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皇后死后为何没有入皇陵,难道真的和多尔衮有关? 中国朝代历史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孝庄皇后自己的要求太过于让康熙皇帝为难,才会一直没有进入皇陵。其实那时候这件事情确实和多尔衮有一些关系。很多人觉得孝庄皇后和多尔衮之间是有很深厚的感情的,确实两个人之间肯定是有一些感情基础的,但是这两个人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更重一点。在皇太极死之后,多尔衮是非常有机会当皇帝的,但是那时候是有非常多的人有不同的意见的。

毕竟多尔衮不是皇太极的嫡系后代,所以他当皇帝其实是非常不恰当的。但是麻烦的是多尔衮在那个时候是掌握着非常多的兵权的,所以事情就变得非常难办。在这个时候,孝庄皇后出面,协商了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后来就达成一致,让康熙当上了皇帝。

其实现在来看,那时候的孝庄皇后真的是非常有魄力的一个女人,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层关系在,康熙皇帝对于自己的皇祖母是非常敬重的,这在很多的电视剧里面都有表现。所以在孝庄皇后去世之后,康熙皇帝也是非常尊重他的皇祖母的意见。但是在孝庄皇后死之前,她曾经说过,按照惯例,应该是夫妻合葬,但是因为她的夫君的墓已经很久了,不想再动,就想在死之后和自己的儿子埋在一起。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但是在那样的一个封建的年代里面,这样的想法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康熙非常难办,不知道怎样才好。毕竟一边要尊重自己的皇祖母的意见,一边又要照顾世俗的眼光。所以最后孝庄皇后也没有进入皇陵。



因为孝庄皇后下了懿旨,要求葬在皇陵的附近,与多尔衮没什么太大关联。

纵使孝庄太后个多尔衮的确有青梅竹马之情,但太后离世后不下葬,应当与多尔衮无关,是因为舍不得康熙皇帝和爱新觉罗的子孙。孝庄太后死后灵柩在偏厅停放数十年,不曾下葬,已经成为一桩奇闻。许多人猜测其中缘由,早就被归入未解之谜之一。

剧照

话说孝庄太后这位受人尊崇的女性,她是大清历史上有名的贤能太后,是皇太极的庄妃,是顺治帝福临的亲身母亲。后来顺治皇帝因为情重董鄂妃,董鄂妃又红颜早逝,早早化作尘土,皇帝在董鄂妃死后万念俱灰,竟然遁入空门,了结尘世情缘。孝庄太后知道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儿子的心意,便在朝野一片混乱中,拉着幼儿时期康熙皇帝的手,走上了治理大清开国前夕的道路。

剧照

孝庄太后出身于科尔沁草原,是草原部落首领的小公主,人称科尔沁的福星。嫁给皇太极之后并没有得到多少宠爱,在为皇太极生下了儿子之后,才有了后来成为太后的尊容。多尔衮和皇太极是兄弟,年轻时多尔衮中意大玉儿,也就是孝庄太后多年,但最终还是错过了这一段少年情意。

画像

后来皇太极驾崩,还是个孩童的福临帝登基,年岁小,根本压不住前朝的蠢蠢欲动,多尔衮接受了大玉儿的托付,担下了摄政王的重任,雷厉风行,将前朝打压得不敢为难小皇帝,这才保全了福临帝在位。可以说没有多尔衮,就没有大清朝后来的稳固统治。而多尔衮和孝庄太后这一段情意,在后世也被人津津乐道。



并不是多尔衮有关,是她自己不愿意入皇陵的原因。

这和多尔衮没有关系,没有入皇陵是孝庄皇后死前的圣旨。

香港历史~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
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
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扩展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
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英国武力侵占香港三步曲:
侵吞香港岛。1840年4月,中英鸦片战争首先在香港揭开序幕。战后,英国代表义律提出割让香港,赔偿鸦片烟价等无理要求。
清政府负责对英交涉的琦善在谈判中虽力求妥协,但由于道光皇帝态度强硬,琦善未敢接受义律的割地要求和与义律订立任何条约。
但1841年1月20日,义律却擅自宣称与琦善达成了“把香港岛及其海港割让给英国”(即《穿鼻草约》)。这纯属义律所捏造。
公告颁布5天后,英国侵略者便用武力强占了香港岛,并于26日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1841年5月,英军攻打广州,逼迫皇侄奕山订立《广州和约》,要求清政府赔款和清军从广州城撤出。
并提出协商割让香港岛。1842年6月,英国攻入长江,并于8月进入南京江面。面对城下耀武扬威的炮口,清政府彻底屈服了,遂于8月29日,派全权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军谈判。
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割占九龙半岛。英国殖民者侵占香港岛后,便以港岛为基地谋取九龙。
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3月,侵华陆军司令克灵顿遵循英国在华全权代表卜鲁斯的指令,派遣军队强行占领了九龙半岛岬角至尖沙咀一带。
在军事占领后不久,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巴夏礼强迫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租约,将“九龙司地方一区”“永租”英国。
是年9月,英法联军6000余人进逼北京,10月24日,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从而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又被英国割占。
谋取“新界”。1898年4月,中英双方就香港扩界问题开始谈判。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根据英国外交部的指示,向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等出示展拓界址范围的地图。
李鸿章等屈从于压力,遂于1898年6月9日,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沙头角海至深圳湾最短距离直线以南、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
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租予英国,租期99年。至此,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这颗“东方明珠”完全落入了英国殖民者的魔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1、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
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约前2029年禹建立夏朝;约前1950年夏王少康消灭有穷国,中兴夏朝;约前1559年商汤于鸣条之战打败夏桀,夏朝灭亡。
2、商朝(约前1559年-约前1046年)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约前1320年商王于盘庚时把都城自奄迁殷,甲骨文和金文得到发展。前1147年商王武乙继位,与巫术作斗争,实行礼制改良。前1046年周武王于牧野之战击败商王帝辛的军队,商朝灭亡。
3、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姬发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前771年西夷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杀周幽王,周平王继位。前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至雒邑,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
4、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
5、西汉(前202年—8年12月)
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6、东汉(25年—220年)
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
7、三国(220年-280年)
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8、晋朝(266年—402年)
是中国历史上三国后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5帝,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9、十六国时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 )
在众多游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实际上这一时期国家数目远多于16。
10、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11、隋朝(581年-618年)
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12、唐朝(618年—907年)
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13、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
14、北宋(960—1127年)
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作赵宋,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
15、元朝(1271年—1368年)
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16、明朝(1368-1644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17、清朝(1616年—1912年)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总计296年。从改国号为大清开始,总计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竺俗刚# 孝庄太后死后,为什么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 -
(19621536995): 按她自己的意思讲,一是由于皇太极下葬已久,不能因为自己的去世就打开尘封多年的陵墓去打扰皇太极(并不是由于下嫁多尔衮心中有愧,这段野史的可信度几乎为零),二是孝庄作为太后、太皇太后扶持两朝少年天子,一个儿子一个孙子,她和两代君王的母子、祖孙情深,不愿意死后离他们的陵墓太远,因此孝庄最后葬在康熙和顺治的陵前,就像一个“守墓人”的形象.

#竺俗刚# 孝庄太后死后为什么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 -
(19621536995): 孝庄太后曾对康熙说过死后不愿意个皇太极合葬,后来孝庄太后死后,康熙就一直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按理说一个女人死后个夫君合葬是很正常,同时对女人来说是很光荣的事情,更何况是和皇帝合葬,可为什么孝庄太后会不愿意呢?民间有人说是因为孝庄太后和多尔衮之间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孝庄太后死后无颜面对皇太极.而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孝庄太后不想去打扰皇太极,毕竟人死后坟墓在被摆到一下是不好的,而另一个说法是孝庄太后想要陪伴顺治帝和康熙两位皇帝,就是想墓葬和这两位皇帝挨着.康熙虽然很尊重孝庄太后,可是这件事情比较棘手,所以到最后,孝庄太后的坟墓一事等到雍正上位才等到解决~

#竺俗刚# 关于孝庄皇太后的生平及故事. - 作业帮
(19621536995):[答案] 本人对孝庄皇后有一种莫名的崇拜,看到不少有关孝庄的评论,但是历史是应该用事实累积的,不是靠一些野史外传.有些人甚至说 招降吴三桂是孝庄出马,可笑.为了避免太大的偏差,送出以下资料: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部落之长)...

#竺俗刚# 孝庄皇后为什么明天葬入清东陵 -
(19621536995): 孝庄葬于东陵之外是为清昭西陵 独立的陵寝 可能是有孝庄在地下也要守护她的子孙后代的意思.看孝庄生前 辅佐过顺治康熙两个小皇帝 陪伴他们度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 顺治早死 康熙跟祖母孝庄文皇后祖孙情深 孝庄葬于东陵外也是康熙奉孝庄遗旨.孝庄跟皇太极合葬也不现实,皇太极去世几十年了而且葬于关外的沈阳,所以只能葬在清东陵

#竺俗刚# 孝庄皇太后为什么葬在清东陵墙外 -
(19621536995): 据史书记载,孝庄之所以没有与皇太极合葬,是因为她病危时,曾对康熙皇帝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孝庄死后,梓官(即棺材〕仅在宫中停...

#竺俗刚# 孝庄太后究竟是自愿还是被迫才屈从于多尔衮? -
(19621536995): 这个问题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不可靠,我们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的话反而可能是接近真相,孝庄皇后是在皇帝死后才和多尔衮在一起的,当时多尔衮权倾一人朝野,孝庄和儿子的地位是不保的,出于这个因素孝庄才从于多尔衮,无所畏自愿还是被迫,是利益的驱使.

#竺俗刚# 孝庄太后死后葬在哪里? -
(19621536995): 康熙皇帝一向孝顺祖母,孝庄皇后死后,康熙帝遵照遗嘱,将祖母安葬在了遵化的东陵附近. 题外补充: 许多野史称,这是因为孝庄下嫁多尔衮丢了爱新觉罗家族的颜面,所以把她葬在陵区大门外,罚她世世代代为子孙把门.其实,这只不过...

#竺俗刚# 孝庄太后到底下嫁多尔衮没有?为何史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19621536995): 庄太后是否下嫁过摄政王多尔衮,它被称为清宫第一大疑案. 有些人支持太后下嫁,依据如下:一是孝庄太后为了保护儿子顺治的皇位,二是多尔衮曾经自称或他称为“皇父”,三是蒋良琪《东华录》记载多尔衮曾经出入后宫内院,四是满洲有...

#竺俗刚# 孝庄的葬身是什么地方 -
(19621536995): 孝庄75岁崩于慈宁宫, 据史书记载,孝庄之所以没有与皇太极合葬,是因为她病危时,曾对康熙皇帝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 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孝庄死后,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