的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要比录音机和录像机有很大的提高。
影碟机和影碟的特点是频率响应宽,噪声低,失真度小,使音频和视频都达到了专业级的水准。
八十年代末期,中国才出现了歌舞厅。KARAOKE闯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是发展却很迅速。1988年,北京出现了歌舞厅。当时,有些饭店、酒楼,餐厅,白天进行餐饮营业,晚上,邀请专业艺术团体乐队,音响、歌手为客人演唱。1989年,北京出现了KARAOKE歌舞厅,1990年便发展为100家,1991年又发展为200家,1992年发展为400家。到1993年已发展为600家,直至1994年,歌厅、舞厅、KARAOKE厅、多功能厅,已达到800家。加上各单位,各系统对内开放的歌舞厅,北京共有千余家。
KARAOKE包间起源于日本。在日本,有些中老年人,怀念自己青春时的美好时光,通过演唱旧时的歌曲,舒发怀旧的情感,但又不便于在众人面前演唱,特为他们开辟了小型的KARAOKE包厢,使之如愿。这种形式很快在日本流行起来,1991年,开始传入中国。但在中国多为包间的形式。
1992年,有些歌舞厅加装了摄像系统。用编辑机可把自己演唱的镜头投放在屏幕上。也可将它投影在屏幕的各种不同位置上。目前,北京不少歌舞厅可把客人演唱的歌曲,制成录音磁带和录像带,提供给演唱者。

卡拉OK的由来
--------------------------------------------------------------------------------
卡拉OK即歌唱伴奏机,是日本人发明的一种应用现代电子音响设备录制好的现成伴奏音乐的磁带,用来供歌唱者配放使用的娱乐品。“卡拉OK”是日语译音,原义是“无人乐队”。 制造这种伴唱机的灵感来自活跃的各酒店的“走唱乐团”,即所谓“拉卡西”(日语译音)。走唱乐团由2~5人组成,有人弹电子琴、有人唱流行歌曲,以助酒兴。大约在1970年,日本出现了第一台伴唱机,不过那只是将留声机拉上麦克风,让好唱者随着唱片同声高歌。1978年,日本某公司正式制成现在的伴唱机,3个月后,日本开始大量生产,不仅打开了日本国内市场,并旋风般地进入整个东南亚,1983年9月,台湾产的伴唱机也正式推出,销售活跃。目前,据统计,日本全国有30—40万家酒店,安装有卡拉OK,供顾客们享用。现已风靡于世界各地,甚至扩展到家庭使用。

KTV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ktv是Karaok TV 。Karaok是个日英文的杂名,Kara 是日文“空”的意思,OK是英文“无人伴奏乐队”的缩写,到中国就演变成了“卡拉OK”。 现在在我国KTV发展迅速,大多都是综合性,添加了酒吧,迪厅,保健,洗浴等,这样更加适合商务消费的习惯, 因此效益比单纯的练歌房要好!典范有:银翼,钱柜,好乐迪等。
  [1]KTV的发源简介
  KTV的源头来自于日本。卡拉在日语里是空洞、虚无的意思,OK指无人伴奏的乐队。卡拉OK的最初形态只是供专业乐手在没有条件带伴奏乐队的巡回演出中使用的伴奏磁带。卡拉OK兴起的年代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在日本神户酒吧做伴奏乐手的井上大佑,在为朋友的录音机灌制伴奏乐曲时,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年的日本处在西方影响下的嬉皮风格里,年轻人对音乐的迷恋几近疯狂;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使得原本性情拘谨的日本人强烈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和无趣。到酒吧等场所听歌手演唱成了闲时的主要消遣。撕裂嗓子的吼叫似乎只有在买醉的情况下才会不受控制地喊出来。
  因为卡拉OK使普通人不管是夜莺嗓还是公鸭喉都过了一把歌星瘾,深藏不露的性情在麦克风的争抢中不经意地坦露开来,没有专业表演的压力,倾听的和演唱的在互换中实现了自我选择及共同的参与乐趣。某些商人看准了卡拉OK将会替市场带来商机,因此以音响设备建立起卡拉OK帝国。据日本卡拉OK协会统计,卡拉OK最辉煌的时候,在一亿多日本国民里,卡拉OK的消费者达到6000万以上,成了年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的娱乐产业。
  20世纪90年代,是卡拉OK最风行的时候,但这也经过一连串的演变。在初期,我记得我小时候,曾见过有人会推着一台卡拉OK作流动式的生意,它带有两个麦克风和一个钱箱,不放进钱去,机器就不会播放伴奏音乐,麦克风也不起作用。这和日本一开始推出卡拉OK的情形很像。后来仿效日本的场地设计由开放式转而成为包厢式的这一段时间内,由于属高价格、高享受,所以除了商业聚会、洽商之外,一般人在经济条件许可下,都选择购置一台卡拉OK。可是近几年来,家庭卡拉OK机被束之高阁,城市里的卡拉OK厅发展到量贩式。
  现在高价格的大型的KTV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像:钱柜、好乐迪这样的KTV打着连锁或者量贩式的招牌。音响设备好,吃喝玩乐一条龙。消费方式不同,服务也不同。钱柜可能白领去得比较多,好乐迪便宜一点,学生去得多一些。
  随着当时哈日族的风潮开始盛行时,这股OK风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吹进台湾,被正式译为卡拉OK。香港、大陆内地包括东南亚基本上延承了台湾的风格,以KTV的形式为主。一开始,台湾完全仿效日本的开放式空间设计,但是效果并不好。台湾商人将原有的包厢式小视听中心与之结合起来,经改良后,出现了以包厢为主的KTV。即可以欣赏画面,又能引吭高歌;互不干涉,跳舞的跳舞,表演的表演。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卡拉OK不单单只是提供唱歌的地方, 如今的卡拉OK似乎是一个贬意词。1996年以后,随着酒吧、D厅等更丰富的娱乐方式的介入,卡拉OK失去了原来一统天下的地位,娱乐场所的门牌上已经少见这四个字了。但卡拉OK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它不断地变换着经营模式,以KTV、CLUB、酒店包间、量贩式KTV的面目一而再再而三地咸鱼翻身,以往单纯的唱歌之地衍生出了餐饮娱乐商务交际等多条龙服务。

卡拉OK“通常是在播放预录在录影带之类储存在媒介上、没有主唱人声的音乐伴奏同时,在电视荧幕上同步播放有着节拍提示的歌词,然后由参与者边看着歌词边持麦克风唱歌。”“卡拉OK”是一种伴奏系统,演唱者可以在预先录制的音乐伴奏下参与歌唱。
“卡拉OK”能通过声音处理使演唱者的声音得到美化与润饰,当再与音乐伴奏有机结合时,就变成了浑然一体的立体声歌曲。这种伴奏式,给歌唱爱好者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愉悦,使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



扩展资料:

分类

1、家用
国际知名品牌 适合家庭及小型商业场所使用。嵌入式系统,可任意开关机  内置高达4万首真人高清原唱MTV歌库,歌库同钱柜和麦乐迪为同一音视频歌库  具有HDMI高清输出接口  通过遥控器简单操作,随机赠送的歌库更新软件,更可无限量更新更多最新自己喜爱的歌曲。

2、商用
中国知名商用KTV品牌 适合商业场所及大型KTV使用。自有操作系统,可任意开关机;商业场所可自行购买版权音乐,内置其中播放;采用主从架构设计,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系统稳定可靠。
通过触摸屏简单操作,具有按歌星点歌、按拼音点歌、按笔划点歌等功能,同时更具有边唱边点功能,目前国内很多KTV场所采用的是此系统。

3、在线
在线卡拉Ok领导品牌,超强的练唱图谱功能最新KTV点唱榜单,可以录制成自己K歌的合成歌曲,录制格式为MP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拉OK


#张婷凡# 量贩式KTV的来源量贩式KTV最早的来源是什么
(18672074751): 量贩式KTV 来源日语 量贩式购买=大宗购买=省钱购买 量贩式KTV=大宗KTV=省钱... 二为KTV演唱场所,通常称为包房、厢房、卡拉OK厅等. 设有小型超市、卡拉OK包房...

#张婷凡# ktv的洋文意思是什么 -
(18672074751): Karaok TV 卡拉OK(日文:カラオケ)是一种源自於日本的娱乐性质歌唱活动,通常是在播放预录在录像带之类储存媒介上、没有主唱人声的音乐伴奏同时,在电视萤幕上同步播放有着节拍提示的歌词,然后由参与者边看着歌词边持麦克风唱...

#张婷凡# 歌舞厅与ktv的区别 -
(18672074751): 当然有区别拉 简单解释你看字面就知道拉,歌厅+舞厅,歌舞厅内有跳舞的大舞台,也有包间KTV,明白了吧? 歌舞厅的隔墙很重要,KTV 包间与大厅之间都不应产生干扰 补充:现在的娱乐场所都细化了,把以前歌舞厅的各个功能都分出来了,像什么迪厅啊,KTV啊,酒吧啊……等等,现在的歌舞厅就相当于夜总会场所吧,各项功能都有

#张婷凡# 唱K是指卡拉OK还是KTV?没去过,是很多唱歌的地方吗? -
(18672074751): 唱K : 去KTV包厢唱歌 卡拉OK:“卡拉”是“空”(空无)之意,“OK”则是“管弦乐团”的简称,合起来意指唱歌时没有真正的乐队伴奏,只有影音伴奏. KTV:Karaok TV .Karaok是个日英文的杂名,Kara 是日文“空”的意思,OK是英文“无人伴奏乐队”的缩写,到中国就演变成了“卡拉OK”.

#张婷凡# KTV的全称是什么?
(18672074751): KTV是卡拉OK的再一代延伸,它是卡拉OK的英文Karaoke的第一个字为“K”和电视的英文字为“TV”(Television)组合而成的.

#张婷凡# 什么叫做KTV? -
(18672074751): ktv是Karaok TV .Karaok是个日英文的杂名,Kara 是日文“空”的意思,OK是英文“无人伴奏乐队”的缩写,到中国就演变成了“卡拉OK”. KTV的发源简介 KTV的源头来自于日本.卡拉在日语里是空洞、虚无的意思,OK指无人伴奏的...

#张婷凡# 为什么说:KTV现在已经变成了老头乐?
(18672074751): 在量贩式KTV工作的朋友告诉我,白天只要开门,必然会准备许多降压药和各种米面... 这种短期的卖唱方式开始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卡拉ok,在最盛行的时候甚至做到了万...

#张婷凡# 为什么要叫量贩式ktv -
(18672074751): 量贩式购买=大宗购买=省钱购买 量贩式KTV=大宗KTV=省钱KTV “量贩”源于1963年法国的一家超大型类似超级市场的大卖场,后来日本把这种购物经营业态叫做量贩,日语中“量贩”的意思是指“大量批发的超市”,由此引申的量贩式经营...

#张婷凡# KTV的知识 -
(18672074751): KTV的源头来自于日本.卡拉在日语里是空洞、虚无的意思,OK指无人伴奏的乐队.卡拉OK的最初形态只是供专业乐手在没有条件带伴奏乐队的巡回演出中使用的伴奏磁带.卡拉OK兴起的年代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在日本神户酒吧做伴奏乐...

#张婷凡# ktv全称是什么
(18672074751): 卡拉OK(日文:カラオケ)是一种源自於日本的娱乐性质歌唱活动,通常是在播放预录在录像带之类储存媒介上、没有主唱人声的音乐伴奏同时,在电视萤幕上同步播放有着节拍提示的歌词,然后由参与者边看着歌词边持麦克风唱歌.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