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级上册的语文观潮第三到第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的景象和什么的景象? 1 观潮 第4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和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19

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的声音与形态。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的声音与形态,以及观潮人高涨的热情。

四自然段:作者用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观潮》一文是一篇现代散文,是赵宗成、朱明元写的。此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分别描述了钱塘江大潮涨潮前、涨潮时、涨潮后的情景。



扩展资料:


《观潮》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余亚飞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线,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的声音与形态,以及观潮人高涨的热情。
四自然段:作者用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由远到近按照事物的发展变化顺序写了潮来时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奇特壮观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观。

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用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观潮第四段按什么顺序写出了江潮涌来时壮观的景象~

《观潮》第四段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出了江潮涌来时壮观的景象。
第四段先写“白线”很快移来,然后“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大潮越来越近,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
现代作家赵宗成、朱明元的《观潮》原文(第四段):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扩展资料:
赏析:
《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观潮的事。在文中,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精彩,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自然段主要写观潮人数之多,是侧面描写突出了潮水的壮观。
开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先声夺人。接着交代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描绘又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出之,简短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最后用杨万里的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了首句。
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短短一段文字,却生动描绘了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不仅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也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扩展资料:
全文语言精练,共有四个段落,可分为两个清晰的层次。第一层为前三段,描绘江中壮美之景;第二层为第四段,记述江边盛况。
江中壮美之景分为三个典型场景:浙江怒涛、水军演习、吴儿弄潮。三个场景既各自独立、各具特色,又相互连贯、相互映衬,组成了一曲层次分明、气势磅礴的钱塘大潮交响曲。
文章的层次之美不仅表现在整体构架的思路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局部的描述层次上。以 “水军演习”一段为例:先写教阅场面宏大——继而写指挥调度灵活,后写江面上战火密布,最后写战争胜利,活现出一支训练有素、骁勇善战的水军的赫赫声势。


#余汪亚# (观潮)第3自然段的意思? -
(18770915037):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钱塘观潮也成为古今盛事.本文就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

#余汪亚#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观潮>的第3,4自然段应读出什么的语气,语调要怎样,速度要怎样 -
(18770915037): 这篇文章第3、4自然段是写潮来时的情节,读第三自然段时,注意要读出那种期盼和激动的语气,第四自然要语气加重,激昂,尤其是潮越来越近时,语气越来越重.

#余汪亚# 梅园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课观潮内容 -
(18770915037): 梅园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课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

#余汪亚# 观潮第四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18770915037): 观潮的第四自然段是按照由远到近顺序写景的. 这段话描述了大潮的形状,由远及近,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等词语均描述了大潮的空间形态.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

#余汪亚# 观潮一课中三四自然段体现了大潮的什么特点 -
(18770915037): 《观潮》中的三四自然段体现了大潮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特点. 现代赵宗成、朱明元的《观潮》原文(第三、四自然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

#余汪亚# 4年级上册语文书19课观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18770915037): 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 片段: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余汪亚# 四年级语文第一课的重要知识 - 作业帮
(18770915037):[答案] 不知是不是《观潮》这篇课文?有份教案如下:一、导入 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 的时候,也有 的时候,有没有人看过江河海水涨潮吗?说说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 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余汪亚# 四年级观潮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钭佳嘉 -
(18770915037): 四年级观潮这篇课文是: 时间顺序由远到近写的,分别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壮观景象 .

#余汪亚# 观潮这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画面是在哪一段 -
(18770915037): 观潮这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画面在第3、4自然段 1、色,形,声,势”等几个方面来描写潮水的.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 2、《观潮》这篇课文的第3、4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余汪亚#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的顺序是什么 -
(18770915037):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