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运用修词手法的句子赏析 白杨礼赞赏析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9

句子: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称赞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层层深入地揭示出它的象征意义,文章的思想开拓出新的境界,作者的感情也达到了高峰。

之后,作者接着用运用对照的手法,用“虽……却……”、“哪怕……却……”两个句式,将环境的恶劣与白杨树的顽强的生命力作对照,突出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为下文由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

扩展资料:

白杨礼赞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歌颂他们团结战斗、不屈不挠、坚持抗战到底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

如这篇作品单是为写白杨树而写白杨树,自然也不失为一篇描写风物的佳作,但格调却要低得多。此文的成就,是与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使文章寓有了更深的意义。

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杨礼赞



句子: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称赞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层层深入地揭示出它的象征意义,文章的思想开拓出新的境界,作者的感情也达到了高峰。

《白杨礼赞》句子赏析~

加重语气,强调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白杨树的品质和北方农民的品质相近,肯定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
高度赞扬白杨树的坚强不屈

白杨礼赞赏析:

第一部分:1-4自然段,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部分:5-6自然段,展示背景,突出主体。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不平凡。

先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全段呈“总——分——总”结构。第1句总写,概括全段的中心内容。“笔直”是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力争上游”既是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也是白杨树内在精神的外露。
第2-5句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分说,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每一细节描绘,都体现了“力争上游”的特征:干,写出其高大正直;枝,写出其团结向上;叶,写出其顽强不屈;色,写出其平凡朴实。最后两句是总说,但内容已经深化,着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精神),突出了它“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个性特征。

在上文细致描写的基础上,再一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上一段的小结,下一段的开端。词句上又与第一、四段呼应。
第三部分:7自然段,深入主体,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及气质,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8自然段,揭示中心,点明意义。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从礼赞白杨树进而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自然段,照应开头,深化中心。斥责贱视民众的反动派,再次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白杨树。
写作手法
象征手法的运用
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组织学生阅读知识短文《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第4自然段。)
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拟人化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以课文第七段为例,本段通过对白杨树抒情性的评价,把白杨树进一步拟人化了。白杨树和其他树相比,没有婆婆的姿态和屈曲盘旋的虬枝。那么白杨树美不美呢?单就这一点来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似乎对白杨树“抑”了一下,但白杨树却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这就肯定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具有大丈夫的刚健美,这就是扬。作者对白杨树作了抒情性的评价,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由赞美树到赞美人。
排比和反问的运用
本文排比和反问连用,强调和深化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文章第七段,连用四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
句法的变化如下: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意思的加深:
反问句一:让人由树联想些什么。
反问句二: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比方农民。
反问句三: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
反问句四:由白杨树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以上不难看出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的特点。
参考资料:
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
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杨礼赞


#万趴澜# 白杨礼赞 第五段用运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三个 - 作业帮
(19463615832):[答案] 通篇都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万趴澜# 白杨礼赞你怎样理解文中加点词语也许的作用 -
(19463615832): 答:“也许”,是作者站在他人或者读者的角度进行揣测的,从侧面对白杨进行阐述,从而反衬出白杨虽然没有“婆娑的姿态”“屈曲盘旋的虬枝”,但她坚韧不拔,默默贡献的品质,却是非常美丽的,同时用“也许”,让读者更有亲切感,使文章更加严密.

#万趴澜# 白杨礼赞如何理解“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一句中泛字的表达作用 - 作业帮
(19463615832):[答案] “扑”字突出了汽车行驶的速度之快.2、"涌"突出了内心的不平静.3、“泛”突出了白杨树树身颜色的淡雅柔和

#万趴澜# 白杨礼赞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赞美白杨树 -
(19463615832): 从形象(旺盛、力争上游): 干:笔直 枝:靠拢 叶:片片向上 皮:有光泽 从气魄(坚强、朴质、斗争精神):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

#万趴澜# 海燕和白杨礼赞鉴赏要有对于象征体的描写,为了突出象征形象而使用的手法,象征义的突出和语言表达 - 作业帮
(19463615832):[答案] 相同点; 1、象征.《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就是本体,北方农民、哨兵就是象征体,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以及北方军民身上体现出来了坚持团结,反对分裂,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就是本文的象征意义.《海燕》中的海燕象征了...

#万趴澜# 白杨礼赞赏析要求一篇文章 - 作业帮
(19463615832):[答案] 白杨礼赞赏析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文章开始,作者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着展示背景,突出主体.通过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

#万趴澜# 白杨礼赞阅读题课文是由哪些句子、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作者礼赞白杨树的原因 白杨树生长环境是怎样的?课文哪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特征?作者... - 作业帮
(19463615832):[答案] 她坚强不屈伟岸,正直,朴质,严肃,象征着北方的农民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万趴澜# 茅盾的《白杨礼赞》,运用的表现手法除了象征,老师上课的时候还说了托物言志.但是关于托物言志我们有争议.到底是运用了托物言志还是借物抒情.有谁知... - 作业帮
(19463615832):[答案] 借物言志,有句话:“像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那段,表达了作者通过白杨树的精神,表明以后要团结奋进,勇往直前.

#万趴澜# 白杨礼赞第五段运用哪些修辞?白杨礼赞第五段运用哪些修辞
(19463615832): 排比、反问、对比

#万趴澜# 白杨礼赞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白杨的不平凡 -
(19463615832): 用象征的手法分别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来写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希望能帮到你!