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个阶段,看完受益一生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人的一生要走过三个阶段:活着,活得更好,活得更久。 人在小时候学习善恶、利害,掌握生存的基本技能,然后开始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因果,明白怎么才能活得更好,最后人要解决生命的延续问题。人如何活着,如何活得更好,如何活得更久,总结起来就是三个词:善恶,因果和大小。

善恶

解释善恶,需要能解答这些问题:

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善,又有那么多的恶?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善,选择恶不可以吗?

人的本性是什么?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在人类 历史 前进的长河中,那些不知道避害甚至趋害的个体往往都来不及孕育后代就死亡了,最后得以延续的都是趋利避害的人,所以人的本性都趋利避害。

一个人觉得什么是利,是由每个人的知决定的,知的形成背后又有其一切环境和自身的因。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 人的幼年影响人的一生 。 在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愉快欢乐的气氛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养成良好的个性,发展积极的人格,而父母间的冷漠、争吵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则容易导致缺乏安全感、自卑懦弱、冷漠和暴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发起者马斯洛在他的《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 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 :

一、生理需要,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等,生理需要具备强大的推动力。

二、安全需要,安全感,人类希望自己的安全、财产、家人不受侵害。

三、社交的需要,人类希望被他人或者组织接纳获得归属感,追求友谊、爱情属于这种。

四、尊严的需要,包括自己对自己的成就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希望自己有所成就,是最高层的需求。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可以认为是避害,社交需要、尊严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认为是趋利。

一个人为了崇高的理想,可以不顾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一个人正在担心自己基本的生存,这个时候只要能吃饱饭,自尊对他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什么是善恶?

善恶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假设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也就不存在善恶之分。

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连起来,我们就理解了人性和善恶:

善就是趋己利甚至害己而能利人的行为;

恶就是通过害他达到趋己利或者避己害。

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趋利避害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善或恶都是人为了生存的手段、方法。

人为了生存,习得了对利、害的认识,进一步产生了善恶的区分,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善,对自己有害的就是恶。

人对利、害的认识是随着人生不同阶段需求的变化,在不断的知行中变化的。

善恶的本质产生了两个基本事实:

一、善不是我们自己觉得是好就是好,善是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他人觉得是善,才是善。

二、恶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人对利害的认识不同,人的选择可能对自己来说是善,对别人就是恶了,人既有可能主动做恶,也有可能无意间做了恶。

己所不欲,未必不可施于人,己所欲,未必就可施于人。

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告诫弟子对待朋友要“忠告而善道之”,就是说在劝告和开导朋友时,要做到态度尽可能地婉转曲折。

因为只有这样,朋友才更容易接受,进而反思,于是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而改正,对自己就只有感激而没有恼怒。

如果不这样,在劝告和开导朋友时,先揭发他的过失,然后进行斥责,让本就心怀愧疚的朋友更加无地自容,那么就只会激怒他,他就不仅不会反省和改正,甚至还可能变本加厉,并对你产生怨恨,那这朋友就没得做了。

而且如果是当面这样对待朋友,那就不只是方法不当的问题了,还是在用揭别人的短、抖露别人的隐私,去体现自己的正直,这是人品有问题。

"责善"的故事中包含了善恶的道理。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善?

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完因果和大小之后再回过来看。

向善是人趋利避害的必然结果。

前面我们讲到,人选择恶的目的是为了利己避害,但同一件事情,往往善恶都能达到目的,但是选择恶对人自己的好处是短期的,而且必然对自己有害。人从为了自己的角度出发,只要不是万不得已,选择善的可能还是更大的,所以人在人性的大方向上必然向善,前提是人能清楚更多的因果,有更多的大知。

人在选择恶的时候往往在意当下,通过恶迅速地获得好处。在大小篇中我们将说到人通过连接万物获得永生的体验,为恶就是割断这种连接,人要与他人连接,就要利于人。只有行善,才能建立连接。人伤物,则与物不能连接,人伤人,则与人不能连接。

人如果分不清因果,不能超越时间、空间、不知止,就容易选择恶。

一个人越对因果有清晰的认识,越能超越当下、超越小我、知止,就越容易做出善的选择。

恶有恶因,最根本的恶因就是物质水平低下,人不能生存。消除恶因、申明利害、提升大知是去除恶的基本方法。

科技 通过提高生产力改善人的物质水平解决人生存的问题,法律通过惩治恶改变人对利害的认识,道德通过宣扬真善美提升人的大知,这三者都是从恶因的某一方面出发来达到去恶的目的。

因果

善恶解决了人如何活的问题,因果解决的是人如何活得更好的问题。

这个世界是由因果构成的,人只有认识了因果,才能活得更好。

因,是生成果的一系列条件的总和。

上世纪70年代,为实现提出的1万吨茅台酒目标,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小组,选择在遵义市郊,异地建设茅台酒试验厂。为了达成目标,国家从茅台酒厂请来了当时的茅台酒厂厂长郑光先为首的28位技术精英,全套的酿造工艺、将窖石、窖泥、原料、设备也原封不动地从茅台搬来,耗时10余年,做了3000多次试验,最后生产的白酒也只是有茅台酒的风格而已。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茅台镇的各种环境,包括水源、土壤、气候、微生物等等各种利于茅台酒生成的条件。至今茅台镇的茅台香型白酒,只有在茅台核心产业区7.5平方公里范围内生产酿造。

所有产生茅台酒的条件的总合,就是茅台酒的因。

人类 科技 的进步就是对因的不断 探索 和研究。

人了解了事物的因就不会被纷乱复杂的表象所迷惑。

果是理解因的重要途径,人要得到正确的因,需要广泛而深入的学习和经历,否则就容易得到片面的认识。

人研究因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预测和改变事物,让事物按照我们的预期发生发展。

人对一个事物因果的认识越深刻,能预测的时间就越长远,就越能做出正确的行动。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对因果的认识,让人的感受能够超越时间的维度。

我家里有一颗枣树,有一年夏天大概10几岁的时候,邻居家的一群小伙伴来敲枣子吃,我发现之后立马冲了上去,一人打了他们一耳光,其中一个小伙伴不服跟我对峙了起来。当时我觉得这是非常正义的,事后我却感觉到非常的后悔,因为几个枣子破坏了曾经经常在一起玩耍的伙伴们的感情。

后来的夏天没有小伙伴来我家敲枣了,有一次我主动喊邻居家的两个小孩来吃枣子,我爬到树上敲枣,让他们去捡,那天大家都很开心。直到现在我想起这件事情都会感觉到自己的脸上挨了一耳光。

小时候的我只能根据当下做决定,是因为还没有明白世界的因果。

《教父》说: “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 这种能力,靠的就是对事物因果的深刻认识。

事物的因被隐藏在果下面,我们需要意识到因果的存在并且自己主动去 探索 。

大小

我们理解了善恶,明白了因果,就可以开始讨论大小了。

人如何能活得更久,人能不死永生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可以永生。

把我们感受到的事物画一个圆圈,这个圆圈里面有什么,有多大?

世间万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如果感受不到,它在我们的感受世界里也就不存在。

人是活在自己感受的空间里的,空间的中心是我们自己,中心外面连着父母、朋友、世间万物。

我们对自己的感受越完整,能感受到的世间万物就越多,对世间万物的感受又反过来滋养自身,于是整个空间就越大,我们在感受到的空间里自在遨游;我们对自己的感受越残缺,空间就越小,小到可能只能装下自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将有限的生命与他人连接起来,与自己选择的信仰连接起来,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接起来,人在连接中获得了永生的体验。

父母养育子女,通过与子女的连接,感受到生命的连续性,获得永生的体验。

艺术家创作作品,通过自己的作品与世界建立连接,获得永生的体验。

一个人能体验到的永生的时间是根据人在行善后,自己能认识到的因果的时间长度来决定的。

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他付出了生命,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超越空间获得永生的体验就是大小的第一个要义。

《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这段话指出了超越空间的方法。

诚是诚实坦率的接纳自己,这种接纳包括了好的一面坏的一面,不论好坏都是我们真实的自己,接纳自己的坏情绪,不完美,接纳自己的所有欲望。

人接纳了自己才能尽其性而不伤其性。

尽其性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尽情释放天性,就能感受到万物的天性进而连接万物。

连接万物获得的永生的体验,就是幸福的感觉--人对于生命的喜悦。

年轻时没有死亡的担忧,活在当下尽情享受的人是幸福的。

有死亡的担忧,但是同时有了自己坚定的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大小的第二个要义:超越时间

人需要知道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超越时间就是以善知为指引,通过对因果的认识,站在自己能够想到的未来的时间点去思考,跳出当下,找到什么是自己想做的事。

一件事,问一下未来的自己,如果不做会不会后悔,如果不会后悔就不要做,如果会后悔就果断去做。

《临终前最后悔的五件事》书中说人临死前最后悔的第一件事是:我希望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明白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能尽其性,就是超越时间的意义。

大小的第三个要义:知止

人尽其性之后要面对的最大危险就是欲望的无限膨胀。

欲望的膨胀带来的第一个后果是人不知道节制,不知道张弛之道,生命不能长久。

欲望的膨胀带来的第二个后果导致人感受的空间里只有自己而没有万物,失去了与万物的连接。没有连接,人就将失去永生的体验,人就不能永生。

知止是保全生命的方法,凡事适可而止,阴阳之道,一张一弛。

人在不断追求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感受里只有自己了,就要懂得停止,把欲望放下,这样我们对世界的感受就清晰了。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拿一个容器装满水,端起来走动,这水就会溢出来,不如先把它放下;已经很尖锐的东西还要让它更尖锐,难以保持长久。金钱太多堆满了屋子是守不住的;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取大求因择善

善恶、因果、大小概括了人类知识的全貌:如何活着,如何活得更好,如何活得更久甚至永生。对这三个词的认识就是人的知的全部。人小的时候学习善恶,大了求因果,老了找连接。这三个阶段阶段并不互相孤立存在,人往往是既在行善,又在求因,且在与人建立连接中的。每一种阶段的进步都会影响其他阶段,人就在对这三种阶段的不断认识中成长,度完一生。

三个知各有特性,我们需要按照其特性去掌握,这本身也是大知。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评价道家“其实易行,其辞难知”,说的是做起来不难,但要真的理解不容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易行难知就是大知的特性。

之所以难知,是因为它解决的是如何活得更久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生命还没有到达这个阶段,或者没有这个迫切需求的缘故。但大知是我们人生的方向,以大知为方向,人生就不会有偏差。

唐朝的南禅宗青原唯信禅师的参禅语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几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傻傻的说: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由于大知的这个特性,对于大知我们可以尽管去取,取来就用。

大知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串经历的总和,重要的是在经历中获得新知,获得成长,我们要思考每一段经历,看看从中能学到什么,最重要的是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找别人的原因,一件事情没有按照我们预期发展,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够,遇到有疑惑的问题,不要放着不管,要记得去寻找答案。

因知的特性是需要人主动去 探索 ,事物的因被隐藏在果的下面。

人很容易自满于最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要,对身边的一切事物习以为常,不去进行 探索 和创造的努力,最后只能感受到有限生命的结束,这就是人面对死亡不能接受的根本原因。

人的使命就是去创造,用创造去连接,去获得永生。

我们对习惯要抱有警惕,我们真正要培养的最重要的习惯是思考的习惯。今天我们批判 游戏 ,因为 游戏 最容易变成一种习惯,但 游戏 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最开始我们玩 游戏 的时候都是需要思考的。

社会 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说到:“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人们委身于大流,为了那份安全感而放弃了思考,用习惯和本能驱动自己的行为。对于人来说,最大的群体是国家和人类,哪怕人委身于国家和人类,也不要忘记自己的思考。

善恶是一道选择题,当我们有了大知,明了因果,也就知道善永远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易心亭# 人生有几个阶段??????????
(13418357004): 大致说来,人生有三个阶段: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阶段. 如果细分起来,则有: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中老年、老年等阶段.

#易心亭# 人的一生要经历几大重要阶段?
(13418357004): 三阶段…幼年:带给你美好的童年回忆;成年:带给你的是生活的经验和学会承担责任;老年:对一生的总结,享受的时候到了

#易心亭# 人生分几个阶段. -
(13418357004): 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猪:(幼年阶段)爸爸妈妈养着无忧无虑 第二阶段是牛:(青壮年阶段)勤奋拼搏拼命赚钱 第三阶段是狗:(老年阶段 )退休在家看门 享乐晚年

#易心亭# 人生有三个阶段,是哪三个? -
(13418357004): 2岁时出现第一个叛逆期,其叛逆行为表现,称“宝宝叛逆期”. 7岁左右时,则来到人生的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在12到18岁阶段,是人生的第三个叛逆期,这才是大家最常见与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2岁时出现第一个叛逆...

#易心亭# 人的一生要经过几个阶段? -
(13418357004): 第一个阶段:出生到一岁.这个阶段认为是所有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最不能被忽视的阶段,这阶段的重点是孩子与母亲和其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建立在一种规律性的基础之上...

#易心亭# 人生分几个阶段,最好的是那个阶段??? -
(13418357004): 婴幼阶段:也就是依赖期,这个阶段要靠父母的养育才能够生存. 青少年阶段:也就从依赖转相独立. 成年阶段:就是独立期了,这个阶段不需要父母的养育也可以生存了,相对进入了独立阶段. 老年阶段:也就是又回到了依赖期. 探索自我...

#易心亭# 人一生有几个阶段
(13418357004): 三个阶段,出生-生活-死亡 不要把人生看的太复杂了.快乐为本

#易心亭# 人生分为几个阶段 -
(13418357004): 从大体上分,本人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幼年,就是没有接触到社会,没有真正单独生活的时间.纯的世界. 2 颓废以及希望阶段,即年轻时期,真正在社会上潇洒,努力等的时段. 3 成就或者暗淡时期,年龄的限制,时间的流失,已经从社会的主流退的下来的时间,是享受和孤独的时间.

#易心亭# 人生的有第几个阶段 -
(13418357004): 童年-少年-中年-老年

#易心亭# 人生最重要的几个阶段是什么阶段 -
(13418357004): 出生,上学,结婚,生子,等死 这五个阶段有四件大事: 学习:学习贯穿人的一生直到退休0~70; 事业:事业发展的黄金期,每个人都有差异,大概30~50之间. 生活:结婚是让一个人生活变成两个人生活的大事,需谨慎; 养老:靠谁都不如靠己,别委屈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